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技巧 > 正文

办公室主任被约谈回答技巧(长篇教育随笔《约谈》(第五章))

  • 叁碗诸角 叁碗诸角
  • 办公技巧
  • 2023-09-10 21:49:14
  • 0

小郭是我带过一年级部主任时候的2010级的一名女生的弟弟。姐弟俩都有高个子的基因,挺拔而健硕,而且长相都很好,属于女的漂亮男英俊,看看模样就让人喜欢的那种。自从得知小郭是我之前学生的弟弟之后,我便对他格外关注,常常在餐厅里遇见了,趁他向我礼貌性地问候的时候,跟他攀谈过几回。他生性腼腆,跟他的姐姐绝对不属于一个性格。他姐姐当年可是说话办事都很瓦碴子(胶东方言,做事嘁哩喀喳,有本事,相当于“不含糊”的意思),常常因为与同学打架,没少挨她班主任的训,但她并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绝对属于那种天不怕地不怕性格。

作为性格温和又爱笑的小郭,很讨我的喜爱,常常有些提手踮脚之类的琐事,我甚至直接点名让他来做。也曾在我的办公室里约谈过他,了解到他的学习成绩不是一般的不好,是相当差。我尽量鼓励他,也试图传授他好一些的学习方法,希望他能有所改观。但结果,还是没有任何起色。后来听说,他因为工作没做好,所担任的卫生委员都被他班主任给撤了,甚至再发展下去,恐怕连宿舍舍长也是不保。

是我约他的家长来学校面谈的,原因跟小李有些类似,也是私自带手机到学校被查,交由我来处理。约谈家长,我直接向小郭下了命令,但他还试图跟我讲条件,说如果他爸爸没时间,让奶奶来行不行。

“不行!”我一面上楼梯,一面回绝。他的担心而失望的表情掠过我的眼角。

小郭能主动提出这样的请求,我很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小郭的爸爸从未到过学校,从小郭的姐姐是我学生的时候起,无论家长会还是被老师约谈。而为此一直忙活不停的,只是小郭的奶奶。正因如此,我特别想跟小郭的爸爸做一次交谈。

小郭的家庭情况很特殊。

还在小郭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婚。妈妈改嫁去了石家庄,据说又接连生了两个孩子;爸爸则一直守在原地,与奶奶一起生活,拉扯着两个孩子,后来据说也再婚。小郭的姐姐是我2010级初三时候的学生,高个子,俊脸庞,但生性野蛮大胆,非但敢于同男生叫板,还时常把班主任惹得勃然大怒。为此,我也曾找她谈过话,一副蛮不在乎的神情。后来,据说她也去了石家庄。

上学期初,在一次全校学生家长会的与学生家长互动环节里,小郭的奶奶应邀发言。她曾当众侃侃而谈,对我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赞赏,甚至公然挑起大拇指,说我是好样的。我当然没有醉心于老人家的表扬,但从老人的言语中,我感受到了亲切。第一,时间匆匆,我已经不记得上次(因为小郭的姐姐学校惹事)与她交流时的情景,但她认真、果敢的表情,似乎确实印象很深;第二,她的言语里,提到了小郭的姐姐。

但从家校联合向学生施教效果大小的角度来说,最应该出现的是学生的父母而不是与学生隔了一代的爷爷、奶奶(小姜之所以问题不断且很难管,很大程度与此有关)。但据我所了解的情况,小郭是由奶奶从小拉扯大的,老人家非但承担了小郭的吃喝拉撒睡之类的生活琐事,还担负诸如学习、交往之类的教育的“大事件”,最了解小郭的情况也最有发言权。

结果,这次到校的依然是小郭的奶奶。

小郭的奶奶很健谈,操着浓重的东北口音,言语表达能力很强,真难为了她那么大的年龄,思维敏捷,思路清晰。

“孩子不听话,又给老师添麻烦了。”作为老人的开场白,她总是表述得很得体。

“没事,”我合上了电脑,往前面推了推,又顺手将凌乱的桌面简单收拾了一下,“成长时期,孩子出现点问题,再说难免——出了问题,只要教育得法,孩子是会改好的。”

“你对孩子最有耐心,孩子们也最服你!”

