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技巧 > 正文

办公室裁员技巧(减员增效9步法,一流的企业都这么干(10000字深度长文))

  • 叁碗诸角 叁碗诸角
  • 办公技巧
  • 2023-07-07 15:17:20
  • 0

​连续7天的人力资源实战大会,昨天晚上到了第5天,我们的逐字稿也到了第五篇。

昨天的课程内容非常干,讲的是关于,组织减员增效的那点事儿。

老师应用大量的正面与反面案例,让人回味无穷,用户的评价说明了一切。

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伙伴在回听昨晚的课程,可见这门课在这段时间确实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也第一时间整理出来了逐字稿,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课程对应的课件PPT与回看入口,可以划到文末领取。本文超10000字,建议先“在看”或“收藏”,方便随时取用。



大家好,我是何欣,欢迎大家来到HRGO人力资源实战大会的第五场。

大家也知道,现在很多企业,复工也开展的差不多了,所以大量组织线下工作也已经开展了,疫情已经渐渐被当作成一个常态了。

说起工作节奏,我想说一件事情。频繁的线上工作,在我们管理组织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很多不确定性。

比如前段时间,昆明某企业HR与老板谈论人才共享的问题,比如某企业决定全体降薪等等。这让我想到两个词,一个叫机会,一个叫希望。如果我们能够确保组织内部希望永远比机会要多的话,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

我们向上走的时候,组织是一个金字塔,而不是一个正方形。由于是一个金字塔,每一个人向上走的时候,机会越来越少,这是无法改变的。这是因为组织机会是有限的,所以才会经常考虑关于组织效能、成本,这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今天,借着这个机会,也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今天主题就定为减员增效。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从古到今都有。我们聊聊特殊时期组织能力建设的思路。因为平时大家也要建设组织能力,特殊时期可能会有一些更侧重于人工与组织成本的建设问题。

减员代表减法,增效代表加法,减法加法存在同一个词语当中,可能都会有点混乱。

好,今天的课程内容,我把它分成了六个细节问题,来一一拆解。

01

危机对人才战略的积极意义

第一个问题,我们聊聊危机对人才战略带来的积极意义,重点谈一下关于人工成本的思考。

提几个问题,大家清不清楚人工成本包括哪些问题?为什么要降低人工成本?人工成本包括什么?企业的成本,除了人工成本还包括什么?为什么现在有的组织在业务不确定的时候,除了想到减员增效以外,还会想到减薪增效、降租金、降息等等?那么大家去想,企业为什么不把厂房卖掉呢?为什么不把固定资产卖掉呢?它为什么老想的人的问题,它为什么老想的租金的问题,它为什么老想的银行的贷款问题,而后面才想到要把厂房买了,把办公楼买了。

所以第一个问题,我们探讨一下危机对人才战略带来的积极意义还有人工成本的思考。

前段时间,有朋友和我聊:何老师,这种在线学习,未来应该就是永远在线吧?线下的可能会比较小,对吧?

我说,你的观点错了。我们未来的这种学习办公模式,不会受这次危机的影响,它只会部分增强,但不会改变很多本质的。比如说办公,我们需要线下办公,我们也需要线上办公。线上很多人是一些职能团队或者管控角色;但线下有很多具体工种。

这种趋势,起码5到10年之内,它是没有大的改变的。除非人工智能出现以后,我指的是健全互动性的人工智能出现以后才是可能改变的。

因此大家一定会发现,随着我们大家把这种危机当成一种常态,就比如说,你出门不戴口罩,已经不习惯了。那么,这个时候,会发现我们组织内部原有的很多动作慢慢都会恢复。比如线下的培训、办公、会议等等。

他又继续问到,何老师,我们现在公司很多员工都在远程办公,怎么让这个员工在远程工作的时候,还能保持工作的激情?

