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技巧 > 正文

企业办公软件技巧女生(职场达人必备,学会番茄工作法,让你的工作效率翻10倍)

  • 叁碗诸角 叁碗诸角
  • 办公技巧
  • 2023-08-26 03:30:55
  • 0

PDCA循环法:建立毫不拖延的高效行动闭环

有些人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执行计划,便能根治拖延的恶习。殊不知,执行不过是走出了第一步,接下来能否高效地去完成才是关键,倘若我们只是一味地“磨洋工”,又如何治愈自己的拖延症呢!要想在行动中赶走拖延,我们不妨借鉴管理学中的PDCA循环法,使自己时刻如陀螺般高速运转。

很显然,下面这个案例中的企业高管,压根就不明白高效的重要性。

张闻是一家电子产品企业的高管,主要负责整个华南地区的销售,他手下有几个营销主管和一大批终端销售代表,在他不懈地努力下,他所负责的区域,几乎每年都能顺利地完成销售目标。

在2019年,该区的年销售额有近1000万元,鉴于他创造了如此卓越的成绩,老总增加了2020年的任务,那便是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加50%。然而,目前的市场已接近饱和,要完成新的任务,简直比登天还要难。

更不幸的是,公司调整了费用的额度,导致各项促销费用大幅度减少:之前按区域销售额2%的促销费降为1%,并且该额度还要和上个月区域销售完成率直接挂钩。因为市场的变化,张闻所带的团队每月完成率几乎都没有超过20%,所以他们的促销费用也越来越少。

多年以来,张闻都习惯以大量的促销活动来拉动市场,现在这杯水车薪的费用让他顿时感到无所适从。面对业绩的重重压力,他选择了逃避现实,开始拖延下属提交上来的各种问题,只有在下属们催得紧时,他才会思考一些对策,比如去老总那“磨”一些资源等。其他的时间,他则躲在办公室里怨天尤人。转眼间,半年的时间过去了,由于没有完成销售额,他受到了降职的处分。

很显然,张闻并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虽然有时在下属的逼迫下,他想出了一些解决困难的方法,也去老总那“磨”到了新的资源,可他的行动效率实在太低,压根就无法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难以完成的艰巨任务,不少人都会像张闻那样选择逃避和拖延,以致工作效率低下。若想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建立一套高效的行动闭环,让自己保持持续的动力,从而摆脱拖延。

关于建立高效行动闭环,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了PDCA循环法。在他看来,要想提高做事的效率,就必须先将完成目标任务分为四个阶段:计划、执行、检查、处理。也就是说,先按照计划去实施各项工作,然后检查执行的效果,最后对成果进行处理。我们不妨一起看看具体的说明。

1.“P”(Plan)——计划

计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任何人来说,如果做事没有计划性,势必会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掌控大局,以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错漏百出。具体来说,计划可以分为短期的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以及中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计划的制订,这里就不再赘述,因为上一章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了。

2.“D”(Do)——执行

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最难的并不是迈出第一步,而是如何做到持之以恒。要知道,完成计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若我们不能够坚持到最后,那么之前所有的努力便都白费了。为此,我们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自己的执行效率。具体的方法如下。

一是提高执行力。对此,我们要由内而外地进行修炼,如学习提升执行力的方法,认真做好每件事,养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二是执行中时刻警惕。要想提高执行力,做到立刻行动只是要求之一,即便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警惕,想方设法地鼓励自己、激励自己。

三是给自己一点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为了提高效率,我们还要给自己一定的压力,如向自己、上司或团队等承诺达到某种执行的效果,让自己绷紧神经。

3.“C”(Check)——检查

检查是这套方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通常包括“自检”和“被检”。

所谓“自检”,是指我们要每天“三省吾身”,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由于该方法对自我的要求甚高,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很难有人能够真正地做到这一点,对此,我们可以适当延长每次自省的时间间隔。

所谓“被检”,是指我们被动地接受...


