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技巧 > 正文

退役军人居家办公技巧(“橄榄绿”到“志愿红”,“海淀战友”在行动,老兵新传写华章)

  • 叁碗诸角 叁碗诸角
  • 办公技巧
  • 2023-09-05 15:57:45
  • 0

在抗疫战场,在城市运行网络上,在首都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前线……“海淀战友”总在闪闪发光。他们均来自海淀区“首都老兵”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拥有着同一个名字——海淀战友。海淀区428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5243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守着“兵”的本色,在不同的“战场”上持续发热。充满希望的“橄榄绿”,如今也是温暖城市的“志愿红”。

海淀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植树抚育活动

若有战 召必回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形势的变化,海淀区“首都老兵”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虽然已脱下军装,但仍旧“有召必回”。

今年上半年,北京疫情多点散发,海淀区开展了多轮区域核酸筛查,抗疫力量需求短时间内快速增长。“社区人手紧张,急需志愿者,有意者请迅速赶到检测现场!”海淀区青龙桥街道韩家村社区居民群中,一条征集志愿者的消息发出。“我报名!”不到十分钟,群里数名“海淀战友”应声答道。

若有战,召必回。对于每一个海淀老兵而言,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习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像这样“有召就回”的情景时常发生。

“首都老兵”志愿者张裕贵退役后走上创业路,妻子潘峰是一名计划安置军转干部,两人是入伍二十多年的“夫妻档老兵”。二人共同响应抗疫号召,化身“疫”线大白。正上初中的女儿张安齐也受到父母影响,结束网课、完成作业后,也穿上隔离服,与父母一起为社区群众提供核酸检测服务。夏日连续高温炙烤,隔离服密不透风,一家三口越“战”越勇,开始根据工作、学习安排,自制排班表,交替上岗。“我们一家人只是在疫情特殊时期为战胜疫情做了应该做的事。”张裕贵拉着爱人和女儿的手,坚定地说。

西三旗街道怡清园社区的老兵李志强则成为抗疫路上的“奔跑者”。他扛着装满日用品的袋子,在多个楼门之间穿梭,把生活必须品送给居家隔离的人;他贴封条、装门磁,用憨厚的笑容安慰着每一颗焦躁的心,告诉他们“我们在,请放心”。

海淀老兵还齐上阵,打通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帮助每一个人筑牢自身抗疫防线。海淀区多个疫苗接种点,老兵们参与疫苗接种各个环节,并开展“敲门行动”,上门提醒市民主动接种疫苗。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海淀老兵坚守在关键位置,重复着普通却重要的工作,“战疫”,老兵从不缺席。“若有战,召必回”,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根植于大家思想深处的军人情结、坚定信念和灵魂烙印。脱下迷彩绿,穿上志愿红,不变的是他们保家卫国的初心,他们用最“硬核”的执行力,生动诠释了军人本色。他们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退役老兵队伍。

飘扬的党旗 战斗的堡垒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一个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光辉旗帜,堡垒坚不可摧,党旗永远飘扬。自区域核酸检测开展以来,玲珑路军休所40余名军休党员参与了所在小区的核酸检测工作。为确保核酸检测工作有序开展,北洼和档案馆两个军休党支部的8名军休党员志愿者们早早来到检测点,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搭建帐篷、搬运桌椅。为了提高核酸检测的工作效率,减少待检人员排队检测时间,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军休党员志愿者将待检人员提前按10人1组进行编队,做好检测准备,引导大家保持2米安全距离列队前进。进入核酸检测区域后,老兵志愿者积极配合工作人员扫描身份信息,协助现场医护人员做好核酸检测服务工作,提醒检测完后从规定出口有序离开,保证现场人员及时疏通分流。老兵志愿者与社区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配合默契,保障核酸检测工作井然有序进行。档案馆军休党支部书记田兆忠说:“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更是一名军休老党员,尽自己一份疫情防控职责,我们义不容辞,一定争分夺秒帮助社区顺利完成这次区域核酸检测任务。”

玲珑路军休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志愿者积极协助社区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做好核酸检测的服务保障,守护军休美好家园,以实际行动遏制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扩散,让党旗在核酸检测一线高高飘扬。