我心里暗笑老人的世故,但面色不改依旧很和缓地说道:“这次,您的孙子违反了学校纪律,他跟您说过吗?”

“说过,说你找我,我就来了……”

“说过是因为什么事吗?”

“没有……”

“他把手机带到学校来了,这是不允许的。”

“哦,”老人顿悟,依旧目光炯炯地盯着我,“这孩子不听话,说多少次也不听,一回家就玩手机。”

“说起来这事不大,无非是带了一部手机到学校,但也不小,因为此前我曾三令五申对此做过禁令,他竟然公然违抗,是不服从学校管理的表现。”

“是,是,老师说得对。违反了学校纪律,就应该受到惩罚,不能轻饶了他。”

“嗯,”我点点头,“不过呢,我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孩子怎样的惩罚,是想借此机会增进一些与家长的对话、交流,从而尽可能达到对他全方位施教的目的,头疼治头,脚疼医脚,会让对孩子的教育陷入被动,况且这也不是我的一贯风格。”

“是,是,理解!”

“所以啊,”我的脸上渐渐显出笑容,“这次,我特别叮嘱过他,让他叫他爸爸来。”

“不来,”小郭的奶奶说得很干脆,“孩子说了,他爸就是不来!”

“您的年龄毕竟大了,总让你为孩子的教育费心,实在有些不忍。再说,这教育孩子的事,作为爸爸总不能一直逃避,一直缺席。”

“哎呀,”小郭的奶奶私下里转了几下头,很严肃地说道,“我那儿子,说话少,遇事总往后面逶,实在顶不起来,真是愁人……”

“我知道您对小郭的教育很上心,付出得总是那么多,但孩子都长这么大了,作为爸爸应该实施干预了,总不能一直让您劳累辛苦啊。”我很想一语点破,正是因为她的过于干预,才让自己的儿子在涉及孩子教育上面畏首畏尾,终于形成思维定势,遇到去学校之类的事物,就把老人推出来,但我还是改了主意。

“您今年……”

“快七十了!”

“呵呵,时间真快,”我又笑道,“上次我们见面,该是七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因为他姐姐的事,您也来过学校。”

“是,不只来过一次。从那时候起,他爸就不管,全都是我的事。”

“管完了孙女管孙子,也确实够您老人家忙的。”

“现在您孙女的情况怎样?”我换了话题。

“挺好的,”老人立刻轻松起来,“跟她妈去了石家庄,结婚了,开了工厂还有一个大酒店,日子过得挺好。她妈又给他生了俩弟弟,都是她在照顾。”

“不错,”我说道,“前段时间,她加我QQ好友,还问我是不是记得她,我当然记得啊,她也说过自己的一些情况,挺好的。”

“这孩子可孝顺了,每次回来,大米、白面、鸡鸭鱼肉给我买一大堆,还给我买煤,让我使劲上炉子取暖。”

“确实有孝心,”我说,“她常回来看您吗?”

“嗯,每年都回来的。”小郭的奶奶面露喜色,很自豪的模样。

“想必,她对弟弟也是很关心吧?”

“是,”小郭奶奶依然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每次回来都督促他,让他要好好学习,免得跟她一样读书不好而后悔……”

“可是,她现在不是过得挺好吗?”我插入一句。

小郭的奶奶顿时停顿了一下,似乎找不到回复我问话的理由,但很快,她便又开口了:“我这孙子啊,优点就是太老实,缺点就是不爱学习。”

“是这样的,”我说,“每一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前途,这毋容置疑,但事关好坏,作为家长和老师,都无法跑在孩子前途之前做出公正客观的预测,而且,倘若站在每个人已经获得的前途作为原点,或许都存在“后悔当初不该如何”,“要是如何会更好”的忏悔。其实,作为都希望学生有个美好未来的学生家长和老师,都无一例外地希望他们过得好,不后悔、不自责;而我们所需要做的,也是在尽力减少他们将来的后悔。”

“老师说得太好了。”

“自从第一次认识小郭,我就挺喜欢他的,”我继续说道,“其中当然有他姐姐曾是我学生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这话孩子身上,有成熟、稳重的迹象,而且老实、懂事……”

