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技巧 > 正文

晶晶excel办公小技巧(用哲学之源看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哲学素养)

  • 叁碗诸角 叁碗诸角
  • 办公技巧
  • 2023-08-25 06:08:59
  • 0

创造出有名的产品的那些产品经理,不禁让人思考他们到底是具有什么样常人没有的素质呢?本文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产品经理应该具有的哲学素养是什么?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那些伟大的产品经理,到底是具有什么样常人没有的素质呢?

Medium博客上有篇文章标题,就是上面的问题,文章下有不少优秀公司的产品经理的回复,我分析整合如下:

伟大的产品经理,要有孩童般的好奇心、设计师的眼睛、工程师和经济学家的大脑、外交官的舌头、社会学家的同理心,军事家的战略和领导能力、哲学家的思辩能力。

所以,产品经理研究的,一定是综合学科的学问,需要有心理学、美学、科技、经济学、社会学、军事和哲学的综合素质。我称之为“全脑产品经理”。

那为什么先讲哲学呢?首先,哲学是人类所有科学的源头。其次,你会发现优秀的产品经理,通常都有属于自己的产品哲学。再者,集大成者亦相通。如果视角不局限在传统的“产品经理”上,比如泛指优秀的企业家、投资人、君主诸侯亦会发现这个规律。‍‍

有份调查显示:美国100强CEO的书柜有超过90%的书籍都和经济基本无关,反倒喜欢看宗教类、哲学类的书。乔布斯,年轻时候曾去印度学习佛教,他曾说过:“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马斯克,曾在采访里说过,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对他的帮助,而此可以追随到亚里士多德。稻盛和夫,受中国儒家之化和佛学的影响可谓深远。

李录,查理芒格家族资产管理者,在其书《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中,也提到了哲学对他思想的深刻影响;纵使如此,为什么日常中听到设计哲学、产品哲学、投资哲学,会觉得“哲学”这两个字有虚,甚至偶尔要听到有人在谈哲学,会本能的觉得这个人有点装。

哲学究竟是什么?东西方哲学的区别是什么?产品经理应该具有的哲学素养是什么?


01 哲学发展史

首先,哲学一部26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中哲学家和著作更是不胜枚举,抱着研读全部的心的话,可能一生都完成不了,也不符合科学学习方法。我的思路是大致理清大致发展脉络,重大影响的哲学家,再将他们的思想结合思考形成新的想法。

且不说西方哲学史的主要四个发展阶段:首先,公元前6到公元5世纪的为古希腊哲学;其次,公元5到15世纪的称为中世纪哲学;再而,15世纪中到19世纪40年代的近代哲学;最后,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现代哲学。而每个阶段都有哲学家,其作品更是浩瀚如星,维基百科上,可以通过被提及的次数推及其贡献。影响里最大的前五名是:黑格尔康德尼采马克思、亚里士多德。

其次是:柏拉图、克尔凯郭尔、叔本华、斯宾诺莎、胡塞尔、休谟、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笛卡尔卢梭。还有,我们东方的儒、道、佛三家。对于海量的哲学知识还是无所适从,所以只能聚焦在关键阶段的、核心人物的、变革思想上。

而在寻找东西方哲学的关联时,再次陷入混沌,直到我在听完世称为“复旦哲学王子”,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王德峰的一门哲学课时,我才依稀理清眉目,他说:


中国哲学是人生哲学,人生哲学用力所在,是我们生命情感的规范和升华。所以我们读国学的朋友,你们去读中国的经典,儒家的也罢,道家的也罢,佛家的也罢,你一定不要如西方哲学和科学那样去读。那你要去梳理概念,讨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逻辑上的推延,这都不是我们读中国哲学的读法。


我自己的感受来看,阅读东方哲学带来一种体验的升级,而西方哲学会带来一种认知的无限改变。

前者像一位世外高人,后者像一个精通各路武术的高手。

世外高人不一定功夫就很高,武林高手不一定就不睿智。

既有区别,也有交集,所以我尝试将两者做一定程度的融合。

我对哲学才疏学浅,希望以史为镜来试探寻究,哲学之于产品经理的意义。

总结如下:

仁义为本,明辨时局;

中庸之道,知行合一;

无为而治,天人合一;

追本溯源,万物流变;

自我实现,造福社会。


02 仁义为本,明辨时局

《雅典学院》拉斐尔 文艺复兴时期所画1509年-1510年,中间两位左侧为柏拉图,右侧为亚里士多德,上排左九穿绿色袍转向左边为苏格拉底。


2600多年前开始的东西方哲学,都有一位举足轻重的泰斗人物:孔子和苏格拉底。

他们有哪些相通和不同之处,又都如何影响了社会呢。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希腊哲学家(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他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孔子比苏格拉底早出生82年,生命时间上没有重叠,历史上也没有东西方交流的记录。

但,他们的哲学思想却神奇的有共通之处。

孔子和苏格拉底都主张,人在道德上要有颗仁爱之心。

孔子说,“刚毅木纳,近仁。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要做到刚强、坚毅、淳朴,自己实现自我之后也要想着帮助他人。

其次,这两位老先生都对宇宙的兴趣不大,在苏格拉底以前,古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和世界是如何形成的,苏格拉底觉得研究这些对国家的发展没什么意义,孔子亦如此,“子不语怪力乱神”,主张现世。

还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关于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书,都不是他们自己写的,而是其子弟编著而来,孔子是有孟子和荀子,苏格拉底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再者,都觉得身上背负了觉醒国人的神圣使命,苏格拉底宁愿死也不负此使命,而孔子在得知有个叫桓魋的人想杀他时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天生德于予”,意思是,“我的品德是上天所赋予的,桓魋能把我怎样呢!”。

