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主任写作方法和技巧(“一二三四”促成长)
- 办公技巧
- 2023-08-22 10:05:15
- 0
从2013年开始担任校长至今,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我总结出赋能学校中层的“一二三四”策略。
搭建一个平台——上下联通的平台。学校中层夹在校长与教师之间,做不好会两头受气。所以校长除了要在精神上给予支持,还必须给他们搭建好平台。
原来担任学校中层时,我感觉自己就是个传话筒。领导安排了什么事情,我几乎一字不差传达给教师。校长似乎发现了这个问题,委婉提醒我:当传话筒容易,但对你的进步帮助不大,因为对上不求理解领导意图,对下不揣摩教师心理。不要做传话筒,而要做连通器。后来,我在安排学校工作时,开始尝试进行简单解读,提出具体要求,果然锻炼了理解和思维水平。
担任分管教研的副主任后,我传达学校的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有课题。那时,大家对此不太理解,抱怨道:“就一个小学教师,把书教好就行了,还做什么课题?”后来,分管校长在会上给我作了教科书式的示范,他既讲了小学教师做课题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真问题,还指导了怎样确定课题、开展研究。我知道,正是因为自己没有弄懂“为什么”,不知道“怎样做”,才没能讲清楚。要弄懂这两点就需要研究,研究的过程就是成长、进步的过程。后来我当副校长,传承了为中层主任示范的做法。当校长后,我更是把“善沟通”作为中层必备的素质要求,给每个中层搭建上下联通的平台。
提升两项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我是从优秀教师步入学校中层队伍的,所以在选拔中层时,我有一个基本条件,即必须是优秀班主任或教学能手。哪怕总务主任,也至少得是区级教学能手。
我认为,学校的中层首先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师,管理不好班级或者上不好课,大概率也搞不好学校管理。当校长后,我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要求是,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管理,两手都要硬。为此,学校所有教学活动,中层无一例外必须参加。管理工作与教育教学冲突时,优先保证教育教学,但也要两不误。当然,两手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中层更多的付出。
实施三条路径——学习、实践、帮带。学校中层的学习与教师的学习不同。单就学习对象来说,中层可学习的对象很有限。现实中,指导教师甚至指导校长学习的专业书籍比比皆是,但专门指导学校中层学习的书籍较为罕见。尽管如此,中层首先还是要向书本学习。没有即学即用的“中层成长秘籍”,那就去读一些教育理论和学校管理方面的书,了解学校教育的过去和现在,盘点一些教育教学规律,重温一些教育常识。
当然,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见识,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校长必须让中层“行万里路”。听听名师讲座可知教育生态,看看名校长势可知教育样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外,还必须向人学习。学校领导、中层、优秀教师都是学习的对象。做人的品质,做事的态度,做学问的方法,都可以学以致用。
管理实践是学校中层的必修课。走上学校中层管理岗位后,面对的场景不断增加,参加一次会议、组织一场活动、处理一件事情都是成长的机遇。我们学校要求中层一边实践一边反思,或者实践后反思,必须养成“实践 反思”的良好习惯,这就是做中学。
当然,中层成长更离不开校长和管理团队的帮带。分管副校长大多从事过与中层相似的处室工作,与中层接触最频繁,既是直接领导又是合作者,具有指导中层的天然优势。一个称职的副校长,一定会从各方面对中层进行帮带,这样既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也能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一定意义上,中层不断进步,也会催生副校长“更进一步”。
如果说副校长帮带中层的多是业务,那校长则要全面帮带。帮中层树立目标,带他们学习提升;帮中层搭建平台,带他们施展才华;帮中层发现短板,带他们增长见识。今年3月,我校两位中层经公开推荐被上级任命为副校长,这既是他们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整个管理团队帮带的结果。
做好四件实事——计划、实施、总结、宣传。有一种说法是,学校里校级领导是决策层,中层是执行层。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全对,中层确实承担了不少需要执行的任务,但也应该参与工作谋划。我们学校的做法是,学校长期规划和学年工作计划由校长亲自思考制定,校务会讨论确定。学期工作计划,校长列出提纲,办公室主任撰写文稿,提交校务会通过后发布。处室工作计划,由各处室主任参考学校工作计划制订,经分管副校长审定后执行。这种做法,改变了中层不善思考、不会谋划、“等靠要”的状况,提升了中层的全局思想、谋划意识。参与了计划制订的中层,执行计划时会更加心甘情愿。
当然,除了愿意干,还要干彻底。我一直觉得,把简单的事做彻底,是学校中层最重要的能力。只有具备事业心、责任心,与校长有同理心的中层,才会在工作执行中不打折扣。
如果说计划需要思谋的长度,那么总结则需要思谋的广度。我遇到过不少中层,干工作的时候执行到位,总结时却想不起来,这让我怀疑,当初这项工作到底有没有费心思?实际上是费了心思的,只是没有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为此,我要求学校中层每做一件事都要记录和反思。
会工作还要会宣传是校长的共识,但对宣传工作的认识恐怕不尽相同。在我看来,宣传学校赢得各方认可和支持只是其中一个目的,做好宣传还可以锻炼和培养人,尤其是中层主任。我们学校一直坚持谁举办谁宣传的原则。学校举行教学节,教务主任把关公众号宣传;举行读书节,德育主任把关;举行体育节,艺体主任把关……写简报的过程就是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主任需要“慢镜头回放”,回放时当然要再次审视,内心自然也会反思。
多年实践证明,“一二三四”策略可以帮助学校中层更好成长。
(作者系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实验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3年08月16日第10版
作者:屈东辉
本文由 京廊文化根据互联网搜索查询后整理发布,旨在分享有价值的内容,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不参与任何商业性质行为,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部分文章如未署名作者来源请联系我们及时备注,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链接: /bangong/21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