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技巧 > 正文

办公场所摄影技巧(室室如意|办公各地,办公各异)

  • 叁碗诸角 叁碗诸角
  • 办公技巧
  • 2023-08-08 20:31:47
  • 0

来自福州的东形西见设计工作室接下了空间革新的任务,这次项目的业主是一家老牌不锈钢制造企业,在发展历程中,其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凭借着先进的科技装备和独到的经营理念,逐步发展为年生产能力达160万吨钢材的国家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在“160万”这个数字背后,离不开公司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而公司成立至今,正如生产技术在不断迭代,员工对于办公环境的需求也在更新,老旧办公环境的弊端开始逐步显露。东形西见设计工作室首先考虑的是空间对企业在地性的诠释。

改造后的办公空间

首先是办公空间没有相对包容的共事区域,这降低了员工之间沟通协作的积极性和效率;其次,原本的设计片面追求空间利用率,使得办公环境过于逼仄;三是空间功能规划单一,忽视了员工的精神层面需求。

“讨论在地性设计的时候,(我们)经常讨论到传统、适应、创新以及创造。空间设计是一个随着时间进行批判性合成的过程,不是一个创新所呈现的突然的跃进”,所以


空间的立面依然选择了大面积铺设金属材料,以呼应企业引以为傲的立身之本。
东形西见设计工作室与我们分享道。

空间的立面选择了大面积铺设金属材料,以呼应企业引以为傲的立身之本

楼梯和走廊扶手由金属驳接爪加玻璃组成,地面和剩余未饰有金属的墙面则选择了灰色调,在颜色上与金属靠近,统一了空间整体氛围的同时表面材质多为哑光效果,中和了金属的亮面质感,也可以让员工在不需要看电脑屏幕的时候,眼睛得到更好的舒缓和养护。

另一方面,从建筑的基本功能出发进行思考,其基本功能之一便是界定室内外空间。


在室外,空气的湿度、温度、厚度都与人在一呼一吸之间进行交流,这种感知能力人们生来便有,是自然与人的连结,也是人对自然的依赖。
在一堵墙或一块玻璃背后,人与自然相隔,金属营造的冷静克制的氛围,进一步提醒着室内环境所客观存在的封闭属性。

办公室内打造的“原始森林”

“一直以来,我们工作室都希望从自然中汲取灵感与营养,甚至对我们来说,作为一个设计师,敏锐的感官、绝佳的品味和深刻的内容无一不建立在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之上。”


基于对自然力量的深刻认知,东形西见团队打破室内外的界限,在办公区域有着7.5米挑高的中庭打造了一个159㎡的室内庭院。

金属电梯门一开,映入眼帘的 “原始森林” 开始挑战人们对于室内的常识认知,时空意识不再可靠。“森林”里的植物疏密有致,卷曲的蕨类植物上甚至挂了水珠。绿植青苔、活水滑过原石的哗哗声,还有穿过玻璃、漏过树梢枝叶、从室外渗透进来的融融暖意,已经让人无从理性思考,一并放松下来的是大脑皮层的每一根神经末梢。

东形西见团队在办公区域7.5米挑高的中庭打造了一个159㎡的室内庭院


传统的办公空间,每一平方米都会被期待要产生效益,但效益和空间利用率却不是二元对立的。
在前期的沟通过程中,设计方通过成熟的空间经验让业主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在掌握了创作自由的情况下,他们选择对“普适的现代效益性”和“环境与文化的保护”负责,以项目实践为契机对“行业性”进行了重新思考和诠释。

左滑查看,两层办公室改造的动线图

除了使用植物将室外引入室内,设计团队在前台背景墙和部分天花使用了半透明磨砂亚克力板做覆盖,也是增强空间复杂性的手段之一。背景墙的金属件没有做隐藏,而是在满足了功能性的前提下作为装饰的一部分,突出于墙面,其锐利的金属光泽与哑光的亚克力板形成反差,也让本身精湛细微的做工更加醒目。

天花板的设置则让人联想到彼得卒姆托的布雷根茨美术馆,同样是将人工光收到视线之外,营造自然氛围。白天,亚克力板作为光的介质,将日光传递到空间内部;晚上,当灯光亮起时,磨砂质地将光线晕染扩散,在保证了光照的同时,少了人工光源的冷冽,又多了一层朦胧的美感。

纵观整个空间,除了植被区域,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极其理性克制

纵观整个空间,除了植被区域,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极其理性克制。在建造部分,每一根线、转角、平面都被仔细考量,无有冗余;家具部分,无论是USM的组合架,Fritz Hansen的休闲椅还是Louis Poulsen的落地灯,保守的颜色配上恰到好处的银色金属元素点缀,也都在为空间调性服务。


