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技巧 > 正文

办公室求人技巧(以曲求直,委婉求人,求人办事的诀窍)

  • 叁碗诸角 叁碗诸角
  • 办公技巧
  • 2023-08-24 13:01:34
  • 0

“一般地说来,人性都是喜直厚而恶机巧的,而厚黑之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机巧权变是绝对不行的‍‌‍​‍‌‍‌‍​‍​‍‌‍​‍‌‍​‍​‍‌‍​‍‌​‍​‍​‍‌‍​‍​‍​‍‌‍‌‍‌‍‌‍​‍‌‍​‍​​‍​‍​‍​‍​‍​‍​‍‌‍​‍‌‍​‍‌‍‌‍‌‍​。”尤其是在求人时,一定要懂得技巧,其中以曲求直,委婉求人最可取​‍‌‍​‍‌‍‌‍​‍​‍‌‍​‍‌‍​‍​‍‌‍​‍‌​‍​‍​‍‌‍​‍​‍​‍‌‍‌‍‌‍‌‍​‍‌‍​‍​​‍​‍​‍​‍​‍​‍​‍‌‍​‍‌‍​‍‌‍‌‍‌‍​。迂回求人,是一种艺术,它可以使难办的事变得好办,办不成的事办成​‍‌‍​‍‌‍‌‍​‍​‍‌‍​‍‌‍​‍​‍‌‍​‍‌​‍​‍​‍‌‍​‍​‍​‍‌‍‌‍‌‍‌‍​‍‌‍​‍​​‍​‍​‍​‍​‍​‍​‍‌‍​‍‌‍​‍‌‍‌‍‌‍​。因此,没有一定心机便很难懂得它的真谛。


1.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

厚黑学讲究黑,而黑即善于隐藏真实目的,反对直来直去。同样求人也是这样,太直白,太僵硬,会把事情搞砸,不如变一种思路,以曲代直。

“婉求”别人办事就是不直接出面或不直取目的,而是绕开对方不应允的事情,选定另外一个临时拟定的虚假目的做幌子,让对方接受下来,当对方进入自己设定的圈套之后,自己的真实目的也就达到了。

所谓“诱导”就是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以虚掩实,让对方无从察觉。表面上好像自己没有某种企图,或者让对方感到某种企图并非始于自己,而是另外一个有来头的 人。这样,对方可能就不再有所戒备和有所顾虑,要办的事儿在这种无戒备和顾虑的状态中显然要好办得多。

婉求和诱导别人办事的最大特点就是含而不露。

美国纽约日报》总编辑雷特身边缺少一位精明干练的助理,他把目光瞄准了年轻的约翰,希望他帮助自己成名,帮助格里莱成为这家大报的成功的出版家。而当时约翰刚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卸去外交官职,正准备回到家乡伊利诺伊州从事律师工作。

雷特请他到联盟俱乐部吃饭。饭后,他提议约翰到报社去玩玩。从许多电信中间,他找到了一条重要消息。那时恰巧国外新闻的编辑不在,于是他对约翰说:“请坐下来,为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消息的社论吧。”约翰自然无法拒绝,于是提起笔来就写。社论写得很棒,格里莱看后也很赞赏,于是雷特请他再帮忙顶缺一个星期、一个月,渐渐地干脆让他担任这一职务。约翰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放弃了回家乡做律师的计划,而留在纽约做新闻记者了。

由此可以得出一条求人办事儿的规律: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

有位车夫拉车上桥,桥很陡,走到半路实在拉不动了。他急中生智,用力顶着车把,放声唱起歌来。他这一唱,前面的人停下来看他,后面的人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几步走过去追上他,而车夫则乘机央求大家帮着推车,大家一齐用力,车就推上了桥。

车夫了解人们好奇围观的心理,所以他不靠蛮力一个人拼死拉车,而是靠在车把上唱歌创造请别人帮忙的条件。如果他没有办法招人来推车,就算他用尽力气也不能把车拉上桥。

在运用委婉求人之术的同时,要注意的是:诱导别人答应自己的时候,应当首先引起别人的兴趣。

当你要诱导别人去做一些很容易的事情时,先得给他一点小胜利。当你要诱导别人做一件重大的事情时,你最好给他一个强烈刺激,使他对做这件事有一个要求成功的希求。在此情形下,他的自尊心被激起来了,他已经被一种渴望成功的意识刺激了,于是,他就会很高兴地为了愉快的经验再尝试一下。

