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技巧 > 正文

夜间办公拍照技巧图解(便利店24小时之痒:夜间营业入不敷出,取消夜班每月节省近万元)

  • 叁碗诸角 叁碗诸角
  • 办公技巧
  • 2023-08-26 05:38:56
  • 0

01

说起便利店,你会想到什么?我想很多人心目中都会有深夜食堂的形象,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已经成为城市里温暖的灯塔,但这一切都被便利店的创造者7打破了。

10月底,日本七Eleven正式宣布缩短办公时间。在尝试短期运营的230家加盟店中,首批8家将于11月1日开始测试。

此外,日本7-Eleven将在未来一年半内关闭或搬迁约1000家门店,母公司将裁员3000名员工。不过,有业内人士告诉AI财经社,7-Eleven在日本有2万家门店,此次调整只占5%,只是正常的编辑调整。然而,营业时间短的新闻很快就进入了热门搜索列表,因为它破坏了几十年来24小时营业的品牌形象。

要知道,日本大约2万家7Eleven商店中,96%都是24小时营业。除办公楼等封闭场所外,基本上都秉承24小时开放的传统。

据日本媒体报道,2019年3月至4月,日本7-Eleven甚至尝试将东京千叶等地的10家直营店营业时间缩短4-8小时。根据7月份发给加盟店经营者的调查问卷,约15%(约2200人)表示他们正在“正在实施或讨论”短期商业实验。截至9月底,已有约230家门店成为实验对象。

导致巨头翻转电弧的导火索,与一位加盟店经理的“叛逆”有关。

2月1日,日本东大阪市的一家专营店贴出小告示,称此后仅营业19个小时,即早上6点至次日凌晨1点。这件事很快传到了500公里之外的日本七Eleven总部。领导很生气,认为加盟商违反了合同,欺骗了感情,要求与他解除合同,索要17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00万元)。

老店长也深受其害。这位57岁的男子头发花白,经常穿着深绿色工作服在商店里小跑。他的妻子较早去世,儿子远在东京工作。原本在店里按小时工作的夜班工人因毕业而辞职,新聘用的年轻人工作几天后就走了出来,但工资仍然高于一晚的收入。点餐、运输、上架、收银、做饭,常常站着一整天,他实在是无能为力,才做出这么糟糕的举动。

这背后的原因是日本社会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进而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晚上入不敷出,形成恶性循环。日本总务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9月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28.4%,是中国的两倍多。中国连续15年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

尽管实施了延长退休年龄、延迟领取养老金、鼓励外籍劳工入境日本等措施,但劳动力短缺问题仍难以解决。一些研究公司预测,到2030年,日本几乎所有行业的劳动力缺口将扩大到644万人。

这就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悖论。日本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催生了大众对生鲜食品和便捷服务的需求,加速了便利店的全国铺开和24小时稳定部署。但由于过度老化的趋势,成为24小时营业的障碍。

02

尽管便利店的创造者不再保持初衷,但他无法掩饰一个问题:是否有必要24小时营业?

追根溯源,7Eleven便利店的前身是成立于1927年的南方大陆制冰公司,每天营业16小时,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1946年因其开放时间而更名为七Eleven,并于1963年正式24小时营业。

当时,美国的超市等主要零售场所都在深夜关门,有的甚至在节假日也关门。七Eleven的时间便利性优势尤为突出。这也被日本七Eleven效仿,获得了特许经营权。1975年,开业第二年,日本七Eleven在中国实行24小时营业制,当年门店迅速突破100家。“一年四季都这么方便”等口号深入人心,用户甚至将这个名字尴尬的“便利店”称为“夜间超市”。

可以说,24小时后的轻松时间已经成为7Eleven早期争夺市场的核武器

遗憾的是,随着美国24小时药店的觉醒,各大零售公司扩大营业时间,以及多元化扩张的失败,美国7-Confucius逐渐衰落,被前者收购《徒弟》7——日本的Eleven。日本七Eleven的创始人铃木敏文也看到了“主人”过于依赖时间便利的危机,决定寻找新的便利点。

铃木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泡沫经济时代等待机会。他发现他所见过的这一代人更崇尚产品质量,而且更加忙碌,并寻求新的服务来节省时间。于是,日本七Eleven逐渐在生鲜供应链、水电费缴费、ATM自助服务等“服务便利”上发力。“贴心、便捷”成为新的口号。

虽然轻松的时间不再是新时代的焦点,但“24小时”仍然被视为传统概念。在无数便利店人眼中,这是新型便利店与情侣杂货店的重要区别。拥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全家CEO特别助理佟卫国甚至向AI财经社表示:“长久以来的便利,才是便利店的目标。”

如今,24小时便利店,包括夜间营业的便利店,在夜间补货和准备早餐方面仍然有好处。

赵平是北京国贸CBD附近一家24小时便利店的店员。夜班时间为晚上7:00至晚上7:00,运输并上架,包括20-30箱生鲜食品、饮料等冷藏产品和新鲜面包。空箱叠放,高度超过1米。另外还有50-60箱水。他们一直忙到凌晨。两点钟就结束了。

