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社交技巧书籍(如何与人相处?一本书教你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 办公技巧
- 2023-08-20 23:19:13
- 0
rrrrr
1 好关系,有链接也要有边界
r言行一致,是我人生观里最重要的准则。
r
长期专注一份事业,你才有偶尔固执己见的资本。
r
好关系是麻烦出来的
r我曾经读到过一则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犹太家庭在“二战”时遭到迫害,父亲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去寻求帮助。大儿子去找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小儿子去找自己曾帮助过的人,结果却是大儿子获救,小儿子被出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对你忠诚的都是曾经给过你恩惠的人,因为人们会更重视自己为其付出过的东西。
r
由此,让我不禁联想到有个朋友问我的问题:“要不要麻烦别人?”在日本,“不麻烦,不打扰”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所以走得慢的日本人会主动让后面走得快的人先行,甚至在电车里连手机响了都会说声对不起,看完球赛会把垃圾带走,就是不想打扰、麻烦他人。曾听说,日本一位搭电车的醉酒女乘客胃部不适想要呕吐,但因为怕吐在电车里给别人带来不便,宁愿直接吐在自己的名牌手提包里,这听起来是件令人惊讶的事。
r
“麻烦”让人更加懂得珍惜
r我从小比较独立,一直尽量不麻烦他人,不过我很认同前面犹太兄弟的故事,你曾经为其付出过的朋友,你心里会比较重视,因为你愿意为他付出。人都是这样的,你付出之后才会更加珍惜。所以我现在跟年轻朋友相处时,如果他要请我吃饭,我也是不会拒绝的。因为当他付出之后,他会更加珍惜这段关系。可我也不会一直让人请我吃饭,那样别人就会觉得是我爱占便宜。
r
我有一个美食家朋友,他对食物和料理很有研究,一直梦想着开一家自己的餐厅,后来就真的付诸行动,准备找几个朋友一起投资。我十分支持并愿意入股,但在与他深入沟通之后,我放弃了这个投资机会。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这个朋友自己并不愿意出钱,只想占技术股,让其他股东来出资。在我看来,投入得越多,就越会努力去珍惜现在做的事。假若你没有付出很多,那失去的时候就不会心疼,而且遇到挫折也更容易放弃。他不愿意投入资金,表示他对这个事业没有信心。如果连自己都对自己不报以百分之百的信任,别人自然也会有所动摇。
r
“麻烦”需要注重时机
r对于“麻烦”别人或找人帮忙,我自己有几个原则。
r
1. 自助者天助,自己能解决的事,自己想办法解决,别老想着麻烦别人。
r
2. 找个比较好的时机开口,成事的概率就会大一点。
r
比如说,如果别人在你很忙的时候请你帮忙,你可能不会答应他,但如果他挑了一个你比较清闲的时机,也许你就会答应了。换句话说,我们在找别人帮忙的时候,要选择正确的时机。以前就听说过,在周五申请签证比较容易成功,因为隔天就是周末了,签证官周五的心情会比较愉悦。而周一被拒的概率就比较高,因为签证官也会有“周一综合征”。
r
3. 不要有事时才去找别人,给人“目的性很强”的感觉,而是平时就要一直与人保持来往。
r
我天生就乐于助人,更愿意先付出。比如,有人会请我帮忙跟酒店拿些折扣,出国时帮忙带些东西回来,这些举手之劳的事情我都会答应。甚至你不开口,我也会主动示好。有朋友开了餐厅,我会带其他朋友去吃,也会在我的社交媒体上宣传;知道有人喜欢维尼小熊,我出去旅游看到了就帮他带一个回来。正因为这样,我的朋友也很愿意在我需要帮忙时伸出援手。
r
4. 开口请别人帮忙时,要先考虑对方是否有能力和资源可以帮你。
r
如果不确定对方是否能够帮到你,还是免开尊口为好。
r
5. 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r
很多时候你想跟别人成为朋友,想请别人帮忙,这些都是你的一厢情愿,实际决定权在对方手里。比如说,我看到有些学生为了校庆去找名人录祝贺视频,可这些名人为什么要答应你呢?有人答应了,说不定正好因为他有新电影要上映,为了帮新戏做宣传,顺便就拍了,要是没有这个原因他也许就不会答应。
r
这事成与不成其实和你本人没有太大关系。即使今年校庆你能找到十个名人送祝福,明年你是不是还能找到就不一定了。所以,我们在找别人帮忙的时候就要有个心理准备。如果别人真的帮你了,那是恩惠,要铭记在心;如果人家不帮你,我认为也是理所当然。只要自己心态端正,就算被拒绝也不会感到失望,不会有什么抱怨或不愉快。
r
最后,要明确告诉别人你需要...
做好自己,不被别人干扰
r我在和年轻人交往的过程中,发现许多人都太在意外界的看法和评价了,结果自己压力很大。
r
前几日,我和一个羽毛球队的队员聊天。他比赛打得不太好,心情很糟糕。
r
他说:“我觉得自己一塌糊涂,很迷茫。”
r
我安慰他:“不要被自己的负面情绪击垮。既成事实,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重新出发。”
r
“我还常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这样让我觉得很累。”他担心队友会看不起他,很不开心。
r
我告诉他:“对于比赛,只要你尽全力了,无愧于自己,那就没有什么好难过的。别管别人说什么。而且,如果队友因为你没打好就看不起你,那他们就不是你的好朋友。”
r
这里我要讲一下奥普拉的一句话,她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她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奥普拉脱口秀》连续十六年排在同类节目的首位,是当之无愧的“脱口秀女皇”。她曾说过:“只要你仍担心别人对你的看法,别人就会一直是你的主人。唯有当你再也不需要从外在获得认可,你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r
我就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虽然我在公司有一定地位,但我一直没有自己的车。公司派了一辆车给我,但它仅仅只是一个代步工具。其实,在北京,有时候我会坐地铁或者骑共享单车。因为在高峰期又要赶时间的话,坐地铁和骑车是最方便的,那我就会选择它们。曾经有人问过我开什么车,奔驰还是宝马?我回答自己没有车时,别人就会露出惊讶的神情。我很纳闷,为什么非要通过外在的一辆车来证明我的价值?难道只有靠奔驰、宝马,才能证明我真是一个好领导,我这个人很有实力?如果要靠外在的力量来肯定自己,说明自己都不能肯定自己,那还何谈做自己呢?
