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技巧 > 正文

格挡办公桌安装技巧(这个设计师的家,在排风口上做桌子,给拖把“盖标间”)

  • 叁碗诸角 叁碗诸角
  • 办公技巧
  • 2023-09-06 16:02:08
  • 0

这个设计师是陈海,朋友们都叫他海哥。大约一年前,我从国内一知名设计网站上看到了海哥新家,但一直没有约访,因为我觉得“新家”一定要生活一段时间,待晕染了生活气息之后,才会更完美。最近,我向海哥提出到他家看看,他爽快地答应了。

去的那天,天气有点闷,海哥的家在七层,一路爬楼,推开门,哇,圆润的墙,光洁的地,还有轻盈俊秀的木楼梯……清爽的空间仿佛微风迎面吹来,海哥倒好茶,说先休息会,可是我的眼睛早已开始旅行了。

坐在沙发上,抬眼望去,木楼梯宛如一个“空中走廊”,连通两侧,流动感和趣味性油然而生,我迫不及待得要上楼去看看。

二楼的入口贴了防撞条。

楼上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一张大桌子在中央,上面放着笔墨纸砚,旁边的画架上夹着未完成的画,临窗的地方是办公桌,看来这是个“艺术之家”。

二楼外面是露台,转过身来,再顺着木廊可以走到对面的”阅读区”,这种悬空读书的感受大约只有在网红书店里才能找到。据海哥介绍,他们原来的家,面积相对小,孩子要练字,就把大餐桌占用了,他在阳台上办公,但妻子也需要这个空间画画,彼此挤在一起很局促,所以设计新家时,他将一楼作为生活区,二楼作为家庭成员的“工作区”,练字的练字,画画的画画,加班的加班,大家各得其所。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最初,二楼是三个独立的空间,但是我的想法不是每个人被分割在不同的房间内,而是要彼此陪伴,能看见对方,所以就拆了墙,打开了与客厅挑空层相接的墙体,改变了楼梯的入口,原来的楼梯底口用木板封闭,这样整个二层就成为开放、统一的平层。”

两块木梁中夹一块T字型钢板

“楼梯,承上启下,自然是设计的焦点:我选择了斜直的简单形式,实木榫接,用方木斜梁支撑,我没有采用‘楼梯两侧担两块木梁’的通常做法,是将两块斜梁放在一起,在中间夹一块T字钢板,用锚栓固定,再用两块木条盖住两侧因锚栓打出的洞口,这样楼梯不会显笨重,而是俊秀轻巧。二楼楼梯口的踏步再延展出L型通道,使空间看起来舒展灵动。”

听完了海哥的讲解,赞叹的同时,我说:“这个楼梯是你的发明,可以申请专利!”“呵呵,没想过,但做楼梯的确是一个边设计、边琢磨的过程,我先画好图,再和木工商量,然后再测量,最后才是厂家下料,中间难免有误差,但是木头可以自由切割,这是我喜欢木头的一个原因。”

顺着楼梯下来,我开始了一楼的“参观之旅”:步入走廊,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手工感,棱角圆润的水刷石墙面摸上去是“扎扎的舒服”;光洁的水磨石地面,经过两拨师傅的三次整修,杜绝了裂缝;柜子、餐桌、房门无一不是手工制作。

走进卧室,我第一眼就看到床板下的卯榫,这张床是将两块木板拼起来,底部再用木梁支撑,简单方便还不留卫生死角。不过,在这个空间内,设计重点不是床,而是“暖暖的灰”。

海哥认为,灰色是承载阳光最好的颜色,所以整个房间的主色调是“灰”。卧室是他进行的特别“实验”:墙面是“暖灰”,门是“中灰”,地面和窗框是“浅灰”和“深灰”,给床板刷的也是白色木蜡油,以把黄色压在下面,让木板透出一种淡淡的灰。

