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办公文字技巧心得体会(书稿编辑人员必看!想要工作不犯错,必须牢记3大原则)
- 办公技巧
- 2023-08-12 13:47:00
- 0
rrrrr
书稿编辑加工的学习心得与体会
rr·杨晓菲·
rr
作为一名新入行的文字编辑,笔者编辑加工书稿的经验非常有限,但在各位资深编辑老师的指导下,在实践中对这一工作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虽然认识还很粗浅,但希望通过整理记录,提醒自己在以后的编辑加工工作中不遗漏应注意的各个事项。由于认识有限,有失之偏颇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正。
rr
一、牢记三个原则
rr在各种场合的培训交流中,老编辑们都会一再强调编辑加工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概括起来可能就是简单的几句话,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化为很多的具体工作,需要一点一点地去落实。
rr
1.必改的一定要改对
rr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知道什么是要改的以及应该如何改。文字编辑应该把好书稿的政治关、知识关、文字关和技术关。但对于新编辑来说,要同时把好这些“关”并不容易。一方面,因为刚接触编辑加工工作,在实际的审读过程中,容易缺乏问题意识,比如对政治问题不敏感、对编辑加工规范不熟悉等等,有的时候发现不了书稿中存在的硬伤;也因缺乏兼顾各项工作的能力,常常顾此失彼,遗漏了一些问题。另一方面,即便发现了书稿中存在的问题,也会出现因判断失误导致错改的情况。漏改和错改,都会对复、终审编辑后续处理稿件平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为了不增加后手编辑的工作负担,也为了方便后续读清样,初审编辑应该尽量提高自己对各类问题的敏感度,找到必改的地方,并学习各种规范的处理办法,合理有效地进行改动。
rr
2.不必改的一定不改
rr老编辑们常说,如果稿子里有十处错误,你改对了八处,但有两处改错了,作者未必会感谢你改对的地方,但一定会记得你改错的。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作者对编辑的不信任,间接地,也可能有损作者对出版社形象的感知。因此,这告诫我们,下笔一定要慎之又慎。《著作权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图书出版者经作者许可,可以对作品修改、删节。”这一规定确认了编辑的修改权,但这一权利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行使,也就是说改必有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如果仅是语言风格不同造成的“别扭”,只要没有语法上的错误,就不必改。在编辑加工稿件时,笔者会有一种感觉,哪怕稿子前面读起来会有些生涩之感,但越到后面,行文似乎就越显得流畅,这一方面是由于有了前半部分的内容作为铺垫,对作者的思路和观点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一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习惯了作者的语言风格。因此,回顾前面部分的内容,会有好像改了一些没必要改动的地方的感觉。
rr
3.可改可不改的不改
rr可改可不改的不改,因为在原稿上的改动每多一笔,后面的各个环节中出错的概率也就会随之提高一点儿。但这一原则,是笔者认为在实际操作中最难把握的。可改可不改的边界在哪里,一直是非常困扰笔者的问题。尤其是在文字的处理上,这一问题愈发凸显。因为领悟不好这一原则,在学习复、终审老师审读过的稿子时,笔者会发现自己有时畏首畏尾,很多地方不敢改动,经常漏改。
rr
从理论上来说,判断清楚了哪些是必改的,哪些是不必改的,这样可改可不改的边界就会变得清晰。但对于缺乏经验的笔者来说,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审读书稿的尺度,还是感到难以把握,还需要在不断地学习复、终审老师的改动中进一步领会。
rr
二、提高发现问题的意识
rr发现问题的意识不强,就会导致在编辑加工的过程中出现很多漏改,因此为了提高纠错能力,笔者将以下几点作为对自己的提醒:
rr
1.提高对政治问题的敏感度
rr对政治问题的把握,是书稿审读工作的一大重点。对于涉及我国领土、主权和港澳台的问题,涉及民族宗教的问题,涉及法律的问题,涉及国际关系类的问题,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问题,等等,都要慎之又慎。对于党的重大问题的表述,应该准确无误,且与时俱进。比如“党的十八大以后”“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只是“以后”和“以来”两个词的差别,但其中的内涵却有深刻的差别。又如有关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资料,可以在中国共产党网的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数据库中查到。
rr
2.加强前后统一意识
rr笔者编辑加工的第一本稿子,复审编辑审完之后提出了很多前后不统一的问题,那时笔者才意识到稿件中前后统一的重要性。首先是前后文关于专业术语的提法是否统一。专业术语多次出现时如不统一,容易造成概念的混乱,影...