不同点在于,苏格拉底,样貌丑陋,教人是不收费的,他平日没事就上街溜达,遇到谁讨论哲学问题,算义务劳动,不过这样的形式,找人要钱好像也有点说不过去。

而孔子算不上多丑,但多了几分文气,孔子教学是要收费的,有点类似拜师的见面礼,通常是肉干。《论语》有云,“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意思是:能主动遵守礼节来求学的人,我从来没有不予以教诲的。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有两点,敬天爱人和利他之心。这点上来看,经营大师冥冥之中和圣人的思想不谋而合。

产品经理角度来看,产品设计的视角也不该是局限在某个个体,或某个族群,更不应该当作是贪图私欲的工具,而应该是识别当下之时局,不作恶,建立一个善良的产品。

相信一定会有人觉得这个很基础,但其实越简单的要求越容易忽略。

很多人常常在短期私欲面前根本控制不住。

百度搜索的无节制向付费广告商上倾斜,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致命的问题,而Google产品设计哲学第一点就是不作恶。

咨询公司华与华,其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不骗人、不贪心、不夸大”,简朴的很道德。

每年央视的315晚会会曝光各种不正义的产品,它们虽然获取了短期的私利,但也得到了更大的报应。

链家能在一片很不善良的的房产交易市场中做到“真房源”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但却为行业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不知你会不会想,不是说无奸不商,商场如战场,兵不厌诈么。

为了最大利益的实现,“作恶”又未尝不可呢?不是应该不择手段么?

我觉得不完全是。

首先,无奸不商的商人只会是一揽子买卖,根本不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选择。

亚当斯密是位伟大的经济学,在1776年写出了《国富论》。

但是早之前,他在1759年完成的《道德情操论》是一部哲学书,里面论证了道德对于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商场不能完全等同于战场,商场的核心是长期赢得客户,干掉或削弱对手是附带的结果。

再而,兵不厌诈的合理性是建立在战争的残酷性上,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胜利就是一切,而商场上就算干掉对手,也不一定获得用户。

还有,兵不厌诈的“诈”在商场上更应该理解为《孙子兵法》里的“计谋”。

英国哲学家在《利维坦》中谈到战争,他说:“战争有两个最主要的德行,就是暴力与诈欺。”

Salesforce创始人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喜欢冥想和东方哲学,也深谙孙子兵法。

在其著作《Salesforce传奇》里提到不少产品早期为了吸引客户和削弱竞争对手,使用了一些《孙子兵法》的计谋,比如:

“忿速,可侮也。”意思是,为将者如果刚忿急躁,就有被敌人侮辱而失去理智的风险。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参与竞争对手的活动,让Salesforce的名字出现在了关于希柏公司的新闻报道中,也让Salesforce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但Salesforce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做伤害用户的行为,只是事实性的揭示Salesforce的优点和不同,用户的选择应该是一种主动行为。

对比国内的3Q大战来看,因为交火猛烈上升到逼迫用户选择,其结果也给用户带来了受损。

但计谋也只是一种非必选的手段,真正创造有价值的产品才是首要选择, Salesforce成功的关键在于创造了一种更有效率的工具。

儒家是根基,告诉我们要正当,道家不教道德标准,教我们在这个世界如何更自由。

耍些雕虫小技,比如在产品运营活动里使用标题党,不真实的红包泪金钱类诱惑都不是正当的做法。

这些都是“小聪明”,但是,善良比聪明重要。

很多文章也是如此,廉价的内容加一个有噱头的标题。

但真的就必须做到至真至诚的道德圣人么,我觉得这也不现实。

首先,评价是否道德是千人千面,再者,人无完人,不管是多伟大的人,功中也一定会有过。

而为什么又说要识别时局呢?

因为不同环境下的标准可能大有不同,希腊的“仁”和我们理解的孔子的“仁”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公元前4世纪,苏格拉底弟子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第二卷关于选择正义还是作恶,和其表弟格劳孔有着精彩的对话:

格劳孔引用古人的诗篇:


名利多作恶,举步可登程,恶路且平坦,为善苦登攀


格主张作恶者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而正义虽然美,但是艰苦。


在任何场合之下,一个人只要能干坏事,他总会去干的。大家一目了然,从不正义那里比从正义那里个人能得到更多的利益。也不会有一个人能克制住不拿别人的财物,如果他能在市场里不用害怕,要什么就随便拿什么,能随意穿门越户,能随意调戏妇女,能随意杀人劫狱,总之能像全能的神一样。


而柏拉图对此没有急着反驳,而是以大见小,以建设美好城邦的角度循序渐进的说明,城邦里需要有正义的哲学家、工人、军人、医生、音乐家、画家等各种职业的人才能使城邦高效幸福的运转。

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其实跟我们现在的理解大相径庭,柏拉图因为出生贵族,他觉得富二代不应该工作,要做的事就是思考哲学、科学和数学问题,如果以此来管理国家那更是极好的。

他主张人和人之间要分三六九等的,女人和奴隶那都是下人,不配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因为当时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他认为国家战斗力居有首位,推崇的是极端的集体主义,生孩子是通过根据生育能力抽签配对的,不用知道生父生母是谁,弱小有病的孩童甚至要被放弃。

他是斯巴达打败雅典的见证者,想要的是把国家建设成一个比斯巴达战斗力更强的战斗机器。

“理想国”最终也没有实行的机会,现在来看根本很不理想。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里如下说:‍‍‍‍‍‍


柏拉图的结论是,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份做好自己的工作,不去干涉他人的事务,这样整个国家就是正义的。虽然做好本职工作很重要,但这和现在我们对“正义”的定义相去甚远。


