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文稿技巧(如何打破文稿平淡、不饱满僵局?善于创新、深入挖掘就能起死回生)
- 办公技巧
- 2023-08-06 16:17:50
- 0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竭尽全力写好的材料,领导却认为太平淡、不够饱满、缺乏吸引力,私下还认为你写材料底子太薄,底蕴不够,欠些火候,怎么办?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竞争对手当然是喜于乐见的。但我们自己通常也会大受打击,出现气馁、缺乏自信、自怨自艾的现象,甚至会怀疑自己文笔不好,智商不高,书读得太少……希望调离岗位,逃避现实……
办公室小L长期工作在一线,曾经的他认为写材料没什么大不了,这些人既没有基层经验,又不懂销售交际,天天坐办公室,不用风吹日晒,只会耍笔杆子,搞形式主义,最让瞧不上,最没能耐!
去年机构改革,小L阴差阳错地调到了机关办公室工作。开始从事他认为最轻松最舒服的文字工作。小L每天处理一些简单的文件发送工作,加上有正副主任把关,工作起来非常轻松,这更加印证了他最初的想法。
三个月后,领导认为该给小L压压担子了,于是安排他负责某活动的汇报材料试试手。小L连续奋战7天,前后修改了11稿,领导总是对小L讲,材料逻辑不严、思想不饱满、行文太平淡,把小L挫败得垂头丧气,自信心崩塌。
也许,我们很多同志就像小L一样,总认为写材料就是简单的文字堆砌,没什么玩不转的。往往结果却是频频打脸,差强人意,材料总显得平淡、呆板、单调、枯燥、无味,既过不了领导“审核关”,自己还无计可施!
小L无奈之中,只能向办公室老主任“问诊”,要求给自己“把把脉”。老主任是个热心情,手把手传授小L写作技巧,并为他诊断病因症结,总结起来三点:
1、写作手法太平淡。材料从头至尾,构思平淡,平铺直述,无起伏,无承接,无转折,无修饰,就像结婚10年老夫妻,没有幸福浪漫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温馨拥抱,如胶似漆的山盟海誓,只有平淡如水的柴米油盐。
2、内容素材太单调。材料的主题、观点、论据缺乏故事性、趣味性,用道理论证道理,用工作辅证工作,既没有纵向的延伸,也没有横向的拓展。就好比不会恋爱的直男,不懂得借花柔情,不会巧设浪漫,不擅长甜言蜜语,总是直来直去,呆板无趣,这样的状态怎能赢得了巧舌如簧的“渣男”呢?
3、材料观点不深刻。就事论事,见招拆招,泛泛而谈,不提炼观点,不升华思想,谈论面上的多,针对某个敏感点深入挖掘的少,更加缺乏举一反三的灵性,入木三分的钻劲。
化繁为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如果我们把材料比作厨师手中的一道菜,那么,就能更好地理解,如何才能把材料写得如做菜一样,既有卖相,还美味可口了!
虽然我不是厨师,但我理解,做好一道菜应把握好四点:1、注重食材的搭配;2、熟悉配料的属性;3、娴熟的炒菜手法;4、掌握精准的火候。只要做到四者协调统一,就能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白居易曾说:“如果街市上的人听不明白诗的意思,那么写了也没有意思。”
如果厨师做的菜卖相虽好,顾客却不喜欢吃,那么也是白费力气。写公文也如此,“街市上的人”不愿听、听不懂,这样的公文也是失败的!
那么,“街市上的人”究竟喜欢听什么样的诗文呢?当然不是深度自嗨、晦涩难懂、呆板枯燥的诗文了,而是那些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生动形象、接气沾尘气的诗文最爱百姓喜爱!
我们都知道,公文的重要职能是以文辅政,面向的主要对象是广大群众。所以,公文不仅要务实管用,而且还要让“街市上的人能听明白”,那么,材料写了才有意义!
如何才能写出领导评价高、街市上的人能听明白、丰满生动而有趣的公文材料呢?