r
每年,网络上都流传着我参加公司年会表演的视频,点击量达到上百万次,我也经常被人说“大胆、另类”。不过,了解我的人肯定知道这就是我的本性。但有很多网友是特别执拗的,他们不懂,你也根本没办法跟他们讲清楚什么事情。网上有些人像是天天没事干,看到什么事情都骂,即使跟他完全无关,他也会骂。对这些人,真的不用那么在乎。著名主持人李静也讲过,那些骂你的人,你又不认识,干吗去在乎?我也不在乎。因此,很多人会觉得,我比较“敢做自己”。
r
谈到做自己,前提一定是要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不能违背法律法规。我自己总结了几点“保持自我的方法”。
r
1. 面对外界的言论,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r
不少人常常会以别人的评价来否定自己,其实不是所有的评价我们都该去听。像我,网上评论我的人可多了,但我从来不在乎。另外,像我开头讲的羽毛球队队员的故事,如果你努力了,但结果还是不理想,这也许就是一个转机,让你反思自己是应该继续坚持,还是该选择其他方向再努力,这样看来失败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r
2. 言行一致,时间会替你证明。
r
想要让别人了解、相信你就是这样一个人,那你必须言行一致,并且长久地坚持下去。时间会证明给他人看:你一直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r
3. 清楚优先次序,这样做选择时才会很快。
r
我就是一个很清楚优先次序的人。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和一个十几年的好朋友一起去唱歌,到后来他兴致大发,不让我们走,要所有人都留下来陪他唱到凌晨。虽然我第二天一大早还要飞去出差,我真的很想回去睡觉,但难得看他这么开心,不想扫他的兴,我还是选择了留下。有人可能会说,这样就没在做自己啊!不是的,当我们跟朋友相处时,势必会在朋友与自己的某些意愿之间做选择,我觉得朋友更重要,所以愿意牺牲睡眠时间去陪他。这时候不要觉得自己“委屈”,明确哪个在你心里更重要,然后做出选择,你依然还是在做你想做的事。
r
很多人觉得我敢做自己,什么话都敢讲,什么事都敢做。不少人想要像我一样,一方面做自己,另一方面获得外界的肯定。但我要告诉你,只有当你的能力达到了足以影响周围的程度时,你再做自己,相对而言会更容易被大家认可、接受。不过,最重要的是,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要被别人的言语绑住。乔布斯说过:“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期望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听从自己的直觉,只有自己的直觉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r
懂得拒绝才能活得不纠结
r我在社交媒体上曾经收到过一位女粉丝的私信,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特意分享出来,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你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会如何解决?
r
私信的大致内容是:她最近认识了一个学长,对他有点好感。有天学长突然跟她说,想请她帮个忙,找她借点钱。她就感到有些困惑,私信问我,自己到底该不该帮这个忙。她觉得两个人才认识没多久,还没有熟到可以借钱的地步。可不借呢,一是怕影响两人日后的关系,导致今后不能深入交往;二是拒绝别人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r
我是这么回复她的:首先,当然是拒绝。通常来说,男女双方认识没多久,肯定都想要尽可能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给对方看,怎么会刚认识就找你借钱呢?其次,如果他因为你的拒绝,日后就不跟你继续交往,那说明他一开始与你交往的目的就不对,假如是这样的情况,那他也不值得你继续深入交往下去。
r
我想有很多年轻人可能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明明想要拒绝却又怕破坏彼此间的关系,不知该如何拒绝。因为拒绝的话总是很难说出口,但是不会说“不”只会拖累自己,让自己身心俱疲。学会拒绝也是一门学问,对此,我有一些关于“拒绝”的建议给你们,希望能为大家日后的待人处世提供一点帮助。
r
即使拒绝也绝不骗人
r这是我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因为我是做公关的,说的和做的一定要相符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这一点我始终谨记在心。即使有些事情我不想做,我也一定不会去骗人,不找借口。不说谎话,是因为谎话难免会有被拆穿的那一天,无意之间找来的借口,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露馅了,所以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胡乱找一个借口去应付对方。
r
比如,我今天因为有事或生病不能出门,我会很直接地告诉对方因为什么样的原因不能赴约。我也不会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去应付别人。比如说有人邀请我参加一个活动,我不会说“我可能来不了”,我会直接说“我不能来”。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日程安排已满,实在抽不出空来。
r
不要给别人不实际的期待
r一定不要让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这么一来,就不会有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了,下次见到别人,也不用再回想我当初是用什么理由拒绝他的。我们都遇见过当请求别人做一件事时,有人会用“争取”这个词来搪塞,其实我觉得很不妥。比如像公关工作中,经常要找明星或嘉宾来参加活动,被邀请者都应该早一点告诉对方,当天到底能不能来参加。有的人可能就会用“争取来”回复我,这种模棱两可的答案,我们怎么拿去给客户交代呢!尤其是对时间要求非常紧迫的请求,一定不要给人错误的期待。如果你能来,就说可以,不能来就尽快明确拒绝,让对方早做两手准备。