“我这孙子吧,从小没有妈妈,爸爸又不负责任,所有饮食起居都落在我手上,而我管得又挺严的,他从小就乖巧、听话。”

“但是如今他渐渐长大了,”我迅速抢过话题,“而且他所面临的世界,也早已超出了作为家长是预测或者想象的范围,很容易出现令我们始料未及的变化——就拿这次他私自带手机到学校这件事来说吧,这样的行为,怎么说也不能归为‘听话’或者‘乖巧’,恰前相反,他是在刻意违反学校的规定,是一种公然违抗制度的表现呢。”

“对,”小郭奶奶马上接话,“真是不自觉,得好好训训他,不能轻饶了他。”

“老人家,你可能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再一次将笑容挂在脸上,“我邀请他的家长来学校,绝不仅是为了告状,而是在寻找一切可能,针对他出现的问题商量办法。比如,您一定也是禁止他手机不离手,也希望他能把全部的心思用在学习上,对吧,可问题是,他不也偷偷在做我们都不希望他做的事吗?”

“这孩子,就是欠管。”

“对,是得管,但至少也要找到为啥管,如何管的方法不是么?正如我之前说过的,我们不能总落在孩子出现了问题的后面。也就是说,我们之间的合作、我们对他的管教,要早在他违反纪律之前,最好的处境在于让他真正自觉懂得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凡事都必须让家长在身后敦促,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很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呢。”

“对,”小郭奶奶竭力赞成,“老师您说得太对了,要么我怎么一直向别人说这所学校很好呢!我孙女是这个学校毕业的,我外甥也是这个学校毕业的,而且我外甥还考上了好大学……”

小郭奶奶滔滔不绝说着话的时候,我则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她说的没错。除了她的孙女、孙子曾经或正在是我的学生,她的一男一女两个外甥,也的确都毕业于我的学校。

只是,她的外甥女是我没教过的2013级,除了知道她学习成绩很好,表现优秀而且后来考上了青岛大学,其他情况知之甚少,倒是她的弟弟,小郭奶奶的男外甥,则的确是我的嫡系。

此事又要提及我反复说道的2016级。八年级的时候,她的男外甥小原,从别的学校转来我带的班。他个子不高,也挺老实,全没有体育生特有的桀骜不驯,所以,我对他来自体校一事,深感困惑。

后来的长时间接触,我渐渐知道,小原当初是从小学三年级就上了体校,只是后来发现并无发展的希望,才决定转学的。这些事,都是小原的妈妈(小郭的亲姑妈)告诉我的,言语之中夹藏了太多对过往的不满,有自己当初的选择,更有当初小原老师的决定。

但小原自从到了我的班,变化确实很大,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尽管他刚来时学习成绩极差,行为习惯也不是很好。为此,小原全家对我很是感激。记得小原刚转入我班的第一个星期的双休日,他的妈妈就在家校联系群里发出“原XX在洗衣服”的图片,心情当然是倍感喜悦与自豪的。

我对我2016级的培养方式,绝对迥异与其他年级的学生。除了在学习上高标准严要求之外,还在诸如锻炼身体、讲究个人卫生,甚至主动做家务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制度标准。规定个人的衣物、鞋子必须自己洗,每周回家还得为家人做一两道菜,为父母洗脚。刚开始,无论学生还是他们的家长都倍感不适应,但经过一两年的坚持,他们都逐渐习惯了,并将此列入了生活常态。

总体而言,小原性格很活泼,但诸如上课互动、课间活动乃至参加各种文体活动,都表现的很积极,他还曾与一名女生代表学校参加过在鲁东大学举办的烟台市iCAN创客大赛,获得了中学组二等奖。我曾问过小原的妈妈,当初把他送到体校去原因,究竟是什么——以我的看法,小原并不具备成为职业运动员的条件。小原的妈妈一脸无奈,连声都是全家人不懂事,经不住别人的忽悠,头脑一热就让还读小学的小原去了体校。直到后来,越发感觉不对劲而决定来了我这里。

