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技巧 > 正文

万象办公技巧(在家远程办公效率低?你需要这6个实用秘籍,一学就会)

  • 叁碗诸角 叁碗诸角
  • 办公技巧
  • 2023-08-17 12:47:52
  • 0

不久前,前央视主持人、紫牛基金联合创始人张泉灵在微博上感叹:远程办公两天,我认为这种在线协作在家办公模式最不好的地方就是,还要做饭和看娃……


一语戳中无数上班族的心脏。网友纷纷留言:


“同意,我自己做饭吃,家里没有小孩,都累够呛。”

“效率太低,8小时办公现在几乎变24小时了。”

还有的说:“就怕被娃发现,原来爸爸妈妈天天早出晚归只是为了多刷会儿网页......”


疫情当前,隔离为重。不管习惯与否,远程办公已经来了。

疫情,是面照妖镜;远程居家办公,也是一面镜子。一个人若在时间管理、自我掌控、生活技能等方面有缺失,将原形毕露,很多日常被忽略的问题也会浮出水面。

但远程办公,又是此时此刻既能顾全大局,又可兼顾企业/个人发展的最佳选择,更是未来的趋势所在,所以在此场景下如何排除干扰、提升效率,值得研究和练习。

今天就让我们就从个人的角度,梳理了居家办公需要面对、解决的6大问题,并给出了提高效率相对应的6大秘籍:仪式感、边界感、触及感、掌控感、工具妙用、后勤保障。你可以对照查缺补漏,为自己创造更优质的居家工作体验。

为了方便记忆、掌握,我们还可以将这套方法总结为:

“四感”(仪式感、边界感、触及感、掌控感)

“四用四类”(高电子化、多平台同步、团队协作、沟通优化;即时通讯、协作文档、视频会议、统筹综合)

“三个支撑”(伙食支撑、家庭成员关系支撑、身体支撑)



一、仪式感:穿戴整齐


为什么先讲这个?有个词叫“心锚”:它是指人的某种行为与外界的某个事物产生连接,从而产生条件反射。

比如,上课铃一响,学生就知道该回到座位了,立即停止交头接耳,正襟危坐,等待老师到来;

这就是一个深深植入脑海的心锚,也就是在一前一后的两种行为间搭建精神链接,营造心理暗示,这是仪式感的来源。

在大多数人常年形成的认知中,“穿戴整齐”就是“进入工作状态”的先发启动条件,职场环境中,正式的穿搭是基本礼仪习惯,也是对同事、领导的基本尊重。

因此从这一层面讲,即使办公地点变成家里,在穿戴上也丝毫马虎不得。当你该洗头洗头、该洗脸洗脸、该梳头梳头、该化妆化妆,脱掉松垮的睡衣,换上精神的职业装,以干净清爽的职业面貌端坐在电脑前时,"工作脑"即能顺其自然地开启。

一次完整的穿戴的过程,就像一次岗前出征式,它会让你心怀敬畏,这与灰头土脸地藏被窝里打开电脑的状态体验截然相反。

与其在接到视频会议的临时通知时,左手码字右手洗头,手忙脚乱,不如提前做足准备。



二、边界感:独立分区


前两天,一张河南驻马店的高中老师坐在厕所马桶上给学生上网课的照片火了。

他说,因为家里有六口人,父亲、母亲、妻子,两个孩子,空间有限。上网络直播课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他立马想到独自征用卫生间。一来不打扰家人,二来给自己创造一个封闭的、有边界感的办公环境。

工作环境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

但可怜的社会人失去了大学免费供应的自习室、图书馆,抱着电脑冲进咖啡馆的穷屌丝,很多也并不是点杯咖啡装X,而是发誓与昏昏欲睡的家居环境划清界限,求得一处宝贵的自由办公座椅,还得升级憋尿技能。

可现在咖啡馆也去不得了,怎么办?

