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技巧 > 正文

复印机办公技巧(不比不知道 父母一代是怎么工作的?)

  • 叁碗诸角 叁碗诸角
  • 办公技巧
  • 2023-08-26 00:01:31
  • 0

【中关村在线原创】相信很多人对网上那些互联网公司优越的办公环境印象深刻。如果我们逆向思维一下,如果你突然穿越到了40年前,没有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的时代,我们父母是如何办公的呢?在对比之后,或许你会发现离开电脑,很多技能都已经归零了,自己一身武艺在那个时代或许并没有发挥的空间。穿越要谨慎哟!

穿越到过去你可能真受不了

那时候的办公室

建国后,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私营的经济实体。一般来说是机关、事业单位,像笔者这种东北长大的,周边还有大量的国有国营的工厂。甚至小商店小卖店都是国营,这对于今天的90后来说还是很陌生的。

今天比较常见的私企的办公环境

现在依旧很多机关单位里面还有这种很传统的布置,只是桌子上多了电脑

笔者父母那一代的办公室,都是小的屋子,一屋子几个人,每人一张办公桌,加上每人一个文件柜和几个暖壶茶杯报纸架,就构成了办公室的全部。那个时代一般来说都喜欢在办公室的桌子上放上一个玻璃,底下压着照片什么的,和今天手机的屏保是自己或是家人的合影差不多。

一般来说,领导的办公室会多一个会客用的沙发和茶几,面积也大一些。在很多机关单位里面,这些办公的布置习惯到今天也不过是桌面多个电脑而已。所以真穿越回去了要工作,办公环境的巨大变化你能接受吗?

那时候的通信

今天连小学生都有手机了。那么有手机这个事情到底是好是坏?恐怕利弊是没法讲清楚的,但是在父母一代他们工作的时候,通信可真的是比较麻烦的。首先,90年代以前家里有电话的即使在城市里也很少,因为需要几千元的初装费,那个年月几千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而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冰箱彩电洗衣机这些大件往往都还没有购置齐全,哪有心思装电话。

那时候全世界的拨盘电话都是这个样式,当然现在的智能手机长相也都差不多

那个时候靠的当然是固定电话。而且往往一个单位只有一部电话,在一个公开的位置以方便所有人去接打。如图,基本都是拨号盘的为主,按数字的都是后来的事情。很多单位为了防止外人乱打话费过高,都是要用一个小锁头锁住这个拨号盘的第一个孔,这样就打不了只能接听,有需要的公事才会去拿钥匙开锁。

很多90后、00后已经完全陌生的电报

刚刚过去的6月15日,著名的地标建筑北京电报大楼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时的长途电话还分距离,800公里以内与800公里以外,计费不一样,所以大家都是长话短说,不会像今天这样煲电话粥。当时还有一种通信方式,是用来应急通信的,叫做电报。现在这个业务只在一些专门的领域还在使用。但那时候是个很快的通信方式,那时候的语文课还有电报写作的相关内容,如何用尽量少的字表达出完整的意思,比如“母病危速归”这种。

那时候如何“打印”?

与今天很多人都有稳定的打印机复印机不一样,复印机进入中国的时间虽然不算太晚,大约80年代就进入中国市场了,但是那会儿的复印机价格和复印一张的成本对于当时的单位来说太贵,很多单位要把复印机单独放到一个屋子里,称之为“复印室”。

铁笔蜡纸刻字

蜡纸挂在油印机的网上,胶辊蘸上油墨滚动过去就印好一张,有些牧区还在用

那如果要印一批东西怎么办?总不能去印刷厂吧?还别说当时也是有办法的。用到的工具叫做油印机。多次印刷的母板有两种方式,一直是蜡纸、铁笔刻写,这个过程要很小心,因为铁笔很容易刮破蜡纸,需要补救,否则印的时候纸面就是黑乎乎的一块。

当时的中文打字机,巨大的字盘密布不同汉字,要专门培训才能很快的使用

另外一种则是要用一种专门的蓝色蜡纸,要用专门的常用字和符号盘来打字,因为字又是镜像又是倒立,所以往往很多机关都要专门培训一名专门的打字员从事这个工作,曾经有一度外国人认为中文的计算机键盘应该也有这么多按键,感性汉语拼音方案……印刷的过程则可蜡笔钢板刻印出来的一样。普遍能印上百张,这之后浸透了油墨的蜡纸会褶皱或是破裂无法继续,如果是后期手摇式的油印机会多一些。

