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技巧 > 正文

教务处日常办公技巧(课程思政如何做?这所高校的经验是3个强化)

  • 叁碗诸角 叁碗诸角
  • 办公技巧
  • 2023-08-30 17:32:49
  • 0

原标题:《课程思政如何入“味”》

“当下有效评价‘课程思政’能做的就是从实施过程的角度评价课程思政工作是否做到位,通过可控的过程保证结果的质量,通过第三方评价和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评价数据验证工作开展的成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张宏彬认为。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张宏彬 2019年4月16日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的《高职院校如何实施课程思政》一文中说道:“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绝不是简单的文字次序调换。”

在接受麦可思研究(以下简称麦)访谈过程中,他对此表示,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及相关教育活动的总称,是一种课程体系。高职思政课程的特点是对思政教育高度聚焦,类似于给学生提供的是“盐巴”,现在加强思政课程改革以后,能够提供扬州酱菜、常州萝卜干或南京盐水鸭了,但这不能作为主食,只是利于下饭的小菜。而课程思政则不然,它不是特定的一门或一类具体教学科目或某一教育活动,它是一种课程教育体系,它要在学校育人的所有课程或教育活动中都渗透和贯穿思政教育,其特点是课程为载体,思政教育是灵魂。

“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取向鲜明,也就是在提供给学生的所有‘食物’中都按需添加适量的‘盐’,这样把知识传授与道德品质教育统一起来,让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通过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时代新人。”张宏彬指出,思政课程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而课程教学是学校立德树人的主战场、主阵地。课程思政这一教学体系强化了所有课程的教育性,把价值引领贯穿到通识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的教学活动中,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的新格局。其本旨并非要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那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给学生提供的“食物”中,是如何适量加“盐”,使“食物”有“味”的呢?且听张宏彬的分享。

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更好地把思政教育融入课程体系,是如何做的?

张宏彬:我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要求教师在授业的同时注重传道和解惑,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做法可总结为以下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课程思政的系统性设计,把握相关工作的实施重点。对此,我校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系统化思维从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性设计。在课程体系构建上,明确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的育人要求,重点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成才、轻成人”这一问题;在教学目标上,除原有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外,增加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学知识、习技能的同时,将个人理想与社会担当有机结合;在教学内容上,通过优化课程标准,引导教师用正确的育人观处理教材,将具有时代感的正能量内容引入课堂,放大思政工作的鲜活度;在教学评价上,坚守思政底线,考察老师是否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渗透到教学全过程。

二是强化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注重对课程思政实施难点的化解。如何把思政元素和职业素养融入课堂,教师之所以觉得很难,是因为理论不熟悉、方法不知道、融入没经验。自 2018 年起,我校设立课程思政专项教改课题,非思政课程教师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组成研究团队共同开展探索;我校党委还根据学习内容将党委中心组的学习活动范围进行扩大,最大扩大到全体专兼职教师;马院积极面向全校教师开设思政理论的讲座;教务处组织课程思政的示范教学等,不断引导教师提升政治站位,找准社会热点,将身边鲜活事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三是强化课程思政的实际应用,抓住课程思政的实施关键。现实生活中,道德规范、哲学原理、做人道理无时无处不在,许多事情都能跟育人联系起来。我校鼓励教师大胆去用,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育人水平。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时自然贴切最重要,我们请马院结合全员育人向各院(部)派驻业务联系人,强化对非思政教师的指导,以求产生更好的育人效果。

麦:实施课程思政,促使教师在传统专业课上增加思政元素,您认为主要难点是什么?