到我手里之后,小原的进步可谓是与日俱增,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转变得都很明显,学习成绩一直上升,虽然最终没有考入重点高中,但考入了一所公立职业学校的对口升学班(职业专科),据说现在学习成绩比之前更好了。

“是的,”我笑着说,“我教过你的孙女、孙子、男外甥,也对你的女外甥很熟悉,可谓是将你的家人熟悉了个遍哈。”

“是呢,”小郭的奶奶点点头,表情很正式地说,“他们都对你有很高的评价,说你对学生友善,会管学生……”

尽管我并不热衷于相信老人家的说辞,但毕竟还是将喜悦挂在了脸上,随口谈起一些琐事:“记得你外甥转学来不久的一次家长会上,你女儿带来了你外甥(小原)的姑妈,我们还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过简单的探讨呢。想不到,你们东北那旮沓来这里的人还真不少哈。”

“唉,说来说去,这些人如今都是一家,”小郭的奶奶显然想说的话很多,但她很快便总结道,“我女儿的小姑子,离了婚还带了一个姑娘不是么,嫁给了我儿子……”

我的天,转了半天,我学生小原的姑妈又成了他的舅妈,这么切近的关系,我今天才搞明白。小原的姑妈留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她健谈有主见,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年轻时曾在河南郑州工作,但不知道为何,毅然抛开大城市生活来到了山东半岛搞养殖。当初曾猜测是源于她嫂子(小原的妈妈)的邀请,现在看来,是她的婚姻出现了变故,投奔自己的哥嫂期间,遇见了离婚后单身的小郭的爸爸。这下好了,老太太一家人,除了她那我一直想见的儿子,其余人等,我都认识了个遍。

想到这,我脸上的笑容更多了:“老人家,需要你照顾的孩子可真不少呢!”

老太太显然被我凸然变化的表情给弄得有些发懵,接连说道:“是不少。别看我岁数大,身体挺健康的,我在西面XXX家的饭店工作过呢。”

我没听清她说的是哪一家饭店,经过她再次详说,我依然没有听明白,索性不去寻这些枝叶,赶紧把话题引入正题:“看来,我就应该对郭XX好呢。”

“可不是咋地,”小郭的奶奶尽管脸色依旧严肃着,但言语之间对我的褒奖就更多了,“你对孩子可真是好,比那小学的老师好得太多了——当年我孙子在小学读书,被一个叫XXX的老师好一顿打,打得我孙子都不敢去上学了。完不成作业,打;听不明白他的话,也打。哪里像你对学生这么好。

“要么我逢人就说,这学校好呢!我外甥——原XX的姐姐,在大学里都准备入党了,前些日子还回俺东北老家开出证明来了呢。这个学校最初人才,是好学校!”

“入党啊,好事啊!”我说。

情知与老太太继续说下去,就她那健谈又有心计的姿态,搞不好会说上一下午,我再次拉回正题:“这次,我找郭XX家长来,还真是因为他违反了纪律,把手机带到学校。”

“这孩子,”老太太立马更加严肃,“跟他说五百遍了,让他遵守学校纪律,就是不听,看看,还闯这么大的祸。”

“这件事可大可小的,”我立即更正,“往大的方面说,他目无校级,置师长的劝说于不顾,当严肃处理;但往小的方面说,他毕竟还是个孩子,依然有贪玩的习性,出了问题,批评教育也就是了——哪有不犯错的孩子呢。但我之所以借此机会找他爸爸来一趟,其主要原因,是通过沟通,让他爸爸多跟孩子交流,别动不动就把孩子推给您老人家教育,一辈管一辈。更何况,当家长的如果不在孩子小的时候多与之接触,等到长大了,沟通起来也很容易出现隔阂。”

“他才不管,”老太太撇着嘴,一脸的不满,“怎么说,他也就是个没时间。这能有什么办法,他不管我就得管。”

“我不反对您管,也相信您有精力管,但在教育孩子这方面,该他爸出面的还真应该由他出面,除了上面提到的有利于沟通,也通过教育孩子,让他明白一些现象和形势,对孩子对他都有好处的。”

“没办法,”老太太甚至有些愤愤然,“就是没办法!”

