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技巧 > 正文

居家办公带娃技巧图片(没有老人帮忙的双职工家庭,如何兼顾工作和带娃?过来人为您支招)

  • 叁碗诸角 叁碗诸角
  • 办公技巧
  • 2023-07-12 14:08:29
  • 0

近些年,我国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了多项支持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新生儿出生率依然呈现断崖式下跌。根据卫计委2015年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显示,经济压力大、太费精力、无人看护、影响女性职业发展成为育龄夫妻生育意愿持续走低最主要的原因。

2022年2月22日,“育娲人口研究”发布了《中国生育成本报告》,这份报告就告诉我们,中国家庭养育一个孩子到18岁,所需要的平均成本是48.5万元。如今大部分地区80、90后的月薪普遍在4000-8000元这个范围内,一个人的工资根本养不起一个孩子,必须得夫妻俩都上班挣钱,才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日常开销。

另外,养育孩子,不光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还需要有人照顾陪伴。我国目前的托育服务短缺非常严重,0—3岁婴幼儿在我国各类托幼机构入托率仅为4%,绝大多数的孩子只能依靠父母或者祖父母的照料。如果老人不方便或者不愿意帮忙带孩子,夫妻俩就会陷入两个人都上班,孩子没人管,一个人在家带娃,另一个人挣钱养不起家的困境。

没有老人帮忙带娃的家庭,这个问题真的就无解了吗?那倒未必。我家就是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双职工家庭,孩子现在上幼儿园中班,孩子从出生到现在,都是我们夫妻俩自己带的。作为“过来人”,我认为只要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虽然会辛苦一些,但问题都能够顺利解决。下面我将自己亲身经历及应对办法分享给大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只希望能够给那些处于两难境地的宝爸宝妈们一些参考和信心。


孩子6个月之前:母亲休”产假“,安心来带娃。

“产假”是处于孕产期的在职女职工依法享有的政策福利。我国目前国家法定的产假天数为98天,全国绝大多数的地区又在法定产假的基础上增加了地方性的福利政策,宝妈可以享受至少半年时间的产假。“全面二孩”政策落地至今,全国有25省份陆续将产假延长至128天至158天,广东、甘肃、黑龙江、海南及河南产假接近半年,西藏甚至可休1年。

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职业女性休产假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由社保统筹基金报销相关医疗费和发放生育津贴;职业女性没有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承担。

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包含在产假内)。我当时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早早地请假在家休息,但建议宝妈们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临近预产期再休假,这样产后就能多休息一段时间,让身体得到更好的恢复,也能多陪伴孩子。

在产假期内,宝妈们暂时不用担心工作和挣钱的事情,只需要安心养好自己的身体,照顾好孩子。所以,在孩子大约半岁之前,因为宝妈还在假期,这时候带孩子的主力自然是宝妈,宝爸下班后从旁协助,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


孩子6个月到2岁:宝妈(宝爸)在家办公或者请保姆协助。

孩子6个月左右,宝妈的产假休完了,需要返回工作岗位了,就需要考虑工作和孩子的协调问题了。其实,很多工作并不需要一直待在公司,坐在工位上,而且现在的网络很发达,工作上需要开会、沟通、汇报的事情,都是可以在线进行的,特别是3年疫情期间,很多公司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远程或者居家办公管理体系。

宝妈可以从自己的工作性质和单位的政策入手,跟公司申请或者商量,能不能在家办公。只需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内容,时间上可以根据情况自行安排。遇到宝妈必须出门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带上宝宝或者让宝爸请一天半天的假,临时接替一下。

我自毕业至今,总共换过5份工作,接触的行业和工作岗位有限。据我对认识的宝妈们的工作情况的了解,设计、文案、编辑、媒体运营、在线客服、预算、财会、咨询类的岗位,都具备居家办公的条件。大家还知道哪些适合居家办公的工作岗位,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补充。

我家孩子刚6个月的时候,公司领导就打来电话,询问返岗事宜。我跟领导说了自己的情况,两边老人都在老家,并且身体也不太好,不方便过来帮忙带娃,我短期内无法返岗。我在岗时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项目申报管理,文案设计之类的,属于对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项目经验要求比较高的岗位,而且之前由我负责的多个项目正处于临近收尾验收的关键阶段,不论是从其他岗位调人还是招新人,都无法快速上手。

领导考虑到我的工作内容本身独立性比较强,对工作地点没要求,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办公,而且工作进度节点都是阶段性的,时间上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就同意我居家办公。我只需要在每一个进度节点前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即可。

和领导约定好之后,我在孩子醒着的时候,陪孩子玩,孩子睡着了就抓紧时间工作或者做家务。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2年,在我家孩子2岁半之前,我一直是一边带孩子,一边居家办公。虽然暂时没机会升职了(我当时离职休假的时候,领导刚刚给我加了薪,正准备升职),但收入影响并不大。最关键的是,我的工作并没有中断,不影响后期升职或者换工作。