张宏彬: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发现实施课程思政,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教师,具体表现可归纳为三个“不到位”。

教师对实施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到位。许多教师认为高职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才是首要任务,而对课程教学中穿插渗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漠视、忽视,认为那应该是马院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将思政内容融入课堂太难了。高职院校教师需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与能力塑造,忽视思想价值传播的教育倾向,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同时,切实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价值引领融入课程教学并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通过课堂主阵地、主战场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不到位。对于高职院校非思政课程的教师而言,课程思政的难,说到底是不知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分析并与专业教学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教师需要不断增强人文社科素养,提高育人本领和能力,这是“寓思政于课程”的有效途径。学校必须组织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培训,这样教师才会有实施课程思政的底气。

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方法不到位。实施课程思政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教师有时是有心无力,不知如何去做。学校要有计划地开展指导,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方面的经验交流、问题研讨活动和经验总结,促使教师反思、总结,将好的案例、好的方法、好的模式发掘出来,将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成就自我的同时,为其他教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在提升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能力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张宏彬:这几年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教务处强化与宣传部、马院等部门的协同,扎实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

第一,强化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认识。通过学习让教师明白,高职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育人”的本质要求,实施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原先大家只管知识传授,不管传道、解惑,本质上是工作不到位。

第二,强化实施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在当下高职院校就业导向下,多数课程工具化教学成为使然。一方面,专业课程“应知”“应会”教学目标清晰易辨,而对德育目标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教学目标内容不全面,不利于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另一方面,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重“专业技能”,偏重知识化和技能化知识点熟悉和练习,这无形中弱化了学生政治素养培养功能,将学生培养成了“工具人”。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对课程思政系统化的设计和实施才能实现。

第三,强化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实施课程思政的瓶颈在教师,我们借助教务处与教师发展中心合署办公的有机条件,系统推进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一与学校宣传部协同,通过学习强化教师的理论水平;二将课程思政的指导工作纳入示范马院建设的要求,强化思政教师的指导作用;三定期举办课程思政示范课,让大家学有榜样;四在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设立课程思政专项,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等等。

通过这些举措,帮助教师构建适应“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再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提升,逐步掌握“课程思政”实施的规律和方式方法,主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评价“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方面,有哪些方法?您认为当下评价“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难点有哪些,您有何想法或建议?

张宏彬:我校在评价“课程思政”方面主要通过近年来开展有效课堂建设和有效课堂与优质课堂认证来进行。一是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育人目标是否落实;二是看课程标准中的素质目标是否包括育人的元素,是否形成具有课程特点的育人资源;三是看每节课中是否有明确的德育目标,是否有课程思政点;四是看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真正融入思政点;五是看课程思政资源是否基于课程特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总体而言,“课程思政”实施的成效如何,必须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检验标准。我们也把在校生对课堂的教学评价以及毕业生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对母校推荐度、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和自身发展的满意度作为考核学校和二级学院育人工作的核心指标。

当下有效评价“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真的很难,因为有效的评价必须要看结果,而育人成效的检验需要漫长的过程。目前能做的就是从实施过程的角度评价课程思政的工作是否做到位,通过可控的过程保证结果的质量,通过第三方评价和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评价数据验证工作开展的成效。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让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目标所向,是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所在。

麦:您认为高职院校好的课程思政范式是怎么样的,有何建议?

张宏彬: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必然选择。就全国而言,除了一些共性的要求外,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各自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系统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基于相关经验,我认为学校要确立此项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亲自挂帅,担任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的组长,与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并制定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定期召开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布置和推进会议;宣传部要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指导,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进行推送,以提升课程中思政元素的鲜活度;教务处要加强对课程思政的统筹规划,组织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明确专业和课程的育人目标,开展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改革教学质量考核和评价机制,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纳入其中;人事处要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教师评聘制度和操作程序,要加大对应聘教师的思想考核、品德考核和政治考核,优先选择政治方向正确、品行优良的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发展中心要做好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工作,要规划好教师教学理论的进修和学习方案,设立一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试点科研教学项目,鼓励全体教师积极申报,系统性开发专业和课程的思政主题;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积极主动帮助其他学院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动员马院的教师与其他学院的教师建立长期的合作交流机制,为其提供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机会;专业二级学院要承担课程思政推进的主体责任,将课程思政落细落实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去;后勤部门要通过提供教学设备齐全、舒适的教学环境,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最大合力保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