办公室因材施教技巧有哪些(因材施教才是最大的教育公平)
- 办公技巧
- 2023-08-07 12:54:20
- 0
因材施教才是最大的教育公平
文|乌蒙流浪者(一颗流浪的灵魂,一段流浪的人生轨迹,一个在质疑、讥讽和谩骂中悠然前行的理想主义者,虽然躯体饱受山风的侵袭和泥泞的裹缠,但心境却始终在愉悦地跳动;一个曾经的官场宠儿一,个三尺讲台的游子,虽然世间坎坷密布,但美好的东西总在前面,快乐,是一辈子的追求。如果岁月可以重来,我依旧会选择这样一条人生路,简单而又幸福。)
我为何赞成分“重点班”和''普通班"教学
这届学生快毕业了,下一届学生又将涌入学校。今天,初一新生招生工作正式开始了,对生源尤其是所谓“优质生源”的争夺战也开始了。
尽管分数和升学率一直饱受教育专家的抨击和诟病,但在当今中考高考体制下,分数和升学率最终还是成为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最关键标准和家长给孩子选择学校的标准。不幸的是,我所在的学校身处几大“名校”的包围之中,尽管我们拥有一流的学习环境,也有许多可圈可赞的办学思路,但对“优质生源”还是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我们不能责怪家长的“功利”,家长都想给自己的孩子找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不仅是自然环境,更有学校的软环境,包括师资力量,校园文化等等,其中还包括了生源差距,后者,普通中学处于难以逆转的劣势。
但普通中学也会想办法“虎口夺食”,从重点中学分流极少部分生源。其中一个重要对策就是分班教学,办“重点班”和“普通班”。但这又不符合政策,相关文件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准开办“重点班“和“普通班”,长期以来,初中教学实行的是随意组班,大锅饭教学,一群基础很好的学生可能会跟一群基础很差的学生在同一个班学习,表面上,这看上去很公平,但事实上,这真的就达成了我们期望的所谓教育公平吗?
前段时间,有位老师跟我交流,提到了现在教学过程中“熬粥”现象。他说他每天上课,走到教室门口时都要深呼吸一次,他不知道该怎么上课。他班上有十几个基础很好的学生,同时也有十几个基础特别差的学生,讲难了,基础好的吃不饱,讲得太简单了,基础差的吃不了。尽管不少专家和领导“指导”他说,在课堂上要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置教学目标,布置不同的作业,这意味着他一堂课要设置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布置三个层次的作业。但专家想得太简单了,短短的四十分钟上课时间,在同一个班分层教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则相当不容易。他遇到的情况,很多老师都遇到过,尤其是英语和理科老师的感受要更深一些。
一直以来,我们把分班教学(重点班和普通班)视为洪水猛兽,觉得分班教学严重破坏了教育公平,所以一棍子打死。或许,我们把分班教学的“后果”想得太严重了,如果重点班和普通班是洪水猛兽的话,那么现实中为何又会存在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区别呢?那重点中学也同样的洪水猛兽,因为重点中学掐了绝大部分“优质生源”,严重破坏了教育公平。
但重点中学不是洪水猛兽,所以重点班和普通班也不是洪水猛兽,不会破坏教育公平。当然,我并不喜欢“重点班”和“普通班”这个称呼,我更想称之为“提高班”和“基础班”。
几年前我刚到这所学校教书的时候,那个时候按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成了A,B,C三个层次的班,当时我任教一个B层次(中等层次)的班和一个C层次(薄弱层次)班的数学。同时担任C班的班主任。通常我们会认为按学习基础对学生进行分班,会损害“差生”的自尊心,会对“差生”不公平,其实我们放大了所谓的不公平。那三年,我担任这个由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组成的班级的班主任,很开心,很愉快,同样的,我的学生也很阳光,开朗而且上进。因为学习基础相差不是很大,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学生的成绩提高很快,班级氛围非常团结,那是我这十几年来带过的最优秀的班级之一,我和那群学生的感情也是最深的。
后来,我又担任了A班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感觉亦是如此,但后来,当教学走入“熬粥”的大锅饭节奏后,一切都慢慢起了变化,教学过程越来越难,感觉也远远没有以前好了。
我一直在反思,公平,什么是教育公平?我们设想一下,随意分班,不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是否就真的体现了教育公平?如果一群基础很好的学生和一群基础很差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班,我觉得对基础好的学生不公平,对基础差的学生更不公平,不承认差距,不因材施教,所谓的公平,不过是一种虚伪的公平罢了。
什么是教育公平?在我看来,所谓教育公平,最关键是老师们要从内心深处对学生尊重,当然学生也要尊重老师,每个学生不管基础如何,都能受到平等的对待,没有对尖子生的宠爱,没有对“差生”的歧视,这便是教育公平。
当然,凡事必有利弊,世上的事情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分重点班和普通班教学有利,也必有弊,但只要我们因材施教,尊重并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我相信利大于弊。
(本文为乌蒙流浪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同题阅读:
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最大公平
文|@涵爸涵妈
上午有两节课没课,坐在办公室里翻那些杂志。本来是无心的浏览,看着看着,却被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那句话原话我记不住了,但大意是“教育的最大公平是因材施教的公平。”说实话,看到那段文字的时候,我的心好像被触电了一样。似乎被什么点醒了一样。教育的最好途径不就是因材施教吗?教育的目的不也是为了因材施教吗?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孩子的特性也不同,每个孩子的学习方法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所以把那么多不一样的孩子放在一起接受同样的教育,势必有些孩子是不适应的。然而,如果只是因为没有接受到合适的教育而造成孩子的厌学和落后,或者不能最大程度地得到自我发展,我觉得这还真就是一种不公平。
