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办公班查账技巧(眼科护士的一天)
- 办公技巧
- 2023-08-27 07:33:59
- 0
眼科护士的一天
作者:杨雪丽
似乎是转眼间,卫校毕业已二十多个年头。四年中专原本学的是临床医学,也曾一腔热血,满怀信心地想做一个好医生,后来为了留在大医院转行干了护理。从最初的不甘心,到如今的热爱,这中间有委屈、有辛酸、有开心、有满足,也有对患者朋友的不舍。
最近上的是责任制。今天是周一,来住院的病人肯定少不了。每到周一,入院二三十人,出院最少十几人。走进病区的大门,果然不出所料。与病人和同事们简单打完招呼,快速换好工作服,衣帽整洁地开始了一天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来院的每位病人和陪护人员几乎都是一脸焦急,都想尽早手术或治疗。先得为他们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码、行程码、查看核酸检测结果,做好流调摸排登记工作。新冠病毒行踪不定,疫情防控容不得丝毫马虎,只有经过这一道道繁琐的手续,才能进办公室办理入住手续。接下来就是称体重、测量生命体征、身份核查、戴腕带、建病历、打印床头卡、铺床等一系列琐碎的工作。
安排好病人,开始做入院评估、询问病史、做入院宣教。早来的基本上都是日间手术的患者,要尽快把术前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完,交代清楚第二天再赶来病区手术,手术完留院观察一天,就可以出院。日间病人都要急查血,所以多是空腹,其中好多都有糖尿病,怕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必须第一时间通知主管医生,督促他们及时下医嘱。待医嘱出来,开始PDA扫码抽血,还得给患者留出吃饭的时间。紧接着就是做心电图,协助完成各种专科检查。
眼科多数患者年龄偏大,视力差,且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为了防止跌倒损伤,有的必须得陪检。年纪一大,听力也不行,交流起来自然就困难,声音小了患者听不到,声音大吧,他们又会误以为护士在吼他,觉得你是不是不耐烦了?所以即便是再忙再急,也得有百般的耐心,声音适中,再三重复,甚至是用方言土语,大白话和他们贴着耳朵交流。陪检时也必须放慢脚步,尽量与他们的步调保持一致,以示关爱与体贴。
接下来就是术前准备。为了防止感染,眼科手术前必须剪掉睫毛,冲洗结膜囊,冲洗泪道。做好统筹安排,先集中病人,做术前宣教,讲解术中注意事项,取得配合。然后发放手术衣,眼别卡,双人核查佩戴手术腕带,认真执行完“三查九对”,再小心翼翼地做眼部的准备工作:发放眼药水,讲解其用法,在药盒上注明。一切就绪,告知明早必须7点半前到达眼科病房,以免延误手术时机,方才能送他们离开。
护理工作早就摒弃了过去那种机械化的打针、发药,工作内容越干越多,越干越精细化。每天迎来送往,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基本都是走临床路径,眼科患者的特点是周转快,手术量全院最大,重复的入院、手术、出院。送走日间手术的,还有其他术后在院的,需要冲洗结膜囊,讲解眼药水的用法,并打印成纸质版的,详细交代清楚。眼科用药重点是滴眼药,丝毫不能马虎,若没有按时按量点眼药,或者手卫生做的不到位,就会引起眼内炎,视力下降,严重者甚至是眼球摘除。所以必须督促患者及陪人,点眼药前,严格做好卫生洗手。
“护士,我的出院咋回事啊?我家远,迟了就赶不上车了。”办公室外,出院的患者又开始不停地催促着。
“大妈,在查账,马上就好,你稍等!”
眼睛治好了,谁都想尽快回家,理解每一位患者归心似箭的心情。记账、查账、算账需要时间,每一笔账必须有对应的医嘱,每一分钱必须有正当的出处。核查完毕,再叮嘱出院注意事项,包括用药、复查时间等。
“记住了吗,大妈?可别忘了。”
“记住了!记住了!谢谢你!”患者笑着离开,走出几步了,转过身来又说了声“谢谢你们!”护患的和谐,是所有医者的愿望。有时候,一句话,一张笑脸足以慰辛劳。享受着平凡之中的每一份感动,也致敬自己和同事们平凡之中的坚守!
送走出院的患者,脑子里迅速回顾今天手术患者的准备工作都完成了没有。2床的瞳孔散开没有,5床的手术衣是否穿好,8床眼部标识画好没有;术完的还需要和手术室护士床头交接,及时做术后宣教;明日手术患者部分术前准备工作还没有来得及做;新入院的1床患者床铺还没顾得上铺,3床有糖尿病,饭后测血糖时间又到了……
一早上忙于接待新入院的患者和各种治疗工作,不知不觉已是中午。匆忙扒拉几口饭,继续接着干。一堆出院病历要整理,新入院的还没宣教,所有护理病历还没写,哪有时间歇息,有时甚至连窗外的天气变化都浑然不觉。脑子飞速转折,心却必须静下心,一字一句完成护理病历的书写。
这就是眼科护士的一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的都是这些琐碎平凡,毫不起眼的工作。有时回想起当初学医的雄心壮志,似乎找不到理想中的成就感,但再想想,眼科每年出院近2000人,手术将近3000例,每个病人,每例手术背后,都少不了我们护士的身影。虽然没有多少危重病人去抢救和护理,但我们也是一道光,用满腔热忱和辛勤的付出,去除了患者心中的黑暗,重新为他们带来了光明!如此一想,也不乏价值感,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
一天的工作结束,常常已经是六七点钟。冬天出了医院大门,天色早已黑尽。走进小区,抬头看向自家窗户,灯光格外的亮,那是家人的等待和守候。疾步上得楼梯,刚走到门口,会识别脚步声的儿子就“哗”一声把门打开了,一头扎进我怀里,甜甜地叫着“妈妈——”一声妈妈,顿时消减了满身的疲惫。这就是生活吧!有苦有累,有光有爱,有付出,也有收获,累并快乐着!
杨雪丽,洋县贯溪人,医务工作者,有多篇科普文章发于网络平台,现居汉中。
本文由 京廊文化根据互联网搜索查询后整理发布,旨在分享有价值的内容,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不参与任何商业性质行为,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部分文章如未署名作者来源请联系我们及时备注,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链接: /bangong/24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