老骥伏枥 微光成炬

在海淀区五棵松军休所,有这样一支老兵志愿服务队,队员们自发自愿、互帮互助,无论谁有困难,大家都会给予他最大的帮助和关怀,这支队伍的名字叫“阳光服务队”。五棵松军休所休养人员96%来自于解放军总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护理和管理等领域,都是党和军队教育多年的师团职退休干部。这些曾为国防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共和国老兵们陆续开始进入老龄化,空巢和独居人数增加。五棵松军休所阳光服务队成立于2012年,共有队员近百人,主要由原解放军总医院退休干部组成。他们以“送阳光、送温暖、办实事、解难题,温暖你我他”为宗旨,服务军休干部。各支部组织委员分别担任服务小分队队长,各支部委员、党小组长为服务小分队主力队员每一位队员手中都发放一本记录支部困难老干部资料的册子,以便更好地为其提供服务,多年来正是这片“阳光”温暖了军休所每一位老干部的心。

一是结成帮扶对子。服务队的罗莉华得知“空巢老人”石彩花患病急需到医院治疗,便与石彩花结成帮扶对子,不仅主动将石彩花送去住院并经常去医院探望,而且还帮助她料理家务。罗莉华的真情帮助、实时帮扶,让石彩花减轻了疾病的痛苦。她说:“罗莉华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二是进行心理疏导。服务队的“心理医生”李玉珍,了解到本所有位军休干部因心理原因无法正常生活工作,便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组成心理疏导帮扶小组,不分昼夜地为她进行心理疏导,最终帮助她恢复健康,重返工作岗位。三是当好法律顾问。阳光服务队队员郭学森曾在解放军总医院政治部做法律顾问,服务队充分发挥郭学森的专业能力帮助军休干部解决遗产纠纷等法律问题,帮军休干部调解家庭纠纷矛盾。四是发挥技术专长。服务队队员徐金英在针灸理疗方面有技术专长。她不仅对行动不便的老干部上门服务,还长年坚持在军休所会议室提供定时针灸按摩拔罐等服务,同时利用讲座的平台分享科学养生和疾病预防知识。五是实施应急救助。老干部马志忠突发疾病,老伴急忙向“阳光服务队”寻求帮助。82岁的郭世武和78岁的孟庆华是一对军休伉俪,当他们得知救助信息后,叫上女儿立即赶到马老家中,合力将老人送到医院。挂号、化验、缴费、办理住院手续等,都是郭世武一家人帮忙处理,等到马老住进病房,郭世武还在安慰其家属,在众人的劝阻下,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休息。

当有人问郭老,疫情形势这么严峻,您身体不好还敢去医院,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因为我是阳光服务队队员。”阳光服务队,是一张带有光环的名片,让老有所为、老有所养、困有所帮,让夕阳更美好,军休干部的晚年生活更温暖。

关键时刻 挺身而出

永定路甲88号院居住着600多名居民,但由于社区急需核酸检测采样人员,每次只能派来一名人员进行采样工作,现场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永定路军休所两个支部的军休干部们也居住在这个小区。面对这种情况,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退休于原武警部队的医护人员,许多同志主动请缨,提出要为社区增加专业力量。于是,一支由15名军休干部,及其配偶子女组成的“战疫小分队”挺身而出,主动担当起社区核酸检测采样任务。

现返聘在医院工作的军休干部李梅是一名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她第一个挺身而出,积极参与社区采样检测,迅速成为主力;曾参加抗击非典的传染科主任王鲜平和年逾古稀的麻醉科医生赵景欣也披挂上阵;护士长刘小翎、张菁则主动承担了身份证扫描的工作。

永定路甲88号院从一人采样,直接升级成2个采样小组。还有一部分军休干部组成替补队伍,严阵以待。这样不仅可以分工合作,又能轮替休息。老干部们和采样工作人员配合默契,社区核酸检测效率明显提升。

北京的盛夏烈日炎炎,气温已高达36度,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又不能喝水,不一会就汗如雨下。几位六、七十岁的老医生默默坚持,耐心地为每一位居民检测:两手消毒、取出咽拭子棉棒、采集标本、置入试管、旋紧盖子……一遍遍的重复,操作一丝不苟。