我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员工远程工作的时候,还保持着激情,你能看到吗?看到了或许也只是证明这个员工想在你面前表现出积极而已,装出来有激情而已。

一旦组织做远程管控的话,只能管控结果,无法管控过程,但如果是线下的管控的话,是既可以有过程也可以有结果的,只有线下管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过程管控。

然后重点与大家分享一个词:人工成本。

很多组织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养人很贵,需要低成本运营组织,减员增效或者减薪增效。为什么人工成本很贵呢?我需要跟大家说减法和加法,在组织当中涵盖的内在逻辑。

请大家看这一页,我给大家列了一个组织变革的十个字,减法与加法。组织变革,有十个字:减员、增效、降费、增值、加薪。

(文末免费领取完整课件PPT)

减员、增效,不用说,今天的重点就在这儿。

降费,就是降低人工成本,降低运营成本。

增值,增什么值呢?第一,让企业的品牌增值,产品可以溢价;第二,是企业的人的工作能力增值。

最后一个,加薪。

大家能看到这些词代表的意思:前三个词:减员、增效、降费都属于减法,而后面的增值和加薪属于加法。组织变革,无非围绕着这十个字来展开

「减员」就必须得涉及到人的问题,组织是由个体组成的,而每一个个体的成本比较高,就会推高组织的成本,继而就会引发我们就下一个问题:什么是人工成本?为什么当下很多企业在考虑做减员增效、减薪增效,甚至减租增效、减息增效呢?

我给大家一些数据,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

(文末免费领取完整课件PPT)

先看上半部分。一个组织支出的压力,主要有哪些东西构成的?组织内部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人工成本。

这里写的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放在第一位。它的比重大概占多少呢?占了63%左右。

那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下很多企业一发现现金流有问题,就要组织减负。组织减负先做什么?先考虑人的问题。

显然人还是比较贵,养人是很贵的。

因为养人很贵,那就得到另外一个结论,当下自然会有企业做一些人才共享这个模式。比如说云海肴把人借给了盒马,借给了盒马,云海肴就不需要养那么多人了。盒马就给这些人开工资,还给这些人提供培训。同时这些人的编制,还属于云海肴,云海肴不用减少编制,编制没有下降,同时还不用养这么多人,何乐而不为呢?

那盒马呢?盒马不用增加自己的编制,因为只是当下需要这么多人,过段时间说不定不需要这么多人了。以很少的编制,达到了很多人的一个实际工作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这个事情就一拍即合。通俗来说就叫,谁瞅谁瞅对眼了。

当下,由于人工成本的影响,才会出现层出不穷的组织管理动作,像减员增效,减薪增效,人才共享这些模式,这是第一层原因。

第二个,大家看排在第二位的是什么?大家看这两个数字挨得比较近,如果我们把小数点去掉的话,其实差不多。一个就是租金,另一个是银行的贷款。租金占到13%,银行贷款也是13%。

这就反映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当下很多组织尤其是些商业性的组织。租金和贷款占到第二和第三的一个位置。所以很多企业,在当下才考虑去降租,同时贷款。

因此,从一个成本角度,就能看出组织现在做的动作背后的原因。

换句话说,过去有人说,做HR要懂财务,我觉得完全有道理。看了财务数据,就不难得出结论,为什么现在有组织做减员增效减薪增效,为什么还有人才共享,为什么现在有组织要降低租金,为什么还要找银行降息,因为排在前三位的就是员工成本,租金、利息。

所以你看,从一个财务数据,就能看懂这一切东西。

管人的人,懂业务、懂财务,真的很重要。我们从财务中就能看到组织的问题。也就过去讲老讲的一句话: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然后,我们看右边这个图,叫对营收的影响。

人工成本对营收有什么影响?这里就得考虑双方的互动关系。大家直接看一个比值吧:下降50%以上,营收提高30%。

这很可怕了,营收的30%是多少啊?如果营收是一个亿的话,30%就3000万。这3000万不是大风刮过来的。

所以人力资源帮老板做减员增效,减薪增效还真的是可以解决老板的燃眉之急呀。30%,说白了,大家扪心自问一下,我们这几百家企业,你在什么情况下,你能好端端的增加30%的利润?或者你们公司净利润有没有30%?如果你懂点财务报表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公司的净利润可能连10%都不到。

那如果调整一下人工成本,就有30%的营收。你说老板干不干?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这一点,大家一定要去想清楚。有的公司一出现减员增效,马上就有员工义愤填膺,说这个老板是无良的资本家。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人力资源角度有一个板块,叫员工关系。我觉得这个员工关系应该换一个词,员工关系=劳资关系?不过要打一个问号,等不等于问你们自己。

如果一个HR,认为是人力资源跟员工之间的关系,是为了员工满意而去工作。你跟一个居委会大妈有什么区别?每天脑海里想那些家长里短,你作为一个雇佣兵,有没有考虑老板的问题?

