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外阳光拍摄技巧有哪些(你的风度决定你的高度,几个例子教你如何培养和展现自己的风度)
- 办公技巧
- 2023-09-10 12:26:50
- 0
19世纪法国作家司汤达说:“做一个杰出的人,光有一个合乎逻辑的头脑是不够的,还要有一种强烈的气质。”这种气质是“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还有悦人和迷人的神秘魅力。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地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相信很多人在看完这个解释之后,已经被这种气质的“魅力”所征服了。
以德报怨,是风度的体现
伟大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也就是说,宽容在我们的为人处世中是极其重要的,就像血液供养我们的身体一样,它供养着我们的灵魂。如果缺失了宽容之心,我们的灵魂就会脱离本真。
一列火车正开往费城:有一个妇女在中途上了车。她找了一节空荡荡的车厢:并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这时:坐在她对面的男人旁若无人地点燃了一支香烟:并深深地吸了几口。妇女一闻到烟味就憋得慌,于是她故意把头扭向窗外:并咳嗽了几声:想以此提醒男人别再吸烟。可是,对面的男人对此毫无知觉,因为他压根就没有注意到她的举动。这下,妇女不再客气了,她大声对那个男人说:“先生,你是不是第一次乘坐本次列车?你可能不知道吧,这列火车有一间专门的吸烟室:在车厢里是不允许抽烟的。”男人听了妇女的话后,愣了愣,然后对她抱歉地笑笑,顺手将手里的香烟掐灭:丢到了车窗外。
不一会儿,妇女见几个穿制服的男人走进了她的车厢。他们径直走到她面前,说:“这位女士,很抱歉,你走错车厢了,这是格兰特将军的私人车厢,请你马上离开。”这些人的话把妇女吓得不轻,天哪,坐在她对面的男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格兰特将军,顿时,她感到全身直冒冷汗。但格兰特将军却一点儿也没有怪罪她的意思,而是微笑着对自己的下属说:“无妨,就让她坐这儿吧。”
格兰特将军的宽容让妇女肃然起敬,而他的仁德也被世人争相传颂。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博大的胸襟,他征服了自己手下的士兵,使他们打赢了很多胜仗。而他自己,最终成了受人敬仰的美国总统。
格兰特将军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他人宽容,也会赢得别人的宽容甚至尊重。多一分宽容,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就多一分感动;多一分宽容,就多一次让别人重新看待你的机会。所以,不要吝啬自己的宽容,不要挑剔别人的过错,做一个豁达的人,这将对你的人生有益无害。
犹太经典著作《塔木德》中有这样一句话:“即使一个非常宽容的人,也很难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恶意诽谤和致命的伤害。但唯有以德报怨,忍耐坚持下去,才能赢得一个充满温馨的世界。” 如果你正在对某人心存怨恨,这对你来说是很危险的,因为你将因此而遭受痛苦。我们先要好好思考一下,究竟值不值得如此仇恨一个人,很多事情想开了也就了然了。不要斤斤计较于他人对你犯下的错误,无论这个错误让你感到多么不快,你都要宽恕他,因为宽恕他人等于让自己获得快乐。
林肯在参选美国总统时:他的竞选对手斯坦顿曾使出一切恶劣手段在公众面前侮辱他、诋毁他,让他形象受损,丢尽脸,出尽丑。但是,即便如此,林肯最终还是胜出,当选为美国总统。正当大家都以为斯坦顿就此完蛋的时候,林肯却委任他为参谋总长组建内阁。林肯对斯坦顿的宽容,不仅感动和征服了斯坦顿,也受到了美国民众的赞赏。此后,在跟随林肯的岁月中,斯坦顿总是身先士卒:尽忠职守:以此报答林肯对他的宽容。
由此可见,宽容会让施与受的双方都从中获益,从经济学的概念上来讲,它会促成双方的共赢。宽容他人,就是对他人的一种理解和尊重,你的不计前嫌、以德报怨,会让他人看到你灵魂的闪光点,从而欣赏你、感激你;宽容他人,假以时日,会让人看出你的真心所在,从而自惭形秽,敬畏你。与其反唇相讥、打击报复、以牙还牙,不如一笑泯恩仇,这样岂不更是快意?对待任何人和事,不要往阴暗面去想,更不要走极端,一心向阳,自然也就做出阳光举动。所以,首先还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宽容,才能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哈佛人生箴言
哈佛教授杰西卡·斯特恩曾说过:“只有勇敢的...