在此期间,我因工作外出过3次,2次带着孩子,1次让宝爸请了半天假。其中的一次外出,为我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后顺利返岗奠定了基础,这是后话。

像我这样一边带孩子,一边居家办公的并不是特例。在我认识的宝妈当中,就有一位做媒体运营的,一位做网页设计的,一位会计转税务咨询的,一位做项目预算的,都是在职居家办公的。其中那位会计转税务咨询的,还升了职。另外,还有很多宝妈,虽然没有持续在职,但她们在带孩子之余,也一直在从事各种兼职工作。

当然,如果宝爸的工作性质或者单位政策更适合居家办公,也可以让宝爸申请居家办公,成为带孩子的主力,妈妈下班后协助。6个月之后的孩子,已经开始添加辅食了,对母乳的依赖没有那么强了,宝妈有条件的可以背奶,不方便的也可以改成混合喂养或者奶粉搭配辅食喂养。

如果宝爸宝妈的工作都无法居家办公的话,则可以考虑请一个不住家的保姆,协助带娃。很多宝妈可能会觉得与其花钱请保姆,不如自己在家带,既省钱,又放心。这种想法没有错,但它会中断和阻碍宝妈的职业发展,对宝妈及家庭的长远发展不利。在宝妈的工资和请保姆的费用相差不多的情况下,请保姆协助带孩子,白天交给保姆带,宝爸宝妈下班后自己带,既不耽误工作,也不影响亲子感情。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最好是在宝妈产假结束之前最少一两个月,就选好靠谱的保姆,以便磨合考察,不要等到宝妈要上班了,才急急火火的去找。家里要装上实时监控,并提前和保姆说清楚,装监控是为了随时可以知道宝宝的情况,不是要监视保姆(实际上也确实有监督保姆的作用),取得保姆的理解。


孩子2到3岁:托育机构来帮忙,早教托管两不误。

2—3岁的孩子,进入了语言爆发期,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社交意识也开始萌芽,规则意识也要开始建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再满足于整天待在家里,睁开眼看到都是同样的人和事。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接触新鲜的事物,想要认识更多的人,需要自己的玩伴,需要逐步融入外面的世界。

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不仅要照顾好他们的吃喝拉撒,更要注重性格、习惯的引导培养。大部分的家长和保姆,都已经很难胜任这份“工作”了。

有句话叫“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正规的托育课程和活动,都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生理和心理发育的规律来安排的。把孩子送到专业靠谱的托育机构,孩子有人照顾,安全能得到保障;有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独立性;有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锻炼,拓展交际能力。有了专业人士的引导教育,也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目前,很多私立幼儿园都有小小班,还有一些早教中心也会接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宝爸宝妈可以挑选合适的班,把孩子送进去。目前市面上私立的托育机构众多,作为父母,要充分调查其资质和口碑,考察其品牌大小、品牌优势、成立时间、教学理念、师资力量、环境设施、在读家长评价等等,选择专业靠谱的托育机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父母长时间的缺席,不但容易导致亲子关系不稳固,还容易在孩子的安全感上造成一些影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尽量选择“半托”,不要选择“全托”。家长可以根据托育机构的接送时间以及夫妻俩的上下班时间,早上送去,下午接回,在其他时间多陪伴孩子。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延点服务或者请个钟点工,基本上都可以协调得过来。

目前市面上的公立幼儿园基本上只招收3岁以上的孩子入园,私立园大部分招收的是2—3岁的孩子,早教机构1岁半左右即可入托。

我家孩子上的是私立幼儿园的小小班,一个班15个孩子,配2个老师和1个保育员。除了孩子小,人数少,其他和幼儿园正规班无差别。费用是按学期(5个月)预收,一个月(按22天计算)3300元,根据出勤情况多退少补,略高于普通的私立幼儿园。

一般来说,孩子越小入托费用越高,教育性价比往往也更低,结合家庭情况看看自己能否承受,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如果没有合适的托育机构可以报,可以参考6个月——2岁孩子的处理办法。


孩子3-6岁:学前教育关键期,幼儿园里去学习。

近几年,随着优生优育的政策,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其中0-3岁孩子的教育被称为婴幼儿教育,而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是3-6岁幼儿的教育。

3-6岁,是孩子学前教育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各种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是学习最佳的时间段,因此需要系统性的进行锻炼学习。幼儿园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新环境,可以满足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拓宽他们视野,同时能让他们懂得不少知识。另外,园里还有其他小伙伴,可以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

学前教育关系着我国数千万幼儿的发展,寄托着数千万家庭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幼儿园阶段是孩子发展一个重要时期,家长与老师共同协作,帮助孩子养成好的性格跟品德,可以为孩子未来发展奠定好的基础。孩子们到了合适的年龄,就要去幼儿园上学。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白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家长们无需时刻照看着。很多全职妈妈们盼星星,盼月亮,就在盼着这一天。熬到孩子上幼儿园了,自己就可以去上班了。

