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技巧 > 正文

星姐办公技巧(利用空余时间自我升值,跟着他,你能做到)

  • 叁碗诸角 叁碗诸角
  • 办公技巧
  • 2023-08-13 02:09:03
  • 0

装着明晃晃日光灯的大教室里,学生们在埋头读书;一间办公室里,人走得差不多了,加班的员工把其他地方的灯都关掉了,独留下自己桌上的灯。你猜,哪一个的效率高?

答案是后者,意外吗?本来最需要人集中注意力的学校课室,原来并不是最能让人集中注意力的环境。这里存在一个“聚光灯效应”的原因:所处的空间过于明亮,眼睛能看见的东西太多,很多对于学习没用的信息也会不断“闯入”大脑,分散了大脑的注意力。只有周围环境昏暗而手边明亮,视线才能牢牢固定在明亮的地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加班员工为了节省而独留一盏灯的做法,恰与“聚光灯效应”不谋而合。

问题是,在学校、办公室这些公共场所里,基本不可能布置出这样让人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学习或办公环境。想要高效率学习的你,回家吧——关上房间灯,打开台灯,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类似的帮助提高学习效率的技巧,小山龙介说,他还有很多,看,都分享在《碎片化学习:如何利用每一点空余时间自我升值》(下面简称《碎片化学习》)这本书里了。知识与科技,日新月异,就像你的手机,你才买新的没多久,眨眼这个牌子已经出了好几个新型号。不学习,就会被甩下,想学习,都996了,哪来那么多的时间?所以,如何高效利用仅剩的空余时间达成学习目标,就是《碎片化学习》这本书的主题。它介绍了89个简单而又切实可行的方法,教读者灵活利用各种工具,激活每一点空余时间抓紧学习,实现自我成长,是互联网时代人手必备的终身学习实践手册。

小山龙介,日本知名畅销书作家,擅长利用“整理术”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繁杂的事务,即使身兼数职,仍然游刃有余。除了《碎片化学习》外,他还著有《整理的艺术》等书,推介职场菜鸟们通过整理术,将“生活井井有条,职场步步高升”的愿望变成现实。


让学习成为习惯:你才知道自己的“学习键”在哪。

今天睡觉,明天做梦;今天学习,明天圆梦。

怎样才能圆梦?从当下起努力学习。没有目标?不,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些梦想,有些实现机率大些,有些根本不可能而已。这时,不妨试着想一想五年后的自己。

给五年后的自己取一个行业名字,例如“设计师”。尽情想象自己成为了设计师后的辉煌和兴奋,然后,像玩拼图一样,思考如何完成“设计师”这个规划蓝图上每一片,包括学习什么内容,通过哪些资格考试,需要积累哪方面相关工作的经验。为此,现在的学习的每一点滴都是有意义的,这个认知会让你干劲十足。

达·芬奇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开始先考虑最后。”著名影星周迅写过一篇文章《想想十年后的自己》。她说:十八岁之前,我是一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那一年,老师问我:“十年后的你会是什么样?”周迅答:“希望成为最好的女演员,同时发行一张属于自己的音乐专辑。”老师说:“既然已经有目标,就把目标倒着算回来……”老师像拼图一样给周迅算需要做的事,这些话让周讯恐惧,也记周迅明白了人生规划的重要性,以及抓紧学习的紧迫性。

光明白紧迫还不够,还得有持续的动力知道自己比昨天进步了多少,或者知道自己今天做了什么,这种使学习量化的“可视化”操作很重要。例如,为准备考试做的习题,重复做题的过程中,今天的正确率比昨天高了;我今天打算背100个单词,到了晚上睡觉前,我真的背完了。这样一点一滴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学了,有进步;有进步,有动力继续学;继续学,掌握得更多,更有动力。

这个时候,别忘记给自己一点表扬或者奖励,例如,每天辛勤学习后的美食是一个不错的安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环境里学习会事半功倍

小山龙介说,有些时候,能否集中精力学习其实与你无关,与你周围的环境有关。与学习有关的两个生理因素,一个是θ波,一个是镜像神经元。

θ波是大脑收集信息时的脑电波,它在陌生地方、或者有紧张感的环境会被激发,大脑进入信息收集模式。因此,为什么到国外的留学生能很快掌握一门外语?那是语言不通的环境引起了危机感,大脑就开始拼命学习了。换句话说,如果到了国外依然是生活在母语环境中,是不可能有外语水平的提升。所以,我们只需要到能激发θ波的环境下学习,就能提高效率。例如家所在的小区,夜晚让人产生陌生感,戴上耳机边散步边学英语;找一个陌生而安静的咖啡厅看书……

镜像神经元是看到别人在干什么,就好像自己也在干同样事情的一类大脑神经元。看到别人在吃美食,镜像神经元使我们也变得想吃,看到周围的人认真学习,镜像神经元也无意识地想要学习。所以,跟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学习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家长都热衷于抢着送孩子去名校读书的原因之一。

另外,通过精油的香味改变房间环境和自己心情、通过花草茶调节情绪、通过身边摆放黄色物品提升注意力等,也是有效且方便的改善环境的好办法。


积小成多,我们不能拓展生命的长度,但能扩展它的宽度。

每天24小时是固定的,但我们如果同时进行两件事,时间利用率就提高了。例如边吃饭边学习,边运动边学习,边干家务边学习。你可能就奇怪了,哪能同时做这两样事情啊。吃饭、家务、运动是不走心的,在做这些事情时可以通过耳朵来学习。现在有很多有声读物和音频课程,只要安排得当,完全可以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利用耳朵来学习。哪怕没有配套的音频教材,还可以自己利用录音笔,把教科书中想要记住的部分边读边录下来,读的时候已经进行一次记忆,听的时候继续通过声音加强记忆,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著名大V“一直特立独行的猫”——星姐在她的写作课上,就说过一个类似的事例:一个朋友利用上下班开车的时间,持续听一个付费的APP软件里的课程,获得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另外,用思维导图,把教材上的重要部分做成图片格式存放在手机里,等人、等车时拿出来看,也能充分利用零散时间。

想通过某个资格考试时,如果考试范围涉及几本教材,选定一本信息量最多的作为主教材,把其他教材有而主教材没有的信息抄录到主教材上,将主教材作为汇总所有信息的工具加以充分利用,就避免复习的时候反复翻找资料带来的时间损耗。这个方法,早稻田大学野悠纪教授在他的《“操”整理术》里提到过,奥野宣之在他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超实用读书笔记法》里也提到过:只要我们把文件集中在一个地方,就绝对不会找不到。同样,只要我们把知识集中在一本主教材上,只要把这本教材啃透了,考试就肯定能通过

空余时间长短不一,应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零散的时间,适合用来做输入型的学习,例如背单词,记概念,通过挤时间的紧迫感能提高效率。大段大段的时间,应该用来做输出型的学习,例如习题集。通过多次反复做错题,纠正错误提高正确率,节省时间。

学习是个永恒的课题,读书考试是学习,将新知识用于实践是学习,把自己平日里遇到的事情当案例进行分析同样是学习。只要愿意客观地观察,冷静地审视,然后分析、总结、实践、改进,就能获得成长。学习,是指从任何事、任何人身上发现闪光点,是一种积极的态度。《碎片化学习》这本书中,虽然有些内容与其他作家重叠了,但瑕不掩瑜,它提出的方法、概念,值得一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