正因为其他部分的极端节制,植物肆意的生命力才更加令人瞩目,像黑夜的烟花般让人澎湃,也如同人类突然消失了的末日光景,植物成为陆地主宰,在摩登大楼的世界里蓬勃生长。
员工可以在这里感受季节的更替变化,观察有机生命的枯萎、落叶、又冒新芽,在潺潺流水声中,眼耳鼻舌身意便得到了充分的滋养。

空间内令人瞩目的植物生命力

在竞园,张悦的工作室并不难找。醒目的“zack image”用黑色油漆直接刷在门梁上,很街头,也很率性。乍看上去,这里更像是一家街角咖啡店。一层休息区的玻璃幕墙与二层的露台大方地向街道开放,室内黄色的“管道”具有配合时装摄影挂衣展示的功能,也是工业管道的原始材料,跳动的颜色为空间增添几分活力。轻松愉悦之中带点儿酷是工作室对外的姿态,也是张悦给人的第一印象。采访当天北京气温高达40度,但是他兴致勃勃,在不同的功能区之间穿梭,介绍设计的整体构思和各处细节。

zack image一层入口处乍一看像是一家街角咖啡店

“工作室改造之后,我特别开心。之前我就只是来这里工作,现在我每天都过来,带着朋友转一转,或者想着做点儿艺术项目。”

张悦在去年想过退租。毕竟场地租金已经涨到原来的六倍,而且现在公共摄影棚十分便利,团队只需要一间办公室。就在大家开始打包东西时,他犹豫了。张悦念旧,工作室从成立之初就在这里,从来没有搬过家,内心的不舍是拦住他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探索未来发展方向时或许需要实体空间作为载体。最终他非但没有退租,还对工作室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造。

改造前的工作室,空间内放满了张悦自己的珍藏,这些物品拼凑出一个完整而立体的张悦

zack image 所在的北京竞园前身是北京市供销社棉麻公司的百子湾仓库,1958年建成,曾是北京人民生活布匹的主要来源,所以竞园对外也叫“老布仓”。


和798相似,这些超大尺度的厂房因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被改造成文创园区,在早年没有公共摄影棚的时候,许多摄影工作室就聚集在此。
2007年,张悦正式创办zack image,入驻竞园。十六年过去了,很多当年同行陆续离开,他还坚守在这里。

“我在北京长大,这里成就了我,我对它有相当深的感情。不管它变成什么样,我都不想离开。”

在工作室中央有一道最高达7米的天鹅绒幕布,油画般的绿色前后是工作室的两个阶段

张悦入行很早。2001年《时尚芭莎》创刊,他因为“会修图”而加入初始团队担任美编。由于喜欢摄影,工作两年后,张悦在母亲的支持下远赴英国学习职业摄影。2004年回国掌镜做时尚摄影师。“我年轻的时候赶上杂志的黄金时期。”张悦不止一次用“幸运”描述自己的经历。时尚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为张悦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他几乎拍遍了所有的时尚刊物。在自媒体尚未兴起的本世纪初,时尚杂志既是传递信息的窗口,又是创作的土壤和灵感汇聚之地。如今行业巨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悦开始思考职业和创作的更多可能,当然还有工作室的未来。

去年年底,张悦找到过半儿的创始人,德国设计师Chris操刀工作室的改造。

改造前的工作室

两人结识的经历颇符合“六人定律”。在一次飞行途中,张悦随手翻阅杂志,其中Chris的设计引起他的注意,同行的编辑正好是Chris的朋友,大家就这样认识了。第一次见面是在张悦家,第二次相聚是在Chris京郊的房子里,那天他们吃着火锅,张悦给主人的狗拍了照,那是Chris最喜欢的宠物照,所以他回忆起来仿佛就在昨天。

Chris到访改造前的工作室时,张悦给他展示自己的珍藏。黑色皮革轮滑鞋,摩托车,伦敦求学时期的时尚杂志剪报,他朋友画的老鼠手稿,一架古董钢琴……这些物品拼凑出一个完整而立体的张悦,也让工作室有了“主人”的个性。只是在传统的摄影棚中,白棚是中心,空间并没有发挥自身的全部潜力,而且经过十六年的使用,工作室里杂乱地堆满各种物品。如今,工作室的每个角落都应该成为拍摄的背景,创造更多可能性。“我们希望改造后的工作室提供简洁、灵活和多样的拍摄环境。”Chris说道。相较于工作室之前的四次小改造,他希望为空间带来一次彻底的改变。

整体空间简洁现代,设计语言严谨克制,其中点缀着一点华丽,一点童趣,一点酷,还有一点北京

两人从张悦未来想做的事情聊起:艺术沙龙、分享活动、更具实验性的艺术创作和多种形式的融合……凡是关于艺术的可能性他都想尝试。Chris在着手做设计之前先抛出一个案例——安迪·沃霍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纽约的工作室 The Factory。安迪·沃霍尔在这里创作图像、影像、音乐,举办小型放映活动,开派对,这是一个属于他的空间,而不仅仅是办公室。

