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技巧 > 正文

地质勘查办公室画图技巧(厉害了!地质人画图的十重境界!)

  • 叁碗诸角 叁碗诸角
  • 办公技巧
  • 2023-09-10 08:39:42
  • 0

1

陨石撞击

地球曾经历过周期性的突发灾难性事件,

部分是因为大型小行星和彗星撞击造成。

数个撞击事件可能是造成剧烈气候变化的原因,

并造成大量生物灭绝。

2

岩溶地貌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

常见地形有溶沟,落水洞,石柱,石柱,石笋,

溶洞,暗河等。

我国的岩溶地貌分布区域较广,如云南、广西等地。

3

层状火山

层状火山(Stratovolcano,又称为成层火山)

其外观多为优美、对称的锥形。

它们是由无数熔岩流不断堆积形成的。

此种火山的熔岩黏滞性较高,通常为安山岩质。

日本的富士山、台湾的七星山等著名火山都属此类。

4

河流模型

融化的冰川供给水源,

形成了上游的V形河谷,瀑布,

中下游的曲流河,牛轭湖,洪泛平原,

河口的网状河和三角洲。

5

地震破坏模型

6

地球结构

地球拥有一层富含硅的地壳,

一层熔融状的地幔,

一层液体的外核和一个固体的内核。

其中地幔分为上、下地幔,其分界面为雷波蒂面。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面

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面。

7

冰川生长模型

冰雪积累高峰期,冰川沿着山谷向下流动。

冰雪的积累体积超过消融体积时,

冰川会向前移动,平衡线也会向前移动。

常见的冰川堆积地貌有

各种冰碛物(中碛、侧碛、终碛、尾碛等),

鼓丘,蛇形丘等。

8

冰川消融模型

与生长过程相反,当积累量小于消融量时,

冰川会向后移动,平衡线向后移动。

许多冰川底部的侵蚀地貌会因此显现。

常见的侵蚀地貌有

冰斗(冰斗湖)、刃脊、角峰、

冰川谷(U形谷)。

9

冰川流动模型

10

板块构造

11

地下水循环模型

地下水循环主要有三种形式:

垂直循环——

潜水含水层受大气降水或地表水入渗补给及蒸发排泄。

水平循环——

含水层中地下水以接受侧向补给为主,

经过横向径流至排泄区,

以泉或其他形式溢出。

混合循环——

垂直循环和水平循环两者兼有之的含水层。

12

地表水分平衡系统

水循环包含的一些过程:

降水、植物截留、溶雪、径流、渗透、

蒸发、升华、移流、凝结等。

13

核废料掩埋模型

现在人类为了制造核武器制造的副产品,

经过地质演变被埋藏至2150英尺的深度。

对后来居住在此地的人们来讲,

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

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14

沉积作用模型

沉积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成岩作用。

源岩区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而被破碎,

经过侵蚀作用,大块岩石变小,

小块岩石被移动,

沉积物经过搬运,到达合适的场所后,

堆积下来,最后经成岩作用,

从沉积物变成沉积岩。

15

页岩气开采模型

马塞勒斯页岩。

16

落水洞的形成模型

在开始阶段,是以沿垂直裂隙溶蚀为主。

当孔洞扩大以后,下大雨时,

地表大量流水集中落水洞,冲到地下河。

洪水携带着大量的泥沙石砾,往下倾泻,

对洞壁四周进行磨蚀,使落水洞迅速扩大。

有时岩体崩塌,也可使落水洞扩大。

17

岩石循环模型

三大岩的简易循环模型,

此循环过程本身是复杂多变,循环往复的。

18

基伍湖盆地的地质构造模型

基伍湖是中部非洲最高的湖泊,

处于东非大裂谷中,艾伯丁裂谷的西部。

其地下有较活跃的火山活动。

会有湖泊喷发现象周期性的发生。

19

滑坡结构模型

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

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

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

在重力作用下,

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

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

20

滑坡模型

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

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

还有其他的组成要素:

滑坡壁、滑动面、滑动带、滑坡舌、

滑坡台阶、滑坡鼓丘、滑坡裂缝。

21

水流中沉积颗粒搬运模型

22

水流搬运作用

推移

类似于蠕移,水流作用使得砂粒沿着

沟底或者河床滑动活着滚动。

跃移

一定大小的砂粒在水流作用下跳跃前进。

悬移

水流中的细粒物质成悬浮状态随水流运动。

搬运能力取决于流速。

23

含水层模型

24

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的影响

25

火星地下水预测模型

26

河道演变模型

显示了河流上游、中游、下游各部位的河道形态变化。

27

河流阶地的演变模型

28

山谷水循环模型

29

河流控制的水循环模型

30

岩溶地貌

31

各种岩浆侵入类型

岩浆的侵入形式有

岩基、岩盖、岩柱、岩墙、岩脉等。

32

各种沉积环境

33

干燥环境下的碎屑岩沉积模型

34

潮湿环境下的碎屑岩沉积模型

35

海底沥青火山模型

36

页岩气勘探开发模型

37

直井水力压裂及深度模型

深度比例尺以帝国大厦坐标尺。

38

水平井水力压裂及深度模型

39

水力压裂

水力压裂的原理是

将高能量加压压裂液注入

一个可以产生很多新裂隙的储层中。

此技术可以提高碳氢化合物的萃取率和最终采收率。

40

页岩气开采

1947年人类第一次使用水力压裂技术

现代水力压裂技术,

与1998年首次在德克萨斯州的巴涅特页岩使用,

使提取页岩气更加经济。

水力压裂已经成为开采页岩气的主要技术手段。

41

压裂细节展示

42

压裂的工艺流程

1、钻进,2、仪器确认目的压裂层

3、套管支撑,4、射孔器射孔

5、压裂,6、造缝,7、天然气释放

8、天然气采取

43

地下水补给交换模型

44

高度脆弱的含水层模型

45

土地利用对水文循环的影响

46

北大西洋沿海平原的水文循环模型

47

网球场的地下铺设模型

48

盘古大陆模型

通过计算机模拟现在的国家

拼合呈盘古大陆的模型。

距今约3亿年。

(仅供参考)

49

斜坡控制的碳动力学模型

50

碳循环模型

图片整理自网络

文字:小桔

版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