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技巧 > 正文

办公室扫雷技巧(一名优秀扫雷战士是这样炼成的)

  • 叁碗诸角 叁碗诸角
  • 办公技巧
  • 2023-08-26 03:53:53
  • 0

杜富国在温暖与关爱中度过了自己的27岁生日

周洪波老师和他难忘的2008届九(2)班毕业生集体照,杜富国是这个班的学生

12月14日,开远市926医院的病房里,排雷英雄杜富国的脸上绽放出笑容。这一天是他27岁生日,也是他入伍10年来,首次在父母、妻子、医护人员、战友的陪同下,迎来自己的生日。2个月时间里,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在部队、战友们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在家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中,意志坚强、乐观向上的杜富国伤情稳定,正在逐渐恢复。

“我只能深深地说对不起”

贵州省湄潭县兴隆镇太平村,杜家老房。

前厅通往中庭的走廊上,摆放着2017年8月,杜富国与王静喜结连理时拍摄的易拉宝婚纱照片。照片上,新郎英姿飒爽、气宇轩昂,新娘亭亭玉立、温婉美貌。1年后,面对光荣负伤导致身体部分残疾的杜富国,王静温婉依然。她的眼神透着淡淡的忧伤,但也充满坚定和希望。

有记者问杜富国:“此时此刻,最想对妻子说什么?”一直坚强、平静的他忽然哽咽了:“我只能深深地说‘对不起’……结婚一年多,我们聚少离多,我还没来得及好好爱你疼你、照顾你、让你依靠,自己就负伤了……未来的日子……我肯定会努力自强自立,但你也必然会更加辛苦……对不起,老婆……真的对不起……”杜富国说着,身旁的王静轻轻抽泣,没有说一句话。她的手紧紧挽着丈夫的手臂。

目前,杜富国已经进入伤情康复阶段。“我会积极配合医院的康复治疗方案,尽快装上假肢,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活自理。将来回到家乡,我要力所能及地做更多的事情。”

都市时报记者在采访时获知,近日,陆军党委召开常委会,作出“关于开展向献身强军备战的排雷英雄杜富国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广大官兵深入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进一步固牢对党忠诚根基、激发练兵备战动力、永葆革命军人本色,汇聚形成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磅礴力量。

南部战区对于杜富国英勇负伤的评价是:“杜富国战友是一位有信仰思进取的90后战士,是一个有血性能打仗的‘四有’革命军人,是一个有作为敢冲锋的新时代排雷英雄,是一位有大爱乐助人的亲密战友。”

“只要部队需要,我就留下”

杜富国结婚,老同学兼战友郑勇当然不能缺席。“虽然他们家的经济条件不错,但杜叔叔和阿姨的家教很好,婚事办得喜庆而节俭,我们几个老同学都过来帮忙。”郑勇说。

郑勇与杜富国相识于2005年,当时上小学六年级的杜富国刚从外校转到兴隆镇上的天城中学小学部,与郑勇成为同学,直至九年级(初中)毕业。

有件事郑勇至今记忆犹新:“当时的学习条件比较艰苦,同学们都是自己从家里带着大米来学校煮饭,然后在学校食堂买菜吃。杜富国自己会做菜,有时也会从家里带点菜来学校。”七年级上学期快到期末的一天,因为下课时间晚,食堂的菜没剩多少了,几个同学就没能吃上菜。“记得那天杜富国刚好带了红椒炒肉丁来。”当他发现食堂没菜了,马上把自己饭盒里的菜分给那几位同学。“最后反而是他自己没菜吃了。”郑勇说,后来杜富国到食堂后厨问厨师要了几个生青辣椒,就着把这顿饭吃了。

2008年12月,郑勇与杜富国一起入伍,到云南边防某部新兵连服役。3年后郑勇退役返乡,杜富国留队,并于2016年加入扫雷队。去年杜富国回家探亲,战友们问杜富国未来怎么打算。“他当时表示,只要部队需要,第一选择依然是留在部队,因为他热爱部队、热爱他的工作。”郑勇说。

谁也没有想到,归队继续工作没几天的杜富国就英勇负伤。郑勇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密切关注着杜富国的情况。“身为战友,我们要跟富国一起坚强面对。我会尽可能地多陪伴他、帮助他,我们是一辈子的同学和战友!”

