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主任说话技巧(要把话说好,掌握技巧很重要!一篇文章教你如何打破固定模式)
- 办公技巧
- 2023-08-20 16:42:57
- 0
生活离不开语言。话说得巧、说得好,生活才能多姿多彩。言之有术的人能将对他人的关怀说得温暖、甜蜜,不会刀子嘴豆腐心,惹人厌烦;言之有术的人能将话说进人的心坎里,让人乐于接受……学会说话的技巧,做一个能把话说好、会说好话的人,生活就能多一分精彩。
要把话说好,掌握技巧很重要
我们每天都在说话,但却未必就把话说好了。然而,若想拥有精彩的人生,我们必须把话说好。因为把话说好,才能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否则,就可能造成误会甚至矛盾。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话说好呢?把话说好的关键是技巧,而说话有技巧的关键则是打破固定的模式。
遗憾的是,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略这一点,大多时候使用的都是一种固定模式的语言,比如,在见面的时候向对方问好,会说:“你吃过饭了吗?”每次问好皆是这样说,已经成为一种固定模式。但是每一次都使用同样的语言,日积月累,难免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即便是问好,也没了被问候的感觉。相反,如果能够打破这种模式,技巧性地根据实际情况来问好,就势必能让对方清楚地感受到善意、温暖。比如,倘若天气很冷,我们可以说:“天气真冷啊!你穿得也太薄了……”倘若对方穿了一件新衣服,我们可以说:“你今天真漂亮!”总之,说话不能局限在一定的模式里,有技巧、有新意才能有好的效果。
除了打破固定模式这一说话技巧能帮助我们把话说好外,换一种方法来表达同一个观点也是很重要的说话技巧,能帮助我们把话说好。下面这则故事就能说明这一点。
一天,一位教徒做礼拜时,忽然烟瘾犯了,就问主教:“在祈祷的时候我可以抽一支烟吗?”结果,主教严厉地训斥了这位教徒。
其后,又有一位教徒也遇到了同样的状况——犯了烟瘾,他却很有技巧地换了一种问法:“我吸烟的时候可以祈祷吗?”主教竟然莞尔一笑,答道:“当然可以!”
可见,只要懂得变换说话的方式方法,说得巧,本来不可能的事也会成为一种可能,并且,还能愉悦对方的心情,让对方赏心悦“耳”。因此,说话时一定要注意技巧,就像下面这位医生一样。
一个孩子不小心吞下了一小块肥皂,他的母亲焦急地给他们的家庭医生打电话,请求医生快点救救自己的孩子。医生很抱歉地说至少要在两三个小时后才能抵达。母亲很焦急地问:“在您抵达前,我们能做点什么呢?”医生回答说:“你只需要给孩子喝水,然后他就可以吹泡泡来打发这段时间了。”医生轻松的语气让这位紧张的妈妈瞬间放松了下来。
显然,这位医生是一个说话很有技巧的人,他选择了最恰当的说话方式,给予了那位母亲充分的抚慰。试想,如果他没有采用幽默、轻松、玩笑式的说话方式,而是直接告诉那位母亲“你不必担忧,吞下一小块肥皂不会有什么影响”,相信,抚慰的效果定然不会那样好,那位母亲很可能会一直紧张、惶恐。
总的来说,掌握说话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有技巧才能让人赏心悦“耳”,让生活更加美好。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言之有术的人说话大都奉行这样一个原则: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要知道,话说得多,未必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而很可能会让他人反感;相反,精辟的话则更有说服力,更能赢得他人的好感。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前文已经做过详细论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言之有术的人在语言精辟的基础上所追求的更高层次的说话境界——话好。
所谓话好有两层含义:其一,把话说好;其二,说好话。
被誉为“亚洲第一名嘴”的张锦贵先生,就如何把话说好给出了三个标准:第一,气氛融洽;第二,乐于畅谈;第三,听者有益。在与人交谈的时候,我们不妨以这三点为标准,让自己做一个能把话说好的人。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做到说好话呢?对此,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来努力:
第一,别人受窘的时候,说一句解围的话。当别人身处窘境,进退两难的时候,及时说上一句话帮他解围,就能让对方感受到理解和宽慰。
第二,别人沮丧的时候,说一句鼓励的话。当别人因为受到挫折而感到沮丧的时候,说上一句鼓励的话,让他重新找到生活的信心。若能在关键时刻说出这样的话...
