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技巧 > 正文

提高办公写作效率技巧(掌握这三大方法,轻松磨炼出善写能力)

  • 叁碗诸角 叁碗诸角
  • 办公技巧
  • 2023-08-14 19:39:02
  • 0


rrrrr 笔杆子是怎样炼成的:公文写作实战r r rrrr

第3章 清思路——磨炼善写的方法

rr

材料贵在“短实新”,切忌“长空假”。“短”,主要侧重篇幅,相对好操作。而“实”和“新”需要下一番功夫。“实”,主要是强调求真务实;“新”,主要是强调辅政鼎新;“实”与“新”是相辅相成的,都需要深入研究工作、广泛调查研究。要想高标准做到“短实新”,就需要掌握善写的方法:一要力求写得实,将工作研究到极致;二要力求写得快,先完成再完美,兼顾好质量和效率;三要力求写得好,做个能谋善干、辅政鼎新的战略型写手。


rr

第1节 关于写得实

rr

曾有读友询问愚拙:“我在一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单位工作业务性比较强。我主要负责写综合性材料和单位一把手的一些讲话致辞。但本人没有业务背景,没有对工作的通透认识,写出来的东西总是缺乏灵魂,显得大而空,为了写而写。请问,这种情况怎么改善呢?”


rr

不知道大家是否遇到过同样的困惑,反正愚拙是遇到过。其实,能正视自身的短板,就已成功了一大半。这位读友碰到的问题,是很多文字工作者的通病,总体建议是要把功夫下到平时。


rr

如何进行改善呢?如何把业务工作写实呢?下面是愚拙的一些体会。


rr

1.平时要深入研究业务,特别是领导高度重视的业务


rr

一个好的综合人员,应是半个业务能手,而不是光会简单地概括归纳材料。建议以领导关注的工作为切入点,平时多向业务科室骨干请教,多看一些专业性强、理论性强的报纸杂志,多看具体业务方面的政策文件及综合性文稿,全面搞清上情、下情、内情、外情。


rr

2.平时要动态跟进重要业务相关进展


rr

要保持对重要业务进展的敏感性,多跟负责审核稿件同志、收文办文同志沟通,及时把阶段性重要文稿、会议材料搞到手,动态了解其相关进展情况。多跟负责督查的同志沟通,看工作的具体进展情况,及时梳理成效、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如有必要,再同相关科室负责同志进行深入了解。并研究领导对于这些工作的批示指示,及时把握领导的关注点、兴奋点变化情况,时刻站在以文叙事、辅政、鼎新的视角,主动思考工作。


rr

3.接到任务时,更要抓好即时调度调研


rr

接到工作任务时,要事无巨细地把所有储备集中兜在一起看一看,把最新情况通过电话问一问,把重要工作通过座谈摸一摸,以确保梳理成效、问题阐述、形势分析和对策制定的全面性。通常,在拟写重要材料之前,应集中看数百份材料、打百十个电话、跑几十个单位。


rr

第2节 关于写得快

rr

对于一个初写材料的新手,或初到陌生岗位的新手而言,接到重要的“大材料”任务,如何才能写得快一些呢?如何快速成为一个单位的笔杆子呢?本节将重点作以回答。


rr

一、初写者应如何拟写“大材料”?

rr

1.直接在本单位以往成熟稿子上“套改”是一条捷径


rr

这个技巧适用于本单位业务性工作材料的起草。


rr

业务性工作的推进有一定的历史惯性。接到业务进展类文稿起草任务时,要赶紧向以前写过类似材料的老前辈求援,拿到近几年的材料,特别是各级领导高度认可的最终定稿。研究这些成熟稿子:哪部分依然能够用,哪部分有了新进展、新情况、新思考,结合这次任务的实际需要,应着重体现出哪些相同与不同。


rr

把情况兜全、把思路想明白并得到领导初步认可后,直接在上面套改。套改过程中,要把相关稿子搜集齐全,做到集大成、有新思。


rr

2.要学会“抄”


rr

“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要形神兼顾“抄”,上下结合“抄”,新旧对照“抄”,“抄”多不“抄”少,“抄”外拓思维,“抄”内遵惯性,“学”“抄”相融合。具体方法,可参看中篇(实战篇)第8章“敲键子”第1节中的““抄”材料的六条法则”。


rr

说是“抄”,实际上是广泛占有资料、深度研究业务,掰开揉碎抄,结合实际写,求真务实干!如此“抄”,才是正道!