看着老太太端坐的样子,我最终还是决定收回想说的话,尽管它们已经冲到了我的嘴边。

我对老太太悉心照顾自己孙子的热情所感动,但另一方面,通过刚才的深入交流,我明确觉察出小郭之所以学习上不思进取,且在行为习惯上暴露出那么多的缺点,很大程度上跟这位看似严厉的奶奶有最直接的关系。

一般来讲,凡是孱弱的父母,往往能够培养出敢闯敢为的子女;而伶牙俐齿的父母,总能培养出做事木讷,没有创造精神的孩子。小郭的爸爸之所以从不参加子女的家长会,甚至被老师指名点姓必须到校的情况下,依然继续逃避,很大程度上,跟他在家里没有发言权,或者干脆啥事都等着别人来安排有关。

我甚至想到了小郭父母破碎的婚姻,是否也跟我面前这位思维敏锐,谈吐得体,遇事沉着的老人有关呢?不难想象,小郭奶奶的性格,在家里当属于绝对权威。无论什么人,想要突破她预设的家庭氛围,挑战她的权威,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件事,甚至一个眼神,都会招致最强烈的反击。一旦冲击力很大,则势必爆发争端直至战火连天。如果她不是造成家庭不和谐的主因,那孩子在她强势的环境里长大,势必形成软弱、没有主见,逆来顺受样的性格。而这样的性格,一旦遭遇婆媳之间的矛盾,是很难做出公正、客观的评判和反应——沉默,或者妥协,都极容易对妻子造成伤害。当这种伤害日积月累,终于达到一定的能量,势必会集中爆发出来。但各种爆发累加起来,就会造成极为可怕的家庭关系破裂。从这种意义上说,老人家又成了间接的祸首。

我实在不忍心给眼前这位刚直的老人附加上这诸如此类的“职责”,但恻隐之心毕竟无法战胜活生生的事实。老人的性格,实在是太刚强了。

我可以想见,当我的学生小郭尚在幼年之时,贪玩、贪吃、贪睡之类的毛病一旦表现出来,很容易遭到老人家的暴风雨般的训斥,而每当此时,身边的人,都很难或者不敢介入。久而久之,小郭会在极度恐惧中指望自己爸爸的解围,而当他终于发现爸爸也无法抵抗来自奶奶的压力,甚至毫无原则,毫无亲情地站在奶奶一边时,幼小的心理,一定会找到一种最为保险的避险方式——装模作样。

内心的恐慌,让尚在幼年的小郭学会了乖巧、听话,即便内心不服,也要装作顺从的模样,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免遭各种“打压”,才能一家人守在一起相安无事。此种性格一旦形成,倘若有机会离开家庭,必然会有两种可能的发展方向:其一,继续保持唯唯诺诺,待人接物畏首畏尾,不会主动思考对错,更不会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因为家里有一个善于对任何事拿主意的“统治者”,只要听她的,只要看她的脸色就行;第二,行为习惯极度扩张,当来自家庭的压力暂时撤销时候,作为孩童该有的顽劣天性,就可以立刻爆发,犹如一只冲破了牢笼的鸟雀,纵情天地之间,尽享自由所带来的快感。

老人家用自己威严的性格,成功培养出了“听话”的儿子,而今,又在不知不觉地培养着“听话”的孙子。想到这,我不觉心头一阵寒意。

从主观上来说,老人并无恶意,本性使然,爱心使然。可是没有人能够改变她的性格,也就不会改变她影响身边人的习性。唉,可怜的小郭。如果他的童年有自己母亲相伴,情况一定不是现在的样子——他的母亲之所以选择离婚,很大程度上不堪忍受来自婆婆的威压,应该也是一个不怕压力性格刚强的人。

转念一想,或许我的认为是错的——我不是心理学家,更不是专断家庭纠纷,调解家庭矛盾的法官。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想,就能做出上述判断,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偏狭的,武断的。

嗯,我不能凭着似是而非的感觉,就给别人下结论,想到这,我继续说道:“我很喜欢小郭,他做事认真,尤其对我安排他做的事,总能认真对待,做得一直都很好。”