一般,家居环境的功能分区有客厅、卧室、洗手间、厨房,好的还有餐厅、书房。那么一人一间,能隔音的自然最好,若是在北上广等居住环境紧张的城市,或家中人口众多,依然有办法:

1)就地取材,巧妙制造物理间隔(调整桌椅摆放位置,凹出自然屏障);

2)若家里不只一人需远程,开会、沟通时请戴上耳机;

3)与家庭成员提前沟通好,工作时不要随意围观、打扰。

再不济,躲进厨房或洗手间,也是一计终极杀手锏(捂脸)。

总之,只要进了这个给自己画的“圈圈”,你能立马清醒,不受干扰,也不再想睡觉和玩手机,那就算改造成功了。



三、触及感:改造工位


可别小看这方寸之间的格局,良好的工位微生态,会通过触手可及的便捷感、美轮美奂的个性化沉浸式体验,给紧张忙碌的工作带来惬意享受。

1、简易配置:电脑,手机,书写本、笔;

2、升级版配置:电脑,手机,书写本、笔、杯子,抽纸、充电器;

3、豪华版配置:电脑,手机,书写本、笔、杯子,抽纸、充电器、便签、小盆绿植、加湿器、故宫日历、卡通靠垫、颈椎按摩仪……

你能把办公室的工位贴满海报和自我激励的话,就能给家里的小小工位好好一番装饰,当然,干净、舒适第一条,其他因情况因人而异。

总之,尽可能提前码好投入工作后所需要的一切,在它们该上场时,一伸手就能摸到,不至于翻箱倒柜,硬生生地掐断刚上头的灵光乍现。



四、掌控感:自我约束


没有了领导像班主任一样的突袭检查,没有了整齐划一的排排坐,在家办公,一切尽在自己“掌控”,当然,做不好,也会变成“失控”。

自驱动,成了在家办公的关键词。为了不让掌控变失控,你可以试试:

1、采用与在公司相同的工作时间

通常,公司都有严格的考勤制度,“几点开工,几点下班”是基本规矩;学校里也有固定课时、课间操、课间休息。大部分时候,是组织制定好的时间表在推着每个人往前走。

现在考验来了,这次你必须把自己当成一支军队,给自己排好每天的日程表,严格执行,借用与公司相同的时间表则是最简便的选择:该开工时开工,该吃饭时吃饭,该午休时午休,该下班时下班。

倘若执行到位,自然就能给一天24小时分割成块儿、搭建出基本的框架,在对的时间内做正确的事,才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把自己整得晕头转向,昏昏噩噩到天黑。

有网友就说,在家工作感觉从8小时变成了24小时,就是因为没有建立基本的时间框架,给时间做好分割,想起啥干啥,做一会儿、歇一会儿、玩一会儿,零散而混乱,一件几小时就能完成的任务,便硬生生被拖到了大半夜。

2、先吃最丑的那只青蛙(从最重要的事情开始)

有本书叫做《吃掉那只青蛙》,讲的是:


如果你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吃掉一只活青蛙,那么你会欣喜地发现,今天没有什么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青蛙就代表着最具挑战性的任务。


如果你必须吃掉的青蛙不止一只,就先吃掉长得最丑的那只,也就是优先处理更重要、更困难的工作。

我们常常以为,提高速度就是提升效率,其实不全面。什么是效率?效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创造更大的价值,那么只有先选出最重要的事,才能在同样的单位时间里创造更大价值。

但工作中,有人的做事顺序恰恰相反:先着手解决各种杂七杂八的小事儿,然后才集中火力进攻那只青蛙。

我们打个比方,假如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石块需要放入一个玻璃瓶,倘若先投放小的,瓶底空间逐渐被挤满,能放下的大石块就很少了;相反,如若先确保每个大石块都优先投放,最后再把小石子洒入瓶口,小石子就会自由流动,一点点填满瓶中的缝隙。

所以,你必须先保证自己所做的是正确的事情,然后再想办法提高做事的效率。


3、把“项目”变成“行动流程”

好啦,现在到了执行阶段。在这一环节,要推进项目的一点点落实,首先就要建立起“流程意识”。

举个例子,下图展示了“项目”和“流程”的区别,简言之,“项目”是一个一个行动“流程”组合而得的结果。

“上午写报告”是一个项目;

“上午8:00-9:00撰写报告提纲,9:00-10:00搜集相关资料,10:00-11:30写出报告初稿,11:30-12:00检查、润色、定稿”这是一个行动流程,只有流程才能成为行动展开的具体依据。

吃青蛙的时候,若一上来便想囫囵吞枣,只会让人迷茫失措,不知从何下口,导致执行困难和无休止的拖延。

而再复杂的项目也是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的,因此,你可以这样做:

