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技巧 > 正文

办公室咖啡拍摄技巧图片(办公室咖啡多场景交叉的消费市场(上))

  • 叁碗诸角 叁碗诸角
  • 办公技巧
  • 2023-08-22 00:08:58
  • 0

办公室咖啡这个场景,细数已经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了,其需求和模式,不断发生着变化。而且办公室咖啡不是独立存在的,跟很多场景有交叉,其中与我们曾经撰写过的便利店咖啡和无人咖啡机也有不少的交集。今天我们就专门来聊聊办公室咖啡。

咖啡因的摄入能提高工作专注度,而公司中咖啡角的设立还能让员工在高强度的工作中适当放松。不少公司为了让员工能更好融入工作,都纷纷在办公室里营造咖啡氛围,并为员工承担部分甚是全部的咖啡费用。

因此无论是之前讲过的性价比极高的便利店咖啡,还是入驻到办公区的咖啡服务商(或无人咖啡机);无论是过去带领我们认识速溶咖啡的雀巢,还是现在以三顿半为代表的新兴超速溶咖啡:无论是历史悠久的老牌咖啡品牌星巴克,还是迅速崛起的国民品牌瑞幸,甚至是各有特色的独立咖啡馆,都希望可以牢牢抓住办公室一族这个基数巨大的消费群体。

一、办公室咖啡的发展

早期,在改革开放之前,国人没有喝咖啡的习惯,那时咖啡更多是服务于涉外部门以及留学归国人群。1992~1994年间,随着开放国外及港澳台法人独资企业设立,才开始有办公室咖啡的出现。“ 办公室咖啡最早应该是在上海兴起,那时候大批外资企业进入到国内,很多配套和习惯都按照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配置来设计,所以便有了咖啡的需求。”从事办公室咖啡6年,来自立普世咖啡的COO尹总回忆道。

1.萌芽

办公室咖啡刚出现的时候,大多数处于“有需求,但选择不多”的状态。除了少部分大型外企选择现磨咖啡之外,方便快捷的速溶咖啡也占了不少份额。这个时期办公室咖啡基本处于卖方市场,普遍的情况就是把咖啡机卖给客户,再给他们销售咖啡原料。从事办公室咖啡行业的前辈开玩笑说:“ 那时从中国台湾200台币拉回来的咖啡豆,可以200元人民币卖出去。

2.成长

随着时间推移,咖啡市场逐步开始发生变化,非外资企业开始接受现磨咖啡。刚开始,部分公司的后勤部门会在茶水间安装一台咖啡机,再买些咖啡豆,简易的咖啡角就布置好了。但因为没有专门的人去加水倒粉渣,设备很容易出现小故障,而且公司不买牛奶,咖啡机打奶也有门槛,员工想喝奶咖很麻烦,机器慢慢就变成了摆设。

相比萌芽时期,这时出现了专门从事办公室咖啡的服务商,他们大多数采用“借用 销售”的方式,通常会免费提供咖啡机等设备,而作为交换,客户则需要每个月采购一定量的原物料。这种合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客户的购机压力,还能帮忙维护设备,所以当时很多公司都选择了这种“借用 销售”的办公室咖啡合作模式。不过这种供应方式的弊端在后来也慢慢显现

除了部分刚需较大的公司外,员工本身没有饮用习惯,而且当时这种模式的豆子质量不高,加上制作品类单一,原物料消耗速度慢,咖啡机少人问津,公司却还是因为采购合同需要每月支付物料费用。作为办公室咖啡服务商,来自广州特膳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的Franco说道,“刚开始我们的目标客户基本都是外资公司,不过随着行业发展,已经没有什么固定类型的企业了。而且在过去,大部分企业接入现磨咖啡都是为了‘撑面子’,容易造成物料的浪费和咖啡角的荒废。后来刚需慢慢形成,服务商们陆续推出‘销售 租金’‘押金 保底’等合作方式。”

而对于之前模式的不合理,尹肿也跟我们介绍了立普世新的办公室合作模式:“我们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采取员工自付费模式,同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为员工承担部分的饮品费用。作为服务商的我们负责补充原物料和调试机器,大大减少企业负担和物料浪费。”

3.成熟

到了近几年,由于国内的市场经过了国内外众多的咖啡企业(如星巴克等)长时间普及咖啡文化,又有了瑞幸咖啡的助推,咖啡氛围与需求大幅增加。大量90后、00后毕业走出社会,咖啡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舶来品,办公室咖啡由“ 撑面子”变成了刚性需求。目前,办公室消费者开始注重品牌,总会将办公室咖啡与星巴克或者其他咖啡品牌做对比。尹独表示:“虽然国内很多消费者还处于从速溶到现磨的过渡,但已经从过去的‘需要’,变成了‘不仅要有,还要好’。相比外面的咖啡馆,办公室内的咖啡机更方便、更具性价比,当然品质也不赖。”

《办公室咖啡多场景交叉的消费市场》

原文刊载《普洱咖啡》杂志

2020年夏季刊

作者:韩浩霖

编辑:张子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