4.“A”(Action)——处理

一般情况下,检查以后,人们往往都会采取以下三种处理方式。

一是奖惩。即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奖励或惩罚。

二是标准化。将成功的经验进行标准化,形成可以推广的模式。

三是分析原因。分析工作没完成的原因,并将其放到下一个循环中。

番茄工作法:一种高效利用时间的执行方法

所谓“番茄工作法”,是指选择一个待办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许做与任务无关的事,25分钟之后,休息5分钟,再开始下一个25分钟的工作。这种方法可以使自己在工作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对于执行力较低的人来说,这种方法常能减少工作被打断的次数,并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时刻保持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也许,你会对这一方法不屑一顾,那咱们不妨来看看它是如何产生的,没准你就会改变看法。

那一年,番茄工作法的创始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还在大学里读书。作为一名学生,他有一个十分不好的习惯,那便是凡事总喜欢拖延,更要命的是,随着拖延症的日益严重,他已经无法让自己的专注力保持10分钟以上。很显然,这非常不利于他的学业,因为他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来读书或是做题,为此他感到十分苦恼。

这天,弗朗西斯科像往常一样想努力学习,可坐在房间里的他只要一听见外面有任何的风吹草动,便会不自觉地起身想要出去。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他还跟自己打了一个赌,赌自己可以安静地学习10分钟,结果却被自己狠狠地鄙视了一番,因为他压根做不到。

弗朗西斯科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必须想个办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否则不仅无法顺利地从大学毕业,自己的人生也可能会因此而一团糟。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将时间进行均衡的分割,并在每个时间段设置好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为此,他还用了一个番茄形状的计时器来计时。

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后,弗朗西斯科便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实验:他首先将计时器调到了25分钟,这是他的学习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要专心致志地学习,直到计时器响起。随后,他休息了5分钟,在这段时间内,他离开了自己的书桌,去做一些想干的事情,如喝水、上厕所等。紧接着,他又设定了一个25分钟,并按照之前的方法继续学习,然后再休息5分钟,如此往复。

在番茄计时器第4次响起时,弗朗西斯科决定奖励自己一个20分钟的“长休”,然后再按照上面的流程重复。就这样,他创造出了“番茄工作法”。

弗朗西斯科在番茄工作法的帮助下,快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虽然25分钟的时间并不算多,但是两个25分钟、三个25分钟、四个25分钟呢?当全部的25分钟都加在一起时,所产生的效率可就不是一般的高了。这便是该法的神奇之处:能让效率在时间的加持下成倍地增长。

相信不少人已经接触过番茄工作法,尤其是关注过时间管理的人们,但他们并不一定懂得如何去运用。对此,咱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具体的使用方法。

1.准备工具

通常需要准备一支笔、一个计时器和一张当日的工作清单。准备完毕后,开始填写计划表,即按照事情的急要程度来对所有事务进行排序。

2.具体操作

第一步:对时间进行分割。

从最重要的任务开始,将当天需要完成的每一个任务都划分为30分钟的“番茄时间”。例如,我们上午要完成学习资料的收集,对此,我们预估可能会需要大概两个小时的时间,那就要将这两小时分割成4个30分钟,在每30分钟内,有25分钟是学习时间,还有5分钟则是我们的休息时间。

第二步:将分割后的时间填入表格。

待我们分割完所有任务的时间后,接下来便要将它们分别填入表格中。例如,收集学习资料需要用4个番茄时间来完成,就可以在这件事的后面画上4个番茄。

第三步:在计时器的帮助下执行。

最后,我们要做的便是先定时再执行了。将计时器调至25分钟,然后开始工作,当计时器响起时,我们再定时5分钟,让自己休息一下。需要记住的是,每当我们完成一个番茄时间,就要划掉任务后面的一个番茄图案,这能给予我们动力。

3.记录与总结

运用番茄工作法的过程中,我们要一一记录每项任务最后的完成时间,看看我们是否都是在预估的时间内完成。对于按时完成的事项,我们可以适当地给予自己一点奖励,而对于没有按时完成的,我们则要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原因。