“也是你这个老师好呗,”小郭奶奶言之凿凿,“他回家都说你对他好,说你严厉,会管理学生,学生都敬重你呢。”

“一样的,”我连忙试图削减她的强大“攻势”,“当老师的都在管理学生,对学生也都很好……”

“不是的,你跟很多老师不一样!前面我说过,他在小学的时候,遇到的那个姓……姓邢的,也是领导,对我孙子就很不好。有一次很多孩子违反了纪律,他偏偏对我孙子下狠手,巴掌拳头一顿打,真把我孙子给打怕了。从那以后,他就不爱念书,甚至都不想去学校了。”

我无法做出客观地判断,只能勉强听她把满心的苦水倒干净,才说:“如果小郭转变一下态度,认认真真学习的话,就凭他英俊的模样和高高的个子,一定会有更好的前途呢!”

“唉,孩子的命也真苦啊,”老太太又铺开了家常,“很小的时候,就没了妈妈,也真令人可怜。”

“没有人有能力改变过往,”我赶紧切入,“总不能站在生活的这头去耗时费力解决那头的问题。我们唯一能做到的,是解决好眼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比如小郭私自把手机带到学校这件事。发生了,没什么可怕,只要他能充分认识到这种做法是违纪行为,认识到错误,往后改了就是了呢!”

“是,是!”

“仅仅如此,还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看到老人又正色过来,我很快给出了我的观点,“借此机会,最好能让他来一个转变——不光要懂得带手机上学是错误的,不能做,还要通过这件事的处理,让他明白,凡是学校禁止学生做的事情,都不能做,再进一步延伸到理解老师、家长之所以对他苦口婆心耐心教育,为的也只是希望他能健康成长,将来能够自食其力,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真正明确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努力学习,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对,对,对,”老太太不断点头,“老师你说得太好了!”

我没停顿,接着说道:“说句实话,我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哪怕他们严重违反了纪律,把我气得暴跳如雷,但起起火落落火,待心情平静之后,又马上谅解他们——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又对他们抱有了能改好且会进步的希望。我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能为在成长时期的孩子,能为因为缘分投入我手下的学生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倍感充实,仿佛这样以来,我便感觉自己有了价值……”

“对!”老太太声音突然增大,几乎吓了我一跳。

“那么,对小郭,您将怎么处理?”话锋一转,我问道。

“哪能轻易饶了他,得训他,得让他知道,以后不能再犯了了……”

“怎么训,用什么样的方式让他知道‘以后不能再犯了’?”

见原本说话无比流畅的老太太忽然陷入停顿,我继续说道:“建议您老人家跟他心平气和地好好谈谈,训他的事由我来做。作为家长——请理解,我这样说习惯了,其实他的家长是他爸爸——最需要做的,是当孩子回家之后,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您前面也说过的,他小小年纪就没有了妈妈的照顾,他的内心深处一定渴望母爱般的温暖。如果这件事发生之后,他回到家,马上遭遇一顿暴风骤雨或者冷嘲热讽之类的冰冷,并不能从根本上促使他发生转变,相反,极有可能进一步挫伤他的自尊心,倘若与成长期正常出现的叛逆碰撞到一起,不但处理不好这件事,反而会激化得更严重。不少学生家长——呵呵,我还是习惯这样说——总以为自己养的孩子必须好好听自己的,从而忽略了孩子已经长大,他们正在渴望得到更多的尊重的事实。”

老太太没有说话,缓缓地点头。我知道她已经在若有所思,就又说道:“您不妨这么做,在指出他带手机上学是错误的之后,也顺便说说我对他一直抱有希望,真心希望他能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将来即便是做不到出人头地,但至少也能不后悔,认为自己尽力了。没有遗憾,就能感觉到幸福。其实在人一生的追求里,不是挣大钱做大官,而是拥有比别人更多的幸福感。一旦做到这一点,哪怕职业很平庸,也没多少钱,但他就会很快乐。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一直存在不少误区:总是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夸赞别人家的孩子;总是用能考上好的大学来要求自己的孩子……