对于没有老人帮忙的双职工家庭来说,父母们就要在孩子上学前就要提前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做好日常的家务规划、合理分工,而面对一些随时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父母们也要保持好的随机应变能力。其次要协调好自己的工作和接送的时间安排,避免在时间上发生冲突。为了方便自己的上班和孩子的上学,父母们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可以尽量选择和自己家距离比较近的学校,这样早上的时间就不会有太大的冲突,也不容易耽误父母的上班。而且,幼儿园离家近日后有什么事情也方便很多。

我家孩子因为上过早托班,已经提前体验并习惯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所以在满3周岁,正式入园之后,没有任何的不适应。很多家长担心的分离焦虑,不愿意入园,早上起不来,午睡时间哭闹等问题,在我家孩子身上都没有出现过。因为自理能力突出,规则意识强,乖巧有礼貌,不仅深受老师及班级小朋友的喜爱,还多次被园长点名表扬,孩子特别喜欢去幼儿园。孩子正式入园2周之后,我也正式重返工作岗位了。

一般来说,幼儿园的放学时间都比较早(晚的17:00,早的15:30),大部分的工作岗位都很难做到按时去接孩子放学。不过,大部分的幼儿园,都有延时托管服务,有免费的,也有付费的,还有园内的兴趣班,校外的托管班,专门负责接送孩子的阿姨,钟点工,家长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安排。

我家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我一直是居家办公,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我就返回工作岗位了。孩子幼儿园放学比较早,我一方面和公司申请了提早下班(工作量不变,当天没完成的工作,自己抽时间补回来),另一方面给孩子报了园内的兴趣班(付费延点班),寒暑假就放托管班,偶尔请假调休,基本上都可以协调解决。


孩子6-12岁:延时班、晚托班,为您解忧。

孩子上小学了,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生活方面也基本上可以自理,家长需要解决的一是早晚接送(离得近的甚至都不需要接送),二是课后辅导问题。

大部分情况下,早上送完孩子去上班,问题不大,如果家长下班晚,不能按时接的,就给孩子报个延时班或者兴趣班、晚托班,也可以请个钟点工,负责接孩子和做晚饭。

我首先推荐的是校内的延时班。孩子不用出校门,安全有保障,又可以养成放学先写作业的好习惯。一般都是各科老师轮流照看,老师和孩子都比较熟悉,遇到不懂得问题,还可以问老师,老师也比较认真负责。

校外的晚托班,虽然安全性不如校内的延时班,但好处是孩子可以早点吃晚饭,不用一直饿肚子。孩子在校(托管班)就把作业写完了,减轻了家长辅导作业的压力,孩子也可以早点休息。

钟点工阿姨虽然辅导不了孩子的作业,但可以按时接孩子放学,孩子不用饿肚子,家长下班回家可以尽快吃上饭,还能解决部分家务,家长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辅导孩子的作业。


孩子12岁以上:家长及时放手,让孩子成长。

孩子上了中学,基本上是可以独立生活的,家长应该放手了。所以,不存在带孩子和工作无法协调的问题了。

当然,幼儿园和小学、中学,都会遇到寒暑假的问题,小一点的孩子报个托管班,大一点的就给报夏(冬)令营、兴趣班之类的,就可以轻松解决。

在父母的世界里,总以为是孩子离不开自己,可实际上是我们离不开孩子,他们会逐渐长大,每一天都在为远离我们做准备。家长不可能一辈子都陪在孩子身边,父母不能包办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将来,包括学习、工作,以及事业的成功都要靠他们自己去闯去努力去奋斗,而这一切没有自立自强的意识和精神是很难取得满意的结果的。

只有父母敢于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孩子,才能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家长只有学会适当放手,给孩子独立成长和体验世界的机会,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适当放手,孩子才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才有成长的机会,以后才能独立生活。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称80、90后是最苦逼的一代人:我们出生的时候,正赶上国家强制性要求“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现在我们一对夫妻要养活最少4个老人;现在这批人正处于育龄期,国家又鼓励生二胎、三胎,可是高昂的育儿成本,让我们一个都养不起;很多80、90从小是由祖父母带大的,但到了他们生孩子的时候,孩子的祖父母却不愿意帮忙带娃了。

看到很多妈妈提问,没有老人帮忙的双职工家庭真的可以做到兼顾带娃和工作?作为“”过来人,我的答案是:当然可以!虽然累是肯定的,没有过不去的坎。

有句话叫”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双职工家庭,可以请保姆,也可以在孩子未上学之前,一方暂时全职几年,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再重返职场。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修行,不管当下的境况如何不堪和困难,只要跟随自己的内心,一步一步地去寻找和探索,坚持过后你会发现生活中好像一切都变得更加美好。之前自己眼前的那些不悦似乎早就成了过眼云烟,家庭和谐、孩子成长,这就足够自己幸福一辈子!

#2023陪孩子成长的每一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