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办公家具安装技巧(兰州多措酿幸福“小细节”助市民过上“巷往的生活”)
- 办公技巧
- 2023-07-10 12:33:47
- 0
9月上旬,兰州城关区志愿者身穿红马甲在街头担任文明交通劝导员。 孙睿娜 摄
9月上旬,兰州城关区志愿者身穿红马甲在街头担任文明交通劝导员。 孙睿娜 摄
中新网兰州9月12日电 (闫姣 孙睿娜)脏乱差的背街小巷变成居民口中“巷往的时光”,“街头小红人”为老旧楼院内张贴小广告、乱堆乱放、电线散落等“顽疾”开出“良方”,垃圾分类“生活神器”助居民“不脏手”……地处西北内陆的兰州,多措酿生活“小细节”,致力提升市民幸福感。
兰州“葛大姐”:数十载行善举 街头倡文明
“大家稍等一下,绿灯亮了再走。”在兰州城关区的繁华路段,来往车辆密集。出行高峰期,交通文明劝导员“葛大姐”身穿红马甲,手拿引导旗,耐心劝导行人和骑行者遵守交通规则。
“葛大姐”原名葛修琼,是“80后”,因为人善良、乐于助人,常年致力于公益事业,而被人们亲切地唤为“大姐”。今年,已经是她加入城关区爱心驿站公益协会的第12年。多年来,她为贫困山区孩子助学、看望辖区孤寡老人。只要有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身影,总能在人群中找到她。
今年疫情最严重时,葛修琼提前从四川老家回到兰州,耗时32天,写了100多页工作日志,并组织1726人次开展卡点、社区摸排、消杀、物资协调志愿服务,还参与献血、募集物资等活动。
葛修琼多年来一直行善举,被评为“兰州好人”。在兰州街头接受采访时,她说,“劝导员是一份责任,每个人都文明了,城市才能真正文明。”在完成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后,走在回家路上,她顺手提起路边乱摆放的单车放到了规定摆放区,一辆、两辆、三辆……整理整齐后,她才满意回家。
同获“兰州好人”称号的还有张森、曲波二人,他们也在为兰州变好、变文明付出自己的绵薄之力。近日,他们带领10余名志愿者,辗转多个社区,对老旧楼院内的小广告、乱堆放、车辆乱停放、电线散落等“顽疾”开展集中整治。“我们虽然都是‘星星之火’,但是聚到一起,就能让兰州越来越好。”张森说。
图为兰州城关区酒泉路街道安装的垃圾分类“神器”。城关区宣传部供图
创意“神器”助居民过上“巷往的生活”
在城关区酒泉路街道华阳名居小区的垃圾投放区,每个垃圾桶盖的提拉点,都安装了一个塑料把手掀盖器。掀开垃圾桶盖,桶内壁镶嵌了不锈钢“破袋器”,带有锯齿倒刺的装置,民众扔厨余垃圾时,用破袋器划破垃圾袋,剩菜剩饭便可尽入桶中。
“残汤剩饭属于厨余垃圾,塑料袋属于其他垃圾,需要开袋分类投放,但一些居民怕弄脏手,会将垃圾袋一同扔入厨余垃圾桶。”11日,酒泉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蔚玲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为解决以上问题,街道定制了上述两款“生活神器”,并已在辖区4个试点小区安装完毕,投入使用,“从目前使用情况来看,此举有效解决了以上难题,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该小区居民王艳丽说,厨余垃圾里常有汤汤水水,处理起来多有不便。现在“破袋神器”用起来很便利,只需划破袋子,轻轻一抖,垃圾进桶后,再将破塑料袋扔到其他垃圾桶就行,“干净、方便。”
陈蔚玲说,下一步,街道还将在更多小区安装掀盖器、破袋器,尽最大可能方便居民垃圾分类,使垃圾分类扎实有效地推进。
不仅如此,在兰州各个背街小巷,还有更多提升幸福感的小细节“润”居民于无声,城关区酒泉路街道杨家园小街巷便是一个例子。以前“脏乱差”的街巷,经过栽种鲜花绿植,绘就诗意墙面,安装“爱心座椅”等多项举措,变成了居民口中“巷往的生活”。社区居民表示,如今的生活“充满诗意,幸福感满满。”
图为兰州城关区的学生志愿者擦拭街头栏杆。城关区宣传部供图
“街头小红人”开老旧楼院“顽疾”良方
在兰州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小红人”,上至两鬓斑白的老人,下至身着校服的莘莘学子,衣服外边都套着印有“志愿者”字样的红马甲。兰州似一方热土,不断培育出存好心、行善事的志愿“向阳花”。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假期里,城关区各个学校围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开展了系列文明实践活动,让每个学子都参与进来,引导其向上向善。学子们身穿红色马甲、手拿清扫工具穿梭在大街小巷中,擦洗马路护栏、清理路面垃圾、铲除小广告。以上这些活动,已常态化开展。
在父母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下,12岁的曹梓珺,从小学三年级就投身于社会公益时间活动。公交、地铁站文明交通引导、垃圾分类、擦洗马路护栏是她和同学们每周都要完成的“必修课”,而表现积极的她更被同学们称为“公益小达人”,也获得了“新时代甘肃好少年”的称号。“我不觉得辛苦,参加公益活动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曹梓珺说,她以后会一直坚持下去。
张掖路街道山字石社区工作人员说,学生们闲暇时间就来社区帮忙,用实际行动美化社区环境,传递文明之美,“红色的身影”已经成为了社区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进入九月,民主西路小学六年级学生沙瑞回到了学校。提起暑假当创城志愿者的经历,他在作文中写道,“看着栏杆变得亮闪闪,周围人笑着向我们投来赞许的目光,我深深感受到,为我们生活的城市增光添彩的责任。”(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文由 京廊文化根据互联网搜索查询后整理发布,旨在分享有价值的内容,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不参与任何商业性质行为,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部分文章如未署名作者来源请联系我们及时备注,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链接: /bangong/6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