账目与计算

无论银行还是单位的会计,那会儿没有电脑是怎么计算的?当然是手工计算了呀。先说我们利益相关的存钱吧。在以前科室没有ATM机的,更没有银行代发工资,都要发到手里和工资条比对之后自己去存钱。

以前的存折,现在都是针式打印机机打,当时必须手写且必须两枚印章才有效

当时存钱依赖的是存折,存折上有多少和银行保留的账目去比对,都一致才能给你存取。所以那时候的旧存折每次存取之后都有柜台主管和记账两个人的印章,要过两道关来保障储户和银行的安全。对于企业来说,账目一般都是通过会计标准账的本子来计的。

手写帐

二一添作五、三下五去二,你还会珠算口诀吗?它们已经脱开原始意义成为汉语的一部分了

所以对于那时候的财会人员,点钞、计算这都是基本功。计算开始的时候普遍算盘为主,后期计算器普及之后大家使用计算器比较多,那时候手写账目对于数字的写法都是有严格的要求,一手漂亮的字迹可以让账目一目了然,非常漂亮。到了90年代的时候才逐渐开始掀起“会计电算化”的热潮,逐步开始用计算机来记账。

最苦的还是作者和编辑

今天小编在写这个文章的时候,已经是在网站的后台里面完成了,所有文字都是键盘敲打输入进来的,如果你穿越回去了,会发现只能手写了……

公开拍卖的作家铁凝的手稿——今天都是电子文档了

当时有这种专门的稿纸,上面印号的方格让你写字,和高考语文的考卷还是有点类似的,笔者用过的稿纸来看,16开(大约是A4幅面)一张的稿纸普遍是240-400字每页不等,格子和行间距不同的纸有差异。很多人或许会问,那么大的行间距干啥用啊?当然是给编辑用的。当时要是给编辑部投稿,如果文章较长,那可就是厚厚一沓。稿纸的好处就是编辑可以在纸上进行圈点批注。然后再根据圈点批注之后的稿件再进行誊抄。

《四库全书》用3800多人誊抄了13年,人力物力无法想象

要知道古代很多大部头的巨著就是这种工作的结果,比如著名的《永乐大典》,3.7亿个汉字都是当时的官员用馆阁体一个个字誊抄出来的。《四库全书》更是3800多人抄写了13年才完成……我们父母那一带无非是毛笔换成钢笔,本质上没什么变化。

是的,没有打印机和电脑及Word的时代就是这么痛苦,这个过程贯穿整个文明史。

如果穿越到了未来?

今天很多人已经过不下去没有互联网、WiFi的日子。如果让他回去再从事拿笔誊抄的旧业,恐怕与酷刑折磨差不多。那么如果我们穿越到未来了呢?你的价值在哪里?

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接合今天的技术,我们更多的将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进而用脑力去创造更高的价值,这是技术革命本身带来的意义,也是未来的大势所趋。2017高考即将填报志愿,对于今天强大的AI在逐步向各个领域渗透,那么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要多考虑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你要从事的行业在未来有没有不可替代性?如果可能会被AI替代,那么未来就业的保障在哪里?

腾讯的新闻机器人Dreamwriter已经自动生成了非常多的稿件

其实小编从事的这个行当,已经有不少写新闻专用的AI可以快速的完成素材到成文的写作,让新闻响应、发布更快速,应用的企业也很多。当然深度报道还是要依赖有相当积累的老编辑们才能呈现,包括文学创作也需要作家的巧妙构思带来艺术的美感,或是学术论文需要很深的、不可替代的人类智慧的思维,这些还是AI无法触及的领域。

电影Matrix对未来人与机器的关系进行了极为深刻的思考,不仅仅是个动作片

在世纪之交的时候,当时的沃卓斯基兄弟(现在是姐妹)的电影《Matrix》进行过这方面的探讨,电影中绝大多数人已经成为了母体程序提供智慧计算能力的电池;而电影《终结者》则源自于有自我意识的只能网络天网发动的毁灭。

但是对于AI很多人已经有了恐惧心理,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操心,过去未来我们都去不了,享受过去半个多世纪带来的计算机、网络、打印设备带给我们的便利,开心的活在当下,掌握不可或缺的技能才是最重要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