rr

3.打好提前量,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做好模板储备


rr

一方面,要储备好体例上的模板,熟练掌握15种常用文种体例。有时候,向不同部门报送的稿件亦有其特定要求,要不定期把最近一次通过的定稿储存下来,作为下次拟相关稿子的体例遵循。


rr

另一方面,要储备好内容模板。


rr

一是平时注意搜集资料,并把搜集到的资料及时修改为自己可能使用的口吻和语句。


rr

二是保存不同的版本,以便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用。


rr

三是每周模...


rr

四是善于分门别类,根据工作性质和需要对材料进行分级管理,打包分存。


rr

有了如此精细的准备,当领导临时安排材料时,只要根据需要把平时搜集和准备的材料剪切粘贴就行了。需要做的,只是把头尾和过渡句简单作以修改就可以交稿了。


rr

关于模板的建立,具体可参看中篇(实战篇)第5章“磨刀子”第5节《建立几个文稿模板》一文。


rr

4.功夫下在平时


rr

把功夫下在平时,把任务散到闲时,争取做到闲时不闲沉淀储备、忙时不忙有粮不慌。俗话说,重要的事情说3遍。这句话在本书中反复强调了恐怕不止3次。其重要性再怎么重复和强调都不为过。关于如何将功夫下在平时,在第5章“磨刀子”中将详细展开介绍,这里进行简要概括。


rr

一是立足大局工作和领导关切,广泛搜集、调度和研习上情、下情、内情、外情,动态掌握上面的政策资讯、下面的一线实践、内部的具体进展、外部的经验做法,学习思想理论,学习共性方法,学习语句表达,做好组织和领导的眼睛和外脑。


rr

二是对一些例行的文稿,不要被动等上面通知,要主动及早谋划设计、及早调度调研,全面弄清情况,科学研判形势,科学研究举措。


rr

三是随时关注工作动向,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进展情况,形成一个进展模板,隔一两周就主动更新一次,在推动工作的同时,也能随时应对各种“遭遇战”。


rr

四是建好电子文档库,及时捕捉好材料、好素材,精读泛读后及时分类备存,养成分类储存研究前沿理论、动态资讯、典型经验的习惯。


rr

五是建好材料柜,或者按业务,或者按上下内外,或者两者兼容地存放有价值的重要文件资料、会议材料、讲话材料等。


rr

如此,既能着眼当前紧急任务,又能兼顾长远综合实力培养。假以时日,就会很快由新手变老手,练就驾驭紧急性、复杂性大材料的能力。


rr

二、如何成为单位头号“笔杆子”?

rr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里愚拙同大家探讨的头号笔杆子不见得就是第一笔杆子,但最起码是单位里能够排得上名、叫得上号的第一序列笔杆子!如何能够成为单位头号笔杆子呢?


rr

除了有想成为单位头号笔杆子的强烈内驱力,并愿为之付出时间、精力和心血之外,还得做到以下两点。


rr

1.树立标杆


rr

找出单位里3位左右公认的笔杆子,反复研究他们的经验做法、材料特点,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rr

或者直接、间接向其请教,或者在工作生活中观察,或者听其身边同志和熟悉他们的同事聊,或者揣摩研究其起草的材料。


rr

研究为什么他们的材料广受认可,研究他们起草材料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流程习惯,研究他们平时都看哪些书籍、报刊、资料,研究他们平时都是如何占有资料、储备资料的,研究他们平时都是如何研究前沿理论和具体业务工作的,研究他们起草的不同类型材料都有哪些特点。


rr

除了学单位里笔杆子的经验方法,可以将对标的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比如当地两办公认的笔杆子,本系统公认的笔杆子,全国各地公认的笔杆子……


rr

现在的网络技术非常发达,多搜集笔杆子们的材料,多琢磨其共性的方法技巧,多运用到自身写作实践中,甚至大集成地建构起自身写作体系,就离单位头号笔杆子不远了。


rr

2.深入研究


rr

第1章第1节“文稿起草的本质是什么?”中,曾讲过“四个深度研究”,这里不再赘述。总之,要深度研究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高度关注的那些业务工作,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深度研究重点工作的上情、下情、内情、外情。如此,才有机会通过拟写的文稿尽早进入领导视野,站在更大的平台上为领导参谋辅政。


rr

三、如何向身边“笔杆子”请教?