提升亲和力,做可爱的有能力者
从互不相识的陌生,变得喜欢对方、和对方成为朋友,或者讨厌对方、和对方敌对,真的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呢?其实,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距离是影响人际关系亲疏的重要内容。
哈佛心理学家科斯博士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名男性同时和两位女性说话,一位坐在离他0.5米远的地方,另一位坐在离他2.4米远的地方。等谈话结束后,调查这名男性对谁的好感多一点。结果显示,男性们普遍认为自己对坐在0.5米远的那位女性更有好感。这种距离感在语言策略上也同样适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言行反映了其内心,言语、眼神等语言的传递都在向别人传达着某种信息,让别人读出你是否友善,是否愿意与人交谈。没有人愿意接近一个孤傲的人,因为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被拒绝的场面。因此,人们往往乐于去接近那些看起来比较容易亲近的人。
1860年,作为美国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林肯与当时国内的最大富翁之一道格拉斯展开了角逐。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道格拉斯的团队专门为他配置了一列超级豪华的竞选火车,沿路进行宣传与演讲。道格拉斯颇为得意地说:“我就是要让林肯这个乡巴佬闻闻我的贵族气味。”众所周知,林肯出身贫寒,因此很多共和党人都担心他的支持率会因此而降低。
对手咄咄逼人的气势并没有让林肯心生畏惧,反而让他信心大增。他迈上了朋友们为他准备的老式马车,游走于各地并发表着自己的竞选演说。面对他的支持者,林肯热情地说:“有人曾写信问我究竟有多少财产,我可以坦诚地告诉大家,我有一个妻子、三个儿子,他们都是无价之宝。此外,为了工作,我还租了一间办公室,里面有一张办公桌、三把椅子,墙角处还有一个大书架,书架上的书值得每一个人去细细阅读。我本人不仅贫穷,而且毫无富相,我的脸很长,这让我不用担心将来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你们!”
正是这一句“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你们”让广大草根阶层的选民被深深打动。他们对林肯产生了“自己人”的感觉,并毫不犹豫地站到了林肯的阵营。在后来的选举中,林肯成功获胜,并顺利地当选美国总统。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地方或相似之处,而对他人产生亲切感,从而建立起友好的关系。这便是心理学上的“自己人效应”。在日常交往中,如果将这种效应运用得当,能够使你的人脉圈得到更深入的扩展。
人们在潜意识里会把那些看起来较易接近的人当成自己人,认为可以与之进行轻松交谈,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自己人”之间的交往效果往往会更为明显,交往双方之间的相互影响往往也会更大。因此,要想使自己的热情能够得到对方的正面评价,就应该在交往或服务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亲和力,从而使双方都处于“自己人”的情境中,让别人产生亲近感。
著名的希尔顿大酒店有一条规定,要求酒店里的每一个管理人员,每一个服务人员,甚至每一个保安,工作时都必须露出最灿烂的笑容。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内部人员的交流合作,更能够让客户体会到最热忱的服务。一个冷若冰霜的职员不仅会吓跑客户,而且也会阻碍同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影响员工之间的关系。
古人有语为曲高和寡,本来是说调子高了难以和了。在人际交往中这就是一个大忌,你高高在上俯视众生,那么大家都会远远地看着你而不会真正地与你谈心。只有深入人心,大家觉得你可亲了,你才算成功了。
你要通过发掘自己与周围人的共同之处来提升亲和力。共同之处可以是血缘、姻缘、地缘、学缘、业缘关系,可以是志向、兴趣、爱好、利益,也可以是彼此共处于同一团体或同一组织。而这些共同之处则需要你用亲切的语言去整合,从而建立彼此融洽的关系。
哈佛人生箴言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认为,人缘好的人,他们在言谈当中有意或无意中利用了心理学上的“亲和效应”,其中关键点是:挖掘共同点,成为自己人。在人际交往和认知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种倾向,即对于自己较为亲近的对象,会更加乐于接近。