军休老干部的模范行动带动了他们的子女、配偶也主动加入“大白”“小蓝”的行列。他们主动承担了身份证扫描、引导人流、维护秩序等工作,并设立绿色通道,让年长体弱、行动不便的居民和上网课的学生优先检测,现场变得井井有条。正能量的聚集,克服了管控初期的焦虑不安,邻里之间守望相助,更坚定了战胜疫情的信心。

在韩家川军休所核酸检测现场,身穿蓝色防护服、臂带红袖箍的工休志愿者分布在各个岗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大家顶着烈日,拿着大喇叭,步履不停,时刻穿梭在人群中,一遍又一遍地提醒注意有关事项,引导居民严守安全距离、戴好口罩,不交谈、不聚集,采完即走,避免交叉感染,用最温暖的语言、最贴心的服务、最务实的行动,随时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帮助。他们以依旧挺拔的身姿、职业专注的态度、干练高效的风格向居民们展现了老兵的风采。

退役老兵志愿者帮助老人查验健康码

该所军休干部董建军退休后兼任社区服务站站长和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他凭借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把每次核酸检测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总是第一个到现场,工作到最后。每天检测结束后,还回到办公室处理流调弹窗方面的问题,受到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军休干部靳虎胜放弃休息,连续十几天战斗在核酸检测一线。所里的工作人员张进卓也是退役军人,居家办公期间看到社区号召后,马上报名参加,一干就是半个多月,一天都没耽搁。所摄影组的军休干部路保林、路文敏也积极参加老兵志愿服务,拍摄检测现场资料,为及时宣传报道提供第一手素材。

一声“到” 一生到

闵航路军休所近500名军休干部居住在西郊机场社区和闵航南里社区。两个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少、管辖范围广,核酸检测频次增加后,居委会愁上心头。闵航路军休所党总支一声号召,82岁的老飞行员刘树明来了,70岁的第四批女飞行员刘凤云来了,所里的文艺骨干金荔、李宗宪来了,摄影大师朱少斌来了,第九支部书记庞来俊来了,支委康敬然来了,还有居住在西郊机场社区的北京市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俊福也来了……一支老兵志愿者队伍快速集结,为社区抗疫送上及时雨。

闵航路军休所军休干部志愿者在核酸检测现场

在每一个危难现场,“橄榄绿”一到,人心就安。海淀退役军人始终记得那一声“到”,所以救危扶困的路上,他们一生都到。2021年7月,河南遭遇特大暴雨,全国的救援力量纷纷奔赴河南。河南卫辉市距离灾情较为严重的新乡市不到20公里,郑州、新乡等地发生灾情后,卫辉市7座中型水库也开始溢流,救援刻不容缓。2021年7月23日,“首都老兵”海淀区田村路街道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张喜忠第一时间行动,组织了15位退役老兵志愿者,火速前往支援。队伍成员都曾参与过2012年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的救援行动,经验丰富。

到达卫辉市后,志愿者队伍迅速与当地防汛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按照指挥部要求,进行“就近救援”,即刻赶往下园村转移受困群众。接到指令后,队员们克服长途奔袭带来的疲劳,发扬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立即赶往下园村进行救援。此时的下园村已经断水断电,没有通讯信号,四面是水,大部分房屋被淹,最深处积水已达3米,车辆难以进入。队员们带上无线对讲机、穿上救生衣,用充气艇装载救援工具,在齐腰深的积水中,一边探路、一边搜索救援目标,持续作战至深夜。7月24日天一亮,队伍又接到卫辉市抗洪抢险指挥部的统一调令,立刻赶赴卫辉市阳光花园小区,全力以赴投入救援行动。此时,救援队伍已经从卫辉市救出并转移600余名被困群众。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海淀战友”的身影勇敢而又坚定,将“首都老兵”的真情和温暖送抵灾区群众。

兵心永恒 践行一生

人民的子弟兵为人民。入伍那一刻许下的承诺,即使退役,他们也不曾忘记。海淀老兵在服务保障的一线活跃着,用实际行动诠释何为“此生一诺,一世必践”。

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不仅有各代表团运动员带来的精彩激烈的比赛,更有无数志愿者夜以继日的无私奉献,投入到冬奥会的志愿服务中。一面面“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的大旗在首都各处飘扬,一个个坚毅挺拔的身影坚守在北京的每一条大街小巷。在北太平庄街道“海淀战友”们主动请缨,值守在辖区各个路口,维护着交通秩序,引导着过往的人流。花园路街道北三环中路69号院社区的老兵们,积极参与冬奥会维稳巡逻,为冬奥会保驾护航。“海淀战友”们退役不退志,退役不褪色,向全世界展示着首都的人文魅力和城市形象。