两人一拍即合,Chris为项目取名“正如张悦”。


整体空间简洁现代,设计语言严谨克制,其中点缀着一点华丽,一点童趣,一点酷,还有一点北京。

摄影棚的主入口在休息区右侧,黑色大门敦实厚重,宽阔的通道容得下车辆驶入

摄影棚的主入口在休息区右侧,黑色大门敦实厚重,宽阔的通道容得下车辆驶入。入口空间有剧院般的品质,仪式感来自天花板上的“红毯”和灯带,设计师将原本铺在地上的材质转化成为具有职业暗示性的视觉符号。通道两侧的灰色不锈钢金属板是一道道暗门。左侧是休息区和卫生间的入口,右侧的面板背后则是储藏室和一间备用化妆室。

这间备用化妆室的意义非凡,墙上有许多来这里工作过的拍摄对象的签名,其中有许多如今已经不能提及的名字。


已经略显老旧的签名墙是摄影棚16年的历史,甚至是中国潮流发展历史的见证。

化妆间

主要拍摄区是两层通高的白色无影墙,其他功能全部被安置在左侧。上层是办公区,一层是休息区、化妆间和更衣室。休息室完全敞开,化妆间的隔墙是光滑的镜面,更衣室由双重天鹅绒包裹,截然不同的边界质感由各自的使用功能决定。功能区之间凸出的灰色体量像是巨大的方柱,强化不同“房间”之间的分隔,从视觉上支撑上方的走道,并将空调暗藏其中,让室内看上去尽量简洁。


但是简洁并不是一件容易达到的事情,设计师需要将所有电线隐藏在预制混凝土天花板和裸露的砖墙上,并消除所有可见的管道。
化妆间的不锈钢台面直接卡在墙面上,取消下方支撑的桌腿,镜面的墙壁取代化妆镜,减少室内家具的使用。

Chris选择用绿色和不同材料的配搭,为空间赋予不同的气质

化妆间与试衣间

化妆间是张悦最喜欢的空间之一,镜面隔墙采用旋转门的形式,可以完全打开。镜面的反射让空间看上去比实际更大,随着旋转角度的变化丰富视觉层次。化妆间后方就是更衣室。两层厚重天鹅绒帘幕之间是电动的旋转衣架,承重可达数吨,所有的衣服可以尽数悬挂,随意挑选。


试衣间的中央是一把椅子,在层层帘幕中间,试衣宛若一幕独角戏。更衣完毕,拉开侧帘,走入镜头。

改造后简洁的办公空间

去年年底沟通设计意向,今年2月初完成设计方案,春节后开工,施工用时约四个月。期间,施工方每天拍摄现场照片,Chris与过半儿合伙人,他的太太Sammy会在项目关键节点一起到现场。当张悦有新的想法时,大家也会在现场碰面交流。

翻看张悦的微博不难发现,他的镜头内除了时尚先锋的模特和艺人,开始越来越多地对准人文和纪实性的内容。“我不想将自己定义为时尚摄影师,我就是摄影师。对我而言,照片就是你按下的一瞬间,空间、时间上的一点,转瞬即逝。”随着工作室的改造完成,张悦的事业似乎进入新的阶段,更加开阔而松弛。他现在常常来到办公室,容纳未来可能性的空间已经扎扎实实地出现在眼前,激发无限想象。

摄影棚


在工作室中央有一道最高达7米的天鹅绒幕布,油画般的绿色前后是工作室的两个阶段。
后方是二层通高的传统白棚,前方的空间则承载着未知,摄影棚变成以影像为载体的艺术工作室,是可能性的容器。近二十年职业生涯将张悦的创作载体从原来的杂志平面扩展到三维的实体空间。大幕拉开,未来上演。


设计工作室Kung为Sage Studio打造优雅与功能完美结合的新空间。


一个好的空间应该是丰富的——既需要在美学上拥有完整统一的气质形象,也需要在功能性上呈现出有序全面的思考。毕竟空间是为身处其中的人所服务的,空间的存在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去生活。而好的生活,面子和里子缺一不可——既需要给眼睛足够的视觉享受,也需要功能需求能够被轻松满足。

Sage Studio邀请设计工作室Kung来打造室内空间,以裸露的柱子为轴线,将整个空间软性自然却又规整利落地分割成四个区域:办公区、样衣间、直播间和拍摄区

面子和里子都要有,也是工作室的设计哲学。作为一座充满设计感和艺术氛围的时装工作室,Sage Studio的每一寸空间都被精心地设计和优化。


在这里,空间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收纳和展示时装的载体,更是呈现出简练、规整、温暖气质的多功能空间。
沿着这样的空间思路,Sage Studio邀请设计工作室Kung来打造室内空间,Kung的主理人何智峰和张倩决定摒除传统的办公场域设定,用柜体作为工作室设计的线索,以裸露的柱子为轴线,将整个空间软性自然却又规整利落地分割成四个区域:办公区、样衣间、直播间和拍摄区。