利用前瞻记忆:牢牢记住你要采取的行动

很多时候,对于那些重要的事情,我们都会事先放进大脑里,以提醒自己按时去执行,可到了既定的时间后,我们可能会被其他事绊住,忘了原本计划去做的事,结果导致不得不推迟,这就造成了拖延。这时,我们就需要利用大脑中的前瞻性记忆来帮助自己牢牢地记住这些重要的待办事项,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确保这项任务能够顺利地完成。

所谓“前瞻记忆”,是指记住在将来某个恰当的时间去执行自己先前脑海中有意向的事件。通俗地说,也就是按时去完成大脑预先设定好的计划。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前瞻记忆太弱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这天,正在公司上班的小旭接到了妻子打来的电话。原来,孩子的幼儿园举办秋季运动会,学校要求每一位宝爸、宝妈都尽量抽空来参加。

虽然学校没有强制性地要求父母必须到场,但这次活动是孩子上学以来参加的第一次大型集体活动,加上孩子也报名了接力赛,所以,无论是小旭的妻子还是孩子,都对这次运动会非常重视,他们一致要求小旭当天务必要去,哪怕是请假一天,不要这个月的全勤奖,也要去参加学校的运动会。

妻子打电话来正是为了提醒小旭千万不要忘了这件事。小旭挂断电话后,便继续趴在办公桌上埋头苦干。由于他事先已经请了半天的假,所以上司并没有给他安排过多的工作。待小旭陆续完成了那些重要的工作后,他抬头看了看办公室里的挂钟,距离上午的下班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于是,他习惯性地拿出手机,点开了熟悉的游戏界面。

“哟,不错啊,兄弟,你最近这技术练得相当可以啊!”

“哎呀,我的大神,你就别笑话我了!对了,你怎么跑我这来了?”

“我看你是玩疯了吧?已经到午饭时间了!今天老大不在,咱俩切磋切磋。”

“行!反正我今天下午也没什么事,就陪你到底!”

“好哥们,够义气!走,什么也不说了,今天的午饭我请了!”

就这样,两人有说有笑地离开了办公室,回来后就躲进茶水间的储藏室玩起了游戏。不知不觉中,他们玩到了下班时间。当小旭哼着小曲准备下班时,才想起孩子学校的运动会,可一看时间,估计妻子和孩子早就已经回家了。再仔细一看,手机里竟然有几十个未接来电,原来他当时为了玩游戏,把手机调成了飞行模式,这下可算是彻底完了。

也许,当你看完小旭的故事后,会在心里暗暗地说一句“活该”,可反观自身,你是否也曾做过不少类似的事情呢?不可否认,这件事的确是小旭的错,但从内心来讲,他宁愿将自己的手机给砸了,也不想看见妻子和孩子那张失望的脸。这便是拖延症患者的通病,明明心里知道不做这件事的严重后果,却在习惯的影响之下,不由自主地选择了不去完成,以致行为不受控制地出现了偏差。

要知道,控制我们行为模式的是大脑,而前瞻记忆正是我们大脑中的预设指令,只要我们能好好利用这种思维模式,就能有效克制拖延症。通常,前瞻记忆可分为时间和事件两种,我们唯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到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从而摆脱拖延的困扰。

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反复提醒,增强大脑记忆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遗忘要做的事情,是因为大脑对它的记忆不够深刻,所以,我们不妨通过反复地提醒来增强大脑的记忆。对此,我们可以试着从动机入手,如在提醒自己的同时告诉自己完成这件事能获得哪些收益,如升职加薪等。据实验证明,动机的确会对前瞻记忆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事实上,一件重要的任务显然比不重要的任务更容易记住和执行。

2.借助工具,给予自己提示

倘若在加深记忆的同时,我们还能接收到来自外界的提醒,效果必然更好。对此,我们不妨借助一些必要的工具,如可以在日历上做明显的标记,也可以将闹钟调至需要做事的时间,还可以直接将和这件事情有关的事物,统统放到显眼的位置上。