rr

1.只要你有心,单位处处有“老师”


rr

要善于发现身边每个同志的闪光点,把每个人最强的部分学到手。


rr

比如,有的是单位里公认的材料大咖,有的擅长写政务信息,有的擅长写讲话材料,都可以去问经验、学招法。


rr

另外,也可以主动拿着自己的稿子,让他们去提提意见。


rr

2.向别人请教时,要主动谦卑


rr

不要等着老师自己走上门“手把手”来教,要主动去找老师,去“拉他的手”。


rr

平常有疑惑、有堵点时,要敢于厚着脸皮去向身边高手求教。


rr

寻求指导的时候,语气要谦卑温和,适当说一些恭维的话,多说些对方爱听的话。


rr

比如,有重要稿件任务时,起草前可以分别找些高手,搞搞头脑风暴,帮忙研究研究立意布局,帮忙查查电脑,提供些支撑素材。写完后,可以让他们帮忙把把关,提提修改意见。


rr

有的大咖,级别比我们高出很多,似乎没有机会与之对话,怎么办?


rr

要善于抓住偶遇机会,主动交流,拉近距离!


rr

如果在楼道或电梯遇到了,不要拘束,不要冷场,要主动向其打招呼。


rr

如果就你们两个人,要多说恭维、仰慕的话,或者围绕其曾主笔的稿件,或者围绕别人对其文字的评价。态度要诚恳,语言要真挚。


rr

实际上,如果你真的热爱文字,并且对单位的情况非常熟悉,我相信那种诚恳和真挚肯定是发自内心的。


rr

前辈们也会欣慰有这样的后辈写手、后辈知音。等距离拉近后,遇到合适的机会,就可以大胆向其请教学习了。


rr

3.向别人请教时,要有眼力见儿


rr

那些大咖通常会很忙。当他们遇到急难险重材料任务时,通常一整天都愁眉紧锁,不问世事,紧盯屏幕。这个时候就不要打扰他们了。


rr

等他们闲下来再去问,比如一个大稿子结束时,比如一个阶段工作告一段落时。趁这个时候见缝插针去磨去问,或许他一高兴还能分享几个绝招,讲讲近期的心得体会。


rr

4.向别人请教前,要做足功课


rr

提问题的水平,也能体现出一个人当前的水平和修养。


rr

要认真设计好要提的问题,避免问一些低级问题,避免临时起意问,避免不必要的尬聊。


rr

比如,自己看书、看帖、看网文就能解决的公文写作abc问题,就不要浪费别人时间了。


rr

请教提问的最佳状况就是问其所长、问己所需。


rr

具体问的时候,或者结合其最近起草的材料,或者结合其近期承担的重要任务,努力寻找自身想问和对方擅长的结合点,让对方能够打开话匣子。


rr

5.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花精力研究、下苦功历练


rr

现实中,很多朋友总想着听几段视频,参加几次培训,同高手对几次话,自己写材料的悟性就突然开挂了。


rr

多向高手求教,的确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rr

但求教后,最终实践的还是自己,那些写材料必须要下的功夫,仍然是省不掉的,甚至下得还要更多。


rr

高手们好的心得、好的体会,不是让人去更轻松,而是让人学会更自律。


rr

远离舒适区,下苦功去海量泛读、分类精读、有效练习,才能写得越来越好。


rr

第3节 关于写得好

rr

一、如何做能谋善干的写手?

rr

不要满足于做为文而文的任务式、事务式写手,而要敢于担当,立志做以文辅政、以文鼎新的参谋型、智慧型写手!


