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技巧 > 正文

余姚办公室搬家技巧(礼仪风俗(一))

  • 叁碗诸角 叁碗诸角
  • 办公技巧
  • 2023-09-11 16:17:45
  • 0

本次系列:浙江宁波余姚


社会陋习

 赌博。旧社会,境内各种博风较盛。集镇设赌局,开赌场,赌徒弃业昼夜聚赌。其形式有推牌九、看纸牌、掷小骰、打麻将等。虽然曾明令禁赌,但措施不力,赌风有增无减。建国后,采取严厉措施,查封赌场,销毁赌具,严惩赌徒,赌风基本刹住。
  缠足。清代,妇女以小足小为美,美曰"三寸金莲"。女孩七八岁,母亲用"裹脚布"紧紧缠其双足,致使脚骨变形,整足前尖后圆,呈三角形,终生行走不便。辛亥革命后,余姚县政府成立放足委员会,采取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办法,严禁缠足,强令放足。至30年代,缠足陋习废绝。
  吸大烟。清末,鸦片(俗称"大烟")毒品传入,吸食者多为商贾士绅。民国期间,吸毒之风甚盛,城区有烟馆。吸毒成瘾者精神颓萎,家产荡尽。虽明令禁烟,但措施不力,甚至明禁暗纵。建国后,采取严厉措施,销毁烟具,打击贩卖、私藏毒品者,吸毒恶习根绝。当前,吸毒现象又有抬头,出现新种类,如“摇头丸”、“白粉”。
  迷信求神。旧时,迷信者多供奉天地神、灶神、财神、海神、送子娘娘、各类神仙等,逢节必祭。平日家人生病,求神保佑早日康复,求仙赐药、驱邪;远行求神保佑旅途平安;经商求神保佑买卖兴隆;种地求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出海打鱼求神保佑平安归来。青年人求神保佑早结良缘;中老年人求神保佑子孙满堂,晚年幸福;婚后不孕求神送子。建国后,公开的求神活动杜绝,但秘密活动尚有。
  看风水。旧时,民间修房盖屋、选择茔地、开掘墓穴等均请阴阳先生察看地势,确定方位。如连遭不幸或家道败落,则请阴阳先生从住宅、茔地上找原因,改宅迁坟。建国后,相信者越来越少,但未绝。
  占卜。旧时,占卜风甚盛。算命先生生意兴隆,他们或沿街设摊,或走村串巷,或在家中为人占卜。信者多为妇女。有卜一生命运、吉凶祸福及趋吉避祸方法的,有卜某一事物成败得失的,如办事是否顺利,外出是否平安,病体是否好转,失物能否找到,婚姻能否得成等。占卜方法有求签、相面、看手相、批"八字"、拆字、占卦等。建国后,公开的算命摊点被取缔,但暗里算命、占卜者尚存。
  冥婚。旧时,死亡之未婚男女,经人撮合,将尸骨合葬,称为冥婚,俗称"结阴婚"、"将(娶)阴阳媳妇"。建国后,冥婚越来越少,但未根绝。
  守节。旧时,夫亡,妻终生不得改嫁,订婚而未结婚者亦如此,称为守节。清代,能守节者,被称为"贞节烈妇",官府为之竖碑立传。建国后,寡妇改嫁得到法律保护。