3.自我惩罚,为下一次助力

当我们因记不住而拖延时,若轻描淡写地放过自己,那么类似的剧情便会重复上演,这显然不利于我们下一次的行动。所以,当我们第一次犯错时,不妨给自己一些适当的惩罚,好让大脑牢牢记住这一次的教训,避免下次再犯。对此,我们可视后果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惩罚的力度,如我们只是忘了刷碗,那就罚自己洗碗三天,若是在工作上丢了个大单,则扣掉当月的零用钱。

艾维·李的方法:使用简单的规则指导复杂的行为

也许大家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我们在做某件事时,会觉得要想做好这件事,就必须先去完成另一件事,于是我们放下了这件事,跑去处理另外一件事情。在执行任务时,有些人总会像上面这样,不自觉地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从而在无形中增加完成工作的难度,使得自己因阻力过大而选择拖延,降低效率。对此,我们不妨借鉴艾维·李的方法,用简单的规则来指导复杂的行为。

理查德·德普雷的故事正是对这一方法的最好说明。

理查德·德普雷是一个做事雷厉风行的人,他要求员工的报告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要做到简单明了。在这种追求简单的理念之下,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种习惯,那就是从来不接受超过一页的备忘录。

这一天,德普雷给一位新来的部门经理下达了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即让他提出公司存在的问题。面对总经理的信任,这位经理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个展现才能的机会。他精心准备了一份备忘录,在这份厚厚的备忘录上,事无巨细地介绍了他认为公司存在的问题与处理建议等。

然而,当这位经理将备忘录送到德普雷面前时,德普雷只是轻轻地瞟了一眼,连翻都没有翻,就在备忘录的后面批示道:“我不理解复杂的问题,我只理解简单明了的!请把它简化成我所要的东西!”随后,他便吩咐秘书将这份备忘录退了回去。

这件事发生后,有人曾问德普雷为何不明白下属的苦心,对此,他解释道:“我工作的一部分,就是教会他人如何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化为一系列简单的事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去进行下面的工作。”

德普雷在宝洁公司时,一直都要求员工要不遗余力地将报告的精华浓缩到不超过一页,把问题搞清楚,将事情讲透彻。这就是他的风格,坚持只用一页便笺进行书面交流。这种化复杂为简单的做事方法,让宝洁公司形成了“一页纸备忘录”的制度,有效保证了企业办事的高效与快捷,从而造就了一家优秀的企业!

不可否认,每一件事的解决方案都不止一种,但我们为什么不能像案例中的德普雷那样,只选择最简单、有效的那一种呢?这既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又可以及时地将问题解决,何乐而不为?生物学家常喜欢修剪旁逸斜出的枝丫,以确保主干能长得粗壮挺拔,一名出色的执行者也应当如此,即大刀阔斧地砍掉那些不重要的细枝末节,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更能产生价值的工作上。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我们需要看清事物的本质,准确把握住其中的关键,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从而避免将事情人为的复杂化。可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知行不一”的情况,即出现“理念在天上飘,行为在地上爬”的矛盾,要想有效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就必须具备较高的能力与知识水平,以及对事物发展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与准确的把握。

具体而言,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灵活运用艾维·李的工作法。

1.化繁为简,不断简化自己的清单

对我们来说,简化的事务清单往往更有利于我们的执行。在经过简化的清单中,我们一眼就能看清哪些事情重要,哪些事情次要,以及哪些事情压根不重要,从而在自己心里有一个大致的轮廓,这能帮助我们更快地完成任务。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快捷清单,将最重要的几件事写在上面,以便于我们优先去执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清单上最多只能列5件事,再多易使人陷入疲劳。

2.关注核心,集中火力做重要的事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提高执行效率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要从众多需要完成的事务中,筛选出最重要的也最紧急的那一项优先去执行。待我们集中火力完成了这件事后,再按照事情的急要程度,分别去做那些重要的、次要的、不重要的事情。这能让我们在执行最重要的事时,将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高度集中,从而提高事情的完成率。