记得从前我们上学那会,学校会分快慢班,快班的当然是基础好的学生,慢班的则是学习成绩差些的同学。这样的分班在后来是遭到质疑,最后被取缔的,原因是这样分班的弊端是对差生不公平。然而,取缔之后的平行班就公平了吗?我觉得还真不能简单地评价。因为表面上看是公平了,但实际上我觉得这只是一种流于形式的公平。我觉得教育应该是让每个孩子都获得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不断进步,让每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而现在的平行班,学习能力强的和学习能力差的在一起,好学的和厌学的在一起,动手能力强的和爱动脑的都在一起。一般的老师很难把握进度。你要在课堂这有限的时间让学生们都学会,那么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势必被占用了很多时间,他们原本可以学习更多的东西,而你按照好学生的要求去要求所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差的孩子一下子会觉得压力很大,就连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比较麻烦,都说自主探究学习是好的方法,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的方法。可就是这样一种方法也未见得会适合所有的孩子。我常常感觉到,有些孩子,在他基础还比较差,学习习惯和意愿还不够好的时候,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其实就是一种放弃。因为,他们不会学。一味放手让孩子们自我探究,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孩子根本无从下手,很茫然,也很有压力。其实我觉得我们如果承认因材施教就应该承认学生之间的差距,承认学生的差距就可以给学生分类,然后按不同的类型的学生给予合适的教育,这样也许才能称之为教育公平。大教育家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因人施教,在今天仍为现代人所认可和推崇。只是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因材施教几个字在今天做起来仍然很困难。这当中当然受有条件的限制等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我们自身思维的禁锢。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简单地按成绩分快慢班不好,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没有做到公平,那么我们应该要往深处想,怎样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公平?
家长送孩子来学校学习都是希望能接受最好的教育,让孩子有所发展的,那么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呢?我想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什么样的教育对这个孩子是适合的,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能更促进孩子的发展呢?这都跟孩子的性格以及学习意愿和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有关。我觉得衡量教育方式适不适合,其实就是看孩子是不是在不断进步,什么是进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绩进一步提高,品德得到完善是进步,学习差的孩子能够对学习感兴趣,不厌学,想上进,开始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这也是进步。当然还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我们的孩子能在学的时候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不是压力或者是痛苦什么的。其实我们的老师的个性不一样,教法不一样,教育理念不一样,孩子们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学校能和家长一起通过分析和调查,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习习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特点的老师进行学习,那该有多好呀。可是这样的选择在现实中怕是很难实现的,因为这其中的操作是个大问题。人性是趋向于避重就轻的,也习惯于化繁为简,到最后这样的化繁为简就变相成了流于形式,表面化了。所以,这也许只是我们的一个美好愿景罢了。写到这里我不禁开始羡慕起古人来,古人没有择校之说,只有择师之说。而择师的重要性,显然要高于择校。因为能做到因材施教的只能是施教的老师。但现在的孩子,不仅择校是个问题,择师更是难之又难,能够碰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和适合自己的老师的是幸福的。
我曾经一度为不能给孩子一个好一点的教育环境而纠结,我一直想让孩子享受好一点的教育。在一段时间内,我只是简单地把教育分成城里的教育和农村的教育。因为身在农村小镇,就容易看到更多农村教育的诸多弊病,所以,我想的都是如果可以尽可能地把孩子往城里送。但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我的想法渐渐改变了,以现在涵的状态,不一定城里的教育就一定适合他,择校不如择师,在这里找一个他能适应的,欣赏他的老师也是好的。所以,当孩子转学后,我在同年级的三个老师中,纠结了好久,最终选择了一个特别喜欢孩子,很喜欢涵这种个性,也能容忍涵的这些不足和缺点的个性活泼开朗的老师,现在从涵的表现来看,似乎这选择没什么不对。
从前很向往巴学园,其实仔细一想,巴学园的精华也就是因材施教嘛。只是在今天的中国,学校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真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这需要国家,需要学校,需要老师,也同样需要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共同努力。内心无比期待,有一天,在我们解决了硬件软件地域等差异带来的教育不公之后,我们还能够让我们的孩子享受因材施教的公平。
(本文为涵爸涵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由 京廊文化根据互联网搜索查询后整理发布,旨在分享有价值的内容,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不参与任何商业性质行为,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部分文章如未署名作者来源请联系我们及时备注,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链接: /bangong/10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