凡是领袖人物,都懂得诱导是争取别人合作的重要策略。但有的时候,常常要费许多心机才能运用这个策略,有时候又很便当。像雷特猎获约翰一例,他只是稍许做了些安排。

总之,要引起别人对你想办的事热心参与,必须先诱导他们尝试一下,可能的话,不妨使他们先从做一点容易的事儿入手,这往往是一种与人合作、求人办事的厚黑的策略。


2.巧妙暗示,保住对方的面子

厚黑大师李宗吾说:“世间的事,有知难行易的,有知易行难的。”

的确,生活中的很多事,起因复杂,当事人复杂,因此办起事来更复杂。许多时候我们清楚,真理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道理就可以不依不饶,把事办成。厚黑学要求我们在求别人办事时,不能当面指责,这只会造成对方顽强的反抗,容易把事搞砸。而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则会轻松把事情处理好。

美国一家百货公司的老板约翰·华纳爱伦克每天都到费城他的大商店去巡视一遍。有一次他看见一名顾客站在台前等待,没有一人对她稍加注意。那些售货员呢?他们在柜台远处的另一头挤成一堆,有说有笑。身为老板当然对这一情况很不满意,一定要纠正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但华纳爱伦克却采取了巧妙暗示,保全员工面子的方法处理了这件事。他不说一句话,默默站在柜台后面,亲自招呼那位女顾客,然后把货品交给售货员包装,接着他就走开了。售货员当然看到了这个情况,自咎自责的她们从此以后再也未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这就是办事的艺术和绝招。

卡尔·兰福,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当了许多年的市长。他时常告诫他的部属,要让民众来见他,他宣称施行“开门政策”。然而他社区的民众来拜访他时,都被他的秘书和行政官员挡在门外了​‍‌‍​‍‌‍‌‍​‍​‍‌‍​‍‌‍​‍​‍‌‍​‍‌​‍​‍​‍‌‍​‍​‍​‍‌‍‌‍‌‍‌‍​‍‌‍​‍​​‍​‍​‍​‍​‍​‍​‍‌‍​‍‌‍​‍‌‍‌‍‌‍​。

最后,这位市长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把办公室的大门给拆了。他的助手们知道了这件事,也无法可想了。从此之后,这位市长真正做到了“行政公开”。

对那些对直接的批评会非常愤怒的人,间接地让他们去面对自己的错误,会有非常神奇的效果。罗得岛温沙克的玛姬·杰各夫人也是运用巧妙暗示的方法使得一群懒惰的建筑工人,在帮她盖房子之后清理干净了现场。

最初几天,当杰各夫人下班回家之后,发现满院子都是锯木屑。她不想去跟工人们抗议,因为他们工程做得很好。所以等工人走了之后,她跟孩子们把这些碎木屑收拾起来,并整整齐齐地堆放在屋角。次日早晨,她把领班叫到旁边说:“我很高兴昨天晚上草地上这么干净,又没有冒犯到邻居。”从那天起,工人每天都把木屑收拾起来堆好放在一边,领班也每天都来看看草地的状况。

这种求人办事的方法,使人易于改正他的错误,又维持了他的自尊,使他自己以为自己很重要,使他希望和你合作把事情办好,而不是反抗或抵触。

唐·散塔瑞是宾州威明市一所职业学校的老师,他有一个学生因违规停车而堵住了一个学院的入口。这位老师冲进教室,以一种非常凶悍的口气问道:“是谁的车堵住了车道?”当车主回答时,这位老师吼道:“你马上给我开走,否则我就把它绑上铁链拖走。”

这位学生是错了,车子不应该停在那儿。但从那天起,不只这位学生对唐·散塔瑞的举止感到愤怒,全班的学生都故意地做些事情以造成他的不便,使得他的工作更加不愉快。

他原本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处理的。假如他友善一点地问:“车道上的车是谁的?”并建议说,“如果把它开走,那别的车就可以进出了。”这位学生一定会很乐意地把它开走,而且他和他的同学也就不会那么生气了。

由此可见,在办事中即使自己是对的,别人绝对是错的,我们也会因为让别人丢脸而毁了一切。也就是说,即使从道理上说,你是对的,但从办事的人情世故上来说,有理并不一定代表你就可以用羞辱别人的方法办成自己的事。