孔子虽然祖辈是贵族,但是在他这一代落魄了,是穷小子出生,他说的“仁”跟现在我们理解的更加一致,而且提出的时间要更早,单从这方面来看,老子明显是胜柏拉图一筹的。

柏拉图相信神灵,觉得有灵魂才让肉体变得理智,主张除了现世还有来世:


如果今生是懦弱的,来世就会变成女人;如果不相信数学,认为不学数学就能理解天文,就会变成一只鸟;不懂哲学的人会变成野兽,愚蠢的人会变成鱼。

罗素《西方哲学史》


柏拉图,身处的西方社会的海洋国家,对资源交换和争夺的需求更为强烈,因此,商业和战争的影响很大,思想大胆也更自由。

中国古代,一直是农业社会,土地是我们的安身之命,倡导“士”、“农”、“工”、“商”,地主和农民的地位更高,商人是被人轻视的,这也是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诞生在我们国家的原因,儒家思想更为内敛和含蓄。

冯友来在《中国哲学简史》里说:


儒家学说大部分是论证这种社会制度合理,或者是这种制度的理论说明。经济条件打下了它的基础,而这些条件又是其地理环境的产物。


产品经理是只需要一颗仁爱之心就可以了呢,显然不是。

儒家主动个人道德的修行,所谓“仁爱”,倾向于唯心论

道家批评儒家道德上约束太务虚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用处不大,更关注要自由和个人实现,唯物论。。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中神秘主义》中说:


道家所用方法,乃在知识方面取消一切分别而至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之境界。

儒家所用之方法,乃在道德方面克己去私,以“负其天地万物为一体之本然”(王阳明大学问》)


黑格尔也认为儒家思想也只是道德哲学,对于人性的抽象评价标准,并不能在对外的思辨明理创造价值上形成务实的方法。

三国里刘备最仁义,却输给了“宁愿我负天下人,也不要天下人负我的”的曹操

综上,“仁义”只是产品经理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03 中庸之道,知行合一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子,故世人称之为王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人。


《四书》就包含了《中庸》,亚里士多德也提到了“黄金中道”。

中庸不是平庸,任何一种美好都是两个极端的折中。

自尊是自卑和骄傲的中庸,《孙子兵法》说:“骄兵必败”。

勇敢是莽夫和懦夫的中庸,三国张飞莽夫误了蜀国的大事。

适温是酷暑和严寒的中庸,凉爽的秋天总是沁人心脾。

欣然是狂喜和悲伤的中庸,乐极而生悲。

淡妆是浓妆和素然的中庸,“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中庸是不刻意、刚刚好、恰如其分、不偏不倚的的一种自然、和谐状态。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曾在一次演讲里说:


产品创新不是刻意创新,而是从用户需求出发,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


道理很简单,但往往越简单的道理,人们越容易犯错。

市场上的竞争也是如此,如果一心想着如何杀死对手,就会迷失在各种无效的努力上。

我在腾讯工作期间,曾参加过几次创新的脑暴会,天马行动想法虽然很有趣但往往根本不能落地,也不能为用户带来价值。

产品设计中一个交互行为的好坏也会用是否“自然”来评判。

交互上,iPhone原有的滑动解锁是探索的一种自然状态,微信摇一摇是对陌生人打招呼的一种自然状态。

设计上,手机屏幕交互一个按钮的响应区域,太小到很难点击,或是太大容易误点这都不是自然。

响应式,响应速度太慢就不是自然,就跟一个反应迟钝的人聊天一样。

信息上,提醒过分打扰就不是自然,跟一个朋友分享消息至少要知道人家到底感不感兴趣,方不方便吧。

遵守中庸之道外,还需要做到和行合一,这也是阳明心学的核心。

王阳明父亲是状元,阳明还在少年时候问老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老师回答,当然是读书中状元了,阳明觉得不对,觉得要成圣贤。

真是立大志,要趁早。

曾国藩也受王阳明的影响很大,在他考了7次终于考上秀才之后也立下了成圣贤的志向。

王阳明的时代,受朱熹的思想是深远的。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主张格物,探寻事物真理要从物开始,格物的思想流传了300年,王阳明“莽撞”的在龙场对着一根竹子硬是观察了7天,然后大病一场,顿悟了,觉得物不应该用外在来格,而应该从心里。

所谓典故龙场悟道。

朱熹理解的“知行合一”四个字,是“知”和“行”是二元论,是两个客体,其实不然。

而王阳明做了一次升华,提出知即是行,知和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缺一不可,要么就不是真知。

所以,知道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核心问题在于,这些道理是在心之外,并没有入心。

提出意见和高谈阔论的人可以很多,真正把事情办成的人很少,前者只是知道而已,而非知行,也就不是真知。

王阳明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没有知而不行这个逻辑,知而不行的人是因为没有做到真知。

“真知”就是追本溯源的“行”。

“事物本质、底层思维、实事求是、第一性原理”。

总有人隔段时间就搞个新名词出来吓唬人,显得自己有学问。

比如张一鸣讽刺的互联网黑话:


底层逻辑是打通信息屏障,创建行业新生态。顶层设计是聚焦用户感知赛道,通过差异化进而颗粒度达到引爆点。交付价值是在垂直领域采用复用打法达成持久收益。


刘强东在内部管理培训会上痛批部分高管:拿PPT自欺欺人,并说“拿PPT和假大空词汇忽悠自己的人就是骗子”。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一次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候说,“对我自己而言,其实最可怕的就两件事情,第一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二是不能实事求是。“


我们非常在意数据,因为这些东西不骗人,我不希望给我讲故事,不要给我做PPT,也不要做Excel表,我就看真实的东西,拿系统里的数据来看。


过度包装可谓不“中庸”,骗子可谓不“仁义”。

用户体验的本质是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商业的本质是质量、价格、效率,更高层面来看是否为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