的确,置身在这样一个专业度很高的“灰色空间”内,我的感觉是暖暖的,温温的,仿佛看到了蒙娜丽莎的微笑。

卧室的隔壁是卫生间,门口有个高高的门槛,好似旧时的深宅大院。跨过这道门槛,里面也是一个灰色的世界,马桶上方做了两排木格挡,上面放满了书。

参观完一楼,我们上楼来到露台,这时,海哥家的“掌柜”涛姐回来了,我们三人喝着茶,吃着水果聊了起来。“当初栅栏是全封闭的,可是‘业主’(海哥这样称呼涛姐)要求,要在栅栏上开个洞,我说开洞干嘛,她说要看到外面,后来我觉得她是对的,坐在窗孔的旁边,即使外面的风景是钢筋水泥,也会觉得通透舒服。”

“这个大桌台下面是全楼的排风口,有时会闻到炒菜的味道,曾想把它包起来,像烟囱一样把味道排出去,但这样太破坏画面,好在大家都不介意,才在排风口上做出了这样一个桌台,没想到,成了全家人最喜欢的地方,朋友们来了也经常在此聚会。”

露台上种满了花草瓜果,有海棠、枣树、无花果、薰衣草、桃子、西红柿、葡萄……还有一株红枫夹在两块木栅栏之间,迎风招展。海哥说,让木栅栏一前一后,形成一个景深,会让心里有了层次感,就像平静的湖面泛起涟漪。大概优秀的设计师都是这样,总能够在平淡的地方创造出趣味和神奇,当我把这个观点讲出来时,涛姐笑着说,他们家最大的“神奇”要算那个洞啦。

哪个洞?依着他们俩的指向,我“寻觅”了半天,终于在雨棚的边缘处找到一个硬币大小的洞。海哥说:“之前,雨棚的位置比较高,但是因为下雨,积水把雨棚压得越来越低,原本想着把雨棚拉上去,可是我一直没有行动,直到有一天在雨棚的边缘戳了一个洞,结果雨水顺流而下,不仅缓解了雨棚的压力,更形成一道水景。”

听完了介绍,我不禁为这个“司马光砸缸”的智慧大笑了起来。海哥说,他将戳洞的生活体验运用到了最新的一个设计项目中,这种顺势而为的设计灵感,就是环境带给他的改变。“呆在露台上,看着植物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能真切地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力,有时看到几坨鸟屎或是发现无花果又被哪位‘不速之客’吃了,心里觉得还挺高兴的。”

“陈海变化挺大的,过去他不做‘浪费时间’的事情,一个方案想不出来,可以一直‘执着’下去,茶饭不思,现在懂得放松了。”涛姐说完,海哥补充说,以前是绷着的,现在与自己逐渐和解了,结果发现,之前的问题和纠结放下了之后,再去面对反而都有了新解。

“家,是内心世界表达出的形态,承载我们的需求,反过来,这种形式又在滋养和反哺我们,不断明晰着我们的精神,这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

雨棚下放着一个躺椅,我躺上去看着蓝天白云,真感到惬意无比,不过时间告诉我,已经聊了太久,该到告辞的时候了。回到一楼, 我又细细品了品光润的墙面、地面、纯手工的橱柜和涛姐的油画《鱼市》。

临走时在一楼的窗边给“拖把之家”照了一张照片:拖把不仅有自己的小屋,还有门和灯,用海哥的话说,要让它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回去之后,一想起海哥的家,脑海里总浮现出日本建筑师林昌二的一句名言:设计住宅的人如果对生活的细节毫无兴趣,那就没有任何乐趣可言。住宅的乐趣,正在于以温暖的情怀处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个住宅,就是一个世界。

最后再说一句,由于海哥的家在顶层,他加厚了房屋顶面的保温材料,更换了所有的外立面窗户,家中并不安装空调,只有两个吊扇。他说,夏天出出汗挺好的。嗯,我也觉得挺好的。

剖面图(陈海手绘):

海哥的家

所在地:陕西西安

家庭成员:三口之家

建筑面积:198平米

设计师:陈海

设计机构:本末设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