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防暑技巧(学习一下——高温天气用人单位该如何消暑降温)
- 办公技巧
- 2023-08-15 06:58:44
- 0
6月20日,市区最高气温达到了32.8℃,是近期气温最高一天,有人戏称城区已经进入“烧烤”模式。来自气象部门的消息,未 来几天,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在30℃上下徘徊。夏日炎炎,农民工、公交车司机等群体在烈日下工作,就像洗“桑拿浴”一 样。那么,农民工、公交车司机这些在一线工作的群体,所在单位是否为其随身佩带了防暑药品?火车站等公共场所有无降温 设备?为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国家规定高温天气下用人单位应有哪些防暑降温的措施呢?高温津贴又是如何规定的呢?对此 ,记者走进施工现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进行实地走访。
工地:配备降暑药
面对炎炎烈日,很多市民都选择尽量减少室外活动时间,但有些人却躲不开火辣的太阳。因为他们的工作只能在室外完成。高 温下劳作的建筑工人就是这样一个辛苦的群体。
6月22日下午2点,记者在新城应昌街西段一建筑工地内看到,四位民工正在铺设地砖。铺砖的柳师傅脸上挂着汗珠。搬砖时, 脸上的汗珠一滴一滴地落在大理石地砖上面。另一位师傅头上的汗水则是沿着脸颊流下,已经浸透了胸前衣衫。两位师傅蹲在 墙角处,不时地用手套拭去脸上汗滴。
随后,记者来到新城大板路南段一建筑工地。在工地内记者看到民工陈师傅正在操作混凝土搅拌机。因天气炎热,头上的汗水 经常流进他的眼睛里。陈师傅一边用衬衫擦去汗水,一边往搅拌机里面填料。搅拌机旁边的一水桶里浸泡着一饮料瓶。“这是 从家里面带来的凉开水,为解热特意把水瓶放在凉水桶里。”陈师傅说。记者看到,陈师傅填上几锹沙子后,便拿起水瓶“咕 咚咕咚”地喝上两口。
柳师傅和陈师傅告诉记者,工地负责人担心天气炎热,工人在工作时出现中暑等症状,特意在门卫处配备了藿香正气片、藿香 正气水等防暑药品。如果身体出现恶心、腹泻等症状,可以随时去取药。同时,在天气炎热情况下,工作时间也缩短了,平时 一天工作11个小时。高温天气时一般是早5:30上班,中午11:30下班,下午上班时间较往常推迟半个小时,2:00上班,晚上6:30 下班。
火车站:人流密集出口配备电风扇
记者在赤峰火车站内看到,售票大厅内配备了中央空调,但在候车大厅内记者并未看到有降温的空调设备,不过大厅内所有窗 户则全部处于敞开状态。因候车大厅空间面积较大,记者在候车大厅内并未感到有多闷热。
赤峰火车站相关负责人称,每年出现高温天气时,车站为了给职工和乘客营造舒适的环境,以防大家出现中暑、晕倒等症状, 上班时间要保持候车大厅通风,还要在人流密集的进站口、出站口、检票口、问询处配备电风扇进行散热。同时在问讯处还准 备藿香正气片、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应急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公交公司:给司机煮绿豆汤消暑
在高温天气里,公交车穿梭在路上,更像是一个“大蒸笼”。35路公交车杨师傅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在高温天气里,车里 又热又闷,车行驶过程中带起来的风都是热风,严重时车门都晒得烫手。车内没有空调,虽说司机位置上方有一个小风扇,但 打开时降温不明显。每天工作时间在8个小时,大约有7个多小时是在车上度过的。天气炎热时,屁股和后背全是汗。衣服干了 ,能清晰地看到汗渍。
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高温天气,为了给公交车驾驶员消暑,公司会购买大量的绿豆和白糖,分发到 各个调度室,在调度室给司机熬绿豆汤,用来消暑降温。同时,还给司机免费发放了消暑的茶叶。这几日天气炎热,公司正在 购置绿豆和白糖。各调度室同样准备了藿香正气片、藿香正气水等药物。
赤峰监狱:全面防暑降温
进入6月份以来,赤峰监狱针对高温少雨,天气炎热的现实,为了保障民警职工和服刑人员的身体健康,确保夏季安全生产,积 极采取检修空调、每天供应绿豆汤或白糖水、备足解暑药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有效措施,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一是提前检修降温设备,确保正常运转。针对暑期生产车间温度偏高的状况,公司提前组织人员对车间的空调设备进行全面检 查维护,确保高热天气空调正常运转,从根本上解决车间通风降温的问题,积极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为生产发展提供保障。 二是做好防暑食品的供应。高温酷暑期间,监狱服刑人员食堂保证每天为服刑人员供应一次绿豆汤或白糖水,并增加开水供应 ,充分发挥食品预防中暑的作用。三是做好防暑药品的储备和发放。监狱医院提前购置应急救治药品和防暑药品,确保做到及 时发放。四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进入暑期,各生产单位在保证生产质量,提高劳动效率的前提下,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合 理调整作业时间,尽可能地避开高温时段作业,以确保平安度过暑期。
市总工会:联合安监、住建部门正在专项检查
市总工会劳动保护部唐部长向记者介绍,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温天气职工防暑降温工作的通 知》规定:为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有效防控高温中暑和各类事故发生,保护广大职工的安全健康,用人单位要建立健全防暑降 温工作制度,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配备必要的通风和降温设备。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为职工提供必 要的个体防护用品和防暑降温所需的清凉饮料及药品。落实高温津贴及中暑职工工伤保险等待遇。加强职工高温作业的劳动保 护。对于孕期、哺乳期以及患有高温禁忌症的职工要及时调整作业岗位。重点对建筑工地、露天作业场所、存在高温作业岗位 用人单位开展监督检查,最大限度地减少职工因高温中暑造成的职业危害。
目前,市安监局、市住建委、市总工会三家单位联合正在对全市建筑施工现场进行专项检查。检查中,市总工会根据相关规定 对施工现场职工设施情况和安全卫生状况进行检查。不符合规定的,将责令施工企业现场整改。
高温津贴: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可获150元
市总工会劳动保护部唐部长还称,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曾联合下发通知,对劳动者高 温补助有明确规定:工作场所温度达到33℃或在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的露天环境下工作,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 贴。高温津贴的具体标准为: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5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00元。高温津贴在每年6—10 月发放,在企业成本费中列支。
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还要加强对职工的保护。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 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
期盼:高温津贴不再是“纸上清凉”
记者了解到,很多人都不曾知道有高温津贴,也有一部人表示自己从来就没有享受过高温津贴。对此,市民王先生认为,不少 用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开支,不按时发放、少发放,有的甚至干脆不发放高温津贴。劳动者对高温津贴也是不关心,担心因为 几百元的高温津贴找施工方反而丢了工作,大都选择忍气吞声。
张先生则表示,企业资产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每位职工每月最高150元的高温津贴对企业来说应该算不上大开支,更何况 国家还明文规定,劳动者可以享受高温津贴。所以,企业不应该太吝啬,应该无条件发放。高温津贴发放,同样体现着一个企 业的诚信度。
市民刘女士则称,相关部门应当对不落实员工高温待遇的用人单位依法严惩。工会组织应联合有关方面和政府职能部门,切实 做好监督,为劳动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朱旭东 刘剑辉)
本文由 京廊文化根据互联网搜索查询后整理发布,旨在分享有价值的内容,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不参与任何商业性质行为,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部分文章如未署名作者来源请联系我们及时备注,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链接: /bangong/15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