坦诚才会相知,扩大开放区域
大多数人都认为“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较为安全,更有甚者,连这“三分话”也不说真话。其实,令人烦恼的关系往往就是一种彼此不讲真话的关系,当然不是出于爱心或保守机密而不讲真话。这样的关系就像未加润滑油的接触点似的“吱吱嘎嘎”地摩擦起来,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晦涩、冷漠。
不坦诚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虚伪,二是拘谨。很多人说话心口不一、虚情假意,却以为自己很精明,殊不知,长期生活在虚伪之中,必然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和友爱。拘谨的缺点虽然不像虚伪的恶习那样令人厌烦,但也同样阻碍人际交流、心灵沟通。
坦诚直率是一种豁达的胸怀,一种开放的心态,一种自信的意识和良好自然状态的表现。真正的坦诚不仅要清除虚伪、矫情、嫉妒与猜疑的污垢,而且要涤荡虚荣心、怯懦、好面子等尘埃。
一对年轻人经人介绍相亲,并约定在湖畔见面。姑娘一见到小伙子,便有些失望,因为小伙子1.7米的个头,皮肤略黑而且穿着朴素。姑娘不由地叹了口气,感觉身边凉风阵阵。她曾在心中无数次勾勒出梦想的“白马王子”那高大英俊、潇洒文雅的形象,姑娘觉得自己相貌出众、多才多艺,然而眼前的男子实在配不上自己。
小伙子明显感觉到了姑娘的冷淡,但他并不尴尬,也不自卑,始终面带微笑,一开口便是温和的话语。姑娘发觉小伙子并不是那么令人厌恶,反倒觉得他其貌不扬给自己带来一种安全感。于是,两人的话也渐渐多了起来。
说着说着,姑娘突然问道:“你是第一次谈恋爱吗?”
小伙子回答说:“已经谈过一次,后来我被甩了。不过,我的脑海中还经常有她的影子。”
听到这话,姑娘好像被人愚弄了一样,自尊心也受到了伤害,于是不辞而别。第二天,她收到了小伙子托人捎来的一束花,中间夹着一封信:“你对我不满意,我能理解。我可以用谎言来欺骗你,可能会暂时得到你的心,但我认为,真诚的爱是容不得玷污的……”这坦诚真挚的话语如潺潺流水,滋润着姑娘的心,她被打动了。这场风波过后,彼此加深了理解,沟通了心灵,他们终于相恋了。
坦诚才能相知,如果小伙子不实话实说,绝口不提第一次恋爱的事情,又怎么能给人以真实可靠的印象呢?坦诚会暴露某种缺点,但也容易获得对方的理解。不论是内向还是外向的人,都渴望了解别人和被人了解。只有坦诚相待,扩大开放区域,才能增进彼此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加深相互的理解,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约瑟夫·勒夫勒认为,人际交往的成败,是否能够有效沟通,主要取决于各自的自我坦露程度,也就是要看各自能否敞开心灵的窗户。在心理上,每个人都存在着自己了解、别人也可以了解的“开放区域”,同时也存在别人已经了解而自己尚未了解的“盲目区域”,还存在着从未向别人透露过的“秘密区域”以及自己与别人都不了解的“未知区域”。
在正常的情况下,而不是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要进行有效的交往,就需要尽可能扩大自我的开放区域,而缩小盲目、秘密和未知的3种区域。扩大开放区域,乐于自我坦露,也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表达和交流的艺术。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对别人的开放程度有多大,别人也会有相应的开放。你想了解别人,最好先自我坦露,让别人了解自己,这样就能得到良性的反馈和对方的好感。
哈佛人生箴言
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一直主张师生的关系是双方“平起平坐”,彼此坦诚相待。其实,师生关系就是朋友关系的扩展。正如哈佛大学的校训所说:“让你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重要的是,与真理为友。”与真理为友,是哈佛人的最明智之举,让真理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扩大了师生之间的开放区域,使彼此的交往更加坦诚。
自我开放,自由主动地交际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认为,人都有“惰性”和“怯性”,人们总是习惯于固有的生活圈和交际圈,不会积极地去寻求一些改变,很少有人会主动去结交新朋友,即便有意结交他人,也会存在心理障碍。不过,事实上大部分东西都要靠自己去努力争取,朋友也是一样。想要交到朋友,就必须积极主动,如果遇到一个同样内向拘谨的人,双方都不好意思开口,想要成为朋友就难上加难了。