r
另外,对方的回复也可以侧面反映出你在他心里处于何种地位。假如我问你:“十天后我有一个签售会,你能来吗?”这时你无法预计自己十天后到底有没有事,可能会说“到时候看”。你如果这样讲,我马上就知道我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是什么样的了。我只是个“备胎”,别的事看起来都比我的事重要。所以我们需要学会观察,观察别人怎么对你,认清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位置,你就会知道以后该怎么对待他们,这也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准则。
r
怎样合理拒绝别人
r人与人之间一定会有一些不同,但因为是朋友,最终的目标一致——希望彼此的关系保持得更长久,所以有很多可以互相让步和妥协的地方。有了这个最重要的共同目标,我们才会求同存异。如果今天你要求我做的事情,我现在不能做,这个时候说“No”是说实话。说实话看似是拒绝,但也会让对方觉得你很真诚。不过,拒绝别人时千万不要只是拒绝,要给别人其他选项。
r
比如有一次好朋友约我去唱歌,因为我那天确实已经有约,所以我就说:“今天不行,改天我们一起去其他的地方好不好?”拒绝的同时给对方另一个选择,这样的沟通方式就不会让对方反感,别人跟你相处也会比较舒服。哪怕是拒绝别人,也不会让他感到不快。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懂得要做到这一点,他们只会说不行,而不会说哪天我们一起去做什么吧,只给出了拒绝而没有给出另一个选择,被拒绝的人心里当然会不舒服。
r
此外,我还总结了两个不拒绝别人的原因:
r
1. 把自己当作万人迷,很享受被示爱、被需要的感觉,或者喜欢被别人追求。
r
2. 想当“好好先生”,害怕破坏彼此间的关系。
r
特别是职场上的新人,更要学会拒绝,不要因为怕得罪人而当“好好先生”,结果弄得自己负担很重,事情也不能高质量完成,还会被别人埋怨。有一种心理现象叫“蔡格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指我们对未完成的事情总是念念不忘,甚至比起已完成的事情更容易想起。换句话说,每一件被拖延的事情,其实都会悬在心里,造成内在的压力。虽然拒绝对方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快,但是慢慢地你会发现,拒绝是对你内心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这样反而能让双方的关系更长久。
r
互相信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
r夏季备受瞩目的世界杯是足球竞猜的高峰期。我有不少球迷朋友都跟我抱怨说,2018年的世界杯各种爆冷门,很多球迷怀疑其真实性。我不禁思考,且不论这些比赛的真实性是否存疑,单从信任角度说,我们在这方面是非常缺乏的。
r
我本身是乐意去相信别人的,因为我一直坚信“人之初,性本善”。同时,我也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愿意给予他人信任的,不好的现象、行为只是少数。可我仍然对此感到担忧,希望在这里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向大家分享一些个人见解,让每个人在信任问题上多些思考。
r
信任是相互的
r我记得,1988年我第一次来大陆,当时是陪妈妈去杭州。那时候,像我那么大的年轻人都爱去青少年宫跳舞。我第一次去就结交了两个朋友,当时我带着钱包,跳舞有些不方便,就把钱包交给了其中一个人,让他帮我保管。他还我钱包的时候还开玩笑说:“你怎么胆子这么大,就不怕我把你的钱包拿走?”想来是因为我从小就容易相信别人,也许有人会说我傻,但我并不担忧,因为要是每天都在猜忌他人中生活,自己也不会过得开心。假如别人给予你信任,而你却做了辜负他人的事情,那么我可以断言,你这辈子也不会再相信任何人,你觉得这样开心吗?
r
大家千万不要觉得信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其实,辜负信任的人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在做出任何违背良心的事情前,请三思,未来背着愧疚过日子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我相信做了违心事后,没人还能一辈子坦荡地活下去。
r
诚信社会重“兴利”,轻“除弊”
r说实话,无论是选择诚实还是信任别人,从实际层面来讲,成本都是最低的。例如,我要请人吃饭,别人口头答应我了,但我还是处于怀疑中,担心他到底会不会来,这样反而会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在担心上,从而影响办事效率。换句话说,大家为防范没有诚信的人,无形中也需要付出极高的社会成本,导致“防弊重于兴利”。因此,高度信任不仅能节约社会成本,还能让我们拥有更多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r
每个人都做到事事讲诚信,整个社会才能高质量运转。比如,日本的免税制度,日本采用了“出国前,在商品贩卖阶段就将免税手续全部完成”的方式。欧洲国家大部分是要在机场或回国后退税的,退税的手续也相当复杂,像日本这种店内退税的情况其实非常少见。由此可见,他们还是很信任游客的,不仅每个公民心中都有共同的信任道德标尺,同时也将这份信任延伸到每一位游客身上,让一切都变得简单快捷。
r
行动是避免信任沉沦的利器
r当然,大家或许也有过选择相信反而上当受骗的经历,导致之后很难再信任他人。例如,你因为信任,去健身房办了会员,结果没多久它就关门倒闭了,你的钱财、时间都付诸东流。这确实是一件糟糕的事,可是如果因为少数的坏事,就让每个人都处于防弊状态中,由此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那才是真的可怕!