即便做减员增效,减薪增效,要让员工接受这个事情不容易,这也是之所以出现劳资的矛盾,盲目操作带来员工的不满意,带来劳资的对抗。正确的操作应该是有效地实施减员增效,并且保持组织内部的平衡。

这个是很重要。人力资源维持公司,包括人际的平衡。

再和大家讲一个某企业一石三鸟的“算盘”:

(文末免费领取完整课件PPT)

我在中山大学有个EMBA的班,其中有个同学,他在广东做一个企业,这家企业做的是手机屏幕。

18年的时候,当时发生的中美贸易战,对很多制造业尤其是外向型的制造业,影响是比较大的。这个朋友的公司就遇到这么一个问题,产品往出卖, 卖得很困难,卖得很困难怎么办呢?他说你看我的产品要征关税啊,那我现在如果不写Made in China,我把我的生产基地转移到国外行不行?比如转移到老挝越南柬埔寨去,行不行?那这样我不是中国销售出去的,但实际上我还是中国做的对吧?

到后来就发现,生产转移到国外去了,那国内人就多了。这就是一个业务变迁带来的减员增效的一个情况。

所以,减员增效的背景原因很多。没钱了,他说我国内做个裁员吧,这兄弟想的很清楚。既然说,员工的成本很高,成本很贵,要把人裁掉才行。怎么裁呢?

这就涉及到裁员的艺术了。你减法有艺术了,加法才有效果。他怎么减啊?他拿出来数据,从工资高的人开始往下裁员。你帮我盘一下,看大家谁的工资高,先从工资高的开始往下裁。后来我一想,那你工资高了往下裁,你应该先把自己裁掉,他说老板怎么可以裁呢?裁员工嘛。那好,往下裁。

我说你们这个做有点粗暴了吧,他说这个事儿已经完成了。

我的感受:呵呵。

但是想一想,公司是你的不是我的,我有一个建议权嘛。我说你这个不合理吧?员工工资高,也有可能是能力强吧?但这公司是他的,决策权在于他自己。

于是,过了两个月,我又跟他聊过一次,我说你们现在减员增效的效果怎么样啊?他说,我们最近啊,正在招人。

我的感受:哈哈。

我无法形容他这种令人震撼的行为,是想出了什么样的招数才能这么去做的。

他跟我说他怎么想的。人家振振有词地跟我说:我为什么先把工资高的裁掉呢?

第1个,因为工资贵,那裁掉后可以节省很多资金下来的。多了这么多钱做什么呢?比如我去投一些新的项目,公司以前做线下生产,我现在投一些电商,对不对?去做互联网产业对吧?投这些产业以后,公司未来有新的发展机会,我东边不亮西边亮对不对?

第2个,推广老师带徒弟。我公司高层能力也强,裁员后剩下能力差的,我找师傅带他,我把能力差的人,带成能力强的,而且我还不给这些人涨工资,你看我多聪明啊,对不对?我很聪明吧?

第3个,引进鲶鱼。现在公司里面,我正好有几个老油条,几个老油条干了一段时间以后没有活力,那怎么办呢?我打算从外面招几个有活力的新人进来,干掉几个老油条,我再找几个有活力的新人,进来冲击一下团队嘛。

所以你看这个老板讲的三条理由,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但他看到的收益没考虑风险。你先不要想别的东西,你单从收益角度想,他可能还有点道理,他讲的不是完全没道理,你以前还没这么想过呢,他说你还启发了你呢,对不对?

然后和他见面,发现他状态不太好,然后我就问他是什么原因?然后做了张表,分析了一下原因。

(文末免费领取完整课件PPT)

他想做增长与存活,虽然获得了暂时性喘息,确实是工资高的裁掉省了钱,但你业务要发展,只剩下两个人,一个是人力资源一个老板,然后老板亲手裁掉人力资源,再把自己干掉吗?

如果公司未来还要发展的,还是需要能干的人。人才市场中有个规律,一个人能力越强,他有可能工资就越高。当然也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也有。

第2,你他说推广师带徒,强人带弱人,就可以增加组织能力。但忽略了一个问题,薪酬高的人已经被你精简掉了,已经没有强人了,那你找谁带这个弱人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你现在剩下的全部是比臭皮匠还不如的人,是顶不了诸葛亮的。

第3,引进鲶鱼。引进鲶鱼进来,搅一搅浑水,团队就充满了活力,大家共度时艰,然后迎接未来的挑战。多么有号召力啊,但是你想过一个问题吗?

