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办公技巧有哪些(王松:高中物理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开发与利用实践研究)
- 办公技巧
- 2023-08-29 05:04:20
- 0
今天是大年初四,新的一年开始咱们的推送也开始了。
同时也邀请到了王老师为论文配上自己的写作心得,让大家一边读论文,一边还能有原作者给你解析论文。
下面是王松老师心得原文: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前几天我向陈老师请教问题,我们很聊得来。陈老师想让我写点论文写作心得体会、经验一类的。说实话,我哪敢在陈老师面前造次。但是陈老师却跟我讲“王老师,您之前没有写出论文的时候是不是也很希望有个人能开导一下,传授点经验?”这句话我是听进去了。我2014年参加工作,一直没有论文。刚工作写过一篇,自我感觉可以,但是区级都没有获奖,当时对写论文很反感(其实是逃避)。我们学校有个传统,每学期会把近10年内参加工作的老师召集在一起开个会,晒一晒大家的论文、公开课、课题等教科研成果。每次开会都是一种煎熬,看着身边的人都硕果有成,不禁暗下决心要努力了,但是一晃3年过去依然没有进展。
如何实现翻盘。我想还是需要“机会”。
下面就是我论文写作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本文的具体介绍,在行文方面我不想和论文那样拘谨,尽量实现口语化。
2020年的疫情寒假,想必大家都很难忘。我也是如此。居家办公,开学倒是一拖再拖,寒假拉长了。我爱人说“你是不是该写写论文了”。的确,平时太忙,这时总要抓住机会了。万事开头难,我不知道写什么。爱人又给了我有益的启发:写你最擅长的,写你最想表达的。很幸运,在2019年11月自己做了一个教具获得杭州市二等奖,这个教具就是今天推的文章中的重要素材《动态滑轮演示板》。其实在2017年的一次教研活动的讲座上我看到了“晾衣杆”教具,当时非常兴奋,心想,他们是怎么想到的!接着头脑中立马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为什么不用橡皮筋(感兴趣的老师可以看论文正文有所呈现)?回去之后我画了设计图,记录了自己的改进方面。总想着哪一天一定要把它做出来,这样就不会辜负自己的灵感。一拖再拖,这个想法终于在两年后实现了,并且紧跟这一年后我把它“表达”成文了,想法落地了,感觉自己没白忙活。观点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当年论文评比获得杭州市一等奖。
需要说明的是,原来余杭中学的物理老师引入了竖直方向的拉链以实现连续变化的高度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多加了水平拉链和橡皮筋。
首先,在本文中大家可以看到,笔者将橡皮筋引入实验,作出点和线,用结点和点线的对比,既能表明绳力的大小变化又能对比方向的变化,并且一目了然,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体验。细细想来这是对“探究合力与分力关系”实验在思想方法上的创新与超越;
其二,笔者将橡皮条位置调换,以拉锁为圆心,结点为半径端作出圆,进而可以探究绳长变化引起的力的大小与方向的影响,圆与点与线的对比组合,直接对应模型,让学术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三,笔者又想到了死结模型。死结模型中有个重要的问题,当两个力垂直时其中一个力有最小值,这是非常典型的问题,遗憾的是学生没有见过这样的情景,有理无物。如何“显化问题”?真的很困难,我经常睡前思考这个问题。终于,金诚所至,金石为开,我又用到了橡皮筋 圆对比。如图所示。
实验非常清晰,一目了然。用圆和橡皮条长度对比可以将问题体现到概念的层面,值得推广,它避开了高大上的传感器,即使落后的地区也能获得深刻的道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验证三条线皮筋“相同”,笔者又做了一个对比实验,串联橡皮条,测量长度,比较分析,这是实验的基础操作。
最后还可以继续挖掘本实验的隐含价值。提问学生“虽然可以看到两力的变化以及最值问题,为什么长度变化没有想象的那么明显”?其实科学分析的结果是:1.实际作图发现力的变长变化并不是很大;2.在橡皮条问题中,橡皮条原长很长,力的大小是通过“额外伸长量”体现的,这么看来多出的伸长量对比原长确实微乎其微。
思考清楚了这些就更加凸显用同心圆对比橡皮条长度变化的“力量”,这个问题也是笔者在实验研究中思考的结果,但没有体现在论文中。所以,笔者相信,只要大家带着问题不断去思索,定会有真功!问题回答完了,总结来看就是解决第一个滑轮模型实验就是超越,解决第二个死结模型的实验就是创造。
本文后面还有很多鲜活的实例,全部来源于教学。其中薄膜干涉实验是借鉴了临安中学周敏老师的想法,在这里表示感谢。
上面是论文的具体细节心得,下面简单分享一下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不过努力写出来的文章一定质量高吗?不一定,尤其是写第一篇的小白选手。在此特别感谢我的师傅,王国强老师。他老人家前前后后帮我修改了6次,让文章更调理、更符合逻辑、更精致。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我记忆犹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确,有几人能像王勃随手写下《滕王阁序》?
从最熟悉的、最擅长的方面入手你的成功率会提高;最初的想法不可辜负,不要忘记。
心中留下问题种子,不断思考,让自己成为专家。
最后一点,也有可能最重要的一点:好的文章是一个艺术品,放在那里看上去就感觉精致。读完就一个字的感受“采”!这个要求有点高,也是我所追求的境界。说说自己的感受:1.思想是你的,如何让它永恒呢?让文字去做吧。文字可以承载大道至简,静水流深!给人美、真、善的体验;2.善于用图来表达你的思想。如何做到一目了然而印象深刻,需要精致的图。对于这一点的理解来源于我的第3篇文章《2021年全国高考理综开卷第21题的溯源与拓展》,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到知网下载。
唠唠叨叨说了那么多,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帮助,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还是要特别感谢陈老师给我这个“拉家常”的机会,最后祝愿GeoGebra物理越来越好,更加期待我们的共同进步,谢谢! 别忘记转发与分享哦。
本文由 京廊文化根据互联网搜索查询后整理发布,旨在分享有价值的内容,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不参与任何商业性质行为,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部分文章如未署名作者来源请联系我们及时备注,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链接: /bangong/25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