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技巧 > 正文

办公室毛笔收纳技巧(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笔法篇)09—认识毛笔(二))

  • 叁碗诸角 叁碗诸角
  • 办公技巧
  • 2023-08-28 04:01:35
  • 0

第09課 認識毛筆「二」

四 現代製筆工藝

古代有很多書法家自己製作毛筆,比如韋誕、張芝、王羲之、智永等等。毛筆對於書法家來講,好像武士的寶劍,必須精益求精。但現在很多人沒見過毛筆是怎樣做出來的。如果你了解一點毛筆的製作過程,對於你今後選擇毛筆必定有很大的幫助。

4.1 備料—水盆作業第一步是備料,就是準備毛料。中國選毛是在水盆中做的,這是非常細緻的工作。

骨梳水盆作業,除了一盆水之外,主要工具就是骨梳。通常用牛肩胛骨製成,可以梳理毫毛,也可以用作拍齊毛根,等等。

採毛、熟毫、選毫

採毛,就是把毛從皮板上拔下來。然後把毫毛在石灰水中浸泡,去除油脂和腥味,同時消毒,這一步就叫熟毫。第三步很關鍵,稱為選毫,就是把毛分成不同的等級。

一根毛,好像一個皮口袋,它分為三層。這口袋本身,就是皮質層。口袋裡面就是骨髓,呈纖維狀,這是髓質層。口袋的外面,有鱗片,稱為叫鱗片層。毛尖填實的部分稱之為穎,行內人稱為黑子。毛的彈性,和皮質層的厚薄,以及穎的長短有關。

真正完好的毛,是圓潤挺拔的,一百根中只有三五根。其他往往是有缺點的,譬如開叉,沒有尖鋒,毛桿損傷、彎曲等等。選毫時,在水盆中反復梳洗,逐根挑選,剔除有缺點的毛,然後按色澤、軟硬、長短、粗細等分類,這是非常精細的工藝。

據行家說,一隻羊身上可以做筆的毛料,大約只有四兩,其中帶「黑子」的不超過一兩六錢。一個優秀的揀毛師傅,可以把這四兩筆料,按照長短、粗細、硬軟,分為十個等級,用於毛筆的各種部位。

唐代詩人白居易寫過《紫毫筆》一詩,他說: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飲泉生紫毫。宣城之人採為筆,千萬毛中揀一毫。......

寫出了選毫的艱難。

除絨毛

接下來的工序是除絨毛,一手捏緊毛料根部,一手以骨梳梳理,剔除絨毛。一根毛有三層,所謂絨毛,就是最外面的鱗片層。

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毛桿外壁不是光的,而是如鱗片狀的。

毛筆能儲墨,就是這些鱗片阻止墨汁一下子流下來,梳理之後,這些鱗片一部分會梳掉。但是要注意,如果全部鱗片脫落,毛桿就變成光溜溜的,墨汁就儲不住,流速會很快,所以鱗片不能太多,也不能沒有。你自己買了一枝毛筆,不要整天的去梳它了。

這是選好的兔毫,黑尖兔毫。

這是選好的羊毫

齊毛鋒

接下來的工序,是齊毛鋒。齊毛鋒就是排齊毫毛的尖端,將毛鋒對齊骨梳的一邊,一手壓住毛鋒,另一手輕輕往後拉,如此反復進行,把毛鋒排整齊。

排齊毛鋒

毫毛有兩端,一端是尖鋒,尖鋒排齊了,成為一片,但是這時候毫毛的另一端,就是毛根,還沒有整齊。

切毫根

所以呢,就是要根據所需要的長短,切齊毫根。這樣一來,每根毫毛的長度都一樣了。

梳理毛根

切齊毫根以後,一手抓住毫尖部分,一手用骨梳,梳理毫根,把裡面的斷毛、碎毛都梳出來。

4.2 配料

■主毫:筆心 

■副毫:被

毛料準備好以後,就要進行配料,心目中你要做什麼樣的毛筆,是軟的還是硬的,是長的還是短的,派什麼用,寫什麼字,把各種毛搭配起來,這就是配料。

配料主要分兩部分:主毫用來做筆心,那就要配搭一些硬一點的毛,副毫用來做被,軟一些關係不大。

配毛料不宜太多太雜,通常是兩種毛到四種。歷史上有一篇文章,傳為王羲之寫的,實際上並不是,叫《筆經》。《筆經》說到副毫的配搭:

■先用人髮杪數十莖,雜青羊毛並兔毳「凡兔毛長而勁者曰毫,短而弱者曰毳」惟令齊平。

它是「先用人髮杪數十莖,雜青羊毛並兔毳」,這裡有個注解:凡兔毛長而勁者曰毫,短而弱者曰毳,我在上一堂課已經講過。「惟令齊平」,把三種毛排整齊。

你看這配方就是用三種毛:人髮杪,就是細小的頭髮,還有青羊毛和兔毳。

沙孟海先生所用毛筆

這是杭州沙孟海先生所用的毛筆,筆心裡面除了短毛。還加了幾根豬鬃,豬鬃又硬又粗,不能單獨做筆,把它劈成四根,夾入筆心,可以加強彈性。

啟功先生八十六歲時所用的毛筆,配搭的毛料較多。據李兆志先生《啟功和筆工》一書介紹:

■選用細光鋒、粗光鋒和老光鋒為主料,又摻加少量的貉子針毛,用苘麻和豬鬃等做襯墊

「選用細光鋒、粗光鋒和老光鋒為主料」,這三種是粗細不同的羊毫,「又摻加少量的貉子針毛,用苘麻和豬鬃等做襯墊,」這麼一來,就是用了羊毫、貉子針毛、苘麻和豬鬃,一共是四種毛。

毛料配好,要充分地混合均勻,這是已經切去毛根、配好毛料的羊毫毛片。做毛筆的準備工作,到此就大致完成了。

4.3 捲筆心、加被

毛料準備好,接下來就正式開始做筆頭。就散卓筆而言,筆頭只分兩個部分:

一是筆心,

二是被。

蓋筆刀

這裡要用到一個工具,叫蓋筆刀。派什麼用呢?是用來在毛塊上挑一薄層毛,然後去捲成筆頭。

你看這個示意圖,用蓋筆刀挑出所需的一層毛片,然後把這個毛片捲起來,那就一個筆心完成了。

捲筆心

這是狼毫的毛片,跟捲好的筆頭。

加被

然後加被,在散卓筆中,被只是一層薄薄的毛料,而且大多是單一毛料,不用混合其他的毛。被的毛長,普通就是比筆心短一點。

這要介紹湖筆,它不但是把筆尖對齊,它實際上是對齊毛穎。這是非常有特點的一種製作工藝。被既可以保護筆心,又有潤色的作用。

厚薄

要注意的是,你想筆工師傅每次挑一層毛,無論經驗怎樣豐富,總會出現微小的分量差別。這是我訂制的同一批筆,你可以看到左邊這一支筆頭比較飽滿,右面這一支筆比較瘦弱。你買毛筆的時候,也要拿幾支毛筆比較一下,厚的比薄的好用。

4.4 紮筆頭

筆頭做好了,要等筆頭乾透,然後用線紮緊。如果筆毛不乾,裡面是濕的,將來筆毛就會發霉斷裂。這一步最難的就是紮出來的筆頭,必須是絕對的圓形。所以捆紮的時候,用力要均勻,有輕重就會變形。

綑紮筆頭的工具,從左邊數過來有:酒精燈、敲筆尺、松香、蠟線。

紮筆頭

酒精燈是用來融解松香的,為什麼要用松香呢?要求筆頭底部平整,沾上松香就可以固定毛根。

現在散卓筆紮幾圈呢?