如果你是一个新人的话,加入一家公司,第一个动作是拼命的展现自我,把团队弄得鸡飞狗跳的;还是看下老员工的行为,先融入团队呢?我想你肯定是第2个选择吧?

一进去就拼命表现自我,老员工会和你对抗的,你活不下去的。

所以,鲶鱼是鱼,不是人。鱼是没有智慧的,人是有智慧的。你一旦学老员工的做法,而老员工又是你说的老油条,那这个新人会变成什么呢?新人根本不会成为鲶鱼,而会成为一个年轻的老油条,这就是很多组织鲶鱼效应成功不了的原因。

问题不是水会不会浑,而是你敢不敢。你不怕被穿小鞋吗?你不怕大家针对你吗?你不怕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吗?

所以,这个案例聊起来就是既好气又好笑的一个事情。

简单来说,我们得有一个整体的思考,减员的思路层面上是可以降低成本的,可以短期内获得喘息,但实际增效的原因不是简单的人数多少带来的。组织效能的提高,不是减人带来的,人力资源没有道理说减人就会带来效率提升。

减员不一定带来增效的,但需要朝着增效的方向,思考减员的方式,这是很重要的。要奔着增效的方向去思考减员,不要冲着裁人的方向去思考增效。


02操盘做法减员增效操盘案例及策略梳理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举一个组织的例子。

18年的时候,我去了另外一家汽车公司,名字叫Mini cooper,迷你酷派,这个公司是一个英国的老牌汽车生产企业。

这个老牌公司,是怎么考虑减员增效这个问题呢?

我先跟大家说一下这个故事,都是自己经历的。2018年5月份的时候,我去英国剑桥去游学。当时采访了迷你酷跑的汽车制造厂。我是在他们工厂里面去参访的,那个工厂里面人不多,只有很多机械臂

工厂里面,机械臂多了以后,工人就少了。所以说技术进化以后,也会带来减员增效的问题。

然后,我就观察了一下,装配工厂里面大概100平米的面积,大概就1~2个工人。实际操作汽车装备的工作都是由机械臂完成的,而工人只是调了一些设备而已。换句话的工人更像操作机器人的人,而不是装备汽车的人。

我问他们:多久开始大批量使用机械臂的?

他说应该5年前。我继续问:那你们5年前100平米有多少人?他说,大概8个人。

现在只需要1~2个人,8-2=6,这是个大头啊!

5年之内把主动离职率和被动离职就算上的话,这个工厂里面,员工的流失率,大概在20%左右,作为一个制造业而言,20%算低了。

我就百思不得其解,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应该是重灾区才对啊?

于是,我抓紧学习机会偷师,就问他怎么做的。他就说了他们的操盘方向。

(文末免费领取完整课件PPT)


方向一:前后转岗

当公司不需要那么多人时,就先暂停所有职能部门的招聘,职能部门只出不进。

可是问题来了,那出去了,进不来,职能岗位的人从哪里来呢?显然可以用业务部门剥离下来。

比如,一个汽车制造的生产线工人,下来之后能做什么?第一,可以做培训相关的工作,转到培训岗,通过他原本的技术去教别人;第二,既然员工在车间待了这么久,那代表他做运营也是可以的,因为他知道流程,知道标准化。

总之,就是将业务线冗余人员转移至职能岗位。


方向二:混编军团

如果有新的业务的话,就把富余人员整编进新团队,新业务永远都是新老结合的。

只在外部招很小的一部分人,去影响内部的很大一部分人,这些人多是老人。也就是说,先向内看,再向外看,优先消化内部人员,再用外部人员。

这样不光消化内部的人,还降低了空降兵与内部的抵触。


方向三:新增岗位

如果有新岗位的话,我们先把富余人员转移到业务增长的新岗位上去。

比如说,有些年轻的工人足够活跃,那就派到合作伙伴那边去学习一些新鲜的技术,回来之后自己拉一条新的岗位线出来干。

所以通过有效的方法,就能消化掉很多人,职能部门的消化,新团队的消化,新业务岗位的消化。简单地说,就是内部不是老把人开出去的。

为什么担心被取代?使用了新技术以后又会多新的工种。这个社会,它一定会维持一种人的数量,包括工作类型的相对平衡。

只要你思维足够灵活,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人一定是要活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很重要的。