rr

1.舍得花精力


rr

2019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谈到学习理论时,强调“要舍得花精力,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


rr

五句话中,“舍得花精力”是前提、是关键、是根本。


rr

舍得花精力,就是要暂搁种种诱惑,舍得拿出时间,能够端正态度,做到心无旁骛,真正动脑走心。


rr

只要下决心放下手机,离开酒桌,关上电视,忙里偷闲,走进图书馆、书房或任何安静处,或者捧起书本,或者铺开报纸,或者点开网页,就离能谋善干笔杆子的距离近了一大步。


rr

2.提升阅读质效


rr

信息时代,处处是信息,处处是“地图”,处处有宝贝。提升阅读的质效,就是要四处寻媒介,动态兜全情况;精心深阅读,广泛储备素材;分类萃与合,随时揣摩备用;沙场秋点兵,实战靶向储备。具体内容将在第5章“磨刀子”中展开。


rr

比如,如果平时能够在“外情”方面多些搜集阅读,那么在参谋辅政的广度上就会更加得心应手。视野宽,则思路宽、思维活。在省级单位工作,各省的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等综合性材料,均应主动收集研习;在市县乡单位工作,全国排名前30市县乡、全国资源禀赋相近市县乡、地域相近市县乡的综合性材料,均应主动收集研习。研习中,重点参阅亮点思维、共性方法及可复制、可借鉴的措施办法。如此,才能谋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


rr

平时的储备,决定了我们的底蕴,平时将剑刃磨利了,战时才会有能力亮剑、有底气亮剑。


rr

3.多到一线实践


rr

在一线能捕捉到最鲜活生动的实际情况,能用具体的画面贯穿起抽象的上情、下情、内情、外情。只有把抽象、冰冷的文字和具体、生动的实践关联起来,所拟写的文稿才能接地气、有生命。


rr

其实,负责文字综合的同志是鲜有机会离开办公室的。那就不妨多走出办公室,到业务处室科室中走一走,问一问他们到基层调研了解到的具体情况,看一看他们带回来的一手资料,顺便学一学他们的具体业务,这毕竟也是最接近一线实践的战场。


rr

百闻不如一见。如有到外地调研的机会,应提前认真做好设计安排,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根据参谋辅政的需要提前设置一些自选动作,提前同相关同志约好,虚心求教问题,全面掌握情况,全方位接受实践洗礼。


rr

4.主动练脑练手


rr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rr

在围绕岗位职能和具体业务,动态调度掌握上情、下情、内情、外情的过程中,不妨多写写信息稿、通讯稿、政论稿,向单位网站、行业报刊、地方日报投一投。


rr

这既是深度掌握情况、研习业务的过程,又是练脑练手的好方法,更能持续增强成就感和写作信心。


rr

假以时日,既能成为业务上的佼佼者,又能成为单位小有名气的写手。一箭多雕,何乐而不为?!具体攻略,可参看第5章“磨刀子”第5节中的《如何向刊物投稿》一文。


rr

5.高标准完成每个文稿任务


rr

珍惜领导交办的每次文稿任务,在广度、深度上要搜到极致、看到极致、写到极致。


rr

对一些例行的文稿,不要被动等上面通知,要主动及早谋划设计、及早调度调研,全面弄清情况,科学研判形势,科学研究举措。


rr

具体起草文稿时,要格物致知、竭尽全力,快速调动平时储备的各方面资料,快速调度调研最新情况、最新素材,快速领会领导意图,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完成任务。


rr

这既是对自身的一种磨炼,又能为组织和领导兜全情况、研好形势、谋实措施,为其科学决策和推动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真正达到以文辅政鼎新的效果。


rr

二、疫情防控对写材料有哪些启示?