3.保持怀疑
rr作者通常是其书稿所涉领域的专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迷信作者。书稿中难免会存在一些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差错,比如说知识性错误。因此编辑在书稿的编辑加工过程中,应保持警惕,对于书稿中存疑的地方,要勤于查证。那么如何找到权威的资料?资深编辑们也分享了很多,比如查专业术语可以上术语在线网站,查手边没有纸质书的经典文献可以上党政图书馆,查经典古籍可以上国学宝典,查法律可以上中国人大网,查书可以上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孔夫子网、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读秀,等等。对于查证之后还有疑问的地方,应该向作者提出疑问,编辑擅自改动,很有可能会曲解作者的意图。
rr
三、善于请教与回顾
rr1.善于请教
rr对于新编辑来说,如果只以规范作为编辑加工的参考,很有可能会陷入一种教条主义,导致根据规范的规定刻板地进行修改的情况。一些没有必要的修改,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分散了原本应该放在重点问题上的注意力,对于稿子质量的提升也无多大益处。比如参考文献的著录细则关于主要责任者或其他责任者的规定如下:欧美著者的中译名只著录其姓;同姓不同名的欧美著者,其中译名不仅要著录其姓,还需著录其名的首字母。如果照此规定对照稿件中的参考文献或脚注,会发现很多是同时著录了欧美著者的姓和名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把名字删除吗?如果请教资深编辑,他们会告诉你,改动的价值不大,没有必要删除,可以同时保留。这种基于实际操作积累下来的经验,如果不通过请教,我们很难在短期内获得。
rr
而且新编辑在运用规范的时候,由于缺乏经验,可能会找不到规范的重点或缺乏对规范的灵活运用。比如规范规定了参考文献所使用的标识符号,并分列了“.”“:”“//”“()”等符号规定的位置,但没有提及破折号的用法,这就意味着破折号不应出现在参考文献中,所以当题名项中有破折号时,应改为冒号或空格。但如果不经过资深编辑的提醒,笔者完全没有意识到破折号不能用在参考文献这一点。
rr
当然,若有不懂之处应该先查阅《编辑加工基本规范》《现代校对实用手册》《现代新闻出版编校实用手册》等工具书中的相关规定,若还有疑问之处,再请教资深编辑,这样也能使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总之,每个行业都有一些不成文的行业惯例,对于初入行的新人来说,善于请教前辈,才能最快速地学习到行业内约定俗成的一些规矩。
rr
2.善于回顾
rr文字编辑的工作状态通常是,一本稿子看完了,紧接着又有另一本稿子要看。如果两个稿子属于同一类型,那么处理上一个稿子的经验可以带到下一个稿子中,但如果两者属于不同类型,那么可能可借鉴之处就比较少。等再遇到同样的稿子时,很可能已经抵抗不住人类的遗忘规律,将之前的经验遗忘了。而对于看稿量有限的新编辑来说,任何一本稿子的经验都非常重要。所以及时地进行回顾非常重要。
rr
而且有些类型的知识和经验,就是靠一次一次地积累得来的。有些问题平时在稿件中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如果不对曾经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式进行回顾和总结,等到该问题再次出现时,还是容易忽略。比如现汉中关于推荐词和非推荐词的规定,应用“故步自封”而不是“固步自封”,“磨炼”而非“磨练”,“撒手锏”而不是“杀手锏”,因为语言使用的不严谨,这些问题在初次遇到时可能没有意识到,但复、终审编辑指出后,就应该进行积累,到再次遇到时能够迅速判断并改正。
rr
编辑加工工作是一项需要积累的工作,虽然不同的稿子有不同的特点,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但有些通用的常用或不常用的处理技巧,只有积累下来才能在需要的时候用上,所以一个稿子自己看完了并不意味着结束,对于复、终审编辑审过的改动,还需要认真学习,搞清原理,及时总结。
rrr
本文由 京廊文化根据互联网搜索查询后整理发布,旨在分享有价值的内容,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不参与任何商业性质行为,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部分文章如未署名作者来源请联系我们及时备注,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链接: /bangong/13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