所以迷你酷派做了很好的变通。


方向四:优胜劣汰

(文末免费领取完整课件PPT)

这个方法,做人力的同事应该非常清楚,但是要注意,末位淘汰现在是有法律风险的。

新版劳动合同法里面是相对比较审慎的,换句话说它是不支持的。如果一个员工在你公司里面排到了最后一名,但他已经完成了业绩了,你是不能淘汰他的,人家是有法律依据的。

如果大家要用优胜劣汰来做减员增效的话,就通过绩效就可以了,因为绩效是有排名的。

但要记住,在向员工提供了培训以后,一定要签个字。这样又进行了绩效改进的动作,法律风险上,劳动合同法也会支持你。

现在这个时代,一切都是要讲求证据的。法制社会人力资源也是讲法的,打官司是很贵的,养人是很贵的。


方向五:价值链整合

(文末免费领取完整课件PPT)

价值链整合是怎么理解的?

一句话,不一定一人一岗,一人也可以多岗。

现在公司的业绩不好,也不需要那么多后台岗位了。把后台精简,前台人变多,或者说人力派人到前台去。

如,董明珠每次做广告:欢迎光临董小姐的店,我的店里什么都有。

你看董明珠亲自卖货,减少了中间环节,你直接找董小姐买就可以了。实际上就是反映了商业的观点,能够降低中间环节,都有可能提高效能的。

不一定每个专业岗上是一个人。还是这个观点,一岗不一定一人,可以多岗一人。

说这么多,提升专业绝对不是纯粹地研究专业,而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对公司的理解

重复一下,人力资源的专业只是一个基础而已,当你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发现你自己的成长,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对公司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突破天花板。


方向六:借出(入)人才

(文末免费领取完整课件PPT)

第六个就是刚才提的人才共享,借入和借出。

人才共享呢,听起来很美,但不是万能的。对于人才共享,我持一个审慎乐观态度。

为什么?因为人才共享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员工都能做的,因为人才共享,从操作性上来说从范围上来说,往往对应的是一些操作性的岗位和技术性的岗位。

如果你把公司的中层干部、高层干部都租借了出去,那公司还存在吗?那个不叫人才共享,那叫被收购。

管理人员不是搞人才共享的范围,没有意义,专业壁垒不深,不需要太深的什么企业文化管理,它可以做往往朝下走,朝上看没有意义。

人才共享不是一个新的东西,美国以前就有了:短期租赁。

前不久有些人力资源界的朋友问我一个问题,“这个人才共享是不是个很新的东西?随着疫情的出现... ...“

其实不是新东西,人才共享就是一种灵活用工的方式,它只是一个变种而已。本身没有一个太大的变化,换个名词罢了。人才租赁近年来登陆中国,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可以共享,人才也可以共享,就是为了多方面地降低组织用工成本。


方向七:合作方转移

(文末免费领取完整课件PPT)

这个方向涉及一个故事。

说在河北保定,有一个机械厂,机械厂的老板姓王,他说厂里面现在已经不需要养那么多人了。

所以老王决定做一场大胆的改革:除了生产技术研发岗,还保留核心人才之外,其他人才比如售后维修团队等,全部拆掉了,以此来实现减员增效。

但是有人问老王,你的机器要卖到全国各地去了,你现在砍了售后维修团队,那现实中的安装维修怎么办啊,没有安装维修,你到底怎么赚钱呢?

让人意外的是,半年过去了,老王的厂子运转非但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反而机器的订单在全国范围之内分布越来越广。

厂长老王笑了,他笑的像隔壁地主家的傻儿子一样,老王的减员和增效,同时生效了。

老王砍掉售后维修团队,让工厂半年内节约了20多万的收入支出,但却销量逆势增长,老王是怎么做到的呢?

就是让第三方的维修做他们的代理。

设想一下,一个后期维修团队在一个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定位,基本是杨修眼里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没你还真不行,但我有你我得天天养你,除了发工资还有五险一金还有过节费,平时还是要考核,考核不合理还要找人力资源部... ...

那我现在就可以找合作方转移,我的工人转移行不行?