哈佛大学有一个爱好文学的青年在第一次约会时写道:一位热心的同学给我介绍了一个姑娘,可是当我满怀希望赴约时,却看见一个身材矮胖、皮肤黝黑的姑娘向我走来。当时,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出于礼貌,我准备与她稍作周旋便婉言辞别。
我默默地与她并肩走着,心里斟酌着婉拒的词句,耳畔却传来一阵银铃般的声音。姑娘自报姓名,几个充满柔情的音符让我眼前一亮。接下来,她又向我谈起对我的了解。她多次在某报副刊上读到了我的文章,听到这话,我心里不免有些得意。我知道她是学工科的,想不到她对文学也有很大的兴趣,而且说得头头是道。初次见面,言语中客气的成分较多,但我心头还是一热,这不正是与我志同道合的朋友吗?我悄悄地瞄了她一眼,胖乎乎的圆脸黑里透红,一双小眼睛眯成了两弯细细的月牙,头发有点发黄,但整齐地烫成了一道飞泻的波浪。我渐渐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谈了很多,谈得十分投机……
试想,这位姑娘如果不是选择了小伙子感兴趣的文学话题,而且谈得头头是道,那么小伙子肯定早就婉言辞别了。姑娘虽然自身条件稍差了点,但她懂得主动交友的重要性,创造机会与人结识,为自己赢得了很多好感。
主动交友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朋友不是等待而来的,一味地等待反而会错失交友的机会。其二,主动交友有利于友情的稳固,因为自己争取而来的东西,往往会懂得珍惜。 俗话说“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要想交到知己,就要创造机会与其结识,同时还要把握一定的技巧。你可以主动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性格脾气等,掌握相关的信息,一旦了解了对方喜欢什么,就能够投其所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有着共同话题的两个人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比如,对方喜欢下棋,你可以寻找与棋相关的话题;如果对方是个球迷,你则可以从球赛入手;对方热衷于垂钓,你们可以彼此探讨一下钓鱼的心得。了解了对方的爱好就等于敲开了对方的心扉,有共同话题的人,交流起来更加方便,也更容易发展成为朋友。
西班牙伟大的画家毕加索有一次去理发店理发,当时天气特别冷,而且还下着雨,毕加索走进理发店时,冷得直打哆嗦,这时一个叫阿里亚斯的年轻理发师认出了这位大名鼎鼎的画家,于是走上前来关切地说:“哦!先生,您穿得这么少可不行,天太冷了,会生病的,如果不嫌弃的话,不妨先披上我的衣服。” 对于理发师的关切,毕加索十分感动,就和对方攀谈起来。后来毕加索每次都专门来这里理发,两人渐渐成为朋友。富裕的毕加索经常邀请阿里亚斯去家中做客,有时让阿里亚斯在画室里替自己理发,毕加索甚至送给对方一辆轿车用来代步。 两人相差28岁,但友谊日渐深厚,阿里亚斯甚至把毕加索当成“第二父亲”,他总是时刻维护自己的好朋友,不允许任何人污蔑和攻击毕加索。毕加索死后留给阿里亚斯50幅画,不过阿里亚斯全部捐献给了博物馆。 阿里亚斯因为一句主动的关怀而结交了世界闻名的大画家,如果当时,他怯于和毕加索交流,想当然地认为大画家不可能会看上自己这样一个贫穷的理发师,那么他就不会成为毕加索的好朋友,更不会拥有这段闻名于世的珍贵友谊。
哈佛人生箴言
交友光有意愿还不行,除非你足够主动,否则将不会与他人产生任何交集。而你越主动,就越能占据主动权,成功的希望也就越大。广结人脉也是成就大事业的前提和基础。相对而言,有主动意识的人总是更能够把握机遇,甚至创造机遇与人结识,而被动的人则不可能有太多的人脉资源。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有两个放羊的小孩在一起放羊,结果把羊弄丢了。主人先问大一点的孩子,问他为什么把羊弄丢了。他说,因为自己看书入了迷,才导致羊走丢了。主人又问小一点的孩子,为什么把羊给弄丢了,他说,自己跑去山那边玩,便把放羊的事给忘了。
对于这两个孩子的失职,很多人都有相同的见解。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虽然是两个孩子把羊弄丢的,但是一个是为了读书,一个是为了贪玩,所以前者值得谅解,后者应该受到重罚。但是,如果从责任感的角度出发,虽然两个孩子误事的缘由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即他们都不专心于自己的本职工作。
美国心理学博士艾尔森曾对世界上100名杰出人士做了问卷调查,结果让他十分惊讶。其中有61名杰出人士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他们内心最喜欢做的,至少不是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在自己不喜欢的领域却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博士对此感到不解,他又走访了多位商界英才。当他走访纽约证券公司的金领丽人苏珊时,终于寻找到了满意的答案。