海淀区还有一个“老兵防汛队”,他们是汛期安全出行的“守路人”。20多名队员,有三分之二都是退伍老兵,进入防汛队之前,都经过了相关的培训,这支民间防汛力量被附近居民亲切地称为“老兵防汛队”。

“首都老兵”田村路街道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河南抢险救灾

每年汛期,“老兵防汛队”就会成为辖区关键防汛点位的“守护者”,他们开着厢式货车,协助专业排水力量,确保积水路段排水畅通。如果雨情复杂,他们的厢式货车还能立刻变身宿舍,队员们在车内的上下铺休息,24小时轮流盯守,保障地区防汛。今年,“七下八上”主汛期(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即将到来,“老兵防汛队”也闻“汛”而动,做到“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时刻准备冲锋在前,不怕苦累,在防汛一线筑起战斗堡垒,高扬先锋旗帜,闪耀“军”的底色。“咱当过兵,受过部队教育,虽然退伍了,可军魂一直在,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有个军人的样子。”老兵志愿者说。

也有老兵坚持爱心义剪二十载,他就是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明光村小区社区有名的“一把剪”黄德鑫。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队员,二十余年来,他的电话号码“走”进了许多居民的通讯录。空巢老人、残疾人行动不便,需要理发的时候就会联系他,他也一直都有求必应,随叫随到。“只要能力所能及地服务群众,我就高兴。”黄德鑫一句话道出了子弟兵的心声。

“海淀战友”守护京华

海淀区是北京市驻军大区,同时也是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较多的区域。据了解,海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依托三级服务保障体系,将热心公益的退役军人凝聚起来,陆续成立区、街镇、社区(村),三级“首都老兵”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在全区营造起“海淀战友”一直都在的浓厚氛围。“海淀战友”在“三山五园”植树辅育,在烈士陵园致敬缅怀英烈,在抢险救灾和战疫现场,在社区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在举办公益心理讲座和义诊,在垃圾分类的桶前值守,在清洁消杀中不怕脏累……

万物复苏季,植绿正当时。每年的植树节,海淀区“首都老兵”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都集结出发。你扶苗,我填土,干劲儿十足,分工协作,配合默契,志愿为首都建设增添新绿。“海淀战友”化身园丁,正忙得不亦乐乎。在这堂热火朝天的劳动课上,续写军人的思想品格,更展现老兵魅力。

一面面“首都老兵”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旗帜也在海淀区各个社区飘扬,为“海淀友邻”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疫情防控意识,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海淀战友”一直在行动。清扫地面杂物,擦拭楼道电梯,捡拾绿地垃圾,消杀重点点位……“海淀战友”化身安心使者,与“海淀友邻”一起彰显城市温度,擦亮“全国文明城区”的金名片。

充分发挥海淀退役军人人才优势,海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根据不同的专业特长和志愿意向,打造既传承“雷锋精神”,又各具特色的“专、精、特”志愿服务队伍。海淀区“首都老兵”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可谓人才济济,从义务理发到免费义诊,从法律援助到心理讲座,从环境清洁到扫雪铲冰,老兵们样样都行,行行出彩。老兵们在各个街镇社区发光发热,他们用专业知识为大家答疑解惑,排忧解难,为打通社区服务“最后一公里”添砖加瓦。

西三旗退役军人亮剑志愿服务队来到永泰西里社区开展志愿活动

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也为海淀区退役军人志愿者搭建了发挥个人特长、回馈社会的良好平台,让退役军人在活动中找到“家”的温馨。“兵趣”相投、扶弱助老,使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在广大退役军人心中落地生根。

未来,海淀区“首都老兵”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将继续围绕区域特点,组织并团结更多“海淀战友”参与志愿服务,多为群众办实事,更好地发扬雷锋精神,以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首都老兵”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品牌增光添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