殊不知,就是这种严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的背景下,不少孩子产生了厌学心理,直至彻底放弃努力学习——因为他已经感觉到自己在家长眼里出于不被看起的位置,更感觉到自己无法完成家长为自己制定的目标,怎么用功也无法取得家长的赞扬,从而开始自暴自弃。从这个角度来说,造成不少学生学习不好的情况,并不是孩子学习习惯不好,也不是基础不牢,更不是智力不行,而是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当所造成的。”

老太太依旧没说话,正视我的双目,此刻仿佛已是千言万语但一时无法说出口的样子。我转身从抽屉里取出小郭的手机和充电器,递了过去:“被发现的时候,这手机正在隔壁备用教室里充电——您拿回去吧。”

老太太接过手机:“谢谢老师。”

我笑了:“您别客气。说到底,我能为孩子做的事毕竟有限,真心希望他能通过这件事发生转变。”

“好!”

“让孩子从此不再玩手机,一时半会做不到,但可以逐渐减少他使用手机的时间。注意培养他其他方面的兴趣,比如在他做了家务的时候,大力表扬,在他帮助大人做事的时候,继续表扬,而且在一些没什么大不了的家庭琐事上,不妨在家长的引导下让他拿主意,久而久之,他就知道,原来有很多事,都比玩手机有意义呢。再比如,我一直倡导学生能利用双休日进行体育锻炼,您不妨做做他爸爸的思想工作,挤出点时间来,陪孩子跑跑步,跳跳绳,让孩子在与家长共同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老师说得太好了,”小郭奶奶立刻擎出一枚大拇指,就跟上次全校学生家长会上时候的一模一样,“要么怎么说的,得跟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交流呢,说得就是好。”

我的脸上应该没有任何反应,继续说道:“这些事,说起来挺容易但做起来很难。”

“的确,就我那儿子,唉,根本没有耐心陪孩子,一动两动就说忙,就说没时间,其实是内心不愿意——改不了。”

“是啊,”我点点头,“多少年形成的习惯了,变更起来的确很难,但只要想改变,就会有进展,不妨先陪孩子运动一下——再忙,双休日一小时,甚至半个小时总是有的。要让小郭的爸爸明白,他也有老的那一天。如果不趁孩子小的时候一起厮磨,培养亲情,等到年纪大了不中用了或者病倒了活动不了的时候,即便是孩子在尽照顾的义务,也不一定能做到体贴入微,也就是把该做的做完了就算完事了——少了亲情滋养的晚年,是凄凉的。”

“老师说得在理,等我回家说说俺那儿子……”

“时候也不早了,”该说的已经都说完了,至于能不能做到,也的确超出了我的能动范围,我便想结束这次约谈了,“我还有点别的事……”

“好,耽误老师不少时间呢。”

“不能这么说,”我笑笑,“我工作的时间,不就是该用在学生身上吗,应该的。”

“那,”小郭奶奶缓缓站起来,还不忘将手机和充电器揣进随身的小包里,“要是没别的事,我就走了。”

我也起身,正要随她一同出门,她忽然回过头站定:“你是最负责任的老师。等我孙女回来的时候,我告诉她,让她请你吃饭。”

“那倒不用,”我又笑了,“刚才这一说,我还想起一件事来。你孙女也开服装厂吧?”

“是啊。”

“去年冬天,她主动联系我。问我是不是还记得她,我说当然记得,然后她非得给我快递一件棉衣,说劳保服样子不好看但暖和,可在晚上值班的时候穿。我不要,她非坚持,最终还是送来了——挺好的。”

“哎呀,对她来说,这是小事——我那孙女,真是孝顺,也会来事。”

说完,老太太笑盈盈地出了门。

我则引导她走到楼梯口,目送她下了左边的楼梯,在她转身下右边楼梯的时候,朝她挥了挥手:“老人家,我就不下楼去送您了啊。”

“不用,真不用,回去吧。”

“又是学生家长,”我转身往回走,迎面遇见一名教师,他笑着说,“最近来的学生家长真不少。”

我笑了:“是啊,都是没办法的事,学生出了状况,总不能不管!”

“有用吗?”

“唉,”我叹了口气,“尽管不见得有用,但尽了心总有有用的可能,要是不管,真就一点用也没有了——将来的事,谁知道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