惰民风情

余姚堕民,俗称“堕贫”,“贱民”。女著横布裙、男戴狗头帽,成为堕民标记,做吹鼓手、演木偶戏,做伴娘、值祭堂,剃头、阉鸡、抬轿为职业,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它的产生是社会压迫下的一种变形,由于堕民的生活,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堕民文化,在浙东的民俗文化中留有深刻的痕迹。关于堕民的起源,众说纷纭。根据堕民自述和多数史籍记载以及民俗学、社会学家的考证研究,大多认为,十二世纪初,金兵大举南侵,宋将焦光瓒率部不战而降。金兵既退,焦部为时入所不齿,遂被贬为堕民,水远不得入即士、农、工、商四民之列,成了—个社会最低下的阶层。说堕民系政治压迫的结果,是祖先获罪而株连子孙后裔,从而形成堕民阶层,这似无异议。
  四民叫唤堕民,当然是直呼其名。过去,有民谣:“人生地不熟,看见堕民喊阿叔”,是讥笑外地人的话,以为对堕民不需要礼遇,不值得尊称,视为下等人。除“堕民”外,对他们又有“丐户”、“小百姓”、“轿夫”、“轿头侬”、“惰贫”、“大贫”和‘栏公”等别称。而堕民对四民务必是尊称。年长的须叫“相公”,有职位的须叫“老爷”,年轻的须叫“少爷”,小孩则须叫“官官”。至于女性,也用“太太”、“奶奶”、“小姐”之类的尊称。堕民的口音与四民不大一样,似有口吃的通病,如“初一(日)”说成“qu一(日)”;“素色”读成“xu色”;“少奶奶”喊作“小奶奶”等等。其服饰男性头戴狗头帽,裙以横布不着长衫。如是做戏的,其前额要剃光头发。女性梳“老嫚头”、身穿尼衣——无袖的黑色背心,下着黑色褶裥裙。出门时,她们往往手挽一只方底圆形竹制老嫚篮”。因此,人们只要凭其这般打扮,就一望而知是堕民了。
  堕民分布于城区、乡村,都有堕民村。他们形如同族,却非同姓,历来聚居一处,不与平民杂居,也不许从聚居的地方迁出来。据当年余姚县民教馆统计,1931年全县有堕民村30多个约有三千余人。在余姚城郊和乡间、堕民聚居区有城北、马渚、梁弄、泗门等地。
  自古以来,堕民男女互相择偶,不与平民通婚。在封建科举时代,堕民不得赴考,亦不能捐资纳官。除了这些,堕民与平民还不共职业。正如鲁迅所说,他们专事“贱业”:“男人们是收旧货,卖鸡毛,捉青蛙、做戏;女的则每逢过年过节,到她所认为主人的家里去道喜,有庆吊事情就帮忙。”挑换糖担、分送《春牛图》和“阁富”等成了堕民的主要职业。昔日三埭一街带,堕民们在门面狭小、阴暗潮湿的店堂里,埋头于布、毛、发、棕、骨等废品的处理工作,尘埃飞扬,臭气冲天,路人皆掩鼻而过。其实,那时人们也能从上述职业性质判断他是不是堕民。
  女性堕民婚前叫鳗线(与嫚谐音,即小鳗鱼),婚后称老嫚。老嫚的产业是特殊的“人头产业”。以前,每户人家都有老嫚走动,而且,每一堕民所走动的主人家是固定的,婆婆死去,就由儿媳接班,一代一代往下传,恰如遗产一般。除非贫穷得不得了,才将走动的权利转让给另一家老嫚,除了四时八节,老嫚对于主人家的情况,如何时娶媳嫁女、弥月得周、建新房、乔迁新居、寿诞丧葬等等,事先都了如指掌,届时一定主动上门服务,从不放过这些敛钱赖以生计的良好机会。老嫚的服务工作相当周到出色,甜言蜜语特别多。在旧时爱好虚荣的社会里,老嫚的言行获得主人的欢心,就可得到银角或大米、年糕、粽子之类的赏封。假使主人无端叫她不要来了,那就等于给了她重大的污辱。
  几百年来,堕民一直“在悲苦和被人轻蔑的环境下过着日子。”他们在末代即“为时人所不齿”,在元明代被贬称为“怯怜户”、“丐户’,备受歧视和奴役。在礼仪上,平民见堕民不拱手,也不与之同坐,不能登堂入室,只能在人家廊下、屋檐下站立。在职业上,堕民只能专事贱业,与平民不共职业。在语言上,凡涉及堕民的都带有贬义性质,如骂人“堕民相”,讽喻寒酸或奴性十足等。在居住上,堕民世世代代自相聚居,平民即使卑至苦力,也绝不愿意与他们为邻。在婚姻上,堕民男女自相婚配,乎民如与他们联姻,犹如百身莫赎的罪过。在教育上,凡城乡私塾和学堂,历来均无堕民子弟插足之地,共至连旧历年底送灶,四民皆于十二月廿三夜或廿四夜,唯有堕民必在廿五夜。平民清明前后上坟不拘哪一天,但不得在“谷雨”之后。而堕民则都要在“谷雨”之后上坟,以示区别。凡此种种,不一一赘述。过去,凡是发生盗窃等刑事案件。封建时代的皂役、地保和民国时期的警察、保甲长任意闯入堕民家查抄。乱捕乱抓,无需履行法律手续,他们人身财产的安全比其他人更没有保障。
