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办公技巧图解心得体会(一篇文章,给刚入职场的产品经理提3点心得)
- 办公技巧
- 2023-09-09 13:27:57
- 0
在刚刚步入互联网行业时,难免会有些茫然,缺少方向,时常会想着这是我想要的吗?本文作者就此问题从我想做、我能做、我该做三个方面做了解答,给正在求职的或者刚接触这个行业的产品经理提了一些建议。
之前一段时间一直在面试新人,其中不缺少很多有能力和充满干劲的小伙伴。但是总好像缺点方向。
这让我仿佛看到了刚刚步入互联网行业的自己。当时跟个愣头青一样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步入这个行业,也不知道步入这个行业该怎么做。反观来看,之前的经历都是正确的。我从事过的行业很多。我是中专毕业,对互联网现在的学历要求来说,是很难找到一个高薪和理想的工作。但是傻人有傻福,直到遇到个不断压榨自己的老板。不断的拼命让自己学会成长。
但这毕竟是个小概率事件,茫茫职场,成千上万家公司不靠谱的也不在少数,在这种公司里面,不要过多的浪费自己的时间,而是让自己充实起来,对行业知根知底,才是我们的能力。
所以我很喜欢一句话,当你离开你这家公司的时候,能带走的只是一个收纳盒,收纳盒公司提供,连纸也是公司的。什么东西能属于自己呢?真正属于自己的还是能力的提升,格局和思维的进步。
所以在这里,想给正在求职的或者刚接触这个行业的产品经理,唠叨一些我的建议。
有些人的想法是:我想找份固定且有上升空间的工作。有些人的想法是:我想做运营,我不了解但是我都可以学,我学习力很强。
OK 是对的,至少态度是不错的。
但是在这之前,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去思考:这是你想要的吗?
你可能会说,我对专业不感兴趣而且学的也一般,那其他岗位呢,写代码我不会,做产品没经验,人事行政压根没接触过,那我还能干啥呢?当然是找个自己能做的工作先嘛。
话虽没错,但思考维度过于单一。
当你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很可能会失去激情,结果就是:
要么成了执行工具人,觉得工资不差工作不累就做着吧;(这是很多人的做法)要么跳槽换工作,浪费几个月时间后可能又觉得不合适。(这是很多人的做法)
那么对于有以上情况或即将可能发生以上情况的朋友们,我建议从“我想做——我能做——我该做”的模型去重新思考。
一、“我想做”
有些人会说,我现在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是不知道怎么做。或者我也没什么特别感兴趣的。
有这种情况别慌张,试着按照以下逻辑梳理:从小到达的参加过的比赛和活动,校外志愿者、兼职、实习,工作经历…
你所有的经历都可以写在本子上,回顾每次经历你都有哪些感受,哪些是你颇有热情的,哪些是你没什么兴趣的,就可以大致搜寻到你适合与不适合的方向。
拿我自己打个样吧,过去的经历和感受如下:
1. 经历:平面设计,UI设计、摄影拍摄
感受:创造令他人满意的作品,让我很有价值感。
2. 经历:电商运营、新媒体运营
感受:接触到很多平台、能拓展眼界让我有动力;
3. 经历:产品培训讲师
感受:上台虽紧张,但享受目光聚焦的感觉。
4. 经历:医疗公司创始人
感受:喜欢准确挖掘到客户需求的感觉,能接触很多行业大咖 喜欢和各种不同层次的人打交道。
5. 经历:带产品徒弟
感受:耐心地教授重复知识让我有点倦怠,我更希望有新东西不断出现;但是不想一直讲话。
综上所述,我的经历感受可以概括为:
(1)我比较有感觉的:
创造任何事物的过程和好结果,让我有价值感解决他人问题、帮助他人成长,让我有成就感被聚焦、被认可、赋能于他人,让我有存在感
(2)我不太感兴趣的:
重复性质、需要耐心的事情缺少新事物产生的过程需要频繁主动沟通的
梳理完经历,你已经有了兴趣方向,下一步是岗位方向。
其他行业我不了解,就拿互联网举例吧,普通人初入职场一般有这几个岗位方向:开发、测试、设计、运营、产品、项目、市场、行政、财务、法务、人事等等。
我说的都是岗位大方向,每个方向都有好多细分和特点,这里就不展开介绍了,不过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些了解岗位的渠道:
招聘APP上先看分类,感兴趣的细类再点进去看几个公司发布的岗位介绍;哔站和知乎等平台上都有很多详细介绍;问过来人,他或许还可以从你自身情况出发给点建议。
找岗位方向时,先不用太在意你现在能做什么,关注你想做什么。
为什么这么说?