产品经理不能骗人,也需要有孙悟空的火眼晶晶,不能搞的换个“马甲”就不认识了。

阳明心学对日本也有深远的影响,日本学者,高濑武次郎,在《日本之阳明学》学中,如是说:


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藤树之大孝,番山之经论,执离之熏化,中乔之献身之事业,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地之伟业,无一不由王学所赐。


其中“藤树”、“番山”、“执离”、“中乔”都是日本在那个时代有影响力的人,“维新”指的是明治维新

足见王阳明,对日本孝道、企业和文化的影响。


04 无为而治,天人合一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庄子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被称为“庄子学”或“道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和“墨家学派”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哲学学派之一。

庄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无为而治”、“自由自在”和“逍遥游”。

老子的《道德经》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道”一旦说出来就不是“道”了,表面来看装的感觉实足。

老子主张减少“人为”因素,天道自然就呈现了。

佛家的主张是“无心而为”,讲究一个“空”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他认为,世间万物皆为自然变化,人应当以一种自由自在、无为而治的方式去适应这种变化,并最终实现“逍遥游”的境界,即超脱尘俗、返璞归真、与自然合一。

在产品设计中,可以从庄子哲学中借鉴“自由自在”和“逍遥游”的思想。

这意味着,设计师应该追求产品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有更多的选择和空间。同时,设计师也应该追求产品的简单性和自然性,让产品与用户的需求自然而然地结合,避免过度设计和繁琐操作。

老子的思想主张“道”和“无为”,强调“道”的超越性和“无为而治”的思想,提倡“不争”的理念。‍‍‍‍‍‍‍

弱肉强食是动物的生存法则,对于如何实施战略,会本能的觉得是用竞争的手段杀死其他玩家以此获胜来扩大市场,这是动物本能的直觉错误。

我在北大MBA上课,而商学院分析理论的源头通常是从市场竞争格局开始的,其助长了本能错误,但这不能说理论不对,而是错误的使用了理论。

产品设计中应该把精力放在产品的用户身上,而不是能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竞争中以干掉其他核心玩家为目的,此谓“争而不争”。

美团创始人王兴有对“竞争”有一个很经典的比喻,他说美团和竞争对手的关系就像是开车,你要时不时看一眼后视镜,但你不能老盯着后视镜开车。

理想汽车CEO李想在一采访中也阐述了只关注竞争问题:


第一次创业只关注竞争,最后没有赢;第二次创业,更关注用户,然后赢了这个市场;到了第三次创业,更关注组织。


儒家:无所为而为,意思是不是抱着目的去做事,而是这件事本来就该做,为的本身就是价值,可以理解为价值的纯随性。

产品经理角度来看,在公司内部来看,产品功能的增加的目的会有KPI、其他部门资源联动,个人晋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此时的“为”就是被裹挟着的,所以虽然在互联网公司总在提倡说,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中心,但实践的落地效果可能就会出现偏差。

就是真正做到所谓的,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中心,也可能不是真正的价值。

道家:无为而无不为,字面意思是什么都不做,但是做了所有的事情,但这里的不为,其实不是说不做事,而是说不人为的做事。

复旦哲学教授王德峰理解的“人为”,拆分为“人”和“为”结合而来的“伪”,就是造作。

我觉得剖析的特别通透。

产品经理来看工作日常中所说的“伪需求”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都知道需求分“痛点”和“痒点”,痛点是非解决不可的,痒点是挠一挠更舒服的,而“伪需求“是消耗社会资源的需求。

之所以说”社会“,是我们通常在讲”用户“,其实这也是不准确的,用户是一个集合,而社会则是更高层级的更具组织和关系的存在。

产品经理所设计的产品是社会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媒介,而我们要做的事是架空自己,做到“无为”,承担社会责任。

虽然道家和佛家有不同的立场,但有个统一的思想叫“天人合一”,但侧重点不通,儒家的重点在“人”,道家的重点在“天”。

道家觉得所有的幸福在天,所以的烦恼在于人,所以主张人要做减法,所谓“为道日损,损之又损”,“损”即就是减少的意思。

也可以理解为少即是多,人生减法。

微信、苹果、Muji、Zara的设计哲学无不是此理。

但是,这里需要区分一个概念是,微信、苹果、Muji、Zara的用户群体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用户,所以才不应该“人为”定义其属性。

此为“无为”。

而如果面向集中的、具体的,比如,某特定年龄、收入、审美的女性包包产品,主动减法的话,相反又变成“人为”了,所以不管是香奈儿,还是爱马仕,又应该具其独特的气质。

此也为“无为”。

产品经理在跟不同角色的职位的人沟通的时候,不免会有,情绪和观点上的冲突,此时也应想到“损之又损”,架空自己,用社会视角来审视。

此亦为“无为”。

在产品设计中刻意多余的设计还不如不设计。

不知你没注意,在商场中去卫生间,经常会分不清男女的设计标志,而且越高端的地方设计的越难分辨,而乡村的设计就是写个大字:男、女,一目了然。

少即是多,就是无我的状态。

迪特·拉姆斯,德国工业设计之父,苹果前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夫、Muji的深泽直人、也都是其追随者,有人还将其誉为“苹果精神之父”。由他创作的作品跨越半个世纪,仍然具有现代意义,他提出的的好设计的10个规则也是微信的设计原则。

我前不久买了套他的作品集,很难相信那些设计是好几十年前前作品。

迪特·拉姆斯在谈到他1959年设计的一个唱片点唱机,他说当时和CEO有激烈的争辩。

他觉得不应该把Logo设计在前面,而应该在背后并且弱化。他还补充说:“这就好像你去一个新的地方,需要自我介绍,你不能喊,而应该轻声的说,试想一下你有很多产品,他们都在喊我是博朗,这会激怒用户的。”