  堕民为自身的自由和解放,曾不断进行抗争,有识之士也为此奔走呼号。如清雍正皇帝曾颁诏堕民除籍为良,民国元年,孙中山曾通令堕民与其他百姓“一体享有公权私权”。但他们实际的悲惨境遇并未真正改善。直到1949年随着新中的涎生而获得新生。“堕民”这一屈辱之词,确已成为历史陈述。
  【余姚堕民职业考】
  [吹行·剃头·阉鸡]  堕民吹行、演木偶戏,是堕民的艺术行档,一个班子二个行档。吹行以乐艺为主兼唱余姚腔,演木偶戏时以吹行为乐队,能唱者配唱,加木偶和支撑表演,成为木偶戏班。堕民吹行以器乐为主、兼唱余姚高腔堂会。吹行班有五档、七档、十二档,如民间迎亲,开始进行“小唱酒”,作为婚宴的序曲,待打击乐器奏毕、笙笛一响,才开始动筷开宴。堕民演木偶戏,俗称“小戏文”,用木头雕成戏剧人物脸谱,穿衣戴帽、能演《白蛇传》、《狸猫换太子》,一年中主要集中在正月灯头戏、三月清明戏、十二月冬至戏。平时在发财、做寿、婚丧、放焰口时也表演。民国时期姚北周巷、泗门、临山一带有小唱班、木偶戏二十多班。
  堕民剃头。现在的理发店和理发师,旧叫“剃头”,剃头的人叫“剃头师傅”、“剃头堕民嫂”。余姚剃头行档开始的祖师爷就是余姚的堕民,在清代以前,只用剃刀理发修理,妇女由女堕民美容,出门提一只方底圆盖竹篮、内盛剃刀、羊肝石、余姚老布;男堕民挑一副担子,称作“剃头担”,在脚埭内活动。至民国时期,剃头成为堕民主要生活行档,出现剃头店,店内备有各种乐器,供人娱乐。
  堕民阉鸡。旧俗叫“接鸡”,接鸡是堕民的又一技术性行业。空时,堕民臂挽钩子洋伞,腰挂阉鸡手术刀,走村穿户,口喊:“哗,哗,阉鸡”。相传余姚堕民阉割技术为名医华佗所创。当年三国时华佗为曹操医治脑病,建议找开头颅,曹操认为要谋害他,杀了华佗,死前把解剖书赠于徒弟,其华佗妻子恨其丈夫医术而被曹操杀死的缘故,焚书解恨,待徒弟赶到,只抢出阉割术几页,即阉鸡、猪、狗、牛等,后被宁波、绍兴两府堕民继承,为纪念华佗先师,堕民在接鸡时,高呼:“哗”字,意思为华佗的技术。
  [脚埭·丐户·衣饰]堕民活动在划定的地盘范内生活,他们自称为“脚埭”,以依靠脚埭的服务收费为生。余姚在宋、元、明三代中堕民人数不多,都居住祠堂庙宇;至清、民国时期,以定居脚埭地盘为基础、不断扩展空白地区,形成脚埭,出现了一个个堕民村,又以堕民村为中心,由堕民户划小块服务地盘、大都以村祠堂和庙脚埭作为服务范围,在1929年,余姚全县有堕民三千多人,分布在今天的马渚、梁弄、低塘和余姚镇。
  丐户,余姚在元军灭南宋后,把俘虏及罪人集中在绍兴、上虞、余姚、萧山一带,列入堕民户口籍,明朝称丐户,列入丐户的还有明初余姚南城池方国珍部属。丐户住在农村,丐户有丐头,管理本地及外来乞丐,丐头为世袭制。余姚丐户以帮立规,海头帮以帮主为最高丐头,下设“青头”、下有“老鹰头”,老鹰头下面有“麻雀头”。“麻雀头”下面设四等,分为“上品丐户”、“二等丐户”、“阿三丐户”和“下等丐户”。丐头标记为手拿一尺长的纯铜天尺,称“十八鞭”,可凭这根天尺到处吃大户,最低的下等丐户,只能肩背一只毛竹筒,拿一根四尺以上的竹棒,称“打狗棒”,在指定区域行乞。立春日为余姚丐户节日,丐头接收新入丐帮的丐户,发一只讨饭篮、一根四尺长的打狗棒。余姚丐户拜“严八菩萨”为祖师爷,“严八”指明朝时期余姚泗门谢迁母亲的义子严嵩,严嵩曾任明朝宰相,后罪行败露、沦落与乞丐为伍,因与余姚谢迁家族有关,又在泗门镇出资造“万安桥”,堕民尊其为“余姚丐神”。我国堕民分布不广,在明朝时分布在绍兴、宁波、松江、苏州四府,“余姚丐神”,又成为长江流域南方丐神。
  堕民衣饰。在婚嫁、喜庆场合,男做值堂,女为伴娘,为东家服役。男的身穿长袍、腰束撩绞、牵左袍塞在腰间,称“半袍”,衣服左肩高、右肩低、头戴狗头帽;女的称“堕贫嫂”,穿蓝色横布裙,做迎来客往的供役服务下等杂务。至民国时期,堕民理长辫子头,发辫盘在头颈间,象鲁迅笔下的阿Q。
  余姚堕民长期受到歧视,直到解放后才真正成为平民。在目前,余姚有一句流传很广的俚语“赤光膊,卖牛肉”,本意是指夏天取笑上身衣衫不整的人,其实是指清朝时期,官府禁杀耕牛,但堕民为了生活,私下宰杀耕牛,经常头戴凉帽,上身光赤、肩搭毛巾、手挽竹篮,沿村叫买。



给大家介绍各地民俗文化、文化古迹、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喜欢的给一个关注 都是一个系列一个系列 一个地方一个地方介绍

各位看官多多支持.抱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