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放线技巧(老工长讲讲当年放线的那些事儿)
- 办公技巧
- 2023-08-16 16:11:31
- 0
1勾股定理
小智也当过施工员,施工员都放过线,这句话的意思,就像是列车员都做过火车一样,毋庸置疑。
小智的哥哥没当过施工员,不过也放过线,而且,他跟小智讲了当时放线的一个故事。
那个时候,应该是上个世纪80年代,农村的房子都是土坯墙,也有的地方用干打垒的,这种房子冬暖夏凉,可现在,它已经像大熊猫一样稀少了。
建土坯房子第一步,一样是要挖地基,地基用石头砌起来,上面就是土坯墙,那个时候是没有包工头的,谁家盖房子,自己把材料搬到位,然后找瓦匠师傅砌墙。
哥哥就是个瓦匠,等他们到东家砌墙的时候,屋子中间早就整整齐齐堆满了土坯,这样不窝工嘛,道理都不多解释了。
那个年代,是没有全站仪的,也没有经纬仪,连水准仪也没有,房子放线就是用线牵,长方形的房子,怎么保证四个角都是直角呢?简单的方法就是拉对角线,长方形对角线相等,这个小学生都知道。
可是,屋子中间堆满了土坯,对角线怎么能拉通呢?
哥哥和他的工友们想了个办法,用勾三股四玄五的方法定直角。短边30CM,长边40CM,斜边50CM,这样就把一个直角定出来了。
哥哥提议:不能按30/40/50,要按60/80/100。
马上有人反对:不对不对不对!要按30/40/50!
你读到这里会笑,我知道,因为我听他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也笑了。
这是个简单的数学:所有的数乘以2,同比例增加。
2借 线
那些放线的日子里,小智的衣服没有一件是不带墨汁的,手上也是墨汁,有时候洗都洗不干净。
这还不是最苦的,还有比这还要装逼的事情,那就是还要干体力活。
按说,工地上的技术员也不错,不用干重活,唯独放线的时候除外。
因为放线的时候,工人师傅已经开始往上放材料了,有时候一条线需要拉通,就要把碍事的钢管、钢筋、砖头搬开,这些对于瘦小的小智来说,已经是重体力活了。
因此也学会了一个方法:借线。
教科书上是没有借线的说法的,比如我要放出AB这条线,可是中间有一堆材料挡住了,无法拉通线,就可以先放出与AB平行的CD,再由CD往回返,放出AB。
这个方法节省了不少体力。也要注意一点:借出去的尺寸越短越准确,越长,误差就越大。因为拉尺子是有误差的,短的时候误差小,还有一个误差就是,拉尺子的时候,尺子与墨线应该垂直,可是肉眼判断他是否垂直是有误差的,一旦拉斜了,就会有误差。
3引 线
弹线的步骤,是事先确定线的两个端点,两点成一线嘛,这样将墨线的两端对准两个端点一弹,一条线就出来了。
小智的双手,就是拿墨斗的时候染黑的,衣服,就是弹线的时候崩黑的,小智的脸,也是那个时候晒黑的。
有时候,很容易把两个端点定出来,也有时候,定出的点因为种种限制,没办法定端点,比如,经纬仪的视线被障碍物遮挡,只能定出靠近端点的点,这个时候就需要引线。
引线也是个新名词,教科书上没有的,字典里也没有,学名其实应该叫射线。
射线在几何学里,是一条直线,方向是定死的,比如,一条直线AB,如果无法定出端点,在直线上确定出某一点C,无论C距离A远或者近,都可以确定出这条直线。
实际生活中,往往不按照几何规律来出牌,你首先要确定C点的大小,远近距离不同的C点,如果误差都是1MM,到达B以后,偏差就会不一样,C点距离A点越近,射线射出的长度越长,误差就越大。
这就是老师傅常常讲的:引线引远了不准。
也是本文开头小智的哥哥建议60/80/100的理由。
那个年代,小智刚刚毕业的时候跟着师傅盖一栋7层的楼房,垂直线的投测是没有铅垂仪的,用的是线坠,盖到第五层的时候,因为风大,线坠摇晃厉害,实在是无法进行下去了。
师傅想了个办法,引线。把大角的控制线向上引了一层,用的就是射线的原理。
后来装修时发现,外墙偏差了60MM,师傅因此被辞退,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
4铅垂仪
后来有了铅垂仪,放线应该是很准的了。
准不准,有个简单的方法就能知道,那就是把铅垂仪转一圈,如果铅垂仪向上射出的激光不是垂直的,转一圈会形成一个圆圈。
精度再高的铅垂仪也射不出一条完全垂直的射线,圆圈一定是存在的。
圆圈的中心,一定是那条铅垂线通过的点。
这个道理,小智不多讲,你懂的。
铅垂仪放线上面需要放一块透明的塑料板,塑料板拿掉以后,投射上来的点就找不到了,其实有一个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通过塑料板上的激光点,弹任意两条线,然后拿掉塑料板,换上模板,用钢钉固定死,重新弹两条线,交点就是激光点的位置,我试过多次,相当准确。
5全站仪
现在有了全站仪,小智也不经常放线了,于是,问题就来了。
C标段配备了3名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其中还有1名硕士毕业,工期最不紧张的一个标段,却被告知放线跟不上。
标段负责人W找到小智诉苦,一个上午,六个承台的线都没有放出来。
我用多年积累下来的耐心听他把话讲完,笑问:六个承台需要放几个点?
W认真的回忆需要放的点数,其中一个三桩承台6个点……
我晕 _
小智真的晕了。
又一次笑问:三桩承台为什么要放6个点呢?
这个问题难不倒W,六个边不是六个点吗?难道我错了?
小智这回彻底的明白了,三桩承台一共六条边,因为输入全站仪的坐标没有计算扣除防水层和找平层的厚度,硕士生回到办公室重新计算,然后……然后半天就过去了。
那为什么六个点全部用全站仪来定呢?
轴线用全站仪,边线直接用尺子拉,不是更方便吗?
W回答:用全站仪不是更准确吗?
全站仪比经纬仪+尺子拉准确,是在长距离测量当中有优势,准确与否,还跟扶棱镜的人有关系,如果棱镜是垂直的,就准确,而且仪器只能看到左右垂直度,前后垂直靠扶棱镜的人调整,这是纯手工操作,怎么能没有误差呢?
W顿悟,小智接着把话说透:建议你以后调整思路,形成控制网络,轴线用全站仪控制,边线小线用尺量,这样既节约时间,控制效果也好。
6日式放线
目前建筑产品已全面进入精装修时代,现场对土建基面的尺寸精度要求将越来越高。“日式放线法”可以在施工中规避不同分项施工过程中反复弹设施工控制线而出现的尺寸精度累积偏差。
对,小智讲的是日式放线,不是日式料理。
日式放线包括“主体控制线”、“砌筑/抹灰控制线”及“水平标高控制线”、“轴线、十字通线、规方线、预留洞口线”等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一系列“日式”施工控制线。
这些控制线的特点,一个是“多”,就是有很多线都要弹,不像我们弹线的时候,能省就省,线多了,很多尺寸就得以控制,尺寸偏差自然就小了。
还有一个特点是全,每条线旁边都有文字标志,说明这是条什么线。可以想象,日本的工人到现场干活,几乎是不需要带图纸就能干活的。
看来弹线还真是个技术活,有这么多的讲究。这年头连放线都要和国际接轨了。
本文由 京廊文化根据互联网搜索查询后整理发布,旨在分享有价值的内容,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不参与任何商业性质行为,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部分文章如未署名作者来源请联系我们及时备注,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链接: /bangong/16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