第三,别人疑惑的时候,说一句点醒的话。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别人因某一件事情感到困惑的时候,作为一个局外人,不妨用一句话去点醒他。点醒的话可以简单地说、直白地说,但不要忘了把指导的话说得好听,这样对方才更容易接受。这样一来,对方就会真心采纳你的建议。
第四,别人无助的时候,说上一句支持的话。每个人都有无助的时候,在别人感觉到无助的时候,说上一句话去支持他,就可能会改变他的心情。因此,当别人绝望无助的时候,不要吝啬说出鼓励、支持的话。哪怕是一句简单的“我相信你”,也能给对方莫大的力量。
总之,要做到言之有术,应该谨言,让自己的语言少而精。
真诚感谢暖人心
在社会交往中,任何人都会遇到困难、麻烦,面对那些超出我们能力之外而又必须去解决的事情,我们需要寻求别人的帮助。
在得到别人帮助和受人益处之后应该感谢对方,这样既流露了我们接受对方帮助的不安,也是对给予我们帮助的人的一种心理安慰和心理补偿,更是人际关系进一步深化的基础。真诚的“谢谢”仅有两个字,但正是这样一个简短的词却能促进人际关系的融洽,其魅力,即使是长篇大论也无法替代。“谢谢”这个词不是一个单纯的礼貌用语,它还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倘若能够恰当运用,那么它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别人帮忙、办事,总要耗费一些额外的精力,有时甚至不得不辗转托人求情,欠下一笔“人情债”。所以,对帮助我们的人一定要表示谢意,同时还要用含有歉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不安之心,如“麻烦您了”“实在不好意思”“让您费心了”等。
感谢的话要先说出来。千万不要存有“感激之言留着以后再说”的心理,只有懂得及时表达感谢之意的人,才会受人欢迎,让别人乐意去帮助。
“你送我的那条领带,我老婆看了,赞不绝口,连我女儿都说很适合我。到了办公室,总经理都直拿眼睛瞟!”“谢谢你的礼物,既实用又美观。”……无论是接受礼物还是受人恩惠,都要致谢,其间流露的热切和真诚都会令对方欣慰和喜悦。
值得注意的是,道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倘若你的道谢反而让施惠者觉得尴尬,那就违背了道谢的初衷。所以,道谢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时机,考虑时间、地点及对方的特点。例如,若被谢者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帮了你,那你就应当尊重对方的意愿。倘若正好在大庭广众之下遇见对方,那就应该含蓄致谢,或轻声低语,或借握手之机,用恰当的力度和含笑的眼神来表示,又或者找个借口同他单独谈谈,借此离开人群,找个合适的地方真诚道谢。
感谢,除了口头表示外,还可以通过赠送礼物来表达。许多人习惯在告辞的时候说“小意思,不成敬意”,或者“随便买了点小东西,也不知道您是否喜欢”,这种不宣扬且自然的方式很不错,便于对方接受,还可以避免因物品冲淡了人情。
当然,与口头感谢、回礼相谢相比,用具体行动来感谢对方同样不容忽视。道谢者一旦有了机会,就需要在行动上回报对方,这才是知恩图报的表现。即使一时没有这样的机会,也要将这种心愿适当地传达给对方。我们可以说:“以后有用到我的地方,定当效犬马之劳。”“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能为您出点力。”“有什么我能为您做的,尽管说一声,不为您做点什么,我会心中不安的。”……
帮助我们的人虽然未必贪图我们的感激和回报,但是一句感谢的话却能起到温暖人心的作用。起码说明他这个忙并没有白帮,我们的感谢无论有没有实质的意义,都会给他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感。所以,不要因为“谢谢”二字太简单而忽视了它巨大的心理能量和社交作用,一句真诚的感谢能温暖人心,能让别人在你下次需要帮助时欣然伸出援手,而这,都是我们打造良好交际关系,畅行人生之路的坚实基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谢谢”是不折不扣的好话!