这让我想起前些日子我在选一款电子书阅读器,我不选择其中一款的原因就是因为产品把Logo设计在了前面,并且字体还不好看。

深泽直人评价其为工业设计的第一人,也是最后一个人。

深泽直人还认为,人才是生活的主角,我们不会让物品成为主角。为了突出作为主角的人,我们会让产品成为人们生活的背景或者配角。

这也与张小龙说微信应该是用完即走的理念一致。

那抖音是否违反了这个原则呢?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伪”增加了无谓的成本,降低了社会的生产效率。

抖音从这方面来看一定有局部的问题,但总体对比其提供的社会价值来看,我还没想清楚,你的想法呢?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忽然觉得,这段文字除了留恋和不舍,平添了一番哲学“无我”的韵味。


05 追本溯源,万物流变

柏拉图(公元前429年-前347年),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雅典人,代表作《理想国》


柏拉图在他的巨著《理想国》的第七卷里写到了洞穴理论:

有一群囚徒被囚禁在一个洞穴里,他们从出生小就生长在这里,从小到大都被链锁所锁住双手,也不可以回头,只能看着自己的前方,地穴的洞壁上印着的影子。在这群被困的人的身后,则有一条通道,这条通道是可以贯通整个洞穴的。在这条通道的旁边有一堵墙,这堵墙并不高,大概跟木偶戏的屏风那么高。外面的人背着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器械走过这个通道,火的光亮把这些影子照射到被困的人眼前的墙壁上。

因此,这些被困的人就以为这些影子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真实的事物。因为他们从小到大也没见过别的,只见过这些样子。如果突然有一天,有一个被困的人被释放了,他回过头来,看到了身后的火,以及通道上走过的人们。

一开始的时候,他会觉得很疑惑,甚至不相信这些是真实存在的事情。后来有个人进到他被关的地方,把他带出去,带到一个正常的世界去,他会觉得头晕目眩,因为他从来都没有见到过这个世界,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而令人怀疑的。他甚至从水里寻找倒影,来找到自己在洞中的感觉,后来慢慢的,他开始接受这个正常的世界,于是他开始同情他之前的那些被关着的伙伴们。

这时他回去洞穴里,去解救那些伙伴,他的伙伴们却觉得外面的世界烧坏他的眼睛,觉得他疯了,他无法说服他的伙伴跟他一起离开,他们可能也并不觉得他在解救自己。柏拉图告诉我们:我们看到的世界可能只是一个影子

前年有次去北京出差,跟同事一起体验了一次VR过山车,坐上去之前还以为应该没什么感觉,谁知道全程我们都是狂叫,因为真实感真的很强烈,而围观的人一直发出大笑。这时候我也是洞穴里的囚徒,而我竟然知道这是个洞穴,而体验的真实感完全控制了我。

所以洞穴里的囚徒并不是思考能力不足,而是困住他们的环境同样也困住了他们的思维,再加上群体思维的从众心理干扰,分辨起来就更不可能了。

在一些电影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洞穴理论的影子:《黑客帝国》中,莫斐斯告诉尼奥说:“你一生下来就活在一个心灵的牢笼之中。”即使是奴隶,战争中的囚犯,集中营中的受害者都会设法解放他们的心灵。“他们可以控制我的身体,但永远无法控制住我的思想。”也许你无法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心灵的牢笼”里,因为很多人没有从这个“心里的牢笼”里解脱出来的愿望。

美剧《西部世界》也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世界,机器人以为他们的世界是自己主宰的,直到其中一个人成为“觉醒者”才发现其实他们只是人类游戏里的“接待员”当然我们的世界的各种事情都会包含虚拟和现实的切换,很多时候搞的我们无法分辨,对于认知也是一样。

电影中的觉醒者经历了重重苦难拯救了同胞,历史上也总有觉醒者带领我们看到新的世界。150年前的工业革命解放了人的双手,延展了人的四肢和五官;50年前信息革命开始爆发,电脑成为人类大脑的延展;20年前的互联网革命使得信息变得触手可及;而现在身处云时代,产业互联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又会是一番什么样景象呢?

100年后,1000年后,10000年后… 呢?历史的发展让我们从一个“洞穴”进入了另一个“洞穴”。“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一大范畴,就是本体论,即研究万物的本质。

而《易经》中也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简言之:可以看到、摸得着的东西上面就是“道”,这里的“道”就是道理、本质的意思,下面的实际的物体,器具。

老子说“大道无形”也是这个意思。

有了怀疑,才能思考万物存在的原因,才能一步步的接近真理。

苏格拉底没事就在街上溜达,抓到个人就喜欢跟人辩论,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会说,哦?是吗?真的是这样吗?