3.精简步骤,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尽可能地精简步骤,以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简单来说,就是要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去做事。例如,写论文时引用某本书中的一段文字,我们只需直接去当地资源最丰富的图书馆去借阅这本书即可,这样既能确保引用准确,又能避免因为到处乱找一通最后却没找到权威的版本,白白浪费时间。

排除干扰:提前设定好应对“不速之客”的策略

有时,造成我们拖延和效率低下的原因并非出自我们自身,而是由于受到了外界的干扰。例如,当我们正在工作时,公司的新人或同事前来请教,或被上司指派了另一项新的任务等。若想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消灭拖延恶习,我们就要学会统筹规划,提前设定好应对“不速之客”的策略,方能提高效率。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别人打扰,这不,想考英语四级的梅梅就碰上了。

梅梅是一名大学生,最近这段时间,她都在为即将到来的英语四级考试做准备。为了能够顺利地通过这次考试,她给自己制订了一系列的学习计划,原本信心满满的她却因各种突发状况而无法安静地学习,这使得她的内心焦虑不已。

这天,梅梅像往常一样,一下课便赶紧回宿舍学习英语,可她刚坐下来没多久,闺密便急匆匆地过来找她。询问之下她才得知,闺密不小心弄丢了自己这个月的生活费,看着她急得都快要哭了,梅梅只好打消学习的念头,跟她一起寻找那笔生活费。经过一番周折后,闺密在自己的枕头里找到了这笔钱。

从闺密的宿舍回来后,梅梅便坐在书桌前开始了学习。没过多久,外面突然出现了一阵骚动,原来是那几位推销生活用品的女生又来了,大家都聚集在楼梯间看货和选货呢。外面的声音越来越大,梅梅也无法再继续安静地学习,正当她准备听听音乐,放松一下时,室友们却硬拉着她一起出去看看。

就这样,梅梅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都在各种干扰中白白地浪费掉了。

也许你会觉得梅梅效率低下的原因是运气不好,碰巧那天突发情况比较多,可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却有不少人都曾亲身经历过。事实上,受到干扰是不可避免的,虽然这些“不速之客”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导致我们不得不拖延那些需要完成的事情,但我们也可以想办法尽量减少这种干扰,或将干扰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上的事情,很多时候都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当别人来寻求我们的帮助或合作时,即便没有打乱我们的工作计划,也会占据我们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从而导致我们做事时效率下降。而对于患有拖延症的人来说,这无疑又是他们逃避现实的一大借口,他们每每都是借着别人的干扰更加拖延。

那么,怎样才能排除干扰,赶走那些“不速之客”呢?具体的方法如下。

1.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对我们而言,杜绝外界的干扰是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所以,我们能做的便是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打扰。对此,我们首先要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明确地划分出属于自己的办公空间。其次要学会统筹规划,将可能打扰到自己的事尽量集中到一起处理。最后学会委婉地拒绝别人,对于可以说“不”的事一律拒绝,对于那些无法拒绝的事情,则可以选择适合的时间去完成。

2.巧妙应对上、下级的干扰

通常,对于上级发号的指令我们往往都不敢轻易拒绝,有些人甚至连个“不”字都不敢说。若想避免受到上级的干扰,我们就要好好想几个妙招了。对此,我们可以采取躲避的策略,即在完成紧要任务时尽可能地避免与上级见面,也可以在制订工作计划时征求其意见,好让他清楚地知道我们的工作安排,从而避免其在工作时间来打扰我们。此外,我们还可以尽量将自己的工作日程与上司同步,以减少他额外的干扰。

而作为上级,难免会被下级要求授权或指导工作等,要想尽可能地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我们就要提前准备一些应对的策略。例如,我们可以在公司内部开设交流群,让下属将需要解决的问题都一一做好记录,待我们抽出时间后再逐一去处理;也可以给予某些下属充分的授权,让他们帮自己处理某些问题。