r
诚信对于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哪个国家,首先政府必须有公信力。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标杆,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资源。政府需要向公众宣扬信任的重要性,传达信任的益处,只有人人都重视信任,才不会做坏事去破坏它。其次,不仅每个人要身体力行,政府、社会还需要在教育上格外重视,尤其为人师表,为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更要向下一代传递信任的珍贵,久而久之坏事必然会减少。此外,学校或是社会相应部门还可设立一定的奖惩机制,只有在政府的协同配合下,国民信任度才能更全面有效地得到提升。
r
出去旅游时,我经常能看到地铁在高峰期不会关闭闸门,大家都非常自觉地刷票,极少有逃票行为。街道边也会设立无人超市,全部的购物过程都是自助的,这些完全需要靠“信任”来实现。我们的社会,确实需要更高的信任度。
r
回想在古代,还有“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故事。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因逃难到秦国,主张建立法治国家,受到秦孝公的重用,他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新法,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严明,不徇私情。过了一段时间,秦国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家家都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我希望大家日后都能多一点信任,少一点猜忌,让每一次我们为信任做出的努力都不被辜负。
r
不要任由他人否定你
r2019年5月,又一位偶像级别的华裔大师走了,他就是贝聿铭。在赞美他的建筑作品的同时,我更敬佩的是他的一生,用含蓄内敛的东方气质面对无数的争议甚至是诋毁。
r
贝聿铭这一生可以说是从未远离过争议。从身为华裔承担了美国华盛顿美术馆的设计开始,到百岁之龄时承担卡塔尔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为止。尤其在当年设计卢浮宫的金字塔时,他遭到了那么多的辱骂,从米兰·昆德拉这样的文化名流到巴黎的街头妇女,都向他吐口水。试想一下,如果身处如今这个社交媒体时代,他会遭受怎样的网络暴力,我想想都不寒而栗。但他就是用温和的微笑承担住了。具有同样气质的还有著名导演李安。
r
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
r
时代变化了,在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互联网环境中,作为普通人,面对诋毁、辱骂、语言暴力时能怎么办?作为公关人,我根据不同情况向大家提出一些建议,以及“温和微笑”以外的一条原则——“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r
你确实做错了的时候
r简言之,人家骂得对。这里还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你犯的错是可以被原谅的无心之举,你已经感觉到愧意、不想再被人提起,那就不要回应。错就是错,在羞愧的心态下你难免会狡辩,但辩解得越多,可能越是在美化当初的错误,反而激起他人的厌恶。
r
第二种情况是你真的犯了原则性大错误,要马上出来承认错误,厘清事实,把责任早早承担下来。你并不能改变错误的性质,但是尽早道歉,至少能改变旁观者对你的态度。有些人担心承认了错误就再无翻身之日,其实不然,公众常常会选择原谅。多年前某月饼品牌把卖不出去的月饼拉回厂里,刮皮留馅再搅拌、炒制后入库冷藏,来年重新出库解冻搅拌、送上月饼生产线,结果被央视曝光了。这个恶性事件让该品牌这一老招牌变得岌岌可危。事后,《北京晚报》做过一次社会调查,结果四分之一的读者并不知道这件事,而另外四分之三的读者则愿意原谅,只要它诚心整改。
r
面对无中生有的非议
r有一句流行语我觉得很生动——“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就是这种感觉。不论是普通人,还是艺人、名流,只要不是事实,我的建议都是一句:不回应。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你,而你“出事了”,看热闹的人就特别兴奋,怂恿你站出来回应,可你为什么要对不是事实的事来解释呢?回应一次,可能就要回应一辈子,而每一次的回应都会加深大众对这个谣言的印象,这种得不偿失的行为我坚决反对,所以大家也很少见到我给自己辟谣。比如,看到我跟羽毛球队的运动员都是好朋友,就捕风捉影,开始造谣。我的原则就是只要不是正规媒体发布的资讯,都不予理睬,清者自清。如果你分析那些造谣者的心理,你就会发现他们专门热衷于在网上跟名人“碰瓷”,找大V争吵,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增加粉丝量。跟这样的“杠精”面对面碰撞是极其失策的,在情绪或者辩论技巧上稍有失误,都会被留下所谓“证据”,让你后悔不迭。
r
如果非要应对,我建议艺人们这样做:在支持你的粉丝留言下回复。一定不找最负面的那个评论“干仗”,把判断留给旁观者。
r
何谓“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r你永远不知道在别人嘴中的你会有多少版本,也不会知道别人为了自身利益说过什么诋毁你的话,更无法阻止那些无聊的八卦,你能做的就是置之不理。这看起来像蒲苇一样柔软,不得不遭受暴风雨的侵袭,实际上又无比坚韧。能让我们坚韧的根本,就是做人的原则——平日言行一致,树立自己的信誉。长期如此,所谓“路遥知马力”,久而久之也会提升在公众中的信任度。如果对自己的价值观有信心,不轻易被外界影响,通过阅读和思考提升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那你就不会犯什么原则性的大错。
r
