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技巧 > 正文

池州物流文员办公技巧(身兼数职,刚转文职的他为何这么拼?)

  • 叁碗诸角 叁碗诸角
  • 办公技巧
  • 2023-08-18 07:00:24
  • 0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然而,由于支队编制体制调整,鲁龙胜近年来的调职计划被一推再推,一晃成了超龄干部。年初,支队政委戴鸿涛就走留问题找大龄干部谈心,个别干部顾虑重重,鲁龙胜却态度坚决:“组织怎么安排,我就怎么干!”

恰在此时,支队传来现役军人转改文职人员的消息,鲁龙胜仿佛一下子看到了希望:虽然当不了指战员,但还能继续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贡献。第二天一大早,他就递交申请,成为支队首个申请转改文职的现役干部。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善解兵忧的“鲁大师”

——记武警安徽总队池州支队现役转改文职人员鲁龙胜

■佘 融 李 杰

“老鲁,还在忙吗?你有关节炎,天冷注意加衣服。”9月9日深夜,一阵电话铃声打破了鲁龙胜宿舍里的宁静,电话那头妻子的暖心问候,让他感受到了深深的理解。而就在3个月前,鲁龙胜和妻子还在为他转改文职的问题争吵过数次。

鲁龙胜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大学毕业怀揣军旅梦来到武警安徽总队池州支队。16年来跑基层、走机关、带特战,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

然而,由于支队编制体制调整,鲁龙胜近年来的调职计划被一推再推,一晃成了超龄干部。年初,支队政委戴鸿涛就走留问题找大龄干部谈心,个别干部顾虑重重,鲁龙胜却态度坚决:“组织怎么安排,我就怎么干!”

恰在此时,支队传来现役军人转改文职人员的消息,鲁龙胜仿佛一下子看到了希望:虽然当不了指战员,但还能继续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贡献。第二天一大早,他就递交申请,成为支队首个申请转改文职的现役干部。

对此,不少朋友感到费解:以鲁龙胜的才华,到地方政府谋个一官半职并不难,何必转改文职呢?得知鲁龙胜在转改意向上“服从调剂”,就连最初沉默的妻子也抱怨起来,多次在电话里劝他“弃文从政”,然而每一次都被鲁龙胜说服了。

当年,鲁龙胜父母双双下岗,家庭条件十分困难,支队党委知情后立即与地方政府协调,及时解决了其父母的就业问题。婚后,妻子习惯性流产,驻地医疗条件有限,支队专门请来总队医院的专家帮其治疗,如今女儿已经6岁……一幕幕饱含温情的场景让他铭记在心。不忘初心、不忘恩情,这是对一名有着14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党性的考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今即将脱下军装,他毫无怨言。只是军旅路上5800多个日日夜夜历历在目,又怎舍得说走就走?

6月上旬,转改文职的申请批复下来了,他被定岗为律师兼群工干事,这对鲁龙胜来说是个新挑战。“此前虽然自学了半年法律,但毕竟没有从业经历,连司法考试都没参加过,自己能胜任这个文职岗位吗?”尽管心里没有底,但既然选择了,就要走好、走到底。就这样,从走马上任第一天起,鲁龙胜经常在办公室一坐就是10多个小时,把资料翻遍、把理论背熟、把心得记实。每当夜幕降临,机关楼二楼靠墙角的那间房子总是亮着灯,夜查路过的干部感叹:鲁龙胜又在加班了。几个月下来,不管是回答官兵咨询的法律问题,还是开展法纪宣传教育,他都游刃有余,周围战友甚至称他为“鲁大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长期深居简出、不接地气,工作容易走偏务虚,于是鲁龙胜主动向支队申请到基层代职,到一线去察兵情、取真经。“目前支队很多岗位缺位,应该合理利用人才。”考虑到鲁龙胜有基层主官任职经历,支队党委决定让他到勤务保障中队代职中队长。

一名律师兼群工干事代理中队长,这个闻所未闻的消息一出,即在全支队炸开了锅:“这是老鲁作秀,刚转文职就想出彩头吧!”连同事也跟着凑热闹:“你一个文职人员把自己搞成这样,又是何苦?”鲁龙胜听后却不以为然,他总是笑脸以对:“不管现役还是文职,服务好官兵、保障好打赢就是履好本职。”

就这样,鲁龙胜每天拿着笔和本走上训练场,一晒就是一整天。每周他都要在训练场或学习室开设“普法小讲堂”,一边给官兵普及法律常识、讲法律趣闻,一边记录他们的日常言语,写下自己的工作心得。案头几本厚厚的笔记本,有一半心得是他在转改文职后写下的。8月,他带领战士设计制作的法律知识宣传长廊,赢得基层官兵拍手称赞。

如何通过法律途径为官兵排忧解难?这是鲁龙胜经常思考、重点关注的问题。一次,中士周星的父亲在工地作业时不小心从脚手架上跌落摔成重伤。鲁龙胜得知后一边安慰周星并了解详细情况,一边查阅相关法律条文、给当地人武部发函,并向从事法律工作的亲朋好友求教,仅到当地律师事务所咨询就跑了4趟。经过半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周星的父亲最终获得合理赔偿,得到及时医治。

“这次父亲出事,如果没有组织出面,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在中队半年工作总结期间,周星对中队干部进行民主测评时,这样评价。他的班长杨泽也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我们单位新来的这位“鲁大师”,不仅业务精通,而且深知兵心、兵情,是一位好兄长!