我曾經拆開很多筆頭做研究,看看師傅究竟紮了幾圈?通常是兩圈,也有三圈的,大筆就會紮四圈。

毛筆中心的毛,日本稱之為命毛,如果外層的副毫掉了幾根,問題不大,命還有。如果命毛掉了,哪怕是一根,災難就開始了,因為他會不停地掉,終於沒有命了。所以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說:

■凡縛筆頭極緊,一毛出,即不堪用。

你掉了一根,它就開始鬆動。

韋誕筆的兩重紮法

據韋延《筆方》所載,韋誕製筆,筆心就先要捆紮一次,加副毫後,還要紮一次。就裡外要紮兩次。紮兩次還不算,每次捆紮的圈數很多,要紮出一個「筆項」來。所謂「項」,本義是頭頸後部。筆頭後面要紮出一個項頸來,這當然不容易掉毛了。

我很希望師傅可以多紮幾圈,最好像韋誕筆那樣,筆心紮一次,加被以後再紮一次,我想那樣安全多了。

五 筆管

接下來說說筆管,筆管也很複雜,這裡只能簡單說說。

5.1 材料

首先是筆桿的材料。古代的筆桿有竹有木,戰國秦漢的時候有些筆用木桿,可能是北方木材比較多,竹子比較少。歷史記錄蒙恬造筆,也用木桿。用竹稱為「筆管」,魏晉以後,基本上都是用管了。明代文徵明的曾孫文震亨在《長物志》裡邊說筆:

■古有金銀管,象管,玳瑁管,玻璃管,鏤金綠沉管,近有紫檀雕花諸管,俱俗不可用。惟斑管最雅,不則竟用白竹。

這段話說雅俗問題,也就是品味。竹有君子之義,價廉物美,古代文人用筆,基本上都是用竹管的。

日本正倉院藏品

斑竹又稱湘妃竹,竹竿上有深色的斑點。日本正倉院藏有幾枝中國唐代的毛筆,還有日本製造的古筆,也是以斑竹為多。

青管和紅管

現在市面上普通有青管和紅管,紅管是染色的。《詩經·靜女》篇有「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就是紅色的筆管。古代皇宮中的女史,漢代尚書丞、尚書郞,都用紅管。

5.2 粗細

再講講筆桿的粗細。戰國、秦漢的筆,為什麼都那樣小、那樣細呢?有兩個原因:一是當時筆頭小,層次少,甚至不分層次。

二是當時習慣把筆插在頭髮中,所以筆桿很細。

古人有髮髻,可以插筆。後來筆頭大了,筆管也粗了,這一習慣就慢慢消失了。

這是出土的西漢毛筆,筆頭已經加大了,筆桿也比較粗了,但還是一端削尖,便於插入髮髻上。到漢未張芝、韋誕之後,真正的書法用筆出現,慢慢就開始使用空心的竹管了。

大筆加斗

竹管有個問題,粗了不好抓。如果筆頭很大,那就要加一個斗,而不是用一根大竹管。

斗筆

你看這一枝,筆管很粗,那空洞比筆頭直徑還要大,於是在前面裝一個小一點的黑管,來收納筆頭。真正的斗筆是下面這一枝,筆桿並不粗,因為有了斗,就可以安裝很大的筆頭。

小筆套管

如果筆頭很小,那也不是一路把筆桿改成很細很細的竹管,而是使用套管。套管有時可以套幾層,加了套管以後,它的好處就是,筆管手裡抓的部分不用搞得很細。你看這就是用套管的實例,筆頭可以非常小。

5.3 長度

再有一個問題是筆管的長度。筆管究竟多少長好呢?

漢代王充,就是《論衡》的作者,他說:

■知能之人,須三寸之舌,一尺之筆。

就是聰明能幹的人,就要會說話,還要會寫文章。漢代的一尺大約是23釐米,從現在出土的漢代的筆桿看,長度確有定數,大約就是23釐米上下。到唐代,毛筆粗了,不插頭上了,毛筆也就比較短了。

唐代虞世南《筆髓論》說:

■筆長不過六寸。

唐筆日本正倉院藏

從日本正倉院所藏的十幾枝唐筆看,長度大約是17釐米到19釐米,合現在中國市尺五寸半至六寸。

現在市面上的青桿大約是18釐米,紅桿大約是21釐米,跟唐筆差不多,比漢筆稍微短兩個釐米。筆桿越長越容易彎曲,你看下面這一支,就是太長了,而且明顯地彎曲了。

(筆管一定要直,你買毛筆的時候,檢查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放在桌面或者玻璃上滾動一下,就可以感覺到是不是直。如果你滾動的時候有聲音,噠噠噠噠,那就是不直。)演示視頻請看:

六 納管

■筆頭和筆管的結合

最後一個步驟,就是納管。納管就是指筆頭和筆管的結合,通俗地說,就是怎樣裝筆頭。

6.1 入管深度

筆頭插入筆管,究竟要多深呢?韋誕說:

■納管中,寧隨毛長者使深。

就是寧可要插得深。究竟具體插多少深,他沒有說。

剛才講過,韋誕筆要用線捆綁兩次,做完筆心捆紮一次,加筆柱和被以後,再次捆紮。這樣紮出一個筆項,把整個筆項塞入筆管。

江蘇連雲港市東海縣溫泉鎮出土西漢中晚期的毛筆

一九九三年,江蘇連雲港市東海縣溫泉鎮,出土西漢中晚期的毛筆兩支。筆頭末端用線纏成筆項,其中一個筆頭長二點三釐米,插入筆管零點九釐米;另一枝長三點二釐米,插入一點一釐米,也就是說,插入的部分占筆頭長度的三分之一。

一九九五年年底,在連雲港市海州網疃漢墓出土了毛筆,毫長四點一釐米,有兩釐米插入管內。也就是說,插入了差不多一半,遠遠超過現代的標準。

宋代的散卓筆,黃庭堅有具體記錄,他說:

■宣城諸葛高,系散卓筆。大概筆長寸半,藏一寸於管中。

早期散卓筆

那就是說,一個筆頭的三分之二,要紮成筆項,插入筆管之中。插管深,筆頭和筆管容易融成一體,使用如意,而且不容易掉毛,筆頭也不容易脫落。

(這是十幾年前,我訂做的毛筆。我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至少要把筆頭插進三分之一,而不是插進一點點,後來做到了。你看,插進三分之一,成為這樣一枝毛筆。這枝毛筆非常聽話,而且基本上不掉毛。) 演示視頻請看:

6.2 起名

給毛筆起名字

一種固定配製的毛筆做成了,還會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好象中成藥那樣,什麼六味地黃丸、烏雞白鳳丸等等。我們中菜還有宮保雞丁、麻婆豆腐之類,毛筆的名字也非常有文學性。如果有一種毛筆適合你,你記住名字,下次再去買就容易了。

筆管上面,還有一些東西。在毛筆的上方,是貼有標籤,這是牌子。然後是筆名,就是說你自己起個名字,我這裡隨便想一個:「橫掃千軍」。有些普通的毛筆,不刻名字,刻有說明。比如說,常見的「宿羊毫大楷」,那意思就是所用的羊毫是經年自然脫脂的。又如「正冬北狼毫」,上次講過,就是用冬天北方的黃鼠狼毛。又如「二號京提」,提筆就是較大的斗筆,一、二、三號是分大小。在筆名的下面,往往刻有廠家的名字,譬如這兒我隨便想一個,「中國毛筆廠」。廠家的名字,通常是用小字。

6.3 膠頭定形

最後把筆頭定形,好像有些人做了個漂亮的髮型,用噴髮劑把它固定下來。毛筆固定,是取海藻泡水,煮成一種膠狀,拿來塗在筆頭上。

這個方法,在韋誕那個時候就有了。韋誕《筆方》說:

■束之以管,固以漆液,澤以海藻。

等海藻膠乾了,就可以固定筆形,防止筆毛蓬鬆散開。一直到你買回來開始用筆的時候,才把這個海藻洗掉,具體怎樣做,我下一次演示。韋誕這個方法,一直用到現在。

(不過這樣一來,你買筆的時候,也就看不見裡面是什麼毛了。如果你還想試一試它的軟硬,恐怕老闆也不肯了。)

演示視頻請看:


本節要點:

■初步了解毛筆製作的工藝過程。 

■選料、配料、成形、納管的注意點。

複習思考:

■韋誕筆的小筆心和散卓筆的大筆心,各有什麽好處?

■如果你已經有毛筆,是不是會掉毛?有什麽辦法可以防止或改善呢?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观看本课完整视频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观看本课完整视频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观看本课完整视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