可以再进一步思考:

如果员工不愿意走,那是不是可以鼓励他们创业呢,让他们注册一家公司,甚至可以老王的工厂也可以注资,你们就专门代理我们公司的维修,我再把工人就直接外包给你们外面的公司去。

你们没有失业,同时公司也不用养你们了呀,真正实现了减员增效!

想一想,苹果公司是不是从来都不做制造的,他们把制造全部外包给富士康,富士康的工人比苹果直接雇佣美国人便宜很多。

苹果手机现在很贵,如果苹果他们没有富士康,那就会变得更贵。

方向八:组织结构调整

第8个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说白了就是组织结构优化。我下面放两个图出来:

(文末免费领取完整课件PPT)

碧桂园前不久也做了这个减员增效的行为,他把区域公司职能中心做了合并,把一些部门或职能也作了合并。

比如说有些公司里面人力资源部、党建部、行政部等等都进行了文化,统一称之为综管部,由一个人统一来管理。

这种思路属于组织优化精简的一个思路。

当组织大了以后,要摄入更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既包括你的精力时间还有现金流,你才能养活你这么大的组织 。

未来的组织一定要轻便简单,大而不死的组织只适合大炼钢铁大干快上,业务没有特殊性的组织,1个人跟100个人的差距就是1×100而已,但现在1个人和100个人之间的差距绝对不是1×100=100,他一定不是简单的差距,所以,优化一下组织结构这件事变得尤为重要。

组织结构最差是什么情况,就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王总批了刘总批,刘总批了张总批,张总批了李总批,百家姓批完了,公司也倒闭了。

诺基亚的问题就跟这个很有关系,组织结构的臃肿,行政办事的效率低下,导致诺基亚最后巨人倒下。

这里我想说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专业的不等于合适的,做合适的事情比做专业的事情更为重要。

你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东西,比你谈那个专业的理论要重要得多,我们就缺这种实干精神的人,也缺这种实干精神的组织架构,能解决问题的组织架构就是最好的组织架构。

精简组织架构,方向很简单,少一点繁琐,少一点流程,多一点讲话,多一点适合的,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客户,让听得到炮火的人去做决策。

方向九:组织进化

(文末免费领取完整课件PPT)

我们都知道海尔内部,是鼓励员工创业的。

做个空气加湿器,智能秤什么的。海尔支持做,出钱又出力,因为你出去了创业还可能跟我我对抗?何必呢?

反正我也需要多元化的业务,那我们就支持你做,以后你也可以借着海尔的品牌来推广,这相当于员工在组织内部裂变,把一个组织裂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轻便,这个在日本称之为阿米巴经营。

在谷歌它有个名称叫做大平台小前端,而在阿里巴巴就叫做大平台小前端富生态,组织未来其实就是一个生命体生态体,生态体最大的标志是什么?就是要具备活力啊!

再举个例子,万科的也有小草计划,这个万科的小草计划到底做什么呢?说白了就是鼓励员工在万科外面去创业。

2010年-2013年,这三年万科的离职员工特别多,万科也头疼,所以这个时候呢,万科就跟离职的员工说,我们鼓励大家出去闯一闯,但出去了,你跟万科之间就是一个合作关系。

你不在万科了,但你是万科分裂出来的,你可以从事家装、物业、绿化、家政等等多个领域,你会成为万科的合作火把。

郁亮的话说,万科像个大树一样,他的周围生长着小草,小草生长在大树的周围。这就是小草计划,让万科跟离职的同事形成合作伙伴关系,而不对抗,这个方向就属于组织未来进化的方向。

今天严重超时了,跟大家说声抱歉了啊。如果你觉得浪费了时间,我先道个歉啊。

我和HRGO都是没有什么遮挡的,即便是公益课,我要把干货全部跟大家去做一些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去这个获得一些收获啊。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果你足够聪明的话,你是不会被历史淘汰的,可能你当下会过的稍微苦一点而已,通过这场考试,组织会变得更强。

最后送大家27个字:短期减员长期增效,结构性调整和转移,组织进化,与大家一起共勉!

那么聊到这儿啊,我今晚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

佛说前世500次的回眸,才能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今晚在网络上跟大家在灵魂上擦肩而过,不知道你有没有震一下?如果震了的话,也可能是风把你吹凉了,你就多穿点衣服。

谢谢HRGO,谢谢大家。



如果你想要回看何欣老师昨晚的直播,可以扫码关注公众号,在后台回复关键字,即可免费领取完整版课件PP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