火箭军工程大学首批文职人员入职宣誓仪式现场。钟福明摄

新身份 新形象 新作为

——火箭军工程大学首批文职人员入职宣誓仪式侧记

■周 波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钟福明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

9月10日,中国第34个教师节,火箭军工程大学小礼堂,首批文职人员入职宣誓仪式正在隆重举行。

上午10时,入职宣誓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身着“孔雀蓝”的文职人员个个仪容严整,精神抖擞。

会上,该校领导分别宣读了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任职通知和原社会招聘文职人员纳编任职通知,首批入职的121名文职人员高举右手,面对鲜红的军旗,庄严宣誓:“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我宣誓:忠于祖国,忠于中国共产党,服从命令,严守纪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刻苦学习钻研,勇于开拓创新,珍惜军队荣誉,献身国防事业,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而努力奋斗……”

实施文职人员制度改革,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举措,对于重塑我军军事力量体系,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提高军事人力资源开发使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主席对这支新兴力量寄予厚望,就文职人员制度改革和队伍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前不久中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上,又专门就加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作了强调。

新的文职人员制度实施以来,火箭军党委高度重视、坚强领导,该校党委听令而行、坚决落实,坚定不移地推动各项制度落地运行。这次入职的121名文职人员中,74名是原社会招聘文职人员,其余47名均由该校或其他部队现役军人转改而来,其中113人此前在该校工作,时间最长的25年,最短的2年,平均近8年。他们工作在教学、训练、管理和保障一线,默默无闻、不计得失,为学校建设发展付出了聪明才智和辛劳汗水。

“军队改革就是一场时代大考,检验的是党性,考验的是忠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党员干部,不能只考虑个人利益需要,必须站在政治大局、强军大局的高度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主动申请转改文职的该校基础部数学教研室副教授王正元,作为文职人员代表所作的发言,充分展现了全体文职人员矢志强军的坚定决心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想干给机会、干好有地位。该校领导表示,他们将积极研究探索文职人员聘、考、训、管、用等措施办法,进一步推动有关政策制度在学校落地,坚持政治上平等相待、生活中关心关爱、工作中放手使用,努力把这支建校育人生力军建强用好,推动大学全面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台阶。

梦想在前,使命在肩。该校主动申请转改文职的苏章戎、谭鑫夫妇告诉记者:换下戎装虽有不舍,但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充满信心,将用实力、实干、实绩建功军营、回报大学、证明自己,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强军兴军使命,坚持高标准、练强真本领、培养好作风,立起新时代文职人员的好样子。

纳编的原社会招聘文职人员、基础部物理室副教授李爱君,是该校最早招聘的文职人员之一,对这次入职宣誓仪式期盼已久。她说:“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我一定会加倍努力,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为国防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芳华一生留军营,忠心一片为强军。宣誓仪式在嘹亮的军歌声中结束,这次入职宣誓仪式,既是新的文职人员制度在该校落地运行的庆祝典礼,也是该校文职人员队伍在新的起点上集结准备、扬帆起航的盛大献礼,标志着该校调整改革迈入新阶段、人才队伍注入新动能、全面建设揭开新篇章。

“阳光天使”暖兵心

——记西宁联勤保障中心第5医院护士长杨凤娟

■王 楠 习婷婷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郑孝刚

“为什么大猎狗能被小麻雀妈妈打败?”深夜,女儿指着故事插图满眼不解地问。

“因为猎狗被麻雀妈妈保护孩子的决心感动了,当孩子遇到危险时,妈妈会不顾一切保护!”女儿眼中的天真就像一片羽毛拂过平静的湖面,让妈妈的心里泛起丝丝苦涩的涟漪。

“妈妈,你也会保护我,对吗?”

“当然了,快睡吧。”她庆幸女儿没有继续问下去。

正当此时,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早已将科室号码设置成特殊铃声的她顿时绷紧了弦。

“杨姐快来吧,一个需要急救的病人已被送进手术室!”电话那头的声音很着急。

“马上过来。”她在女儿额头上轻轻一吻,转身离开。经过一番抢救,病人脱离生命危险,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手术室。

她叫杨凤娟,是西宁联勤保障中心第5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国家级肺病专科护士长。2003年,她成为一名护士;2007年,她通过层层选拔加入非现役文职人员队伍;2012年,她光荣入党。

提到杨凤娟,科里的病人都称她为“阳光天使”,因为她的脸上永远带着笑容,让人感到像清晨的阳光一样舒适、温暖。

“病人有了困难,我们就要及时出现,帮助他们解决。”杨凤娟说,“你暖他一分,病人心里就会安一分。肺病专科病人的病情相对危急,除了疾病治疗、日常护理外,更要注重心理上的护理。”