一旦真的不幸被谣言诋毁,你能依靠的磐石还有朋友们的信任。很多时候,很多事没必要去解释、澄清,是因为朋友了解你的为人。有时跟我同框拍照的朋友被谣言中伤,我觉得很过意不去,但是懂你的人永远相信你。当然,我也有看错人的时候,但我并不懊恼。看错朋友不是因为你眼光差,而是因为你善良;帮错朋友,不是因为你愚笨,而是因为你把感情看得太重。理解了这些,就不会觉得委屈。
r
更重要的是,在最艰难的时刻,还有来自家人的信任和支持。说回贝聿铭,他的儿子在采访里谈到父亲当年被法国媒体讥讽为“贝法老”,几乎失去了所有的顾客,可是他还是非常自信,他能很好地理解别人、理解各种不同的争议。争议对他而言不是压力,而是说服他人的挑战,他有很强的说服他人的能力。贝聿铭的家人也给了他很大的支持。他很强大,我们要学习这种强大。
r
先学会爱自己,才能好好爱别人
r我们对于爱情总有很多的遐想与期盼,从情窦初开到柴米油盐,一直在苦苦追寻最适合自己的那个人,有时甚至不惜去“改造”对方以达成我们理想中的样子,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r
我认为爱情包含三个元素:激情、亲密与承诺。如果只有激情与亲密,没有承诺,那只是荷尔蒙在作祟,就不是真正的爱情。现在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对恋爱的一些感悟,不管是谈恋爱或是交朋友,只有当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的时候,你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人。
r
先要学会爱自己
r我记得刘瑜说过:“过于看重爱情的女人是在放弃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在爱情上我不是一个苛刻的人,除了快乐和温暖,我什么都不想从男人身上得到。钱、安全感、地位、成就感,包括智识的乐趣,这些我都可以自己追求。”人只有学会对自己好,才能学会怎么去爱别人。
r
现在很多人谈恋爱,每天从早到晚要发二十几条消息给对方,发了几条对方不回就开始闹:“你怎么不回?你在干吗?”用一种咄咄逼人的态度去讨一个满意的答案,其实对方可能就是上个洗手间,忘了带手机,你却那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喜怒哀乐都被另一方牵引着。不只女人这样,男人有时也这样。平常一副大男人的样子,只要女朋友一撒娇,就从老虎变成了猫。如果太把喜怒哀乐依附于对方,就会让对方产生很多无形的压力。我曾经听别人甚至用“窒息”来形容这种压力,要是这样的话,这段关系必然难以继续下去。
r
因此,谈恋爱时我们要学会爱自己,首先要让自己快乐,同时你的快乐不完全来自你的男/女朋友,你要学会自己去体会快乐。把自己的全部感情都寄托在对方身上,这样的爱情是不成熟的。去充实自己,把自己打造得更好,从内到外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可以帮助你在今后的日子里越活越开阔。当你的爱情观日趋成熟,不再是依附对方的附属品时,你的气场自然也会强大,同时也会吸引更多尊重、珍惜你的人。
r
值得的付出,才能收获长久的关系
r有时候你会产生“我这么爱你,你怎么不像我爱你一样爱我?”这种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爱的方式,你这样做是你的方式,而对方是在以他觉得爱你的方式对待你。
r
你的男朋友可能觉得:“我今天没跟人家玩游戏,陪你吃饭,我已经很爱你了。”可是女生会觉得陪我吃饭算什么啊!实际上,他已经为此损失了他的很多乐趣,但你却感受不到。付出要获得相应的回报,这主要取决于内心的感受,物质是可以衡量的,感情则没有办法衡量,这都是你自己心甘情愿去做的事,不要以爱之名绑架别人。
r
多疑与猜忌是毁掉爱情的最大杀手。我认为查勤、看对方手机都是高度不信任的表现,我是从来不会做的。要相信对方对自己的善意都是发自内心的,而一时的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外力造成的意外。只有双方足够信任,才能让关系变得稳固而强大,不至于因为一些小的状况导致关系破裂。
r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已经很好了,一定要找一个比自己更好的能照顾自己的人。其实你忽略了一点,人跟人是不同的,对方可能没有你强,但是他可能有你想要的东西,他能让你快乐、开心。而有时你找到了比你更强的人,但对方也不能让你依赖,你们只是两个平等且独立的个体而已。比如,一个事业非常成功的女性,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此时她并不会要求男性配偶赚一样多的钱回家,但是会希望配偶能在分担家务方面多付出一些,或是自己在家里的决定权更大一些。
r
所以,很多事想简单点。你跟这个人在一起,他能带给你快乐的感觉就够了。我觉得真正适合的人,不是那些外在的身高、学历、学识或者金钱地位“符合条件”的人,而是能满足你的“恋爱心理需求”的人。
r
用沟通加深彼此感情
r很多时候,恋爱关系里的痛苦或烦恼,大多是误解造成的。这都源于欠缺沟通,认为对方应该知道“我在想什么、我讨厌什么、我想要什么……”,其实即使两个人现在关系亲密,但是彼此的家庭、成长、教育背景都不同,有分歧也是在所难免的,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对方百分之百地了解你。一只手的五根手指都长短不同,更何况两个原来彼此陌生的人。所以要常跟对方述说自己的喜好、经历、价值观……让对方更了解自己。如果对方的什么作为让你不愉快,不要指责或批评,要明确告诉对方是哪些行为引起的。
r
多经历,更懂爱的真谛
r你的第一段或第二段感情不一定是你最终的那段感情,我们可能需要多经历几次,从每段感情中去学习,才会更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或关系。我发现许多年轻人认为爱情应该是激烈的,但实则最终都是归于平淡的日常生活。没有哪种爱情可以永远轰轰烈烈,我们可以选择在年轻时去尝试怦然心动,享受激情洒脱,但要知道真正能跟你长久生活的人,必定是愿意与你一起度过柴米油盐岁月的那一个。
r