初入职场,普通人都没有多少工作经验,大部分岗位(请忽略要求高学历、专业性强的岗位)你只要感兴趣,学习一段时间后,入职初级岗基本OK,无非是学习成本问题(时间 精力 金钱)。
两个方向都梳理清楚后做匹配筛选,初步定位到你的意向岗位。
二、“我可做”
“人生就是不同经历的故事和不同体验的过程的总和。”
过去如何,都是过去,至少已经塑造了现在的你。现在的你,对自身的一个归纳总结,当下这个时代,只需要关注你现在能做什么。
可以提供几点思路:
了解自己的爱好,是喜欢动脑,还是喜欢动手,总结自己能力优缺点。(写下来)看下自己的技能:记下来,ppT,word等其他软件自己是否会?那么你喜欢的职业必备软件你需要多久能学会?并且评估下时间。我周边是否有我感兴趣职业的朋友,或者同学。(评估自己的资源,不会可以马上请教)
总结:就是掂量现在的自己,有几斤几两。诚实的面对自己,对当下的自己做个清晰的复盘。
三、“我能做”
这一步,是从客观角度去看前景趋势,其中包括行业、公司、团队。(和产品经理的竞品分析是有些相似的)
1. 行业
有些大佬或很多文章给许会建议: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等方向。
这些行业前景是很好,但似乎离现在的你有些遥远。这些行业没有一定的经验和功底你很难深入进去。花费的周期也是蛮久的。
个人提供一些行业方向去靠近,若有能力和机会去接触这些行业知识,就深耕下去。
如果没有机会接触,那也要选择一个朝阳行业,比如教育、宠物、文娱、等等。
2. 公司
一是可以从官网了解公司产品和业务,你是否感兴趣,可以的话也下载体验下产品。
二是面试,可以大致了解公司接下来的发展方向,你可能会承担的角色等,当然面试官所说可能会带些水分,自行斟酌。
公司与行业一样有朝夕之分,不同之处在于仅凭面试和官网,只能粗略地判断公司情况。
3. 团队
团队是最真实可见的,因为到公司面试时你就能看到你的同事和领导的工作状态,氛围如何,有没有可发展对象。(还是要为自己这辈子的感情问题考虑下的,当然除了个别人啊)
通常来说,面试官会是工作过程中接触较多的人,可以通过面试了解他大致性格和工作习惯。
我面试最后提问,倾向于多问一句:你对我们公司(或者团队),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或印象深刻的事)
更真实地了解团队氛围如何。
面试结束后,我会问一句:如果我有幸入职,我的办公区域会在哪儿?
看看周边同事真实的工作状态如何。
四、总结一下
现在的“我想做”和“我能做”,是你过去的经历和体验,塑造了你现在的兴趣和能力。
而将来的“我该做”,是从客观来看将来需要具备什么能力、踏入哪条赛道,才能跑得更快,需要你现在思考。
而将来的“我能做”和“我想做”,会与现在的“我该做”交汇找到平衡点,所以你百分之百不会完全成为你现在期望的样子,而是在过程中不断修正,按实际情况塑造将来的“我能做”和“我想做”。
这么说的目的是,希望当大家发现自己没有按既定轨迹前进时,不用焦虑,因为这是必然会发生的将来式事实,甚至在偏航过程中你才会更明确自己的方向。
所以当你理解这一点后,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在遇到困惑的当下,再次修正轨迹,重新上路。上篇文章有人说,我制造焦虑。其实恰恰相反。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以便在后面在这个大的环境里面,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祝:正在努力路上奔波各位,早日成长活成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与君共勉!
本文由 @奋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文由 京廊文化根据互联网搜索查询后整理发布,旨在分享有价值的内容,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不参与任何商业性质行为,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部分文章如未署名作者来源请联系我们及时备注,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链接: /bangong/33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