说贴心的话
在一扇大门上,挂了一把坚实的大锁,一根铁杆跑过来,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将锁打开。这时,走过来一把钥匙,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里,轻轻转动,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杆很奇怪地问:“为什么我那么用力都打不开,而你只要轻轻一转就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它的心。”
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即使用再粗的铁棍也撬不开,唯有了解对方的心,找到对方的心结所在,把自己的话变成一把灵巧的钥匙,才能赢得对方的好感,打开对方的心门。简言之,说话要贴心,要在了解对方的心理的基础上说。尤其是当别人遇到坏事、心门紧闭的时候,更要清楚对方的心结所在,把话说得贴心,即使是坏事也要用好话说,如此,才能赢得他人的好感。
但是,我们所强调的“说贴心的话”,并非一味地奉承对方、吹捧对方,说一些不切实际的奉承话。相反,我们是要说大实话,只是要换个角度去说,以合乎对方的心意。下面这位化妆师的说话技巧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一位化妆师因为会说话而在业界小有名气,很多人都乐于找他化妆。一次,同时来了两位女顾客,这两个人对比鲜明,一位很胖,而另一位看上去瘦得像竹竿。
化妆师首先接待的是那位胖女士,女士忧愁地说:“我最近又胖了几斤,这样下去不知道会胖到什么程度。”化妆师说:“这说明您的消化吸收功能好,说明您身体很健康,只要有健康的身体,体型稍微超标一点也就没有太大关系。”
瘦女士忧愁地说:“我最近又瘦了,这样下去要成竹竿了。”化妆师说:“现在的社会追求骨感美,您这样的骨感美是别人想求都求不到的。”
正因为这位化妆师说话总是这样贴心,让人高兴,他的生意才总是那么兴隆,而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在上面的案例中,顾客各有不如意的事,但化妆师懂得转换角度来说话,从而缓解了对方的不良心理感受,带给了对方愉悦。如此一来,化妆师才获得了顾客的认可,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日常生活中,若想和这位化妆师一样拥有成功的人生,我们就应当向他学习,学会了解他人的心理,说贴心的话。
例如,一个女孩肤色比较暗,因而她很忌讳别人说她长得黑。她常常很自卑地对朋友说说:“真羡慕你们,一个个长得白白净净、水灵灵的。而我这么黑,连衣服也不好买。”这时,我们可以对她说:“你的皮肤是小麦色,是健康的象征。”她听到这句话,心里会舒服很多,而我们则能够赢得她的好感,甚至友情。
总之,精彩的人生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则离不开将话说得贴心。因此,请从此刻开始努力做一个会说贴心话的人。
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说话
很多时候,我们与人产生矛盾,遭受挫折,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友善,也不是因为我们能力欠缺,而是因为我们不会说话,不会说好话,即不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说话。
相反,如果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说话,我们便能成为一个言之有术的人,如此一来不仅能够避免冲突和矛盾,让人生更加顺遂。同时也有利于我们说服他人,让我们的生活少些不如意。
战国时期,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在国家危难之际,郑国的士大夫建议郑伯派遣烛之武去说服秦王退兵。
烛之武领命前往秦国的驻扎地,秦穆公接见了他。他对秦穆公说:“秦晋两国围攻赵国,赵国快要灭亡了,如果赵国灭亡对秦国有利,我又怎么会来麻烦秦国呢?越过别人的国家把远方的国家作为秦国的领地,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扩大邻国的领地呢?邻国的领地扩大了,秦国的领地就缩小了。如果您放弃攻打郑国,而把郑国作为东方道路上接待使者的主人,秦国派出的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就可以为他们提供所需的东西,这对秦国有利无害啊!并且您曾经有恩于晋惠公,他当时应允您焦、瑕两座城池,但是,他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开始修墙防御。晋国什么时候才能满足呢?现在晋国在东边想要灭掉郑国,又想向西边扩张,如此一来西边的秦国就危险了。因而我希望您能慎重地考虑这件事。”
烛之武之所以能说服秦穆公撤兵,并不是因为他有神奇的魔力,而是因为他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说话,让秦穆公听了之后觉得烛之武是处处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尽管实质上他是在为郑国争取利益。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说的那些话让秦穆公觉得句句在理,让他充分认识到,要是灭了郑国,那就等于为晋国谋利,同时也就等于让秦国陷于不利中。试问,如果烛之武不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说话,他还能说服秦穆公撤兵,从而拯救郑国吗?老态龙钟的烛之武还能被人刮目相看,自此备受器重吗?