东方的哲学侧重直觉,西方的哲学侧重逻辑,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给后世的科学点了一个火种。

产品经理应该把自己定位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觉醒者,把产品的功能优化当作走出洞穴,如果这是一场游戏,那必然这是一场无限游戏。詹姆斯·卡斯在其著作《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中这样描述:‍‍‍‍‍


世上至少有两种游戏。一种可称为有限游戏,另一种称为无限游戏。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


所以无限游戏中没有输赢,这也是“不争”,产品设计的每一次版本迭代不是为了在竞争中胜利,而是为了延长产品的生命。松下幸之助对松下提出的是250年的宏伟规划,并将其分为10个阶段。每个阶段25年。

软银掌门人孙正义在思考企业发展的时候想的是300年发展大计,近乎于无限了。思考的越久远才越不会被被短期的盈利或者KPI等各种指标困住,思考的产品发展也才会更长久。

职业发展也是一样,比如你也考虑未来长期可能3或5年会做职业转换的话,那么当前职业的岗位晋升的重要性就被大大削弱了。与其费尽心力当前职位晋升,不如尽早把更多精力花在未来职业方向的能力布局。但是,如果10年、20年后的变化又是非连续性的,那3或5年的计划的意义又被削弱了,如此循环。《道德经》第八章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身居高位的人最好的行为,像自然界的水一样呵护大家。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松下幸之助总结他经营企业的哲学经验是“自来水哲学”。

他说:“经营的最终目的不是利益,而是将寄托在我们肩上的大众的希望通过数字表现出来,完成我们对社会的义务。企业的责任是把大众需要的东西,变得像自来水一样便宜。”

从这其中也能感受到松下幸之助的“无我”思想,所谓产品是连接社会和人们的媒介,产品应该负责起社会责任来向人们提供价值。

高领资本创始人张磊在著作《价值》里说,“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说明长期价值的重要性。

深圳是个靠海的地方,每次我在海边都能感受到静谧的力量感。

水不会在乎一段道路的曲折,水的征途是奔向大海。

产品经理角度来看,用户体验方面,交互应该像流水一样自然。

京东刘强东在其《我的经营模式》中也说,京东在各个环节上打造像流水一样的高效率运转体系,以此来节省成本让利给消费者,这是平台承担的社会价值。

工具效率优化方面,流程各环节应该无缝衔接,产品经理应该把工具当作建设一个流水的轨道,轨道的接口处相当于用户的每一次交互行为,要做到无感知,就像没有接口一样自然。

我在公司的研发效率优化工具开发上,也用到了这个理念,原有开发流程需要手动的在单个的工具间跳转,新的流程中我借助DevOps开发理念,将所有流程无缝衔接在了一起,其本质还是水的本质。


06 自我实现,造福社会

黑格尔,19世纪德国的世界观体系。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尼采(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著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现代哲学,绕不过的两个人,尼采和马克思,前者让你知道为何而活,后者让你知道国家如何活的更好。

东方甄选的直播重新带火了尼采的《查拉图斯如是说》,初读尼采就感觉被打了一身鸡血一般。

如果你正经历一些苦难,项目汇报会老板骂?做的产品失败?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去了讨厌的部门的?被开除?感情受困?

那,请你,读一读尼采。

他是一杯二锅头,瞬间上头。

他是一束黑夜里透出的光,灿烂,夺目。

他说过无数令人动容的话,例如:

“杀不死的让我更强大。”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于我而言,尼采不仅是喊出“上帝死了”,石破天惊的伟大哲学家。

尼采是一枚能量炸弹,当你面对人生苦难的时候,心里轻蔑的说一句,不过如此。

但是再读尼采,又觉得的自负和悲观是种很压抑的情绪,甚至有种祥林嫂的感觉,情绪在极度的乐观和悲观之间摇摆。

电影《都灵之马》就是以尼采为原型,剧情充满了悲观、无奈和厌世。

我想他晚年精神崩溃也可能跟这个关系很大。

尼采对各派额宗教和哲学的都有批评,罗素在《西方哲学简史》里说:

“在他看来,大部分人的存在,是为了体现极少数优秀分子的优秀和优越,因此,这大部分人是没有权利要求幸福和福利的。因为抱有这种见解,当尼采提到普通人时,总是习惯性地用“粗制滥造”来形容他们。“

他也抨击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在大体上,他认为苏格拉底之后的希腊哲学家们都比不了他们的前辈。然而,他对苏格拉底也有不满,他不能接受苏格拉底的卑贱出身,因此称他为“平民”,指责他以民主的道德偏见败坏雅典的贵族青年。”

在尼采那里,柏拉图也好不到哪里去,他被谴责是因为热衷于教化别人。”

马斯克在2013年告诉记者艾莉森·范·迪格伦:“我想,在我12岁或15岁左右的时候,我经历了一场生存危机,我在读各种书,试图弄清楚生命的意义以及这一切意味着什么?这一切似乎都毫无意义。”

马斯克首先阅读了弗里德里希·尼采和亚瑟·叔本华,但认为他们真的很消极,也并不推荐大家去读。

与我而言,尼采最大的价值在于喊出上帝死了之后说的,要重新评估所有价值。

“上帝死了”是一种粉碎前人观点的新物种或新概念。

iPhone手机的出现,代表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时代已经死了, 评估手机的价值不再单是沟通,而是“智能“。

新能源车特斯拉的出现,与传统汽车行业来说,也是如上这个逻辑。

chatGPT的出现要重新评估的又是什么呢,最近我一直在用,表现还是大超预期的,我认为首先对现有的Google、百度的价值需要重新评估。

另外对人的能力判断标准也要重新评估,实时性知识获取的能力从此成为基础,而基于事实的整合、判断将会成为新的基础能力。

作为产品经理来说,所设计的产品都应该要属于自己的独特精神,也就是产品的自我哲学。

我不知道乔布斯是否读过尼采,但两人的精神力量却惊人的相似。

乔布斯那场在斯坦福大学经典的演讲里说:“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最后一天”。

《王兴传》里提到王兴非常喜欢看历史书和哲学书,这让他视野变得开阔:“看到生命、人类的出现,你会觉得在这么长的时间维度里你碰到的所有事情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

如果说尼采代表了个人,而马克思更知为集体发声。

17世纪之前所有的哲学家探讨的是本质,比如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样,而17,18世纪受启蒙运动的影响。

