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办公技巧有哪些书(好书在精不在形,一文带你品味什么才是能称得上精品的佳作)
- 办公技巧
- 2023-09-06 07:09:56
- 0
rrrrr
书籍是知识的种子
rr一天,一位编辑给我送来一本大书,极好的画报纸,九寸宽,一尺二寸长,十五斤重,实在无法捧读。想放在书架上,插不进去,只好放在茶几上,压了八个月。茶几也不堪重负,不得已,将其请出了办公室。现在的书不求内容的实在却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奢华,摆设功能正在悄悄地取代阅读功能。一次在大会堂碰见了出版界老前辈叶至善老人,他深有感慨地说:“书是越出越多,越出越大,一些儿童读物也动辄几大卷,一厚本,孩子们怎么翻得动?”书出得多一些、好一些,本是好事,但徒求其形,不究其质,多而不精,就堪忧堪虑了。
rr
既然读书的人都觉得太多太滥,编书的人为什么还一个劲地出呢?抛开经济利益不说,这里有一个贪大求名、以大为荣、大即有功、大可传世的大错觉。
rr
一本书之所以成名传世,不是因为其字多本大,而是因其内容之精,代表了当时某一领域的知识顶峰,后人可赖以攀登。历史上有没有大书?有。但它首先不是大,而是精。《史记》是一本大书,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写到汉代,凡130篇,52万字,作者整整写了16年。它在记事、析理及文学艺术上都达到了一个精字,成了后人治史为文的楷模。《资治通鉴》是一本大书,但作者一开始就是从求精的目的出发。他深感《春秋》之后到北宋已千余年,书实在是太多了,只主要的史书就已积存了1500余卷,一般知识分子一生也难通读,因此有必要辨其真伪,撮其精要,写一本既存史实、又资治国的好书。他精心工作了19年,终于完成了这本以史为镜、明兴替之理的大书,大大影响了以后的中国历史。《资本论》是一本大书,但这主要不是因为它浩浩万言,而是因为它揭示了在这之前别人还没有发现的关于剩余价值的原理,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无论是司马迁、司马光还是马克思,他们所完成的书虽然都很大,但相对于从前浩瀚的书卷,却是精而又精了。
rr
即使这样,一般读者对这种大书仍然不能通读,主要影响读者的还是其中精辟的章节和主要的观点。再大的书也只能把精髓集中于一点。就像关公的大刀再重,刀刃也是薄薄一线,张飞的蛇矛再长,矛锋也是尖尖的一点。精髓不存,大书无魂;精髓所在,片言万代。一篇《岳阳楼记》代代传唱,皆因其“先忧后乐”的思想;一篇《出师表》千年不衰,全在“鞠躬尽瘁”的精神。文无长短,书无大小,有魂则灵,意新则存。所以,许多薄篇短章仍被作为宏文巨著载入史册,甚至有的还被史家以此来划分年代。1543年被认为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开始,就是因为这一年出版了两本科学专著:维萨留斯的《人体的结构》和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1905年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开端,因为这一年爱因斯坦发表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但这个宏论却是发于当年的《物理学纪事》杂志上的三篇薄薄的论文。30多年后一支反法西斯志愿军缺乏经费,只求爱因斯坦将这杂志找出来将文章重抄了一遍,就拍卖了400万美元,武装了一支军队,真是字字千金。这些书或文章从字数来说比起我们现在动辄千万言的“大系”、“全书”来,算是豆芥之微,但其作用之大却如日月经天。写书本来就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现在却有点“学者不知书滋味,为成巨著强凑字”。
rr
因常写东西,我有时也闭目自测,到底对自己的写作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是哪些书。细算下来竟大都是一些短篇。中学时背过一些《史记》列传唐末文章,在以后的散文和新闻写作中,时时觉得如气相接,如影相随。打倒“四人帮”后,又得以重新细读朱自清、徐志摩,自觉又如被人往上推了一把。20世纪70年代末,无意中看到一本薄薄的新点校的《浮生六记》,语言之清丽令人如沐春风,一见就不肯放手,以后又研习再三,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写作《数理化通俗演义》时,知识和资料全部来源于各种科普和科学人物的小册子,因为这些小册子都是从千年科海中打捞出来的最精的实货。大约一般人的读书心理总是寻找林中秀木、沙滩珍珠和羊群里的骆驼,总是想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有用的知识,所以小而精的书利用率最高。
rr
本来书籍的功能就是积累知识,没有积累...
书籍是什么?我觉得还可以说书籍是知识的种子。50年代曾发生过这样一件轰动一时的事: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东北某地挖掘出一粒在地下埋藏了千年的古莲子,经过精心培育,居然发芽长叶开出了一朵新莲花。如果当时埋在土里的不是一粒种子而是一团枝叶呢?我们现在挖出的就只能是一团污泥。1865年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规律,他在一次科学会议上宣布后,竟无一人理解。他将此写成论文发表,并分藏到欧洲的120个图书馆,直到24年后才又被人重新发现和证实。若没有这些书籍作种子,埋种在先,科学发现不知还要被推后多少年。今天,如果我们凑够字数就出书,那就是在田野里播种莠谷,看似一片茂盛,到秋天却颗粒不收。这样既浪费了今天的资源,又断绝了子孙的口粮,何必这样做呢?
rr
(《人民日报》1995年2月27日)
rrr
本文由 京廊文化根据互联网搜索查询后整理发布,旨在分享有价值的内容,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不参与任何商业性质行为,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部分文章如未署名作者来源请联系我们及时备注,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链接: /bangong/3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