rr

1.从领导接受采访时的应答方式,感悟拟写文稿的至高标准


rr

疫情防控中,一些地方领导在不同场合接受采访时的应答方式,给了愚拙很大启发。


rr

有的一问三不知,对谋划工作急需、必需的基本数据做不到及时精准掌握,更何况这些数据体量并不大,调度统计并不复杂,也不需要填很多表,几个电话就能搞定。你我他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用五十步笑百步。这深刻警示我们:写材料也好,用材料也罢,评价一个材料或者一段工作的基本标准,不在于是否弄得多么工整、圆润,而在于是否聚焦实际问题、围绕服务对象,真正把情况兜明白了。


rr

有的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对着一张表、一个图侃侃而谈,应对自如。台上答卷的风采,离不开台下大量精准具体的工作,离不开领导本人及写材料者的贡献。无稿侃侃而谈的前提是有稿。这个稿,不是为稿而稿,而是有具体的调度、翔实的数据、精准的分析、完美的呈现。这也深刻启发我们:写材料并不是闭门造车地码字,写材料也好,用材料也罢,我们既要有材料,更要敢于扔掉材料,不管有无材料,关键是认识和解决问题。


rr

有的念一是二是三是四是,有的直接一段话。前者不见得比后者多么有逻辑、多么有章法。对情况是否深度掌握,对问题是否深刻思考,对举措是否深入研究,一张嘴、一对比就可以看出来。这也深刻启发我们:写材料,内容远胜形式,写材料也好,用材料也罢,内容上的深度远远胜过表面的一二三四花架子。


rr

材料的至高标准本就是没有所谓材料。我们应追求的,不在于材料本身,而是对事和人深度研究后的思路举措。而这种深度研究和思路举措并不见得就是我们写出的材料。


rr

因此,我们应崇尚的是这种深度研究的态度和做法,而不是为写而写、刻意罗列一二三四。


rr

写材料、用材料的最大价值不在于材料本身,而是基于对情况掌握后的谋划,不是做材料的批发者、宣读者,而是做一个能兜清情况、提出务实举措的顶级谋士和实干家。


rr

2.从一篇信息稿感悟干工作、写材料如何迅速打开局面


rr

一篇信息稿中的一段话给了愚拙深刻启迪:“从扫黑除恶战场转向‘扫毒除疫’战场,来武汉4天,夜以继日连续作战,边调研、边熟悉、边思考、边研究,‘恶补’疫情防控情况和相关知识,想尽快成为一名深度的‘知情人’和推进这项工作的行家里手。”


rr

这段话特别是“恶补”一词,揭秘了中央指导组干工作、拟文稿的方法,也同愚拙的四个深度研究高度契合。


rr

干工作,写材料,能否快速打开局面、扭住关键,一方面取决于长时间艰苦细致的学习、思考、储备、积淀,也就是把“恶补”放在平时;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战时的“深度”“恶补”。


rr

要想成为综合领域的笔杆子,至少应是半个业务通,或者具备短时间搞清搞懂业务的学习能力、专业素养。


rr

很多同志急难险重工作顶不上去,材料写不出来,说到底就是不舍得花精力“恶补”。


rr

突然接到重要工作或材料,如何进行“恶补”,才能让工作出彩?


rr

开头那段话本身就是方法论。


rr

“恶补”的方法是“边调研、边熟悉、边思考、边研究”。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好的方法不会凭空产生,而是源自艰苦卓绝的调研和思考。


rr

“恶补”的关键是“深度”。不能浮在面上,要深入进去,很多事情往往是一深入就具体。


rr

“恶补”的目标是当“知情人”和“行家里手”。稍微遇到点儿急难险重的任务,就以不懂为由推脱,永远成不了大器。要想把工作干到极致,把文稿写到极致,就需要成为行家里手,至少是半个业务通。


rr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练。突如其来的疫情,其实也是笔杆子们一次难得的磨砺本事、提升能力的契机。除了完成本职任务外,不妨设想,假如自己是某一级领导,面对这些状况,应该怎样迅速打开工作局面?从拟写材料的角度,我们也应该动态关注各级各方面部署要求、经验做法,结合单位实际和本职工作,第一时间掌握各方面情况,第一时间研究对策举措,打好各种提前量。


rr

要想保持输出端持续稳定,保持一个高水平写作状态,就需要持续稳定地输入,动态掌握各方面情况。尤其是这段时间,动态情况太多,需要输入的会议材料、讲话材料、信息材料非常多,都需要深阅读、深思考,对人的体力和精力考验是极大的。但没有这些做支撑,肯定写不出高质量的文稿,工作也很难干在点儿上,在输出端难以做到稳定高质量。


rr

希望我们愿意并能够“恶补”,将工作干到极致,将文稿写到极致!


rrr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