生活中,我们不妨向烛之武学习,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说话,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让对方打心眼儿里认同我们的观点,进而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杜拉拉升职记》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公司为了迎接合作的对象准备了一场宴会,就在一切准备妥当的时候,迎接来宾的车突然出现了故障未能及时赶到。由于时间紧迫,公司短时间内无法找到合适的车,于是给一家租车公司打电话,结果对方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把价格抬高了很多。这远远超出了公司活动的预算经费,让一群人很是犯愁。
杜拉拉拿起电话打给这家公司,对他们说:“我们公司目前只能给出这个价格,但是我们是一家大公司,如果这一次我们合作成功的话,那么以后还会有很多合作机会,这样你们的利益就会更多,这种双赢的事情,相信贵公司会接受吧。”
杜拉拉的这一番话,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说的,指出这样做对对方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为对方的利益考虑,因而对方毫不犹豫地按照杜拉拉给出的价格派了车。生活中,如果我们也能具有这种“说”的智慧,我们的人生将大不一样。
用好话抬高别人
抬高别人是一种智慧,抬高别人是对别人的尊重,能体现一个人的涵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抬高自己贬低别人者比比皆是,而真正能够做到抬高别人的人则相对较少。殊不知,抬高别人也是在提升自己,在抬高别人的时候,我们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会随之提升。这有利于我们融入社会,获得长远发展。
会说话的人总是能适时地用好话去抬高别人。抬高他人,是表达对对方的一种仰慕,而我们在他人眼中也会成为一个谦虚的人,一个知分寸、懂进退的人,这样一来,他人就愿意给予我们机会,支持、提携我们。
用好话去抬高那些地位和自己相当的人,说明你不妄自尊大,知道“山外青山楼外楼”,懂得尊重他人,别人也因此愿意肯定你,愿意与你交往。用好话抬高别人有利于我们为精彩人生储备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抬高那些地位不如自己的人,是对别人的肯定和赞赏,对方必会铭记于心,也会因此更加佩服你。在你人生的关键时刻,这些人很可能是可靠的、有可能帮你渡过难关的人。
因此,我们要懂得运用“用好话去抬高别人”这一策略与人交流,让自己赢得别人的认可和支持。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乾隆皇帝和一位大臣一同走进一座寺庙,迎面看见一尊弥勒佛。乾隆就问大臣:“为什么弥勒佛会对着我笑?”这位大臣说:“这是佛见佛笑。”
之后他们接着往前走,乾隆回过头来,看见弥勒佛正对着大臣笑,于是就问:“弥勒佛为什么对着你笑?”大臣回答说:“他笑我不能成佛。”乾隆听了笑而不语,自此格外宠信这位大臣。
很明显,大臣的话抬高了乾隆皇帝。尽管乾隆知道这是大臣在抬高自己,但是这位大臣说话的方式深得他的心,让他觉得很开心,因此他也愿意青睐这位大臣。
日常生活中,人在高兴的时候气氛就会变得更融洽。因此,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适当地用好话去抬高别人,事情就会好办得多。
一般情况下,乘务员要求家长给孩子补票的时候,常常会发生争执。但是下面这位乘务员做得很巧妙,自然避免了争执。
一次,一位家长带着小孩上车,这个小孩一看就知道已经超过规定身高了。于是乘务员要求家长补票。家长很不耐烦地说:“孩子都还没上学呢。”乘务员立即就说:“孩子没上学都这么高了,这可都是妈妈的功劳啊。您的孩子上学后一定是所有孩子里最高的。”这位家长听完后,觉得很开心,就欣然补了票。
可见,多说好话去抬高别人,能够愉悦对方,有利于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让人生更加顺遂。
激励,让别人听从于你
激励之言是好话,能带给人积极的心理体验,有利于我们将话说好,成为一个言之有术的人。
在与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觉得别人做得不对,或做得不够好,与其批评他人,不如适当地激励他人。这样更能让他人听从于你,激励的话往往比批评的话更有效。
据科学研究表明,一句激励的话语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一次,国际著名的NLP大师尼克提着一堆行李前往国际会展中心。他穿过酒店大门来到楼层大门,正要放下行李去开门的时候,门突然开了。他回头一看,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尼克很感动,但是当时即将上课,他没有时间表示自己的感谢,只是点头向小伙子示意,之后就匆忙地离开了。
说来也巧,当尼克走进教室的时候,发现那个小伙子也在,他激动地说了一番激励之言。他称赞那个小伙子是一个“热心肠的、乐于助人的人”,并且勉励他“以后要继续发扬这种品质”。
后来,尼克发现自己每周上课的时候,那位年轻人都守在大门口,为自己开门。
虽然尼克那番激励之言的本意并不是让年轻人为自己开门,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因为一句激励的话,年轻人从此坚持为尼克开门,并且对他人也始终保持热心肠。由此可见,激励的话语拥有无穷的力量。