苏珊出生在中国台北的一个音乐世家,从小就受到了父母的良好教育。她非常喜欢音乐,渴望自己一生都能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但她后来却考进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尽管她不喜欢这个专业,但她还是刻苦学习,各科成绩都非常优异。毕业后,她被保送到麻省理工学院攻读MBA。后来,苏珊又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最终成为美国证券业界的风云人物。
接受访问时,苏珊依然心存遗憾地说:“老实说,至今为止,我仍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如果能够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艾尔森博士问道:“既然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你学得那么棒?既然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你又做得那么优秀?”苏珊回答说:“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不管喜欢不喜欢,那都是我必须面对的,都没有理由草草应付,都必须尽心尽力,尽职尽责,那不仅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有责任感可以创造奇迹。”
艾尔森在以后的走访中发现,许多没有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而取得成功的人士都与苏珊的想法大致相同,责任心创造了无数个奇迹。在现实世界中,有大约70%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走进自己并不十分喜欢的领域,从事并不十分理想的工作,但一时又无法更改。这时,任何的抱怨、消极、懈怠,都会成为前行路途中的障碍。所以只有把当前的工作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全身心地投入,才是正确与明智的选择。通过艾尔森对诸多杰出人士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只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即使在并非自己最喜欢的,或者是最理想的工作岗位上,也可以创造出非凡的奇迹。
人从一出生,就有了责任——活着的责任,这是对生命的忠诚。责任不是一种强加的义务,而是生命和生活对于人的基本要求。无论你有着怎样的地位,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都有无法推卸的责任。只有当你勇敢地担起你的责任,你的人生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说:“我们到这个世界上来是为了一个聪明和高尚的目的,必须好好地尽我们的责任。”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从来不会推卸自己的责任,因为那是懦夫的行为。采取欺骗手段来掩盖错误,逃避责罚,虽然可能获得短暂的成功,但当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时,你的形象就会一落千丈,再难翻身。所以,一个逃避和推卸责任的人,必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哈佛人生箴言
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说:“如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责任时代,人人都需要重视,对我们自己,我们的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有一份责任。我们会欣然接受这份责任,人生也正因此而充实。”不论何时,不论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还是对国家,责任感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负起责任的时候,我们才能找回做人的根本。