3.以曲代直,迂回包抄

《厚黑学》认为办成一件事,有时直截了当地表示意思,并不能奏效,而先把与所要办的这件事无直接关系却能烘托气氛的事情抬出来,在感情、道义上设好了一个让人不宜也不忍拒绝的“套子”,另外语气曲折委婉,表达又贴切诚恳,最终可以如愿以偿。

意大利知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深谙此道。她以其对采访对象挑战性的提问和尖锐、泼辣的言辞而著称于新闻界,有人将她这种风格独特、富有进攻性的采访方式称为“海盗式”的采访。迂回曲折的提问方式,是她把艰难的采访这件事办得出色的法宝之一。

1.先抛出“套子”的一部分

在采访前南越总理阮文绍时,她想获取他对外界评论他“是南越最腐败的人”的意见。若直接提问,阮文绍肯定会矢口否认。法拉奇将这个问题分解为两个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曲折地达到了采访目的。她先问:“您出身十分贫穷,是吗?”阮文绍听后,动情地描述小时候他家庭的艰难处境。得到关于上面问题的肯定回答后,法拉奇接着问:“今天,您富可敌国,在瑞士伦敦、巴黎和澳大利亚有银行存款和住房,对吗?”阮文绍虽然否认了,但为了澄清这一“传言”,他不得不详细地道出他的“少许家产”。阮文绍是如人所言那般富裕、腐败,还是如他所言并不奢华,已昭然若揭,读者自然也会从他所罗列的财产“清单”中得出自己的判断。

2.给“套子”换个说法

阿里·布托巴基斯坦总统,西方评论界认为他专横、残暴。法拉奇在采访中,不是直接问他:“总统先生,据说您是个法西斯分子?”而是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总统先生,据说您是有关墨索里尼、希特勒和拿破仑的书籍的忠实读者?”从实质上讲,这个问题同“您是个法西斯分子”所包含的意思是一样的,转化了角度和说法的提问,往往会使采访对象放松警惕,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它看上去无足轻重,但却尖锐、深刻。

看来求人办事,要擅迂回,懂得委婉。每一个人都应该学其中的技巧,旁敲侧击,迂回进攻,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之中落入“圈套”,从而顺利达到自己求人办事的目的。


4.善借隐情巧办大事

1976年是美国大选年,当时的总统候选人,共和党方面推出了福特出来角逐,而民主党方面则出现了卡特与爱德华·肯尼迪较量的局面。

肯尼迪挟其庞大的家族财势,以及两位兄长为国殉职的声望,兼以担任参议员多年的经历,欲问鼎总统候选人的宝座,简直可以说像探囊取物。

卡特是种花生的农夫出身,虽有担任州长的经验,但是显非肯尼迪之对手。卡特眼见力攻无望,唯有计取。当时美国人民因水门事件的创伤记忆犹新,加上白宫上层政治人物名誉事件又层出不穷。所以,狡猾的卡特就紧紧地抓住此弱点,开始了一连串攻击已死去的约翰·肯尼迪的行动。其中有肯尼迪总统对美国中央情报局谋杀外国领袖的阴谋知情,说肯尼迪总统在白宫里面乱搞女人,甚至居然还有一位名叫艾丝纳的女人,出面对新闻界大谈她曾和肯尼迪总统上床的事。进一步又扯出一位黑手党的首领,说他如何帮助肯尼迪违法当选等。这些宣传的目的,无非是要丑化其家族的形象,抓住少许捕风捉影的弱点,大肆宣扬,以达到打击的目的。在这种猛烈的攻击下,爱德华·肯尼迪果然招架不住,不得不宣布退出角逐。

到了1980年,爱德华·肯尼迪和卡特两雄再度交锋,竞争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此时卡特为上一任总统,他知道1976年的打击策略已经不能再用,因为对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账,选民不会再有新鲜感。所以,他就怂恿新闻记者抬出“柯普珍事件”,说明爱德华·肯尼迪当年对溺水的女友见死不救的经过,这样的一个人如何会有他自己所谓的“领袖气质”呢?穷追猛打的结果,使爱德华·肯尼迪终于再度败于卡特之手。