办公区内的柜体收纳

简练和规整既是美学风格的选择,更是为了功能性的更好实现。设计师希望通过对于柜体和柱子的充分利用,不仅在最大限度上调动空间的存储潜能以满足工作室的储物需求,也在视觉上保证整个空间的整洁有序——毕竟一个整洁有序的空间同样是生产力的重要保证。半高柜体将存放面料样册的办公区与密集柜区分隔开来,而总宽8m的三联双向偏轴门则让整个空间具有完全敞开的可能性,即使在进行拍摄或直播的时候也不会影响办公。


除了空间整体架构上的简练规整,在色彩选择上,Kung也秉承了相同的理念,形成了从结构到色彩的设计逻辑闭环,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空间设计的整体性。
直播间,或作为会客间,就被黑色、白色、米色三种柔和干净的低饱和度颜色组合所覆盖,不仅营造出沉稳静谧的氛围,更奠定了简单干净、不慌不乱、从容整洁的基调。

直播间,或作为会客间

为了让木制品的特质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空间采用了大量的不同材质的对撞和叠合,一扫单纯木制品的单调感,并让整体设计更富有层次感与灵动感。

例如在样衣间里,金属和木材就被巧妙地叠合在一起,呈现出轻盈纤细的温馨感。而白墙上由软木板和绿色丝绒面料制成的“画框”则成了设计师的灵感板和空间的装饰品,让整个空间更具设计感。用餐区也在使用深邃的木饰面表现出温馨而厚重的氛围外,采用了沉香米黄石材作为餐桌台面。有意思的是,石材在运输安装途中产生了破裂,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破裂的纹路不仅不违和,反而为原本平滑的表面增添了一层自然的痕迹,迸发出不一样的雀跃气质。

独立办公室

在Sage Studio里,充分利用材质之间的对撞和叠合不仅体现在木材搭配上,更是体现在了每一个空间的设计逻辑上。例如在餐区利用Liaigre落地灯和铜制直杆吊灯与裸露的建筑材料碰撞,有效地削弱了建筑材料所带来的野生“工业感”,提升了整体氛围的温暖度。

用餐区

独立办公室里蛋糕状的莱姆石和穿插于混凝土立柱的柜体,配合上清晰宽厚的柜体比例,去除了混凝土带给人的压迫感和废弃感,让空间散发出亲切的温润之姿。

这些材料之间的融合和我们之前提到的色彩、布局和家具的选择综合在一起,


在视觉层面,让工作室的改造设计既包含了“冷酷”的理性和现代感,又容纳了温润的自然和温馨感。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在这个空间中神奇地完美结合在一起,让整个工作空间在各种看似矛盾的感知中达到了一种只可意会的微妙平衡。

Sage Studio独具匠心的木制圆形衣柜,空间里的家具选择

作为一个工作室,设计美学是蛋糕上的樱桃,而实用性是蛋糕本身。视觉设计本身是为功能性所服务的。这对主案设计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设计工作室Kung不但需要在前面提到的空间划分上精心设计,更是要在诸多细节处下足功夫。例如,工作室里有一款独具匠心的木制圆形衣柜。这款衣柜内板覆以黑色马毛,配备了可活动的弧形柜门。它不仅满足了时装工作室的储物需求,还可以作为直播拍摄的重要道具,在视觉感知上也足够抓人眼球,有力地成为整个空间的焦点。

再比如,我们都知道在狭窄空间里移动是多么痛苦,却很少有人为此做出特别设计。但在Sage Studio,Kung就特地加宽了连接工作室里各个空间的过道,以方便工作人员经常性地移动微妙平衡。


正是无数类似细节巧思的累积相加,最终展现出了一个从外在到内在都更以人为本的友好工作环境。

Sage Studio的家具选择

可以说,Sage Studio的改造设计充分体现了设计工作室Kung对于空间的精心构思和处理,也展现出工作室设计更具人文感和体验感的一个趋势——在视觉设计层面,尽可能做到不扁平、不单一,避免视觉与审美的快速疲劳;在功能性安排层面,做到从需求出发,以人为本。


优雅与功能并存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但这是一个好的空间设计所必须进行的选择。

Sage Studio的改造设计展现出工作室设计更具人文感和体验感的一个趋势

01-在金属空间闲步“森林”

摄影:许晓东

撰文:陈绮莉

02- zack image:工作室与职业生涯的新生

摄影:Boris Shiu

撰文:李里

03-从形体出发的办公空间

摄影:何智峰

撰文:王思岩

编辑:Zhuoran

新媒体编辑:Mal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