我的便利店创始人谢群告诉AI财经社,为了避免影响日常经营,店里会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实行夜间补货。从后勤的角度来看,这也是有利的。“物流车辆进城有时间限制,影响配送效率,而夜间管理相对不那么严格,效率会高很多,特别是冷链运输的物品。早上6点补货后,早上时钟,室温产品可以放松到早上6点到晚上10点之间。”

早上7点,赵平迎来了第一波买早餐的顾客。一般情况下,加满后,赵平都会把两个七层大蒸笼装满馒头,煮四大锅玉米,两大锅200多个茶叶蛋,一锅粥,来回用三个不同的锅,一人做饭。包裹好,用方便的袋子装玉米和茶叶蛋,然后将粥密封在小塑料杯中。“下班时间大概是六点多,晚上来的人很少,尤其是上班的时候。”

除了这些经济便利外,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表示,24小时营业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应急需求,还在城市安全、温暖方面发挥了社会价值。采用。

抛开这些运营细节,中国24小时便利店还有红利空间。

目前,中国便利店的市场环境比早期的日本七孔店更为严格:不仅要面对超市、药店、美妆店等大型零售或垂直零售的竞争,而且还要面临竞争。发达的网购正在攻克非紧急生活必需品市场,外卖正在蚕食食品市场,多家即时到家平台正在抢占紧急物品市场。

如果便利店不关心时间的便利性,其弊端就会更加突出。

03

或许是想坚守传统,又或许是离不开一夜经济的好处,日本的七Eleven取消24小时营业的动作迟缓,甚至显得有些被动。据日本媒体报道,除另外两家便利店巨头外,截至10月21日,全家已有超过600家门店进行短期试营业,罗森截至10月1日已拥有近100家门店入驻。然而,历史较短的中国新型便利店在这一点上却显得灵活而理性。多位便利店从业者告诉AI财经社,最终还是利益问题,看利润能否覆盖成本,有可能的话尽量实现24小时以上。

夜间工作的成本包括水费、电费和人工费,其中人工费占最大部分。如果上夜班,每家店每月将增加1-2人的人工成本,按月工资计算约为3000-8000元。

乐豆家&梅斯便利店创始人杨翔透露,夜班衡量线是800元营业额,按毛利30%计算,这样就可以覆盖200多元的夜班费用。目前,他们在江西的80%门店都是24小时营业,可以覆盖成本。主要是便利店、便利店、街边店,写字楼附近的商店一般不涉及。

位于武汉的今日便利店,占全天24小时营业的店铺的90%以上。也避免了地铁站、写字楼等封闭营业区域的24小时营业。

今日便利店产品总监李鑫告诉AI财经社,夜间销售额平均占全天的10%-15%,金额超过1000元。按28%-32%毛利润计算,每家门店平均每月隔夜利润为10%-15%。9000元左右,每月额外增加人工费用1.5人。按月薪4000元算,总共就是6000元,经济上还是有利的。

相比这些南方便利店,安达便利店主要活跃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该地区供暖时间长达半年,夜间经济不发达。其创始人任光林透露,夜间营业不好的商店晚上11点就关门,并在窗户旁边安装自动售货机以通宵营业。成本。”

这种简单的商业思维也被运用在快餐上,类似于便利店,比如麦当劳肯德基,都是“夜间购物的圣地”,也会根据人流量来决定是否24小时营业。城市地区。

王洪涛表示,24小时不一定是便利店的标准配置。“这取决于商店的位置和商圈的特点。比如,在北方呆24小时就没啥意义,也不适合写字楼等附近商铺。关键还得看不同成本和消费服务的匹配程度,如果匹配得当,就适合做隔夜业务。

他认为未来的趋势将会是多元化的。“适合24小时的区域最好是24小时,不适合的区域可以是18小时。中间区域可以从技术上解决,比如有人店加无人店,有人店加无人店。””销售。机器在等待。”

即使是在夜间经济繁荣的南方大都市深圳,也有人采取“白天有人,晚上无人”的模式来削减成本。我的便利店创始人谢群透露,夜间无人模式每月可节省每家店2人的人工成本,约为8000-1万元。

配备的智能门禁、智能收银、数字化控制系统、客服夜间监控等措施也能防盗、防丢失,但夜间不再提供热食。这就是为什么我家附近的商店也很古怪。我在其他商店避开的办公商店也是24小时营业。目前社区店夜间销售额占比10%-15%,办公店夜间销售额占比3%-5%。

虽然基本上所有新开的便利店都在竭尽全力推出24小时,但24小时便利店在中国的普及度并不高。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9年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显示,24小时便利店占比超过40%的城市仅有16个,而这些城市便利店占比不足3%。城市。其背后的原因是,中国夫妻店数量众多,产品结构、供应商实力和员工精力不足以支撑全天候运营。

从近年来的发展来看,24小时便利店日益兴起,企业受到时间流动的推动。中国便利店正进入区域化、连锁化、集中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每个人都占有一块土地,密集地劳作,就像春秋战国时期一样。然而,零售业独特的粒度和运营特点使得一家公司很难占据主导地位。

这背后是城镇化加速和人口流动的趋势。相比日本,中国的人口红利依然存在,经济也在调整过程中稳步发展。国内巨大的消费需求推动零售业不断进化和发展。

日本24小时便利店数量下降,但中国数量上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