所以,很多人认为卡特能两度击败肯尼迪,主要是由于他善于打击竞争者的弱点,尤其是善用情势民气,直指问题的核心​‍‌‍​‍‌‍‌‍​‍​‍‌‍​‍‌‍​‍​‍‌‍​‍‌​‍​‍​‍‌‍​‍​‍​‍‌‍‌‍‌‍‌‍​‍‌‍​‍​​‍​‍​‍​‍​‍​‍​‍‌‍​‍‌‍​‍‌‍‌‍‌‍​。不过,1980年因为他太过重视打击同党的肯尼迪,心力交瘁之余,反倒对真正的对手——共和党的里根——找不到致命的弱点,以致败下阵来,回佐治亚种花生去了。

别人的隐情也是一种弱点,借用时有一个重要的技巧:对对手的弱点保好密,便可以多次利用同一个把柄抑制对手。一旦你掌握的秘密被公开以后,对方反而会破罐子破摔,毫无顾忌地对你报复。

假设,别人并不知晓你准备征服的对方的弱点秘密,即使探知了这个秘密,还是无法当做他的弱点加以活用,你必须确定其中的细节,才能大加活用。

这样,当对方立于众人面前,以一种傲然的态度,喋喋不休地与你吵起来时,你就用极其平静的口气,突然改变话题,问一句:“我忽然想到一件事,你最近有没有跟××人见过面?”

对这个秘密一无所知的人,以及虽略有所闻,但是不知道详情的人,对你说的话,当然会不知所言何事。

不知底细的人全然不了解你所言何事——这个事实,便是你能够活用对方弱点,战胜对方的要诀所在。

要是你继续问下去,等于把他不愿意为人所知的大秘密抖了出来,他当然会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只好设法使这一场吵架草草收场。于是,他便会一改刚才趾高气扬的态度,低声下气地抗议说:“噢……噢……这种话何必在这儿说呢?”

此后,你就要搬出这个秘密来制伏他。要一步步让他知道你是不好欺侮的,这也是活用对方弱点的另一个要诀。

有一点须谨记:善借隐情办事,是办特殊事情时迫不得已、情有所迫时采用的特殊方法。这和利用别人隐私,达到私利目的截然不同。前者是普通人难办事、办难事的智慧,而后者则是非君子的小人行径。办事时要加以区别。


5.善于打开对方的突破口

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只要能打开突破口,与对方拉上关系,并且毫不放松,接二连三地贴上去,日久天长,双方的关系就有点儿扯不清了,就密切了,求他办事自然不好推辞了。有人总结了一套技巧:

1.初次见面打消对方的紧张感

每个人都有同感,就是和初次见面的人对面谈话,真是一件不好受的事。这是因为两人的视线极易相遇,而导致两人之间的紧张感增加。一位富豪曾经谈起,如果有他不愿意借给钱的人向他借钱,他就会和那人面对面交谈。因为这样谈话会使对方紧张而不敢乱开口,即使借了也不敢不还,而借钱不还的,都是坐旁边位置谈话的人。

与人交谈时坐在旁边的位置,自然就会轻松下来,这是因为不必一直意识到对方的视线,而只在必要时看他的视线即可。坐在对方旁边的位置与之交谈,对亲近感的增加很有帮助。因此,和初次见面的对方要增加亲近感时,最好避免和他面对面的交谈,而应尽量坐在他旁边的位置,才能令对方的视线有转移之地,同时因为不会产生紧张感,所以能很快建立亲近感。

2.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数多

对一名成功的推销员来说,经常到主顾家中去,被认为是和主顾熟悉的要诀之一;尤其是以“我到附近来办事,顺便来看看你”这种说法,更能抓住主顾的心。这种亲近方法,在心理学方面被认为和学习一样。一般对学习的看法,认为集中学习不如分散学习来得有效。

譬如我们要用12小时学习,那么一天用功2小时,连续6天,比一口气熬夜念12小时更加有效。到驾驶员训练班学习驾车,一天的练习时间也都有一定的限制,绝不会让你超出时间,也就是利用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

在人际关系方面,使对方产生亲近感,也就是给予对方好印象的基本条件。而要满足这项条件,利用这种“分散效果”,可说是给对方强烈印象的最好方法了。


结语

一般而言,整夜在一起喝酒的朋友,和有长时间交往的朋友相比,乍看上去好像前者的人际关系较稳固,但实际上,这种关系如不加以维持,那么两者之间的交情就会越来越淡。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譬如有人问你:“你和某人的关系如何?”而你回答“我见过一次”和“偶尔会见面”,那么给人的印象就不同了,而和“常见”这个回答又更不同了。道理显而易见,见面的次数和两人之间的亲近度是成正相关的。#夏日生活打卡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