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德国心理学家陆钦斯在1957年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用两段文字材料描绘一个叫吉姆的学生。第一段将吉姆描绘成一个友好、外向、乐于交往、快乐的人,说“吉姆去买文具,与两个朋友一起边走边晒太阳。他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面等待店员招呼,一面与一个熟人谈话……”第二段文字则将吉姆描述成呆板、害羞和内向的人,说吉姆“放学后,独自一人离校,在阳光明媚的马路上,他走在背阴的一边……”
陆钦斯的研究发现:只看外向段描述的被试,绝大多数将吉姆看成了友好、外向的人;只看内向段描述的被试,绝大多数将吉姆看成了沉默、内向的人;而当两个段落放在一起呈现时,多数被试对于吉姆的印象只是根据先出现的第一段材料,无论将哪段材料放在前面都是如此,第二段材料所产生的影响很小。
这便是心理学中的“第一印象效应”了。通常而言,人们在评价某一个人的能力或品质时,常常依据主观的第一印象,或者依据别人某一方面的特点。比如,人们常常以一个人的地位和角色来评判这个人的能力。
当你与他人会面时的最初几秒或几分钟,对方便会迅速对你做出判定。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鲜明的、强烈的、过目难忘的,对方也最容易将你的“第一印象”存进他的大脑档案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对于你以后的所有行为,他都会和“第一印象”联系起来,或者将你的所有行为都套入其中。
虽然我们也知道仅凭一次见面就给对方下结论为时过早,第一印象并不完全可靠,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差错,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会下意识地跟着第一印象的感觉走。所以说,我们若想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别人的好感和认可,就应当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你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树立第一印象,如果你在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别人就会乐于与你进行第二次交往。相反,如果你在第一次交际中表现不佳或很差,往往很难挽回,除非你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所以,务必注意你第一次与人打交道时的“第一印象”。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一个哈佛大学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四处求职,但屡屡碰壁。一天,他来到了一家公司,对公司总经理说:“请问,贵公司需要一个采购人员吗?”
“对不起,不需要!”
“那需要一个销售人员吗?”
“对不起,我们已经招聘了合适的人员。”
“那么办公室行政人员、后勤人员呢?”
“对不起,我们现在没有任何的空缺。”
“哦,先生,那我想贵公司目前一定需要这个……”说着,他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公司额满,暂不雇新”。
总经理看着牌子,笑着对大学生说:“我想也许,公司的策划部门还需要你这样的小伙子。”这个机灵的大学生,通过一块简单的牌子表现出了自己的机智和幽默,给总经理留下了非常好的“第一印象”,引起了对方的兴趣和注意,从而在经济萧条期,获得了一份工作。
事实就是这样,无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在何种场合,只要有他人存在,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展示着自己的形象。好的形象能够为我们赢得更多的朋友,能够帮助我们取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而一个形象邋遢、自大失礼的人远比一个无能的人更加糟糕。
人们通常更愿意与衣着整洁、落落大方、举止优雅的人进行交往。所以,要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要注意服装及仪表。一个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人站在你的面前,一定会让你讨厌。同时,千万别忘了展示出谦卑的姿态和诚恳的微笑,这比你身上穿着的任何名牌服装都值钱得多。除此之外,你还要展示自己的绅士风度,凡事都做到谦恭有礼,言谈要得体,态度不卑不亢,要尽可能给人留下好印象。
哈佛人生箴言