1)清晰地分解步骤

2) 设定每一步的具体动作、达成结果

3)明确完成时间、周期和最后期限

这样才形成了一个有章法可循的操作线,让每一次出手尽在掌握。


4、番茄倒计时,让时间看得见

然而,居家环境的诱惑还是无处不在,随时可能吸走有限的注意力。那么为了集中精神,你不妨打开一个番茄钟的倒计时(有关番茄工作法,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不再赘述),帮助在于:

1)倒计时带来紧迫感、成就感,不易分心;

2)时间使用记录被保存于云端,便于追溯、统计、反思;

若觉得25分钟一次的倒计时太短,可自行调节数值,但最长不宜超过1小时。

提供番茄钟的软件有很多:番茄土豆、番茄ToDo、Forest、潮汐、Timing等等,挑选适合自己的即可。


番茄土豆 APP

Forest APP

潮汐 APP



五、工具妙用: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离开配套工具,远程办公就寸步难行。

(一)所有远程工具,主要提供的都是以下4方面功能:

1、高度电子化

2、多平台同步

3、团队协作

4、沟通优化


(二)根据服务具体形式,常见类别有4种:

1、即时通讯类:微信、QQ

2、在线协作文档类:

得到专栏作者万维钢还讲过,他在写专栏的时候,会直接于在线协作文档里新建一个文件夹,给这个文件夹设置的权限是可以供专栏的整个编辑团队查看,这样每当他在在线协作文档里写好一篇文章,就直接拖进共享文件夹,这样编辑就可以随时查看到他的更新,省去了发邮件的麻烦。

当然协作类文档的功能不只这个,它还可以有记录地多人共同编辑一篇文档、设置不同人的多级别权限,制作思维导图和表单等。

3、视频会议类:


4、统筹综合类:

在综合统筹类的集成工具里,以上所有功能基本都可以实现,比如飞书、钉钉等,还有考勤登记、智能工资条等服务。当然垂直细分领域的软件更侧重于在某一个具体领域的极致体验。

(三)克服远程工具使用中的心理障碍:

1、高度电子化、联网化,不接受、不习惯?

习惯和理念的转变,是享受一切科技便利的先决条件。

00后、10后成长在电子产品的包裹中,电子化内化为本能;

60后、70后、80后…,甚至部分90后则不同,需要通过刻意练习来适应和习惯电子化的信息整合方式。

信息的电子化不是万能钥匙,但其在便携度、美观度、可修改度、效率等多方面远远优于实物媒介。

之前看过一篇得到专栏作者万维钢的文章,他说,大概七年前(文章是2017年写的,所以距离现在应该是10年前)他就把自己所有的笔记上网,使用Evernote(印象笔记)承载。因为印象笔记可以打标签归类,按主题搜索、自动推荐相关文件,可以用在手机、电脑、平板上同步信息,方便随时随地追踪自己的想法。这成了他能保证专栏日更的重要前提。

2、是否有隐私风险?

理论上讲,任何东西一旦联网,都没有百分百的绝对保密。

但我们不是照样在网上购物、刷二维码支付、使用手机导航吗?远程办公也是一样,过度的谨慎和恐惧只会错失科技进步的良机。

当然,一些小公司的软件确实存在隐私泄露风险,比如,我在一些远程软件下看到了这样的评价:

但大公司的产品,更看中长远发展、讲究品牌信誉,在隐私保护方面做得好很多。

不过,若你的公司、岗位涉及商业机密,不允许联网,那就另当别论了。

3、假如某款工具的运营商倒闭了,存在云端的东西会丢吗?

还是那句话,使用主流的、大公司的产品,能更好地应对潜在风险,就算某天服务器真的关闭了某项服务,也会提前通知用户对云端的信息进行备份。


六、后勤保障:

在公司,有专门的行政部,他们的任务就是保证公司每个配套环节的有序运行,有纯净水、有食堂,有的还有健身房,并免费供应咖啡和下午茶,但在家,这一切都落到了自己肩膀上。

(一)伙食支撑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饱是一切的前提。精心准备三餐,虽然有人能从中收获乐趣,但对人的体力、精力、时间也个是不小的消耗,更何况,还有繁重的工作需要兼顾。

为了腾挪出更多时间用于工作和自我提升,有效缩减烧饭时间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1、三顿合并两顿

在家工作,省去了通勤时间,体力消耗相对较少,三顿饭并为两顿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实,在宋朝以前,人们都是一日两餐的。