3.应对“不速之客”的策略

有时,我们还会遭遇突如其来的访客,对此,我们要做的便是尽快结束。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选择礼貌地拒绝,也可以提前告知对方结束的时间,还可以说些带有暗示性的话来提醒对方尽快结束等。倘若遇到“硬骨头”,那我们不妨干脆直奔主题,并让对方简明扼要地说出重点,从而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结束这次的拜访。

奖赏效应:不拖延的行动值得你的奖励

只要我们的行动足够及时,没有被自己的拖延症捆住手脚,那不妨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自己一些奖励。虽然这只是暂时获得了成功,但我们若想让自己更有勇气和动力去对抗拖延,就必须学会合理地奖赏自己,毕竟我们也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其实,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奖赏效应”。奖赏常常能刺激我们的大脑,使其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令我们处于兴奋的状态,增强自身的行动力。

不妨来看看下面这个案例中的张阳,是如何用奖赏效应获得成功的。

张阳来自一个小地方,他已经打拼了好几年,在攒够了第一桶金后,决定向公司辞职,开始自己创业。起初,由于公司太小,常常面临招不到人的尴尬局面,后来,他给出了同规模公司的最高薪资,这个问题才渐渐得到缓解。可当公司即将步入正轨时,他又遇到了新的问题:留不住人才!

像所有的企业一样,随着公司越做越大,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多,由于张阳给出的薪资、待遇等条件都不错,常能很快招到想要的人才。然而,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这些人却纷纷选择了离开,不是去了其他的公司,就是换了个新的行业。面对如此频繁的人事变动,张阳不得不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经过多番打听,他才知道问题出在了对员工的奖励上,他们需要的已不仅仅是物质了。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张阳特意咨询了专业人士。原来,在创业初期时,员工们都非常清楚自己就是一头“开荒牛”,公司能给予自己最好的奖励就是涨工资,所以,这段时期只要出高薪就能招人和留人。可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员工内心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除了需要金钱来维持生计,也渴望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成就感等。此时,公司就需要设置一些精神上的奖励了。

明白了这一切后,张阳决定在公司内部设置一些特殊的奖励,如每个月的“劳动模范奖”、销售部门的“业绩冠军”、积极参加公司活动的“活跃分子奖”……总之,他新设置了五花八门的奖项,虽然这些奖项的奖品并不值钱,有的甚至就是奖励休息一天,却为公司留住了不少的人才。

从张阳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奖赏对于一个人的重大激励作用,正在努力对抗拖延症的我们,常常也需要这样鼓舞一下自己的士气。其实,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是需要不断地鼓舞和奖励的,如遇到困难或阻碍时,我们需要适当的奖赏为自己打气;在缺乏支持与帮助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一些奖赏来赋予自己动力;在坚持不下去时,我们需要一定的奖赏来给自己信心……

很多时候,奖赏就像是给自己准备的兴奋剂,可以使我们恢复到“满血”的状态。也正因如此,在我们的行动获得成功后,就应当给予自己一些适当的奖赏,如可以让自己停下来,休息几分钟;也可以犒劳自己一杯香气扑鼻的咖啡等。这些奖赏不一定要花费很多钱,只要能令自己开心就好。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对自己进行奖赏或鼓励。

1.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

一提及奖励,很多人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物质”两个字。的确,物质方面的奖励既实在又具体,确实能给予我们较大的刺激,也常常能引起我们内心的波动,所以,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往往效果很好。对此,我们可以奖励自己一顿丰盛的美食,也可以适当地给自己买些小礼物,还可以提高自己当月的零花钱等。

2.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其实,奖励并不一定就非得是物质方面的,如金钱、美食、礼品等,有时相对于这些实在的事物,我们往往更需要精神层面上的鼓舞和激励。例如,当我们感觉到疲累时,需要的就不是什么名牌手表,而是能让自己放松的休息时间。由此可见,精神方面的奖赏亦是不可或缺的。

对此,我们可以视执行成果的大小,来对自己进行奖励。可以是一杯咖啡,也可以是工作结束后看一场电影或听一场音乐会,还可以在按时完成某项大工程后,给自己适当的放一个假、安排一次远游等。