哈佛大学名誉学员、科学家、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说:“一个人的行为举止、风度仪表是展现一个人外在魅力的主要方式之一。” 所以我们有必要表现出良好的个人形象,也有必要维护自身良好的形象,尤其在与人初次见面时,更要拿出自己的风度。让别人感受到我们独一无二的气质和谦逊礼貌的绅士风度,因为良好的第一印象就是你的名片。
以谦卑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一位哲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滴墨汁滴在清水里,这杯水立即变色,不能喝了;一滴墨汁融入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的大海。为什么?因为二者的肚量不一样。不熟的麦穗直直地向上挺着,成熟的麦穗则低着头。为什么?因为两者的分量不一样。”有人总认为自己很伟大,那只是局限在他自己的潜意识和小世界里。其实,人是无法脱离大环境的,离了他的圈子,他也许什么也不是。
美国有个黑人歌手曾经一直都生活在贫困之中,当他成名后,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他也一直表现得非常低调,根本不像其他明星一样招摇奢侈地生活。许多人都讽刺他一直以来没能摆脱穷困黑人生活的阴影,完全像个乡巴佬一样。他非常坦然地说:“我就是一个乡巴佬,而不是一个暴发户,正因为我是一个乡巴佬,我才走到了今天,今天我依然是那个乡巴佬,因为我还想走得更远。”
名望和地位并非总是成正比的,一个人能够受到别人的尊重,能够在别人心中树立威望和好的形象,往往不是因为他的能力有多强,他的地位有多高,也不是因为他有多么张扬的个性,而是与他的品德密切相关。我们习惯于高调地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习惯于以一种高姿态来定位自己,吸引别人关注的目光,但是形象反而每况愈下。
英国拳击手刘易斯是世界拳坛的名将,他曾连续击败了世界名将鲁道夫、莫瑟、莫里森等人,顺利登上了世界拳王的宝座,那是刘易斯一生之中的巅峰时期,几乎罕逢对手,风头自然是无人能及。2001年4月的南非卫冕赛上,刘易斯再度成为世人的焦点,而大家对他也寄予厚望,刘易斯本人对冠军也是志在必得。
但是比赛中,轻敌的刘易斯竟然出人意料地输给了名不见经传的拉赫曼,将拳王的称号让给了对手,爆出了当年拳坛最大的冷门。事实上就连拉赫曼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夺得冠军,但是高傲狂妄的他并不认为这只是侥幸,反而更加狂妄自大起来,在击败并取代刘易斯之后,拉赫曼张扬狂妄的本性暴露无遗,他经常在公共场合发表狂妄的言论,而且言语之中多是冒犯刘易斯的话,但刘易斯却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拉赫曼认为刘易斯只是一个喜欢夹着尾巴逃避的胆小鬼,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收手,反而通过电视向全世界发出了“刘易斯已老,我才是真正的拳王”的狂言,如此赤裸裸的挑衅彻底激怒了低调的刘易斯,他决心找拉赫曼复仇,此后他每天都在家中勤奋练拳,尽量提高自己的力量、拳速以及技巧,努力发挥出自己全部的潜能。
7个月后,刘易斯终于等到了复仇的机会,一开始拉赫曼对于这个昔日的手下败将十分轻视,处处显露出一副高姿态,但在比赛中,他才发现刘易斯的可怕。刘易斯一改先前低调的姿态,快速发动猛攻,拉赫曼一时难以招架,结果在第四个回合中被刘易斯用一记势大力沉的直拳直接击倒,拉赫曼挣扎着没能站起来,刘易斯就此重新夺回了金腰带。
在这苍茫宇宙间,哪怕你有三头六臂,也只是沧海一粟。如果你自认为形象高大,是一个伟大的存在,那么,世界没了你行不行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而且这样的人,全世界数都数不过来,所以还是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反之,如果你觉得自己渺小如尘埃,那么,在这世间,谁不是两只眼睛、一张嘴巴呢?只是大家扮演的角色不同,所呈现出来的形象有异而已。所以,人与人是平等的,上帝也是公平的。
哈佛人生箴言
哈佛大学的教授每次在结束一堂课的时候,都会谦卑地对学生说:“这只是我的愚见,你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思考。”一流学府的教授尚能如此,我们是否也同样需要呢?请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因为你只是一个小我,并不能代表整个世界。当你真正懂得“我”的小,世界的大,你才会在无尽的探索里奋发向上,不断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保持一点神秘感
