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牛摆件摆放技巧(中国梦·大国工匠篇丨守护高原生态梦!藏语文教师到首批国家公园建设者的华丽转身)
- 办公技巧
- 2023-09-06 05:33:05
- 0
2015年10月,青海省玛多县藏语文教师加羊多杰看到一条关于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的新闻,让他心动不已。隔年4月,加羊多杰向上提交申请,从玛多县城搬到六十多公里外的黄河乡,从一名初中教师转为一名主管生态管护员的干部,投身到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
加羊多杰接受中工网记者采访。 中工网记者 朱洁英 摄
“三顾茅庐”,给每一位牧民讲好草畜平衡
才一入职,加羊多杰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中:走村入户摸底调查、信息收集,给黄河乡的牧民传递生态保护意识……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时期,为了保护草场的植被,需要解决过度放牧问题。根据“草畜平衡”,牧场中70%是禁牧区,30%是可利用区。这就意味着要说服牧民减少畜牧。
“这不能直接找当地的老乡,而应该跟当地领导干部交代清楚,这样工作才好开展。”对牧民劝说的过程中,加羊多杰摸索出一套办法。
图为黄河乡生态保护管理站。 中工网记者 朱洁英 摄
白马纳村的一名干部有300多头牛,按照生态保护要求,需要减少相应的数量。但以牛为生的他始终放不下这些陪伴自己多年的“伙计”。
为解决这一问题,加羊多杰一次次找对方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第三次谈话后,对方自愿捐出200多头牛。作为村干部,他起到带头作用,在村里的会议上跟牧民表示,以前没有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现在已经深刻认识到了,“我们不能过度放牧”。
生态管护员正在骑马巡护。 (受访者供图)
对于老乡,加羊多杰则是把利害给他们说明白。作为禁牧区,牧民有相应的补贴资金;此外,还有每月1800元的公益性岗位资金补贴,一年有21600元工资。在草畜平衡措施中,他们每年的收入比较稳定。而一旦过度放牧,冬天草粮不够,则需要给牛羊购买干草和饲料,“那些钱本来可以存下来”,并且,一旦遇到雪灾等自然灾害,牲畜死亡,牧民就更难维持稳定的收入。
“以前牧民认为他们就是草场的利用者,现在思维转变了。”加羊多杰说,他们不再去破坏草场,而是用自己的力量,自愿做一些生态保护的工作。
“以旧换新”,让黑颈鹤夫妇安心乔迁新居
今年降雨量比往年偏多,这让加羊多杰犯起了愁,不禁担心黑颈鹤的繁殖率会因此而降低。
黑颈鹤是高原上唯一的鹤类,每年三月份都会按时来到黄河乡。在藏族人的观念里,看到它们会获得幸运。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自然繁殖率只有20%。为了提高黑颈鹤的繁殖率,2019年开始,每年冬春季,加羊多杰都会带领生态管护员为黑颈鹤搭建鸟窝。
起初,加羊多杰等人会在黑颈鹤栖息地中,用干草将土垛垫高几十公分,然后搭建新的鸟窝,以防止雨水漫上来将鸟窝淹没,毁坏鸟蛋。黑颈鹤在选择鸟窝时,会先在周围视察5天左右,“它的安全意识比较高,要查看湿地的大小,周围的海草情况等”。
加羊多杰打小热爱生态保护,会阅读相关的书籍、报纸。正因如此,他自愿投身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工作中。有一次,他在无意中了解到黑颈鹤的习性,知道旧鸟巢中残留的气味能让黑颈鹤更快接受新窝,便将旧窝放在抬高的新窝上。根据观察,这个办法,黑颈鹤只需2天就能接受新窝。
除了建新窝,他们还会救助受伤的黑颈鹤。据加羊多杰回忆,2022年4月2日,有一只黑颈鹤翅膀受了伤,掉落在地上。他们便将它带回黄河乡生态保护管理站,消毒救治,等伤愈之后再放生。
经过保护,黑颈鹤的繁殖率逐渐增高。据统计,2019年黄河乡的黑颈鹤有120多只,去年已经增加到290多只,繁殖率达到90%以上。
“今年的统计时间是10月份,繁殖率估计会比较低,因为今年的雨水太大,很多窝被淹下去了。”加羊多杰心怀愧疚地说,由于条件有限,工具并不完善,只能用现有的干草等为黑颈鹤打造新窝。
今年7月份,科研人员在黑颈鹤栖息地用铁丝搭建了更高的鸟窝,距离水面大约80公分。加羊多杰说,“明年黑颈鹤的繁殖率将可以达到90%以上”。
“一户一岗”,为后辈守护每一寸草场
三江源国家公园展陈中心展示台内,摆放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上岗证、巡查袖章、管护日记等物件,加羊多杰对此如数家珍。在黄河乡,加羊多杰的办公室里还摆放着不少生态保护相关藏文书籍。
三江源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第一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户一岗”生态保护公益岗位机制,园区内每户有1名生态管护员。目前,园区内共有1.72万户农牧民成为生态管护员。据加羊多杰介绍,黄河乡的生态管护员有879人,分成68个小组。
作为黄河乡生态保护管理站站长,加羊多杰的日常工作,包括生态保护相关文件的上传下达,以及生态管护员的管理。在加羊多杰的手机中,有一个一百多人的微信群,里面都是生态管护员各小组的正副组长,他每天会在群中安排相应任务。此外,为了给村里介绍生态保护的相关信息,他平均每个月要在村里来回跑十五次左右。
作为一线生态管护员,加羊多杰更多的工作是在外巡护,清理野外垃圾,给黑颈鹤和大鵟搭窝,救助野生动物等。有一年冬天的巡护过程中,加羊多杰一行三人看见一只狼陷入冰湖湖心。他们当即分成两队:一人在岸边值守,另两人下到湖中救助。零下十几度,凛冽的寒风呼啸湖面,他们在刺骨的湖水中坚持了五十多分钟,用绳子将狼救到岸边,最后将其放生。
在不久前闭幕的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上,参与首批国家公园建设的7个团队和5名个人获表彰,加羊多杰就是其中一员。他说:“这是对我们的认可和满意。”
在采访接触中,加羊多杰用汉语与记者们交流,用青海话与三江源国家公园工作人员交流,用藏文和中文阅读材料。正如三江源国家公园一名工作人员感叹,加羊多杰是黄河乡中少数能熟练运用藏语和汉语的人,一般人与当地农牧民沟通很难奏效,但他三言两语就能让农牧民点头同意,“有这么一个人,对工作的推动是很有作用的”。
“草场被破坏,就意味着毁掉了下一辈能够美好生存的地方。”加羊多杰说,作为在草场上长大的他,誓言要保护好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采访结束的第二天,加羊多杰又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走村串户,继续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宣讲与巡护奔波忙碌。(记者 朱洁英、赵崇富)
延伸阅读: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拉开了中国建设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探索的序幕。2016年4月13日,青海省委省政府正式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21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
来源:中工网
本文由 京廊文化根据互联网搜索查询后整理发布,旨在分享有价值的内容,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不参与任何商业性质行为,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部分文章如未署名作者来源请联系我们及时备注,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链接: /bangong/31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