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技巧 > 正文

主任分享办公技巧(车间主任和我当“红娘”)

  • 叁碗诸角 叁碗诸角
  • 办公技巧
  • 2023-08-14 05:56:17
  • 0

淡如竹

有一种情怀,蕴含着深刻的故事,却又用平凡的方式展现给我们,近四十年了,与孙主任亲密接触的那一件事,闲置久远的记忆重现。应该有20多年没有看过孙主任了,我想着当年的他,近1.8米的个头,单瘦身材、有现在推崇“小鲜肉”式的锥子脸,话剧演员般腹腔共鸣的声音,江南书生式的温雅气质在他身上很浓郁。若如自己照着镜子,已经深深印记在额头皱纹里,收获着在他领导下铸钢车间工作生活时候的多姿,这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师生情怀。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抽调到铸钢车间技术组协助樊工从事TQC工作。樊工既是我从事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老师,也是我很敬佩的文学老师,他与车间的孙鸣皋主任、工厂的张寅南厂长、设备科赵志坚科长等是大学同学,我也就较多地了解了那群在车辆厂的知名人士。有700多人的铸钢车间,由于种种原因,我平庸,也很低调,我们技术组与主任办公室虽然都在二楼,还是难得与当年整天忙忙碌碌的车间一把手说上一句话,甚至见面了连招呼都没有。

而立之年之前,我可能算“文青”。每当在株洲日报上读到孙鸣皋主任的杂文,那些再现他曾经的经历与见闻,分析事物的观点,那种表达方式,带给我的感受不是冷冰冰的短短文字所能够表达出的,那是带有一种个人的情感表达和体温的文字,特别有文学内涵。有些是辛辣、诙谐、调皮的语言,虽然那只是文字,但是文字背后所引发的联想,文字背后所展现的那种背景和途径,让我身临其境,让我受益匪浅。

很多次,读他的文字,我都是忍俊不禁的会心一笑。读报了,总是与樊工交流,樊工与孙主任的文风不尽相同,但是他总会随着文章点评,说说他的见解,他们俩一动一静的耳濡目染,我感觉,我是成为最快最直接的受益者。每个班组都有的报纸,我会找到剪下留着这些经典的豆腐块,报纸上有些特别喜欢语句,我摘抄在随着我搬了N次办公抽屉里笔记本上。只是,那些笔记本和个人资料,2013年,我在组装车间退休时,“文青”已老,就让其变成了灰烬,也是因为许多个人作品和文字资料已经纳入了QQ与互联网上永不消逝的私密领地。

后来,我是曾得孙主任的亲自点评,捉笔,直接指导我办成一件好事,那件事,言犹在耳,行到实处,成为了珍贵的回忆。一天上午,技术组电话铃响了,老张技师接了后,因为语言有些不顺畅,让我来听听。原来是来自兄弟工厂贵阳车辆厂的铁路电话,因为书记办公室无人接听,总机转接给了同在二楼的技术组。这是一对母女的电话,想向车间领导与党团组织,进一步了解经株洲车辆厂的朋友介绍给女儿对象小李的为人与现实表现。我与小李同年同月进车间,同工种,同住男单一楼,都是共青团员,小李与我都爱看书、读报、评论文学书籍,写些广播稿、向工厂报社写点豆腐块文章,也都算是当年的“文学青年”。

我站在大办公室的电话机边与她母亲说了较长的一段话,只到工厂总机提醒了二次占用铁路电话线时间太长,最后实行总机拔线,断线。好在,我留下了对方通信地址。放下电话,我直奔书记办公室,向书记不在,孙主任在办公,我犹豫了一下,怏怏不乐地回到组里。听了我们电话对话的樊工,基本知道这件事情来龙去脉,赞同我的热心肠,说了一句,趁热吃豆腐,就主动陪我一起来到他的同学孙主任办公室。

我先向孙主任汇报电话的内容,然后,又说了说我熟悉的小李情况,还腼腆地对他说,我们可以出具一个证明小李的现实表现什么的给她们家吗?然后,站在那里,忐忑的看着主任的面部表情。他说,按分工,这本来是爰臣书记的工作,向书记这几天出差了。想了想,停了停,然后,他笑容满面地说,你先代表组织写个证明材料,车间盖个公章,送厂长办公室,请求发个加快车递邮件。紧接着,我起草了上百字的证明文字,送孙主任审阅初稿,特别记得他是加了“团结同志”的肯定语句,还找出几张上有红色字体的株洲车辆厂公用笺、工厂的公用信封,看着让我抄写、填好。还笑笑说,这是以示我们的重视,还安排管公章的事务员盖上章。

看着他同时给了厂办几要秘书电话,随即,我就将证明信送到了厂办。铸钢车间1970年5.1出钢,从我们那批1969年进厂元老徒工算起,陆续招工600多青工,到70年代末,男大当婚已是当时车间青年职工思想稳定的工作重点。第3天,小屈特地从贵阳车辆厂挂了铁路长途电话给我,告诉我她们收到了证明材料,我又反复说了说小李的情况,她知道这是车间主任亲自捉刀的组织证明材料,就更加感动了。

向爰臣书记知道后,提醒我,要我尽快找我这同龄人小李,先要他去信,还要赶紧去贵阳工厂相亲。几年后,屈妈妈来看外孙女,与小李一起找到孙主任家,送去一篮子鸡蛋表示感谢,晚上下班的孙主任知道了,次日就向书记通报了这件事,还让车间人事调度员小龚,上门去退还了那篮子鸡蛋。今年5月,82岁的老主任从深圳回株洲,邀了与他同龄的樊工、78岁的老书记与我们这几名都是60多岁的“年轻人”回忆起这些。当年,在国企里,生产一线的基层领导关心职工生活,弘扬清风正气,崇尚廉洁的领导作风的事例,仍在感染着大家。

在那几天后的一次车间班组长职能人员会上,书记不点名的说了这件事,孙鸣皋主任还说,这位热心人,蛮适合搞工会工作!一语成谶,一年后,我就在这群众工作岗位上,兼职到专职,一直干到退休。行政领导一把手耐心细致的解决普通职工婚姻生活,这是特例。人心亦是一幅美景,虽不能眼观,都在孙主任的那几分钟的思考、谈话的脸上,都在他随后系列行为的指导上,真正美好而持久,却是我们现在对往事的深情回忆。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是后来我从事多年的生产一线车间做好近千名职工群众工作的主线,想起这水到渠成的境界,就觉得当年孙主任等前辈基层领导人的领导艺术的味道还在熏陶着我。

在工厂,从16岁忙忙碌碌到了中老年。读书不多,心智拙,只是写些叙事记人的零碎小文,虽有一些作品获奖,归纳到网络上,林林总总也有百几十万字。早期练笔,人生中校门外,与我的几位好老师相逢,对他们报以一种热爱、尊重的心。回忆像花瓣掠过心湖,泛起片片涟漪,都留存在走近从心所欲,不逾矩我的记忆天空。我感觉,我将这些写下来,本身就很美,其实,是在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