另外我要说,不论你单身与否,最重要的是顺其自然。有另一半固然很好,但我们也不一定非要谈恋爱。因为恋爱对象有时也会给你带来很多烦恼,比如偶尔会想要“绑住”你。仔细想想,就算不谈恋爱也能过得很好,因此,如果缘分未到的话就放平心态,顺其自然。最后祝愿大家都能遇见那个契合的人,拥有一段合适的爱情。
r
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r这个世界变化很快,我也总在学新东西,去年年底我才明白“杀猪盘”是怎么回事。之前我的助理遇到了奇怪的事情,他发现有人从社交媒体上盗用他的照片跟女孩子谈恋爱,还涉及钱财问题,得知这种情况后他感觉很冤枉,让这些女孩子赶快去报警。一开始我还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直到得知有些受害者被骗走的几十万元甚至是网贷借来的,她们渴望许久的爱情,原来是一场可怕的骗局,才知道这件事有多么恐怖。
r
我很心痛那些被骗的女生。我觉得不是受害人的智商有问题,而是她们太渴望亲密关系了,这本无可厚非。一个人如果拥有值得信赖的朋友,遇事有人商量,不缺关怀不缺爱,通常很难被骗。所以我坚信,拥有健康身体和健康心灵的人,其亲密关系也一定是健康的。所以,了解一下健康的亲密关系到底从哪里来,能让大家不会被骗,不会被PUA(情感欺骗)。
r
直觉永远是对的吗
r以前我总是很相信直觉,也这样鼓励过公司的同事:如果你觉得亲密关系中的另一方有不正常的行为,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觉,结果后来被“打脸”了。
r
事情是这样的:有女孩子来请教我,说她异地恋的男朋友本来没有吃早餐的习惯,结果在某个早晨,她却发现他五六点时不在家,就质问他是不是彻夜外出陪别人了,他却不承认,说刚好那个时间出去吃早餐了。女孩子不相信,老实说我也不相信,觉得太反常了。结果事后真的有反转,那个男孩子努力证明自己是因为打了一夜的游戏,凌晨时饿了,想要出去吃早餐,而且女孩子以前一直建议他为了健康要好好吃早餐。那天,他觉得听女朋友的话出去吃早餐是个不错的决定,没想到引起了误会。
r
你看,我也有错的时候。多疑与猜忌确实是毁掉亲密关系的最大杀手,查勤、看对方手机都是高度不信任的表现,这些我是从来不会做的。每个人生活方式不同,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你很可能会误解和误判。有人说我总是那么乐观,其实我天性就乐于相信对方对我的善意都是发自内心的,一时的不好都是例外,可能是因为外力造成的,这样我就很容易宽解,不让自己钻牛角尖。
r
1. 好的亲密关系一定是平等互惠的。
r
我有一些很有声望和富有的朋友,他们的太太是全职主妇。你以为男方非常成功,全是他赚钱养家,女方就应该示弱吗?其实不然。
r
其中一位好友,一直很强势,觉得太太照顾好家、养育孩子就足够了,他做所有决定,历来都是自己拍板。后来,他遇到一次严重的危机,当所有人都指责他时,站出来挺他的是他的太太,在这之后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他在“商业形象规划”这种大事上,也会征求妻子的意见,因为家人真心为他好。我另一个老同学,管理几百亿元的私募基金,在外面都是他说了算,但家庭的消费和投资全由他的妻子做主。或者相反,一个女性在事业上非常成功,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她,她也并不在意,只要求男性多分担家务,家里事听他的,这也蛮公平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
r
这些例子都印证了,有什么样的付出就能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好的亲密关系一定是平等互惠的,不是取决于谁赚钱多,而是取决于内心的感受,不能用物质来衡量。
r
2. 健康的亲密关系来自彼此之间的回应。
r
那爱情中到底要承诺什么?是很遥远的美梦还是切实能做到的事呢,我觉得是后者。比如,只要有时间,一定尽快回复对方的信息;某天不打游戏,专心陪对方等。这可能比节日敷衍地发个红包更能让对方体会到“TA心里有自己”。
r
勤于沟通。坦诚一些,说出是什么让你不舒服。如果真的产生了矛盾,也要坦诚,很多时候双方的误解都来自缺乏沟通。每个人因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不同,三观和认知肯定是不同的,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但是要尽量做到坦诚沟通,发生矛盾不要急于指责对方,如果对方的什么行为让你觉得不以为然、不欣赏,要明确告诉对方在什么环境下,什么言行举止,会让自己心里不舒服。
r
3. 健康的亲密关系来自理解。
r
我有一个好友,结婚时郑重其事地写下了为什么跟对方结婚的十个理由,他请求伴侣也这么做。然后双方承诺,如果未来因为什么事情很生气,甚至想离开对方的时候,一定要去查阅这十个理由,除非这十个理由都消失了,否则一定要挽回彼此的婚姻。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好方法,在此特别推荐一下。
r
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
r2018年即将结束时,我的一些年轻同事感慨过得辛苦,全是磕不下来的甲方、搞不定的客户。但是,在我看来,任何事都要秉承一贯性。
r
信誉是做到言行一致
r我是我们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又认识很多人,客户都知道我。这点对争取新业务还是起很大作用的,但这也是把“双刃剑”,有时客户会直接找到我来“告状”。某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个原来也在公关公司工作的老朋友,算是同行。后来他去了某汽车品牌的市场部,现在又换了行业,他现在负责的品牌正要做面向国际市场的宣传。鉴于我们公司的好口碑,他们找到了我们公司的科技客户组。当时因为各种原因,负责提案的团队准备不充分。这件事其实开始我并不知道,直到他在电话里问:“你们公司谁负责这个案子的?我们负责对接的单位非常不满意,说:‘难道万博宣伟就是这个水准?’”我大吃一惊,问清楚原委后把我们的团队批评了一通,告诉他们做事要坦诚,如果人手不够就直接拒绝,不参与好了,只要参与就要花精力去做,哪怕最后没拿到这个业务,客户也会认为我们虽然方向不对但还是很有创意的,这个声誉比什么都来得重要。