人生中,我们要善于利用激励之言的力量。想让别人听你的,不妨多激励他。要知道,很多人都“吃软不吃硬”。有时候强制别人去做某件事,别人不一定乐意去做,但一句激励的话也许就能让其心甘情愿地去做这件事。
王辉被调往一家新机构做主管,最近有件事情让他很头疼。他的一个下属经常迟到,人称“迟到大王”,但是这个“迟到大王”的工作技术全公司无人能及,因此不能辞退。前任主管曾经找这个“迟到大王”谈过很多次,甚至多次以扣工资作为惩罚。但是,这个人依然我行我素,经常迟到,甚至比以前迟到得更晚。
在王辉上任前,上级已经下达了命令,必须解决这个“迟到大王”的问题。于是,王辉一上任就认真观察了这个下属,而且通过一定的渠道了解了这个人的性格。最后他得出结论是:这个人“吃软不吃硬”,所以不能采用强硬手段。王辉认为,与其批评他,不如跟他说好话,化批评为激励。
这天早上上班的时候,这个下属又迟到了,正好被王辉撞见。而他招呼也没打,准备无视王辉的存在。这时,王辉和颜悦色地说:“你今天有进步,以前至少会迟到10分钟,今天只迟到了5分钟,进步了,希望你继续努力。”
结果,奇迹真的出现了,从第二天开始,“迟到大王”竟然再也没有迟到过,有时候甚至还会早到几分钟。
上级没有想到王辉这么快就解决了“迟到大王”的难题,对他称赞不已,很是器重。
王辉用激励的好话让“迟到大王”听取了他的建议,改变了自己的坏习惯,从此不再迟到。而王辉也因此得到了领导的赞赏,使自己的职场之路变得更为顺畅。
总之,想要别人听从于你有很多方法,如使用权力去威胁、用利益去诱惑等,但是要真正让别人从心底认同你,信服你,最好的方法就是激励。生活中,我们要尽量用激励代替批评,让激励之言既愉悦他人,又帮我们实现有效影响他人的愿望,进而创造精彩人生。
大智若愚的说话方式
所谓大智若愚,是指才智出众的人在处理很多日常事务时显得很傻,常常吃亏,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看似愚笨的做法却是最聪明的。
其实,不仅做事情要大智若愚,说话的时候同样也要充分运用这种智慧。而所谓大智若愚的说话方式,是指在说话的时候保持低调,不过分彰显自己的聪明,不向别人夸耀自己,不借故抬高自己,话要说,但没有锋芒,说到适当的程度就可以了。
明代的学士吕坤在《呻吟语》中说:“愚蠢的人,别人会讥笑他;聪明的人,别人会怀疑他;只有既聪明而又看起来愚笨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说话采取大智若愚的方式才能进可攻退可守,才是真正的智者。
那么,大智若愚的说话方式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用沉默代替回答。遇到不想回答的问题,可以适当地保持沉默。
第二,明知其理也含而不露。有些事情即使心里清楚明白,也不能抢着发言,甚至不能说出来。这是说的智慧,更是处世的哲学。例如,在办公室,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说某个同事的坏话,然后别人问你:“你觉得呢?”真正的智者即使知道被谈论者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也不会言明,而是会含而不露地说:“哦,其实我对这个人并不是很了解。”
第三,要装傻充愣。人生在世,难得糊涂。必要时也要装傻充愣,这是大智若愚的核心。下例中的实习老师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一位实习生在学校实习了一个星期后,班主任李老师安排他上台讲课,并且安排了很多老师来听课。等大家都坐好以后,实习生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字。这时,一名学生突然大声说:“老师你写得真好,简直跟我们李老师写得一样好了。”
实习生想:“这下糟了,学生说实习老师和资深特级教师写字写得一样好,李老师听了心里会不会不痛快?”这时,他心生一计,回头对着台下说:“要不怎么说你们是李老师的得意门生呢,这些内容脱胎于你们李老师的教案,你们竟然一眼就看出来了,真是师生默契!好了,言归正传,下面,请这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课文。”在学生的朗读声中。实习老师看到坐在后面听课的李老师脸上露出了微笑。
案例中的学生明明是在说实习老师字写得好,可实习老师在回答的时候却故意偷换概念,将“字写得好”变成了“教学内容好”,并将教学内容的好归功于李老师的教案好,这样装傻实际上充满了智慧,巧妙地化解了一场人际危机。
当然,要想掌握大智若愚的说话方式,光靠这三点是不够的,除了掌握这些主要方法外,处变不惊、随机应变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要用心地在日常生活中摸索。
总之,要谨记的一点是,智者不会轻易露出锋芒,会有所不言,他们说出来的话,有些听上去愚笨,其实充满智慧,对事态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由 京廊文化根据互联网搜索查询后整理发布,旨在分享有价值的内容,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不参与任何商业性质行为,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部分文章如未署名作者来源请联系我们及时备注,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链接: /bangong/20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