2015年冬,医院抽调护理骨干参加防治腺病毒任务。期间,每次进入隔离病房必须穿上厚重的隔离服、戴上沉沉的眼罩,连续几周,杨凤娟昼夜守护在患者身旁。她每天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下班后脱下隔离服,里面的衣服都可以拧出水来。

“其实我也怕被传染。虽然每天都是‘全副武装’,上厕所不方便,心理压力很大,但我必须克服内心的恐惧。都说‘三分医疗、七分护理’,我觉得我的笑容能够感染周围的同事、病友,这样大家看到我心里也会好受一点。”杨凤娟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既感染了身边同事,也感染了患者。

杨凤娟认为,自己虽然不是军人,但是一名党员,必须叫响“看我的、跟我上”。每逢该院参加重大军事行动,她都第一个报名。今年7月,听说医院要抽组人员参加高原演训,她毅然报名……她在高原给医院领导发去短信:“‘责任’二字重千钧,攥在手里沉甸甸,装进心窝重如山。经过演训考验,让我懂得了军人的责任,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担当。”

高原演训场上,鲜艳的“红十字”标志是卫勤保障的象征。初入高原,大部分人都会出现高原反应,但杨凤娟告诉自己,护士长就要比其他人更快地适应,这样才能带领全组护士展开卫勤训练,守护更多官兵的生命健康。

战场救治快一分,伤员就多一分生的希望。一天,上级传来通知:一名战士突然晕厥。接到命令,杨凤娟同组长立即赶往事发现场,配合医生展开救治,娴熟的动作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这些年,杨凤娟先后4次参加重大演习保障,所带科室被上级评为“优秀带教科室”、先进基层党组织,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护士长”。对此,杨凤娟坦言:“选择文职人员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党员,要带头以大局为重、工作为先,这是党员应有的自觉。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想对得起党组织的培养、对得起官兵的辛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巾帼芬芳绽放绿色军营

——空军勤务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文职教员陈曦素描

■佘 融 李 杰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前不久,空军勤务学院举办的一次文艺汇演上,政治工作教研室文职教员陈曦深情朗诵了一首诗歌。现场官兵注意到,陈曦的眼眶里闪烁着泪花。熟悉陈曦的人都知道,这首诗既是送给观众的,也是送给她自己的。

“我的祖父、外祖父,都是学院建校时的第一批老教员。”陈曦告诉笔者,她的军旅故事可以说早在出生前就开始了。军旅梦就像一棵美丽的种子深植心田,陈曦无比渴望它能生根发芽。大学毕业后,陈曦选择来到空军勤务学院,将责任和热情化作甘甜的雨露,浇灌儿时的梦想。

“作为政治工作教研室的一名文化教员,我的工作就是将部队优秀文化带给每名官兵,让他们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时刻记得自己是谁,望来路、忆初心……”采访中,陈曦笑着说,“教书育人不是走形式,而是要走心。就拿教唱军歌来说,除了会唱,更要通晓军歌的创作背景和精神内涵。”走进陈曦的课堂不难发现,每个环节都显现着用心和精彩。譬如讲到歌曲《松花江上》,陈曦并没有“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是首先向大家讲述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陈曦深情地唱起了这首歌,婉转动人的歌声、生动的创作背景介绍,让不少学员深受触动。每当此时,陈曦总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欣慰。“军歌有灵魂,文化亦是如此,教书育人最重要的是铸剑砺魂。”陈曦告诉笔者。

随着时代的进步,音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一个棘手问题摆在了陈曦面前:部分官兵对部队传统音乐逐渐失去“热度”。陈曦为此忧心忡忡,有同事劝她:“作为一名军校文职教员,上好自己的课不就行了吗?”陈曦偏偏“不安分”,决心创作系列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军歌,打破“门前冷清”的局面。

创作之路谈何容易?为了让灵感转化成轻快活泼的音符,陈曦没少下功夫。为了尽可能少受外界打扰,她经常创作到深夜;为了让歌曲既表达鲜活生动的时代特色,又反映传承红色基因的思想内涵,她的耳机里总是循环播放着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典军歌……

成功总是垂青那些辛勤付出的人。当看到自己创作出的一首首歌曲得到官兵们的喜爱和推崇时,陈曦觉得再辛苦都值。

主阵地在课堂,舞台上同样可以看到陈曦活跃的身影,她牵头“承包”了学院许多大型晚会活动。一次空军文艺汇演到学院选拔演员,陈曦自告奋勇,欣然参赛。一个多月的排练经历让她终生难忘,虽然外表纤细柔弱,她却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坚强。她白天分秒必争,晚上独自在舞蹈室加班加点,反复琢磨每个舞蹈动作,力争完美。

由于长时间反复排练,陈曦的肢体经常抽筋,她将疼痛藏在心里。“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文职人员没有军人作风?”陈曦在心底一遍遍激励自己、告诫自己。双手磨出血泡、汗水湿透衣衫……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辛苦付出,最终化成了一次次的成功和喜悦。

巾帼芬芳悄然绽放,陈曦的故事正如她的名字“‘晨’曦”一般,充满温暖和希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