r
随后,我亲自带团队再次提案。在争取的过程中,我与客户那边负责拍板的最大主管会面了,没想到他说见过我,这个我也没有印象。原来他是在去英国的飞机上遇到过我,当时与他同行的人介绍了我是谁以及相关领域的声誉。这些都先入为主做了铺垫,第二次的提案和陈述我们准备得非常充分,加上我们凭借过往的成功经历,还帮客户做了“如何面对媒体,如何在新闻发布会上做演讲”的培训,这些因素最终使得我们之后的合作非常愉快。
r
你看,我也遇到过没磕下来的甲方和不满意的“客户爸爸”。但为什么结果不同?拿这个例子来说,本来提案输了就是输了,而人家让我们再试一次,原因就是我的朋友对我有信心,这来源于个人信誉。我常说,在朋友圈子里,你的口碑、信誉很重要,而保持信誉的方法就是平常你说的和你做的要一致。
r
维系友情要喜新恋旧
r大家知道,我喜欢交朋友,对怎么交朋友,我是有原则的。
r
1. 绝不是看谁能帮我,而是看我怎么能帮到别人。
r
要与人细水长流地相处,逐渐给别人留下“这个人还不错”的印象。有一位业界大咖,最初我们没有交集,只是知道他的孩子是学时尚的,我刚好在时尚媒体圈里认识一些朋友,所以在参加一些时尚媒体圈的活动时就约上他,为他创造一些交流的机会。一两年下来,就给那位大咖留下了“这个人还不错”的好印象,现在我们变成了很熟的朋友。
r
2. 留意别人的优点,并真心赞美。
r
比如:哪个朋友写了好文章、发了好稿子,我都截屏发出来表达我的欣赏之情;不认识的人写了好文章我也不吝赞叹,比如我喜欢看《第一财经周刊》,如果看到了让我拍案叫绝的好作品,我甚至会特意找到作者的联系方式,请他喝咖啡认识一下,只是因为倾慕他的才华。这方面我总是很主动,不要怕赞美了别人,别人没回应,非要“互相点赞”才满意。
r
3. 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
r
我常说职场多变化,但是一定不要“大小眼”,也就是“人走茶凉”。交往中不要带着做业务的心,如果朋友离开了那个职位,也还是要与他保持良好关系。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这跟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也吻合,我总说:“走的时候不要令人难堪,不要说走就走,要好聚好散,以后你再回来都没问题。”我们公司随时欢迎员工回来,员工习惯了我们公司的氛围,因此我们公司的员工回归率是最高的。
r
其实,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可以在以往的事物中找到雏形和依据。我要讲什么呢?我要讲的就是一贯性,保持信誉有一贯性,交朋友更有一贯性。如果能秉承这种一贯性,就没什么事能难倒你。
r
走出偏见,包容多元化
r我也追剧。比如之前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刚看时我被深深吸引,忍不住赞叹剧本、剧情、节奏真是太好了,至于对结尾的讨论在此就不多说了。之后,办公室的实习生们在议论《陈情令》,说这部剧评分更高,成了“亚洲第一剧”,尤其得知这部剧改编自《魔道祖师》,那曾是我最爱看的动漫,惊喜之余我当然也要赶紧追。从期望很高到大失所望,一般人大概会坚持自己的观点,扬长而去,而我呢,尝试去理解那些不看剧本、不看剧情的粉丝到底想从《陈情令》里看到什么,想明白了也就接受了:凡事别太早下定论,事情自有原因。
r
生活里的“轴”,其实是没有包容性
r为自己喜欢的剧、自己喜欢的艺人,豆花的口味是咸还是甜,很多人争论不休——在我看来,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充满异见。社会学家说互联网时代充满了割裂,越是看似畅所欲言,越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流行的说法称固执己见的人为“犯轴”,我觉得其实说到底是这些人没有足够的包容性。
r
先入为主的处世态度其实很偷懒,包容别人、理解别人,往往才需要花费力气。我喜欢结识新朋友,他们给我展现了一个我所不知道的新世界。有人问我,为什么我的家宴总是那么欢乐,会有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领域的人在我家聚餐,大家一起畅饮欢笑,其实就是因为我有极大的包容性。有人问我会邀请什么样的朋友到家里做客,我开玩笑说“颜值高的”,其实,我真正会邀请的是情商高、可以海纳百川的朋友。偶尔也会遇到那种因为一点小事就“轴”起来的人,我只能敬谢不敏。某次客人里有位需要身材管理的朋友,当场正好有健身教练朋友在,我就好意介绍他俩认识,没想到健身教练口无遮拦,嫌他胖,说他一时半会儿练不出来。对方当然很恼怒,马上回击过去,说不会找他做教练,因为嫌他丑……两个人当时都是用开玩笑的方式说出来的,所以场面不算难堪。但事后可能相互记仇,彼此不搭理,让我这个做主人的有点难堪。
r
在感情世界里,我也劝年轻人,那些“眼里揉不进沙子”的固执做法,其实伤害到的是双方。要想一切顺遂,就要学会适当妥协。比如我对另一半的要求就是: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更重视我,更尊重我,即可。
r
职场中也有官渡之战
r从生活中辐射出去,因固执己见导致全盘失败的例子那就更多了,比如官渡之战中的袁绍。我听说有几个星座的人在工作中即使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还是会固执己见。他们是碍于面子的狮子座、有执念的天蝎座、坚信自己的射手座。这个总结不一定科学,但挺有趣,幸而我是双鱼座。作为公司领导,我的个性和原则是这样的:
r
1. 即使不完美,也要接受。
r
首先问自己是否能做到,如果自己做不到,就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觉得不合理的,就不要用压制的手段逼人就范。
r
2. 不要在泥潭里挣扎,走出去才更关键。
r