哲学的转变是从追求“不变”到探索“变动”是如何产生的,简单说接受世界的存在,开始探寻,世界为什么会一直变化,其变化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达尔文的进化论就在这个时期诞生,上帝不再是造物主,是因为物竞天择。

黑格尔的重要的贡献是辩证法,变化是一种正反合,从量变到质变。这也是一种中庸之道。

黑格尔的问题在于虽然解释了世界,但是人们该有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也就是说解决了认识世界的困惑,但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方面来看黑格尔更是一个抽象本质的理论家,光动嘴,不动手。

叔本华和黑格尔是同时代的人,甚至在同一个大学里教书,叔本华一直较近的看不上黑格尔,甚至非要把上课时间和黑格尔安排到一起,来PK到场的学生谁的多。

结果叔本华输的一塌糊涂,课堂上来的都是去黑格尔课堂挤不进去的同学。

这里还不得不提一个人,是费尔巴哈,他跟尼采是一伙的。

费尔巴哈的投射理论认为上帝和宗教都是人类投射出来的。

马克思和尼采的共同点在于,都认为上帝是人们投射出来的虚幻客体,客体不应该成为主体奴役人类。

不同点在于,尼采喊完上帝死了之后开始关注个人发展,马克思注意到教会作为上帝的代表还在发挥作用,还需要再重新审视宗教。

自我投射到群体之上是一种懒政,以为群体的美德已经有了,就不需要自己实现了。

这个方面来看去中心化的本质其实是一个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宗教的社会 。

尼采对基督教持批判态度,他认为基督教的道德价值观束缚了个体的力量和创造力,并导致了西方文明的道德堕落和虚无主义。尼采的哲学思想中包含了对古希腊的赞美和对“超人”(Übermensch)概念的探讨。

他认为人类应该超越传统的道德和宗教约束,追求自我实现和人类进步的新境界。

尼采自己并没有信仰任何宗教,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一种反宗教的哲学。他认为个体应该摆脱传统宗教的束缚,寻找自己的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

黑格尔觉得世界第一因是精神,是一种虚幻创造了世界,上帝具有超越精神。

而马克思的观点截然相反,认为客观存在的人才是第一因,世界的万事万物是人创造的,包括上帝,上帝是人类无法实现的一个梦想。

所以喊出上帝已死的不只是尼采,也有马克思。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有一句话:“哲学家解释世界,但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

柏拉图和黑格尔都是研究客观事物背后的抽象概念和精神,也就是精神课题话。

熊彼特说,一个思想的影响是饭后一小时到100年, 但还有一种思想,是几百年到上千年,一次次的被重新发掘出来,马克思的思想属于后者。

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随着新航路的发现,国际间贸易扩大。

随之,英国发生的“圈地运动”奠定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

资本家为了争取最大的剩余价值,极近可能的压制工人的劳动时间,人民苦不堪言。‍

此时,社会主义的萌芽在酝酿。

然而,不管是英国思想的托马斯·莫尔(1478-1535)的《乌托邦》,还是意大利思想家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的《太阳城》都跟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无疾而终。

历史继续向前,18世纪60年代(1760-1840)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虽然让社会生产力提高,但同时也加剧了资本主义的资本家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此时,又出现了不少空想社会主义者。

但结果还是一样。

直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了可实现的科学。

然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就是正确无误的纲领么?

历史告诉我们不然,不管是苏联的解体还是一些社会主义的放弃,无一不说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针对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特色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纲要,他说: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我有两个感想,其一,重新认识“中庸”的哲学精神,一定发展阶段的,极致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深刻思考,社会主义中也可以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里也需要有公有制。

其二,产品设计的系统的根本宗旨,是让相关角色有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就像邓小平说的,如果社会主义中的人民是穷的,那一定是有问题的。

如果要给产品经理从思想上分级会是怎样的呢?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里说人有四个境界,从低到高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借照。

自然境界的产品经理,这是一个懵懂阶段,老板布置一个需求,只是靠本能去做这个需求,没有反问,没有思考。

功力境界的产品经理,开始清楚知道产品的服务人群和价值,也开始知道公司内的职级晋升规则,比如产品的活跃人数,日活数据,产品收益。其动机是利己带来晋升,同时也是利他,给产品带来一些价值。

但这时往往陷入产品数据的虚幻追求里,开始抢资源,刷流量,无效广告,恶意骚扰用户。

所以对于产品经理的考核目标的制定也非常重要,这一部分我想在后面的管理篇幅中来阐述。

道德境界的产品经理,了解到社会的存在,知道产品经理的宗旨是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是为了创造社会价值。如儒家所说,了“正其义不谋其利”,微信产品的设计更为收敛和道德,我认为是在这个阶段。

天地境界的产品经理,了解到自身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马斯克对太空的探索,对人类未来交互形式的创造我认为达到了天地境界。

我体验过不少的书店,有的装修的很好,但是为了装修的造型舍弃了基本的浏览体验,噪音也很严重,更多的是打卡拍照,而有的书店很注重阅读区的体验,如果去计算书店用户创造的社会价值来看,后者显然是胜出的。

《基业长青》里提到不少伟大的企业长期发展的原因。

其中福特汽车亨利·福特说:


我认为我们的汽车不应该赚这么惊人的利润,合理的利润完全正确,但是不能太高。我主张最好用合理的小额利润,销售大量的汽车……因为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买得起,享受使用汽车的乐趣;还因为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就业,得到不错的工资。这是我一生的两个目标。


京东也在今年提出了百亿补贴的低价策略,我理解这个策略本身也不是为了对抗拼多多,而且普通消费者的根本诉求。

2003年为,任正非邀请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的一些哲学教授,给华为总监级以上的员工做培训,问其原因,任正非说要给这些干部的头脑“松松土,浇浇水”。