两顿饭的时间可以选在上午九十点钟和下午四五点钟,中间吃点小零食和点心搭配。

2、一次做多顿的量

3、穿插食用方便速食

注意,我可不是说让你天天吃泡面,毕竟营养不够。

其实现在有很多半成品,可以大量购买囤入冰箱。速冻水饺就不说了,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简餐;穿插食用方便速食,不用顿顿费力。

自加热手抓饼:油锅里烫几分钟就熟

料理鸡排(猪排等):已经腌拌过调味料/面包糠的半成品,在微波炉/空气炸锅加热即食,也是傻瓜式操作。

速冻包子:用蒸锅/微波炉加热

此外还有一些天然的方便速食,比如红薯、玉米、山药等,这些天然美味、加热即食的物种,简直大自然的厚赐。

也许有人会说,热几个小时前的饭吃不新鲜、方便速食不健康,那么你想想,总比用塑料盒子送来的、还看不见原材料状态和制作过程的外卖健康、新鲜吧?特殊时期,不必太拘泥于过去的道道,保证基础营养均衡的基础上,采用这些方法本来就是为了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不过,饮食是个私人化的东西,每个人体质不同、习惯不同,有的人对餐饮相当讲究,所以这三小招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


(二)家庭关系支撑

1、友好沟通,分担家务

根据《做家务的男人》里的数据:中国女性的就业率排名世界第一;中国男性的做家务时间却排名世界倒数第四;中国女性平均做家务的时间比男性多81分钟。

也难怪很多网友吐槽:男性在家办公就轻松多了。


若能通过平心静气的沟通协商,在这段特殊时期,试着夫妻二人分担家务,共同进退,对两个人都是好事。平时常做家务的一方为自己争取了更多时间,不常做的一方收获了劳逸结合,通过不同类别的事项刺激大脑的不同区域,有助于延年益寿。


2、制定全家统一时间表和行动准则,让孩子也参与进来。

有娃的家庭,最大的干扰因素十有八九是来自破坏力惊人的小天使。

娃还处于24小时离不开人的状态,商量着夫妻轮流来是最好。

若孩子已经到了能听懂规则、接受约定的年纪,则可以试着制定一个全家的活动时间表和行动准则,一起执行。

有一次陈铭说,想让孩子读书非常简单,就是自己打开一本书开始看书。一开始孩子跑来问:“爸爸你在干什么?陪我玩吧!”陈铭说:"我在看书。知识很高贵,看书是不能打断的。"

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什么也不用讲了,孩子自己就开始抱着绘本,默默地读起来。

当孩子看到你每天坚持不断地专注时,潜移默化中,他也一定能学到。

引导孩子找到他自己愿意去做的事情,虽然小孩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但至少不会再分分钟都缠在你身边无理取闹。


(三)身体支撑

1、每天至少保证30分钟的健身运动

去公司上班时,即使平日里不运动,在通勤的路上也全程是被动活动。

但在家,除了从客厅到卧室,就是从卧室到客厅,如果不专门运动,长时间窝着不动,不利于血液循环,还非常容易意志消沉、精神涣散,每日抽出半小时健身至关重要。

2、选择适合室内的小轨迹运动

若家里有运动器材、器械,用起来别犹豫。

当然也可以在任意一个视频网站上,搜索一些能徒手操作的操课视频,在几平米的范围,也完全耍得开,关键是跟着视频练,有气氛,假装就在健身房。

写在后面:

远程办公说来简单,落实到操作则是一个庞杂繁复、包罗万象的系统工程。

远程办公场景下,更多的是要更新理念、调整习惯,给自我管理、生活技能来一个全新的迭代升级。

再次强调,自我驱动的意愿至关重要: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个佯装看不见远程通知的人,总能找到合理的托词。如果你压根就不想工作和进步,上面说的一切都白搭。

马克•吐温说: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

虽然我们很多人不是医护人员,无法奔赴前线,不是警察,无法值守隔离区保证安全,但我们可以老老实实做好居家防护,提高远程办公效率,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就是为抗疫、为社会做出一份应有贡献。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敖小敖,专注于写作地最接地气儿的成长干货、榜样人物、暖心故事,并录制音频节目(见头条个人主页「专栏」区),致力于治愈疲惫心灵,陪伴更多朋友向上生长。

“敖”与“遨”同音,“遨游”在茫茫宇宙,每个人如一颗小小星球,因为有了同路人,便不再孤单。关注我,一起精进、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