3.特殊奖赏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我们还可能会遭遇一些特殊的事情,如某个计划出现了漏洞、某项工作我们比预期的更早完成等。对于这些特殊的情况,我们还应当设置一些特殊的奖励。例如,当我们及时解决了漏洞,并按时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时,我们不妨给自己买一个期盼已久的小礼物,让内心的欢愉加倍,从而更卖力地工作。

视网膜效应:在模仿和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执行力

所谓“视网膜效应”,是指当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某种特质时,就会不自觉地去观察别人是否也跟我们一样。这其实是我们心理上的趋同性,为了避免成为孤独的“异类”,我们会下意识地去关注别人与自己的共同点。该效应有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人会在趋同心理的影响下,下意识地去模仿他人,我们若能利用自己的这一心理去学习别人高效的执行力,便有助于克服自己的拖延症。

张铭是个正在读大学的学生,由于大学的学习氛围比较自由,主要靠学生课后自主地去学习,所以,自我约束力较差的他渐渐过上了散漫的生活,养成了拖延的毛病。对于学习上的事情,只要老师不催,他就会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一个学期结束后,当张铭看见自己的成绩排在最后几名时,才猛然惊醒,若自己再这样继续拖延下去,很可能就会白白浪费四年的光阴。于是,他决定挽回局面,可现在的他已经懒散成性,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改正过来的。为了战胜拖延的恶习,他决定模仿班里“尖子生”的学习计划,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有了计划后,张铭将目光放在了同寝室成绩最好的一位同学身上,一来是因为他跟那位同学关系还不错,二来是由于住在同一个寝室便于自己模仿。于是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便跟那位同学成了一对“连体婴”,除了假期,几乎每天都形影不离地黏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在对方的影响下,他的成绩果然有了提高。

随后,张铭又升级了自己的计划,开始跟年级的优秀学生做朋友,不断模仿和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成绩。在一次又一次的模仿和学习中,他终于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不懈的努力,在短短一个学期的时间里,他不但克服了自己拖延的恶习,学习成绩也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

没错,张铭正是在视网膜效应的帮助下,通过不断的模仿和学习,提升了自己的执行力,从而达到了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其实,模仿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天赋,对于患有拖延症的人来说,它更是我们战胜拖延的一种利器,因为它无须我们挖空心思去思考,只需要按部就班地照做即可,简单又易操作。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利用“视网膜效应”去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就像案例中的张铭那样,借鉴室友的学习计划,学习优秀同学的学习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学习和借鉴不能长期使用,否则便会形成一种依赖,不利于我们从根本上战胜拖延症。对此,我们可以通过总结来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那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运用视网膜效应呢?

1.尽量去关注优点

卡耐基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每个人的特质都是由正、负两种能量构成的,其中大约80%属于优点,而剩下的20%属于缺点。换言之,即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优点大于缺点的。那么,我们为何不利用这一特性,多去关注自己和他人身上的优点,从而让自己去学习和模仿呢?对此,就需要我们学会仔细观察了,如在平日的生活中,细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人,看看都有哪些可取之处等。

2.与优秀的人交朋友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就要多结交一些优秀的朋友,同时还要远离那些坏的典型。对此,我们可以从身边最优秀的人入手,让他将自己拉进优秀者的“圈子”,进而结识更多优秀的人;也可以选择主动出击,去结交那些我们不熟悉的优秀者等。

3.适当地进行反思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去学习和模仿,还应该适当地进行一下反思。比如说,当我们与优秀者面对同一件事时,我们可以思考自己与对方的差距在哪,是什么导致了我们不够优秀,为什么他能如此高效地完成而自己却不行……只要我们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那么,便会让自己离高效更进一步。

小测试:你是不是一个拥有高效执行力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计划满天飞,行动无所谓”,以致没有一项计划能够顺利地完成。对此,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也不是故意要如此,可不知怎么的,最后就成了这样的结果。殊不知,这便是执行力太差的体现,一个拥有超强执行力的人,是绝不会允许自己的计划流失的。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想知道自己的执行能力如何呢?下面就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请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性做法,选择其中最适合的那个答案。

1.你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尤其是上司特意交代过的任务?