我在腾讯参与过几款小而美的音乐产品,从创立到短时间夭折的经历,根本原因在于,这几款产品提供的社会价值不足以用单个产品来承载,更应该成为市面上类似产品的附属功能。

从上可见,哲学的发展是一部充满和思辨、批判、鲜血、孤独、战争,而又极具真理探索精神的发展史。

马斯克曾在接受《CBS周日早晨》采访时说:“我的哲学基础与道格拉斯·亚当斯一致,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哲学家,但我最喜欢的哲学家是道格拉斯·亚当斯。”

道格拉斯·亚当斯是谁呢,《银河系漫游指南》是他的代表小说,里面有经典台词:“时间不过是一种环节而已”。

说实话,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整个过程是痛而快乐,痛苦的点在于哲学的知识多个杂切难懂,但也有点收获。

我好像知道了点什么,但又好像不知道的变得更多了。

培根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真理因为像黄金一样重,总是沉于河底而很难被人发现,相反地,那些牛粪一样轻的谬误倒漂浮在上面到处泛滥。

哲学就是就是那个黄金。

思辨是哲学的内核,它混杂的多样性造成了我们对真理的无限追求。

埃隆马斯克在《穿越寒冬》有一片文章,标题为“桀骜不驯的硅谷聚集了一群“疯子”我是一个硅谷人。我只是觉得硅谷人能做成任何事情。”

他说硅谷之所以以成为创新之都,并不是技术是美国人更聪明,是因为其硅谷充满的冲劲和多样性,他补充说: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

重要的保持开放的,自由的,思辨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万般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把变革世界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发展了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理论,首先事物自身内部就存在肯定和否定的一面,很多事物的衰亡并不是新事物打败,而是从自身内部瓦解的。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孙子兵法也说:“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商业竞争也是如此,一个产品打败另一个产品,是社会肯定因素打败了否定因素,绝不是纯粹的你我之间的生死存亡。

所以,不能简单说是苹果打败了诺基亚,而是社会发展的肯定因素在变化,这个变化否定了诺基亚。

所以我们总听到,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SaaS软件的出现,是因为传统软件自身内部,否定因素比如安装、更新机制的低效率等因素发展到占据上风,被社会否定。

否定不是抛弃,而是扬弃,前者是全盘否定,后者是剔除。

经济发展的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是一次否定,然而也总会再次向前发展,达到更高的高度;

物理学历史上天空中两朵乌云是一次否定,然而,前者导致了狭义相对论的诞生,后者产生了量子理论。

从而开辟新一代的物理学,造就了20世纪的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同样的也是这个逻辑。

综上,伟大的产品应该具有的哲学思想就是有颗仁爱之心,理性探索,不断突破自我,科学的打造像水一样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服务用户。

产品经理角度来看,设计产品绝不是功能的累加,而更应该是生物学上的进化。

一个要深思熟虑确定进化的目的,二是要在迭代过程中大胆、准确的判断,扬弃之前版本中不合理的功能,否则就会变成一个臃肿的、效率低下的、不可用的产品。

确定了产品经理的责任在于提供社会价值后,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扩大价值呢?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若想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一是延长劳动时间,二是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前者就导致我们说的996文化,后者可以通过培训提高熟练度,通过技术提高提高运行效率。

以电商平台亚马逊为例来看,其社会价值在于,低成本、高效的获得高质量的产品。

产品经理应该要有建设水管的逻辑,也和亚马逊的“飞轮效应”如出一辙。

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描绘了优秀公司,实现向卓越公司跨越的宏伟蓝图,提到了“飞轮效应”:


一个巨大的金属轮盘水平地安装在轮轴上…现在设想一下,你的任务是让轮子在车轴上旋转,速度要尽可能地快,时间要尽可能地长。你使劲地推飞轮前进1英寸,这种运动在开始时不易被人察觉到。你继续推,不间断地推,2到3小时后你会发现你的轮子已经转完一整圈了。

然后就到达了一个点——那就是突破点!这种积累起来的动量对你来说是有利的,它用力向前推飞轮,一圈又一圈……嗖嗖,飞快地转动!……就连飞轮自身的重量也在帮你推。虽然你花的力气和第一圈一样大,但是飞轮越转越快。飞轮的每一圈转动都建立在前面运动的基础之上,当然也掺杂着你的努力。飞轮转动的速度快了1000倍,接着10000倍…永不停息的动力向前飞转。


亚马逊的创造的三大飞轮:Prime 会员服务、Marketplace 第三方卖家平台、AWS 云服务、就是铺设的一个个自来水管道。

所以,如果把社会比作一个超级机器的话,产品经理的宗旨就在于创造各种提高这个社会运行效率的工具。

资本还有个重要特性,是无限的扩张,如果资本不升值,资本也就不复存在。

资本诞生在欧洲,但它突破了疆界,席卷了全世界。

如果,把世界比作一个超级大的神经系统,资本迟早会充满所有的毛细血孔。

这个世界,终将一切皆资本,一切可量化,这也是数字化的本质。

所以,国家之间的产品的限制,背后的本质是资本的限制。

不可否认,当下是一个资本的社会,一个产品产生的资本升值必然是一大因素,因为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此落后很大程度就是资本的落后。

但是,资本越发达,一定程度意味着精神的空虚。

当搞钱成为生活的主旨,艺术、绘画、音乐,甚至爱情都可能成为非必需品。

哲学家们一直在试图挽回曾经的精神家园,以前车马都很慢的幸福,现在也基本上和资本画上了等号。

不过这也不是一种批判,从发展的角度看,当下也只是一个阶段。

因为哲学告诉我们,所有的当下都会包含肯定和否定的变化。

明天会更好。

本文由 @麦时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