在我们公关行业里,如果某个提案最后关头才交到我这里审阅,我凭借多年的经验,看了以后马上就知道有问题,例如没揣摩透客户的需求、创意点子不够好、PPT做得不好看等,而展示给客户看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我会怎么办?大发脾气,要求谁也不许下班,改到我满意为止吗?并不会。我有几种办法:抓紧时间准备一些可以加分的元素,比如我会建议在短时间内,找到几个KOL(关键意见领袖),让他们谈谈对客户产品的体验,拍摄剪辑出一个视频,拿到提案现场给客户看,让他们听到更多的声音;或者把精力和智慧用到现场发挥上。以前就有过这样的例子,我亲自参加提案,看到客户的面色越来越凝重时,果断站了起来说:“我们不要管这个提案了,不如推翻,如此这般做……”结果客户当场就露出了笑脸,表示:这才是我们想要的。
r
3. 长期专注一份事业,你才有偶尔固执己见的资本。
r
在万博宣伟工作了二十年,我说自己本质上依旧是在做销售工作,向客户销售我们的成绩、团队、优点。唯有在一份事业上专注很久,你的见解才能给客户带来信心。
r
可能有人要反驳了,说乔布斯就是固执己见的天才,而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几个乔布斯,你要评估一下,你是不是他那样的人。
r
跳出你的交友圈
r我有段时间离开了北京整整两个月,大部分时间待在无锡,毕竟从这里去杭州、上海都只需乘坐高铁一小时。那段时间可以说让我相当开眼,真正结识了不少“小镇青年”,也看到了蕴含着无穷潜力的广阔天地——所谓中国的“下沉市场”。
r
旧习惯和新变化
r哪怕是长期出差,我也保留着旧习惯,比如健身。有朋友看到我在朋友圈里分享的净是在无锡吃美食、喝小酒的画面,以为我借着出差在外地放飞自我,不刻苦健身了,我赶紧表态:“放心吧,我是绝对不会放弃运动的,只是身在外地,觉得更有义务借着自身的一点影响力,多展示当地的风情。”
r
不用被禁锢在办公室内,在电话会议的空当,我会找时间在酒店内健身。为了庆祝杭州的客户成功上市,某天下午要举行一个发布会,会上我要发表公开演讲。出于对客户的重视,我先拿着演讲资料深读一番。在下午的正式演讲之前,早晨先排练一次,中午我会特意抽时间去运动,锻炼一下核心肌肉,再做一些有氧运动。这样,下午发布会时,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就会很好,这也体现了对客户的尊重。
r
如果说有什么新变化,那就是出门在外,自然而然会变得精打细算一些。比如,在决定去哪家餐厅吃饭前,会打开应用软件看看有什么优惠券。比较起来才知道,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水准真的比北京、上海亲民很多,在上海吃个汉堡包的钱,可以在无锡吃两碗面、一碗馄饨、两个小菜,再加上一杯绿豆汤;三十三元的鳗鱼饭套餐也是软糯而不肥腻,让人连连赞叹超值。食物美味,价格公道,周围的古镇也是原汁原味、古色古香——我太爱无锡这样的城市了。
r
破圈才能打破固有的认知
r首先要说明,“小镇青年”这个名词毫无贬义,是指来自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年轻人。听说,是罗振宇在2017年的“跨年演讲”中第一次提到了这个名词。“小镇青年”比一线大城市的青年压力小,生活中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他们有足够的闲暇去满足兴趣和爱好,渴望靠努力改变命运,更依赖熟人社交。
r
以我所见,三四线城市消费热度很高。在我的驻地酒店附近,有很多有规模的商厦,里面入驻了很多名牌,夜生活的热闹程度甚至堪比北京的三里屯。从我们万博宣伟的调查数据来看,下沉市场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有将近三百个地级市,三千个县(市),三线以下城市的人口数量约十亿。近两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购的发展,这些城市的消费潜力和网购能力都在稳步释放。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身价达到了四百五十四亿美元,没人再能随意批评拼多多的用户低端了,事实证明他挖到了宝藏——下沉市场里巨大的能量。
r
常年在一线大城市生活,我们有了所谓头部人群的视觉盲区,并不了解小城市里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观念。利用这个机会,我结交了很多“小镇青年”。他们的生活方式刷新了我的认知:他们想追求时尚的生活,但是对价格又非常敏感。举个例子,一线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或白领常常拿着一杯咖啡,但我在小城市竟然看到一些00后的年轻人一边喝热茶一边嗑瓜子,完全是中年人的休闲方式。这对咖啡馆行业来说是个坏消息,但同时也是个好消息。因此,当某个知名咖啡品牌的负责人问我如何开拓市场时,我提了三点:第一,降价。在吃一碗馄饨只要十三元的地方,三十元一杯的咖啡价格显然没有竞争力。第二,培养年轻人喝咖啡的习惯。越是没人喝咖啡的地方,市场潜力越大。第三,与扶贫基金会一起扶持云南咖啡种植的计划很棒,这种助农的行为应该多做,让人们广泛知晓。品牌方听了也点头,说正在三四线城市努力做一些平衡。这些都是“小镇青年”教给我们的。
r
“小镇青年”确实比一线城市的人群更依赖社交圈的朋友分享和推荐。我在当地剪头发,找了技术水平最高的店长,剪得很利落,而且店里的发型师个个有颜值、有个性,让我忍不住展示在社交媒体里。没想到旁边一个古色古香的茶楼的主理人不知道怎么就看到了,盛情邀请我这个“名人”过去坐坐。如果能帮助他做推广,我是再乐意不过的了。
r
以我的初步观察,小城市的运动场馆和健身房比较少。有些“小镇青年”爱安逸的生活,不爱运动,确实比较“懒”,姿态上低头含胸、不挺拔,整个人看起来没精神。既然跟他们交朋友,我就希望能更多地影响他们,帮助他们培养起运动习惯。
r
不要在泥潭里挣扎,走出去才更关键。
r
每一个问题其实都有解决办法。如果没有解决办法,那一定是问题本身出了问题。
rr
本文由 京廊文化根据互联网搜索查询后整理发布,旨在分享有价值的内容,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不参与任何商业性质行为,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部分文章如未署名作者来源请联系我们及时备注,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链接: /bangong/20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