A.几乎每次都能做到

B.大多数时候能够做到

C.偶尔可以按时完成

2.面对自己需要完成的工作,你是否有过找借口推托的经历?

A.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B.有过那么一次到两次的推托

C.类似的事情至少发生过三次以上

3.当你正在埋头苦干时,突然有一位同事来请你帮忙,可你自己的工作也需要尽快完成,对此,你通常会选择怎么做?

A.快速说明拒绝的原因,然后继续完成自己的工作

B.视彼此的交情而定,关系好就帮,关系不好就不帮

C.二话不说,直接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去帮助同事

4.当上司委派给你一项重要的工作或任务时,你会如何去处理?

A.立刻开始前期的准备行动

B.先弄清楚预期目标和截止时间再去做

C.先放在一旁,等到恰当的时候再着手去做

5.当你正在家里享受欢乐的时光时,上司却打电话让你立刻回公司一趟,对此,你通常会选择怎么做?

A.放下电话,立刻赶去公司

B.先跟家人解释一番,再去公司

C.继续享受一会儿再动身

6.这天,上司找到正在工作的你,临时给了你一项紧急任务,你会怎么做?

A.立刻去处理那项紧急任务,然后再继续自己的工作

B.内心纠结了一会儿,但还是去做了那项紧急任务

C.等自己手头上的活干完了,再去执行那项紧急任务

7.你与上司一起去见客户,上司突然发现少了一份资料,于是让你拿着U盘赶紧去附近打印,这时,你通常会怎么做?

A.立刻去打印,并在第一时间赶回来交给上司

B.反复确认需要的那份资料,然后再去打印

C.悠闲地去打印,并且还一路闲逛着回来

8.当上司询问工作进度时,你通常会做出怎样的回答?

A.“已经顺利完成了三分之二,今天下午5点前可全部完成。”

B.“大部分已经完成,估计能按时完成任务。”

C.“您就放心吧,我一直在干,没偷懒。”

9.在执行某个项目时,项目团队内部因意见不合产生了分歧,身为该项目的负责人,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

A.找出产生分歧的原因并及时地去解决,保证项目顺利推进,然后再统一内部意见

B.将怨气发泄到内部成员的身上,责怪他们无法统一意见

C.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上报给自己,那就当没看见

10.部门参加公司组织的体能训练时,每个人都发挥得很出色,但团体训练却成绩平平,作为该部门的主管,你觉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A.团队意识不强,以致合作不顺畅

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导致的团体训练成绩不佳

C.不是员工的错,而是评估的方法有问题

以上答案,选A选项得3分,选B选项得2分,选C选项得1分。请算好自己的分数,按照下面给出的解释,看看你的执行力如何。

30—25分:恭喜你,你是一个具有超强执行力的人。

你的执行力很强,不仅能及时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而且能有效解决各种突发的状况。只要你能继续保持这种执行能力,势必可以收获事业上的成功。

24—18分:你具有一定的执行能力,只可惜少了几分工作的热情。

你的执行能力并不差,只是少了几分工作的热情。要想提高自己的执行力,你就必须在做事时多点细心和耐性,多加强自己的责任心,从一开始就端正自己的心态,让自己能够执行到底,唯有如此,你才能增加自己执行成功的机会。

17—10分:虽然你的执行能力较差,但只要肯下苦功还有得救。

虽然你的执行力较弱,工作完成的质量也比较差,但只要你肯在这方面下番苦功,还是能获得一定的成就的。对此,你除了要努力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还务必谨记:在执行工作任务时,千万不要被自己的懒惰和理所当然的思维羁绊。

10分以下:很不幸地通知你,你几乎没有执行力可言。

你在执行这方面做得并不好,很多时候,你都会推迟自己的行动,以致延误了最佳的时机。对此,你必须努力训练自己的执行力,这样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