一、学会“秀文笔”
虽然公文要以务实管用为根本原则,但也没有因此而剥夺其对审美的追求。材料中适当秀秀文笔,让原本枯燥平淡的词句生动起来,恰到好处地增强材料的趣味性、吸引力,也是符合中央文件精神的。
***强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这既是对思想教育的政治要求,也是公文材料必须遵循的原则。
因此,丰富写作手法,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增强公文材料美感的有效途径。
在表达方式上,把叙述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在领导讲话材料中,甚至可以增强对某人某事某境的细致描写和说明,让材料更具立体感、真实性。
在写作方法上,灵活运用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衬托、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等手法,丰富语言“佐料”,让群众尝到不一样的公文“味道”。
在修辞手法上,恰当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写作手段,打破材料老旧形象,让材料更加生动、更加形象,更具时代感 、吸引力、感召力。
公文写作中,“笔杆子”们已经归纳总结出了很多经典词句,推荐一批大家参考借用。比如:
“割韭菜”“照镜子”“走马灯”“钉钉子”“休止符”“持久战”“小切口”“牛鼻子”“回头浪”“夹生饭”“火车头”“走麦城”“局外人”“亲友团”“挠头事”“棘手事”“娄山关”“腊子口”“顶梁柱”“领头羊”“尖刀班”“智囊团”“揪辫子”“扣帽子”“照妖镜”“两面人”“墙头草”,等等。
这些词语都几乎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功能十分强大,只要我们灵活引用,就能增强材料“美感”。
二、学会“讲故事”
严肃严谨的公文能讲故事吗?很多人对公文写作存在认知误区。
公文不仅能讲故事,而且还要讲得非常真实生动,讲得群众喜欢听,讲得有启发性、教育意义,这样的公文才能算得上好材料。
讲故事,当然离不开以素材这个前提。公文虽然总体较为严肃,但如果能在材料中适当加些典型事例,相对教条式公文而言,必然会生动、灵活、有趣得多。
网红局长郑宇民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故事高手,他的讲话材料几都采用了故事说理的手法,篇篇成为公文写作的教范案例。
比如,在浙江省举办首届兰商大会时,已离任3年有余的郑局长在大会上即兴讲话,为准确表达自己对兰溪的深厚情感,他讲述了几件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令在场听众无不感动抹泪、泣不成声。
故事1:
我对兰溪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我离开兰溪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有一次我看见了一个社区有一个摊子,上面挂着一个横幅“兰溪毛巾”,当时我就走出去,看见这个摊位上许许多多兰溪的纺织品,毛巾大概就2元多一条,我当时叫我女儿用200元钱买了一大箩兰溪毛巾,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用兰溪毛巾擦脸,兰溪的毛巾温柔无比,冷暖自知,乡情扑面而来。
故事2:
我在北京主要是搞了一个浙江大厦,我经常把浙江大厦当成是一个兰江大厦。建成以后,领导来检查,我进入电梯,开电梯的一个女工朝着我笑,领导说认识你的吗?我说不认识,这个女工说认识,他是我们兰溪的老书记,原来这个开电梯的女工就是兰溪人。她后来跟我讲,在北京工作这么多年,你还是回到兰溪去吧!所以兰溪人对我念念不忘,我对兰溪情有独钟。
道理说服不了人,工作打动不了人,就用故事来调动情绪、触动人。这是“笔杆子”们常用的写作技巧。
三、学会“剥洋葱”
“剥洋葱”是提炼材料观点的一种常见手法。就是从大观点中,一层一层挑选,直至剥离出绝对观点(或叫核心观点)为止。
这种提炼观点的方法,也是避免进入寻常思路的办法。剥洋葱就是要寻找与他人不一样的视角,从不易察觉的角度,找出别人意想不到的新颖观点。
我们以某公职人员上班期间玩手机被群众举报为案例。消息报道后,大家纷纷从单位领导、管理制度、工作秩序、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挖掘,虽然外界雷声很大,但往往效果不好,因为这些常规套路下的分析,根本触动不了大家疲惫的神经!
套路容易蒙蔽我们的双眼,另辟蹊径才能有出路。当众人都在责怪当事人,忽略当事人内心世界的时候,我们不妨转换一个角度,从当事人本身着手调查分析,也许结果会令人眼前一亮。
经过详尽细致地了解,当事人之所以上班期间玩手机,真实原因是远在异乡的母亲突然生病住院,身孕9个月的妻子正与当事人商议如何回家照料母亲......
这一角度轻易摆离了常规套路的写作模式,走上了“人性化”的情感路线。那么,这样的材料自然而然角度新颖,亮点纷呈,不会再被领导批评平淡、枯燥、干瘪、无味了。
以上三种招法,三个思路。只要我们敢于打开脑洞,打破常规,善于创新,不断挖掘,就能脱离公文写作套路束缚,打开一扇通往“笔杆子”的大门!
本文由 京廊文化根据互联网搜索查询后整理发布,旨在分享有价值的内容,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不参与任何商业性质行为,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部分文章如未署名作者来源请联系我们及时备注,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链接: /bangong/9863.html