今年11月初,杜富国曾经的班主任周洪波得知了自己的学生排雷受伤的消息。翻看着当年学生们的毕业留影,周洪波发出深深的叹息。

周洪波及其他科任老师还记得,当时杜富国的成绩并不拔尖。“那个时候升学压力很大。对考学有望的同学,老师们会在学习方面更严格地要求,确保升学;对考学希望不大甚至没有希望的同学,班主任就会充分与家长沟通,帮助孩子寻找其他出路。”正因此,他与杜富国的父亲杜俊有了更多的交流。“他们家的经济条件还不错,父母对子女读书非常支持,本意是希望富国能考高中、上大学的。”但杜家父子俩考虑再三,决定选择从军。“我跟家长建议,让孩子先学点技术再参军,以后在部队可能会发展得更好些。”杜俊接受了周洪波的建议。儿子杜富国毕业后,先学了一段时间的汽修,2008年年底入伍。

学生时代的杜富国有一件事让教物理的杨老师忘不了:八年级下学期某天的课间,杜富国和几个男同学到篮球场上打球,其中一名男生刚跑了几步就在场边坐下,右手捂着小腹。其他人忙着抢球、投篮,没有注意到他,但身材比较瘦弱的杜富国却注意到了。杨老师在办公室里恰好也看到这个情况。“只见杜富国立即过去,跟那个男生说了几句,又用手摸了摸同学的腹部。可能是他意识到什么,马上把同学扶起来,自己弯腰背上同学,往校门外冲去。”

距学校大门不远处,就是兴隆镇卫生院。杨老师见状也立即向校门跑去。果然,杜富国把同学背到了卫生院、交给了医生。诊断后才得知,那名同学患了急症,必须马上治疗。“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那个场景我一直都记得。”杨老师说。

“技术不过硬,就是拿生命开玩笑”

战友们都知道,“雷神”是杜富国的微信名,他的QQ昵称则叫“征服死亡地带”。但人们可能不知道,这位出色的扫雷战士刚到扫雷大队时,首次摸底考试只得了32分,全班倒数第一。

由于杜富国对很多专业术语不熟悉,队里特许他用拼音代替汉字答题。一个问答题,杜富国经常拼音连着拼音,阅卷教员看不懂,只好让副班长刘新未协助改卷。每次考试,杜富国交卷都慢。回到班里,战友们打趣:“富国,考得咋样?”杜富国垂头丧气:“该填的都填了,该蒙的都蒙了。”

杜富国虽然文化底子薄,却韧劲十足。他很清楚扫雷是高危作业,专业知识是上雷场的“敲门砖”,更是扫雷兵的“保命经”。为了早日上雷场,他开始了“士兵突击”——把知识要点写成小纸条、制成小卡片,将书本卷进裤兜,随时随地翻阅。每晚熄灯后,杜富国搬个板凳,在走廊灯下补习。有一晚,他和战友在走廊上一问一答复习知识要点,遇到大队参谋查铺,挨了个通报批评——“熄灯后不遵守就寝秩序”,队干部解释后才过关。

扫雷四队2015年建队之初的成绩登记表上,杜富国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好:32分、57分、70分、75分、90分……扫雷队教导员凌应文说,把这组分数按时间轴连成线,就是一个士兵的攀登路线、积淀之路。

探雷器,就是扫雷兵的“枪”,学会5分钟,学精得5年。杜富国将各种金属物埋了排、排了埋,把训练场的土地翻了个遍。他还和战友“背靠背”对抗,请别人随意埋设铁钉、硬币、弹片,通过斜放、深埋、混合、缠绕增加难度,以此训练“听声辨物”本领。时间一长,他熟练掌握了10多种地雷的排除法,将探雷器练成了“第三只手”,准确探识地雷埋设位置,分辨地雷种类,精准安全拆弹。

“一名优秀的扫雷兵,不是天生具备。”杜富国在笔记本中写着这么一句话。成为扫雷骨干后,他常对战友说:“技术不过硬,就是拿自己生命开玩笑。”

在老山地区,地雷和爆炸物种类繁多、交织混埋、辨识难度大。由于布设时间久远、雨水冲刷、山体滑坡等因素影响,爆炸物性能改变、位置移动,甚至被植物根须包裹,排雷难度和危险性极大。“战士们脚一滑,甚至一块石头滚过,都可能引爆地雷。”扫雷大队政委周文春说。

2016年6月4日,扫雷三队下士程俊辉在危险的陡坡地段作业,发现一枚绊发雷。正当他全神贯注作业时,脚下的山石突然崩塌,他跌入30多米深的谷底,头部严重受伤,因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22岁。

两年后,程俊辉的战友杜富国,在扫雷中发现爆炸物,当即要求战友退后,自己独自上前排除。一声巨响,杜富国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程俊辉光荣牺牲,杜富国英勇负伤。战友的伤亡没有令扫雷官兵畏惧,他们安抚亲人和战友,继续战斗在危险的雷场上。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