哈佛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一起进行的研究报告称:“别让对方看出你到底有多喜欢她/他,这样会给你增加印象分,还能激起他们多了解你的欲望。”研究者表示,很多教人恋爱的书都建议不要太早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反而应该是若即若离,经研究证明,这些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我们沉迷在爱情中时,双方都需要保存自己的底牌,不要轻易就把它亮出来,这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爱情需要一点自私,很多时候,不顾一切地去奉献,只会将自己伤得更深。另外,爱情其实需要一点私密空间,需要一点神秘的特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鲜,把一切都告诉爱人并不是爱情的真正意义。
当然,不光是恋爱中,我们在生活中同样需要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不要将自己赤裸裸地展现在别人面前。当最后的面纱被轻易揭开后,生活往往就失去了吸引力,你也理所当然地失去了能够继续引人关注的能力和价值。当你明白无误地告知所有人:“这就是我全部的生活,这就是我全部的真相。”那么你也许还没发现更大的真相——你将要受到伤害。
科学家在对海洋进行科考的时候,发现经常有东西会成群结队地跳出水面,经过仔细的观察研究,他们发现了一种非常灵活且善于跳跃的小鱼,这种鱼具备出色的逃生能力,当遇到捕食者的时候,它们总是轻易就能跃出海面,因此科学家们预测,这种鱼一定能够轻易逃过捕食者的追杀。
但这只是科学家的推测而已,在之后的研究中他们惊讶地发现,这种鱼其实很容易就被捕猎者捕捉到,原因就在于它们太过敏感,一遇到危险就争相往水面上跳。结果捕猎者很快就掌握了这个规律,所以常常对这种鱼进行战术性的骚扰,小鱼果然上当了,只要一发现情况异样,就会本能地跳出海面,但是最终却无法克服重力的作用而下坠,而洞察先机的捕猎者早就在等候了,事实上,小鱼完全有时间在水中灵活自由地逃走。
我们常常像善于跳跃的小鱼一样,冲动而敏感,缺乏必要的判断力和忍耐力,在第一次交往中,便把自己的底牌亮给了对方。其实,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魅力。这样的人,永远都有出人意料的惊人之举,让别人越发觉得他高深莫测。具有这种魅力的人,一定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能够随时应付各种状况,绝不会出现江郎才尽的窘态。
人生就如同博彩,没有人会知道你手中的那张牌,除非你自己主动摊牌。做人不能太过冲动,也许你真的已经预感到危机的来临,也许你对自己的底牌充满信心,也许你太过希望能尽快地解决问题,但是生活真的需要一些理性的计算和思考,早走一步有时候就等于错走一步,照样会满盘皆输。
我们需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场合翻开手中的底牌,里面或许有着最精彩的内容,或许有着最振奋人心的力量。有人说它是最尖锐的矛,也有人说它是最结实的盾,然而底牌其实往往就是人生中一个最大的真相,也许也是唯一的真相,当我们过早地翻开它时,生活也就失去了悬念和意义,你甚至会成为别人任意把玩的对象。
每一个故事开始后,我们都无法预知它会以何种方式结束,我们也无法预知将来的每一步会发生什么,然而人生需要自己去把握,我们需要丈量好自己所走的每一步,走到哪就算到哪。关键的时候需要关键的手段,但是这一天没有到来时,切不可操之过急,因为生活需要在一种固定的节奏中循序渐进,这样才不至于出现混乱。
哈佛人生箴言
能让人一眼就看到的才干,不是真正的才干,真正的交际高手是那些表面看起来平平凡凡,而实际接触才发现他深不可测的人。越是让人看不透的人,就越是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让人越想进一步接触。人与人的交往建立在实际的接触之上,一个交往一两次便让人看透的人,一定称不上是个有魅力的人。相反,每次见面都给人不同的感觉,这样的人总是让人很想知道接下来他又有什么新的灵感,这种魅力就来自未知的神秘感。
本文由 京廊文化根据互联网搜索查询后整理发布,旨在分享有价值的内容,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不参与任何商业性质行为,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部分文章如未署名作者来源请联系我们及时备注,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链接: /bangong/34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